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隙平衡器下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雪黎 罗瑞琴 +4 位作者 陈晟 李晓武 陈海波 曾庆强 郑志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22-3826,共5页
背景:目前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常用的技术,各有优缺点:间隙平衡技术通过调整截骨角度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松解,得到更平衡的屈伸间隙,临床效果更优,但缺乏工具的间隙平衡技术,易受术者手术经验及主观判断影响... 背景:目前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常用的技术,各有优缺点:间隙平衡技术通过调整截骨角度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松解,得到更平衡的屈伸间隙,临床效果更优,但缺乏工具的间隙平衡技术,易受术者手术经验及主观判断影响,存在更多的误差;测量截骨法学习曲线短,但依赖解剖标志,容易定位不准而出现多种并发症。近年来,许多器械公司相继研发并推出了间隙平衡工具以期提高手术质量,但目前关于该工具的相关报道仍较少。目的:对比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与传统测量截骨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以探究间隙平衡器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5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44例采用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B组41例采用测量截骨技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评估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①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②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③两组术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术后2周、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A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高于B组同期(P<0.05);④手术时间A组较B组稍短,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后两组下肢力线均较其术前改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2%)较B组(7%)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⑦提示相较于测量截骨技术,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测量截骨技术 间隙平衡技术 间隙平衡器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静滴盐酸托烷司琼减少恶心呕吐的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晟 郑志辉 +5 位作者 关可立 李晓武 蔡沛彪 陈海波 郑洵 曾庆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69-1873,共5页
背景:已经有相关文献研究证明,盐酸托烷司琼能有效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目前对于术中托烷司琼的使用方式主要为术后加入自控静脉镇痛泵中及术后静脉滴注,而对于两种使用方... 背景:已经有相关文献研究证明,盐酸托烷司琼能有效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目前对于术中托烷司琼的使用方式主要为术后加入自控静脉镇痛泵中及术后静脉滴注,而对于两种使用方式临床疗效的差异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目的:探究盐酸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防治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于汕头市中医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A组(静脉滴注给药组)患者在术后即予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同时接自控静脉镇痛泵(泵内不加入盐酸托烷司琼);B组(自控静脉镇痛泵给药组)患者在术后即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同时接自控静脉镇痛泵(泵内加入盐酸托烷司琼5 mg)。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的疼痛、镇静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做出比较。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评分在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1,6 h时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及发生率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术后12,24,48 h时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及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提示对比在自控静脉镇痛泵中加入盐酸托烷司琼,术后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能更快速且安全地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转子间骨折 托烷司琼 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术后恶心呕吐 疼痛 镇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