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类型及减少故障的经验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焱淼 林建华 +1 位作者 谭理连 陈德基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3期102-103,共2页
总结近10年来放射科X射线设备故障维修过程中所经历的常见典型故障,并对引起医疗设备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类。
关键词 放射科设备 典型故障 医疗设备故障 维修过程 X射线
下载PDF
放射科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对比分析及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焱淼 林建华 陈德基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比较放射科完全数学化屏片系统与传统屏片系统工作流程的改变所带来工作效率的巨大变化。方法:对比放射科传统屏片系统与使用完全数字化后的DR、床边CR数字胃肠机不同阶段的工作流程,分析其工作效率差异。结果:放射科数字化屏片系... 目的:比较放射科完全数学化屏片系统与传统屏片系统工作流程的改变所带来工作效率的巨大变化。方法:对比放射科传统屏片系统与使用完全数字化后的DR、床边CR数字胃肠机不同阶段的工作流程,分析其工作效率差异。结果:放射科数字化屏片系统其工作效率明显优于传统屏片系统,尤其是患者侯诊诊断报告时间、图像的运送时间以及疾病的诊断率均优于传统屏片系统。结论:放射科数字化屏片系统工作流程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其可极大提高放射科的工作效率和疾病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工作效率 对比研究 放射摄影
下载PDF
放射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满春 《甘肃医药》 2015年第9期700-702,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采用放射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内科进行就诊的85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对其进行X线平片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冠状动...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采用放射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内科进行就诊的85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对其进行X线平片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就这五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出率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X线平片检查(78.82%)、放射性核素检查(94.12%)、CT检查(84.71%)以及磁共振检查(88.24%)的临床检出率均较高,且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检查率(100.0%)相比差别不大。结论: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放射技术进行临床检查的检出率高,准确性强,因而,值得给予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放射技术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胰腺癌CT自动分期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4
作者 李敏红 李志铭 +3 位作者 陈淮 余林 梁杰锋 列潮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055-2059,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胰腺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自动分期系统,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0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8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CT检查且明确TNM分期,利用CT检查信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胰腺... 目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胰腺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自动分期系统,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0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8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CT检查且明确TNM分期,利用CT检查信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胰腺癌CT自动分期系统。另选取2022年01月至2023年02月胰腺癌患者92例,均经CT检查,并利用上述系统进行TNM分期,分析该系统的准确性。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胰腺癌CT自动分期系统共包括7个模块,可以实现胰腺癌TNM自动分期;92例患者中共有Ⅰ期12例、Ⅱ期31例、Ⅲ期36例、Ⅳ期13例,经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胰腺癌CT自动分期系统诊断共有Ⅰ期10例、Ⅱ期31例、Ⅲ期38例、Ⅳ期13例;该系统诊断胰腺癌TNM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且与金标准高度一致(Kappa值=0.912,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胰腺癌CT自动分期系统,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算法 胰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期
下载PDF
MDT结合PBL教学法培养胃肠外科住培研究生综合临床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实 吴辉 +4 位作者 周洁琼 蔡明岳 钟玲 曹良启 王国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0期87-92,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胃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研究生综合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 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胃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研究生综合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轮科3个月以上的60名第2年及以上外科临床专业住院住培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轮转入胃肠外科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名。A组采用PBL法,B组采用MDT模式教学,C组采用MDT结合PBL模式法。比较3组的对MDT了解得分、多学科临床思维得分、主动学习能力得分、出入科成绩得分。结果 3组的对MDT了解得分、多学科临床思维得分、出科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分、入科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C组的对MDT了解得分[(3.85±0.67)分、(4.30±0.57)分]、多学科临床思维得分[(82.30±3.85)分、(85.55±3.38)分]均高于A组[(3.05±0.83)分、(77.90±5.86)分],C组的出科测试得分[(86.10±3.28)分]高于A组[(81.90±4.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对MDT了解得分[(4.30±0.57)分]、主动学习能力得分[(4.00±0.73)分]、多学科临床思维得分[(85.55±3.38)分]高于B组[(3.85±0.67)分、(3.45±0.51)分、(82.30±3.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分、入科测试得分、出科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C组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分、入科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与C组的入科测试得分、出科测试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DT结合PBL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互补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培养胃肠外科住培研究生提供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外科 临床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研究生
下载PDF
多模态CT预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机械取栓后出血性转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概 朱刚明 +3 位作者 何银雀 康春秀 陈德成 谭理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15,共5页
