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腰椎巨大痛风石1例报道
1
作者 李伟龙 陈嘉裕 +1 位作者 刘展亮 朱思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4-896,共3页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引发的一种疾病[1]。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于耳廓、跖趾、指尖、掌指、肘等关节[2];与周围关节痛风比较,脊柱痛风相对较罕见[3]。目前我国的痛风患病率为1%~3%,且逐步年轻...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引发的一种疾病[1]。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于耳廓、跖趾、指尖、掌指、肘等关节[2];与周围关节痛风比较,脊柱痛风相对较罕见[3]。目前我国的痛风患病率为1%~3%,且逐步年轻化,男女比例为15∶1,超过50%的痛风患者超重或肥胖[4]。我院收治了1例老年腰椎巨大痛风石患者,采用非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结晶 痛风患者 痛风石 血尿酸水平 关节内 腰椎 患病率 老年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2
作者 钟镕伟 陈嘉裕 刘展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行手术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继发麻木综合征将患者分为麻木综合征组(85例)和非麻木综合征组(344例)。基于PS...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行手术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继发麻木综合征将患者分为麻木综合征组(85例)和非麻木综合征组(344例)。基于PSM对麻木综合征组和非麻木综合征组患者进行1∶1匹配,2组分别纳入67例。比较匹配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匹配后数据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出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LDH患者术后麻木综合征发生率为19.81%(85/429)。匹配前,麻木综合征组男性占比、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病变节段为L_(3)~L_(4)或L_(4)~L_(5)节段者占比、椎间盘退变Ⅳ~Ⅴ级者占比、脱出/游离型突出者占比、手术时间、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者占比、纤维环破裂者占比、有高脂血症史者占比、术后未进行康复锻炼者占比以及术后活动强度评分均高于或长于非麻木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麻木综合征组年龄、BMI、病程、椎间盘退变Ⅳ~Ⅴ级者占比、脱出/游离型突出者占比、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者占比、纤维环破裂者占比、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术后未进行康复锻炼者占比以及术后活动强度评分高于或长于非麻木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椎间盘退变Ⅳ~Ⅴ级、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纤维环破裂、有糖尿病史、未进行康复锻炼、术后高强度活动均为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HR=4.395、7.183、4.404、5.633、3.521、4.929、3.710,P<0.05)。结论基于PSM控制混杂因素后,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BMI、椎间盘退变Ⅳ~Ⅴ级、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纤维环破裂、有糖尿病史、未进行康复锻炼以及术后高强度活动,这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高风险患者,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麻木综合征 危险因素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髓核摘除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赖尚导 季达峰 +3 位作者 陈伟元 廖红兴 陈嘉裕 田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9期22-27,共6页
目的分析颈椎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具有颈部及上肢神经根性症状的临床病例35例,26~76岁;无症状对照组病例35例,31~74岁。对上述病例行层厚0.7mm,颅底至3、4胸椎CT扫描,将所得DICOM文... 目的分析颈椎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具有颈部及上肢神经根性症状的临床病例35例,26~76岁;无症状对照组病例35例,31~74岁。对上述病例行层厚0.7mm,颅底至3、4胸椎CT扫描,将所得DICOM文件导入3DSlicer4.8.1后,以最大密度投影法进行体素渲染,对各颈椎的钩椎关节、椎间孔、曲度(四线法Cobb角)进行观察和测量。将所得结果与临床症状及对照组进行对应性分析,对钩椎关节退行性变与Cobb角变化相伴性进行统计,对症状组的Cobb角与无症状组Cobb角进行成对t检验。结果颈椎退行性变随着年龄上升呈明显趋势,但病变程度与年龄不呈正相关;颈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与椎间孔狭窄呈正相关;椎间孔狭窄与临床相关症状的相关率为60%(21例);Cobb角度<35°时生理弯曲消失甚至是反张,在研究的患者中发生率为42.9%(15例);有症状组的椎间孔径和Cobb角角度(30.96±14.37)°明显小于无症状组(46.66±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性别与年龄上看,颈椎退行性变与生活习惯相关性较大,与年龄相关性次之;钩椎关节退行性变与颈椎椎间孔前后径狭窄呈正相关;具有臂丛神经根症状的病例,在三维可视化帮助下,其椎间孔狭窄和屈度变化等颈椎退化的影像学检出率约为60%(以椎间孔横径<3mm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钩椎关节 椎间孔 COBB角
下载PDF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4
作者 杨永迁 刘展亮 张惠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跨伤... 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较大,椎体后凸Cobb角较小,VAS评分较低(P <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术后感染、螺钉脱出发生率分别为2.17%、6.51%和4.34%,均低于对照组8.68%、10.85%和10.8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快速恢复,且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 椎体前缘高度 椎体后凸Cobb角
下载PDF
术前过伸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5
作者 杨永迁 刘展亮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VCF)采用术前过伸复位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7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术前...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VCF)采用术前过伸复位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7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术前过伸复位,观察组采用术前过伸复位与PVP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术前、术后不同时点疼痛、病变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低于对照组,O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临床收治的OVCF患者,应用术前过伸复位与PVP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缓解疼痛,促使椎体高度及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 胸腰椎压缩骨折 术前过伸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