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海燕 朱平 +3 位作者 陈志衡 何微 杨雷 赵明一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8期76-81,共6页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死因,每年约有756万人发病,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并逐年上升.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再生医学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拓宽了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治疗策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是由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重编...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死因,每年约有756万人发病,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并逐年上升.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再生医学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拓宽了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治疗策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是由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重编程诱导产生的一种干细胞类型,其能分化为针对患者自体细胞的特异性治疗细胞,运用疾病特异性iPSCs建立体外疾病模型可以在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下进行重复分析,目前已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分子基础模型研究、移植治疗以及药物筛选.关于iPSCs的研究打开了对心血管疾病治疗和再生医学的新篇章,但该研究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在真正了解这项技术之前,是否应该提早将其用于临床?本文就目前对iPSCs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临床应用的相关新进展作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重编程 心血管疾病 再生医学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心脏保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世强 陈寄梅 +1 位作者 庄建 朱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36-2437,共2页
1967年南非外科医生ChfistiaanBamard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人类心脏移植,从此心脏外科开始踏入了以往的禁区。心脏移植的不断发展。给越来越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希望。目前,心脏保存方案的制定主要基于(1)低温限制新陈代谢;(2)保... 1967年南非外科医生ChfistiaanBamard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人类心脏移植,从此心脏外科开始踏入了以往的禁区。心脏移植的不断发展。给越来越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希望。目前,心脏保存方案的制定主要基于(1)低温限制新陈代谢;(2)保持机体结构活力;(3)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供心保护包括心脏停搏、离体心脏保存、心脏移植复跳等过程。本文主要对离体心脏保存方法以及保存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心脏保存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移植 心脏病患者 世界首例 外科医生 心脏外科 新陈代谢
下载PDF
深低温处理脊髓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12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小兰 周正芳 +7 位作者 任琼 朱平 郭惠明 富旗 范小平 陈寄梅 庄建 范瑞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深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对Caspase1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深低温18℃处理组(A组);常温手术对照组(B组);常温假手术组(C组)。每组分为6h、24h、1... 目的:观察深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对Caspase1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深低温18℃处理组(A组);常温手术对照组(B组);常温假手术组(C组)。每组分为6h、24h、1周三个不同时间点取L2~L5段的脊髓,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采用普通病理HE染色、Nissl染色、电镜从形态学上观察脊髓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和RT—qPCR检测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Caspase12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A、B组病理改变均较c组严重,且A组比B组轻.病理学累积评分A、c组明显低于B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和RT-qPCR检测结果分别显示,Caspase12蛋白和mRNA在A、B组各时间段均高于C组,且A组升高程度比B组低(P〈0.05)。结论:深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并且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12的表达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脊髓损伤 再灌注损伤 Caspase12
下载PDF
内科与外科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杨珏 于长江 +4 位作者 李欣 陈泽锐 肖飞 孙图成 范瑞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连续接诊的急性A型主动脉IM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符合我中心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连续接诊的急性A型主动脉IM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符合我中心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组),其他患者则接受了严格的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组)。结果纳入患者127例,其中男112例、女15例,年龄(53.6±13.0)岁。85例(66.9%)患者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余42例(33.1%)患者接受了严格的内科保守治疗。两组患者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90.4%,内科治疗组为74.3%(P=0.010)。在内科治疗组,主动脉最大直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45 mm或最大IMH厚度(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8 mm的患者,其与IMH相关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01)。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IM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在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成熟的中心,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外科手术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间血肿 治疗策略 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
原文传递
国产Renatus^(■)球囊扩张式介入瓣膜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早期临床疗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5
作者 谭桐 吴宏祥 +11 位作者 付冰奇 谢年谨 郭海江 臧鑫 李晓艺 刘浩忠 王若冰 刘健 黄焕雷 陈寄梅 庄建 郭惠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总结Renatus^(■)球囊扩张(球扩)式介入瓣膜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Renatus^(■)球扩式介入瓣膜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共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73.... 目的总结Renatus^(■)球囊扩张(球扩)式介入瓣膜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Renatus^(■)球扩式介入瓣膜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共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73.7±5.3)岁。对比术前、术后即刻与随访期间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的差异,以及研究期间全因死亡率、瓣周漏、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永久起搏器植入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由41.5(27.8,58.8)mm Hg下降至6.0(3.0,8.0)mm Hg,峰值流速由(4.1±0.9)m/s下降至(1.7±0.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例(5.3%)患者术后接受了永久起搏器植入。中位随访时间27.5(23.0,87.5)d,随访率100.0%。随访期间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为8.0(7.0,10.8)mm Hg,峰值流速为(2.0±0.3)m/s,较术前仍显著改善(P<0.001),无中度及以上瓣周漏。研究期间无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再次手术。结论使用新型球扩式瓣膜Renatus^(■)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经选择的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球囊扩张式瓣膜 主动脉瓣狭窄 临床疗效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介入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骆溢驹 姜风雨 +1 位作者 陈子恩 廖洪涛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53-356,共4页
近年来,心房颤动(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介入手术在全球广泛开展,房间隔穿刺和置管作为该类手术的必要操作,所导致的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引起广泛关注。介入手术的类型和术式、鞘管的直径等因素对房间隔穿刺孔的影响均有所差异... 近年来,心房颤动(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介入手术在全球广泛开展,房间隔穿刺和置管作为该类手术的必要操作,所导致的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引起广泛关注。介入手术的类型和术式、鞘管的直径等因素对房间隔穿刺孔的影响均有所差异。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iASD发病率和临床影响的证据,确定持续性iASD的可能预测因素,并为iASD检测、随访和管理提出标准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医源性房间隔缺损 心脏射频消融术 心脏冷冻消融术 左心耳封堵术
原文传递
采用经心尖人工腱索植入装置建立二尖瓣反流动物模型
7
作者 钟丽珊 杨燕晨 +8 位作者 黄燕莹 汪珍忠 肖硕 方斗 王秋吉 谢琦宗 张旭升 吴海明 黄焕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0-575,共6页
目的采用经心尖人工腱索植入装置建立二尖瓣反流动物模型,并验证装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方法以大白猪为实验动物(n=12),在经心表超声引导下,经心尖小戳口植入二尖瓣人工腱索,通过调整人工腱索长度牵拉瓣叶导致二尖瓣反流。在术前、术后... 目的采用经心尖人工腱索植入装置建立二尖瓣反流动物模型,并验证装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方法以大白猪为实验动物(n=12),在经心表超声引导下,经心尖小戳口植入二尖瓣人工腱索,通过调整人工腱索长度牵拉瓣叶导致二尖瓣反流。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记录心脏超声指标。结果所有模型均建立成功,术中及随访期无死亡,术后即刻二尖瓣均为中度反流。与术前相比,随访3个月时二尖瓣反流程度、心脏各径线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超声引导经心尖植入腱索牵拉二尖瓣瓣叶的方法可稳定可靠地建立二尖瓣反流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动物模型 经心尖 人工腱索植入装置
原文传递
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4
8
作者 钟丽珊 黄焕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8-463,共6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胸腔镜微创技术被逐渐应用于二尖瓣成形术。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及心脏外科医生的青睐。但目前国内全胸腔镜二尖瓣手术的占比仍然较低。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胸腔镜微创技术被逐渐应用于二尖瓣成形术。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及心脏外科医生的青睐。但目前国内全胸腔镜二尖瓣手术的占比仍然较低。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在适应人群、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预后等方面仍存在争议;另外技术难度高、外科医生培养周期长也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本文通过总结现有文献资料,分析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成形术相比,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微创手术 正中开胸术 二尖瓣成形术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