目的观察多模态CT预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经机械取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根据治疗后发生HT与否分为HT组(n=26)与非HT组(n=62);比较组间临床及CT资料,筛选HT影响因... 目的观察多模态CT预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经机械取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根据治疗后发生HT与否分为HT组(n=26)与非HT组(n=62);比较组间临床及CT资料,筛选HT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观察其预测前循环AIS机械取栓后HT的效能。结果组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责任血管、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及相对流量提取乘积(rFE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责任血管、ASPECTS及rFEP均为前循环AIS机械取栓后HT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前循环AIS机械取栓后HT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0.790,0.942)]。结论多模态CT所示责任血管、ASPECTS及rFEP有助于预测前循环AIS患者经机械取栓后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出血 血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范围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
7
作者 周洁 郑燕婷 +3 位作者 江舒琪 安杰 邱士军 陈淮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28,共7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CT影像组学及形态学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范围进行预测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方法:在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中下载lung1数据集,选取符合条件的243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截止生存时间将患者...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CT影像组学及形态学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范围进行预测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方法:在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中下载lung1数据集,选取符合条件的243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截止生存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生存期≤3年,2组为生存期>3年)。在每个病灶中提取1037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筛选。记录每个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运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筛选。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AdaBoost、高斯朴素贝叶斯、神经网络这5种机器学习分类方法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5种预测模型的效能,并选出最优模型。最后使用广州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搜集的77例患者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高斯朴素贝叶斯分类预测模型是本研究中最好的模型,稳定性相对较好,在所有模型中,运用此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较高。经过外部验证,该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值为0.735,敏感度为0.685,特异度为0.700;测试集AUC值为0.771,敏感度为0.571,特异度为0.898。结论:CT影像组学结合形态学特征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能较准确地对NSCLC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范围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预后生存时间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联合形态学特征模型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期的价值
8
作者 周洁 郑燕婷 +7 位作者 江舒琪 安杰 邱士军 SUWAL Sushant 黄绥丹 陈淮 李翠 方嘉琪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联合形态学特征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下载并筛选出3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300个病灶),随机选取210例为训练集,90例为测试集。根据预后生存期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联合形态学特征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下载并筛选出3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300个病灶),随机选取210例为训练集,90例为测试集。根据预后生存期将患者分为两个组,预后生存期≤3年为1组,预后生存期>3年为2组。用3D Slicer软件在CT图像病灶中逐层勾画得到感兴趣区(ROI),再从每个ROI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t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运用Logistic回归建立3种预测模型,包括影像组学模型、形态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3种预测模型效能。结果:影像组学标签、纵隔淋巴结转移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像组学模型、形态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95%CI:0.722~0.847)、0.734(95%CI:0.664~0.804)、0.748(95%CI:0.680~0.815),在测试集中分别为0.737(95%CI:0.630~0.844)、0.665(95%CI:0.554~0.777)、0.687(95%CI:0.578~0.797)。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效能最佳。结论:CT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组学 形态学特征 预后 生存
下载PDF
宽体能谱CT参数在鉴别诊断肺癌纵隔转移、非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价值
9
作者 郑思捷 向佳 +4 位作者 陈茜彤 卢颖欣 刘韵 陈淮 黄绥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03-2008,共6页
目的探讨宽体能谱CT在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非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肺癌患者和28例肺部炎性病变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增强双期能谱CT扫描,分别在70 keV单能量图像及碘基图... 目的探讨宽体能谱CT在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非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肺癌患者和28例肺部炎性病变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增强双期能谱CT扫描,分别在70 keV单能量图像及碘基图像上测量转移、非转移、炎性反应性增生三组淋巴结大小、密度、三期IC、NIC、λHU,并用单因素方差、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方法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转移淋巴结短径比非转移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大(P<0.001)。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平扫密度比转移淋巴结高(P<0.001),而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增强扫描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动脉期、静脉期CT值均比转移、非转移淋巴结高(P<0.05)。除了动脉期NIC,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在平扫IC、NIC、λHU,动脉期IC、λHU,静脉期IC、NIC、λHU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的IC、NIC、λ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碘的定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基本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能谱CT定量参数鉴别两者有一定诊断效能,而非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能谱参数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纵隔淋巴结 能谱C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在弥漫性囊腔性肺疾病分类中的应用
10
作者 向佳 陈茜彤 +5 位作者 卢颖欣 郑思捷 黄俊杰 陈莹莹 黄绥丹 陈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47-2754,共8页
目的拟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初步对几种弥漫性囊腔性肺疾病建立辅助诊断模型,同时评估各诊断模型的分类表现能力,并从中择出最优化的诊断模型,以服务临床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病理证实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淋巴... 目的拟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初步对几种弥漫性囊腔性肺疾病建立辅助诊断模型,同时评估各诊断模型的分类表现能力,并从中择出最优化的诊断模型,以服务临床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病理证实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以及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患者288例(IPF 76例、PLAM 179例、PLCH 33例),CT数共877例(IPF 232例、PLAM 557例、PLCH 88例)。以2019年12月31日为节点,将CT分为数据集A(CT数共500例,其中IPF 185例、PLAM 265例、PLCH 50例)和数据集B(CT数共377例,其中IPF 47例、PLAM 292例、PLCH 38例)。将数据集A按7∶1∶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进行预处理及数据扩增后导入6种不同的深度学习神经元网络进行训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F1分数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从中选出最优模型。再从数据集B中各病种随机抽取30例形成测试集B,投入训练好的最优模型中进行测试,再次以相同指标评估模型性能。结果基于数据集A测试结果,建立的6个诊断模型在识别分类IPF、LAM上的各项目分类性能优先,AUC皆大于0.9。EfficientNet在分类LCH上,0.6<AUC<0.7,分类效能一般;Vgg11在分类LCH上,0.8<AUC<0.9,其余4个模型在分类LCH上,AUC皆大于0.9,分类效果优秀;除InceptionV3外,其余5个诊断模型在识别分类LCH上的性能欠佳。综合多个指标考虑,InceptionV3模型在6个模型中综合性能最佳,各项评估参数都处于较高水平,总体准确率94.90%,精确率93.49%,召回率90.84%,特异度96.91%。将数据集B投入训练好的InceptionV3模型进行测试,根据输出结果计算得准确率81.11%,精确率82.50%,召回率81.11%,特异度为90.6%。结论基于胸部CT图像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6种识别分类模型能较有效地区分LAM、LCH、IPF三种疾病,特别是在IPF、LAM的识别分类上,其中以InceptionV3神经元网络构建的模型分类的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弥漫性囊腔型罕见病 深度学习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分析初步探索
11
作者 潘小环 何萍 陈淮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细支气管腺瘤的临床资料、CT征象、病理特征,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细支气管腺瘤的肺部结节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肺结节胸部CT征象及术后病理特征。结果:18... 目的:总结分析细支气管腺瘤的临床资料、CT征象、病理特征,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细支气管腺瘤的肺部结节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肺结节胸部CT征象及术后病理特征。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无临床胸部症状,2例出现胸痛。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1.8岁,中位年龄(25%~75%分位数)为52(49~59)岁,其中男性7例(39%),女性11例(61%)。胸部CT结节最大层面平均直径为11.1 mm,中位直径(25%~75%分位数)为8(6~15)mm,病灶距离胸膜位置≤10 mm者共15例。CT上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8例,部分实性结节7例,3例表现为单纯囊腔。表现为pGGN的细支气管腺瘤(8例)平均CT值为-690.7 HU,中位平均CT值(25%~75%分位数)为-717.5(-722~-681)HU。18例结节中边缘有毛刺征6例,结节周围出现胸膜牵拉征7例,结节内出现细支气管扩张5例。18例结节术后大体病理平均直径为9.1 mm,中位直径(25%~75%分位数)为7(6~9)mm。免疫组化抗体CK7阳性18例、p40、p63、CK5/6、TTF-1阳性均为16例。结论:胸膜下10 mm左右结节术前CT诊断时不容忽视该病,免疫组化抗体CK7、p40等指标是诊断细支气管腺瘤的定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肺肿瘤 细支气管腺瘤 诊断
下载PDF
胸部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判断肺部结节性质中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阳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7-020,共4页
分析胸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和增强扫描对于肺部结节判断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3.1-2023.12期间收治的80例肺部结节患者,先后给予其胸部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胸部MSCT对... 分析胸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和增强扫描对于肺部结节判断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3.1-2023.12期间收治的80例肺部结节患者,先后给予其胸部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胸部MSCT对患者肺结节病灶的观察更加清晰;且对于结节的显示率更高;良性结节病灶增强扫描 CT值以及CT值增量较恶性结节病灶更低(P<0.05)。结论 胸部MSCT增强扫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使得临床采纳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平扫 增强扫描 肺部结节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静文 陈德基 +1 位作者 林少芒 张东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8-671,共4页
目的 探讨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35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主动脉撕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第一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mm)、左椎动脉优势或Willi... 目的 探讨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35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主动脉撕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第一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mm)、左椎动脉优势或Willis环代偿不足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以CTA、DSA作为评估方法。TEVAR术中覆膜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植入球囊扩张支架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结果 35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均植入成功。术后随访3~24个月,35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通畅率为100%。结论 TEVAR修复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覆膜支架近侧锚定区选择在正常主动脉壁可降低继发性医源性夹层发生。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联合TEVAR是修复撕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有效方法,可有效地预防盗血综合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植入 左锁骨下动脉 烟囱技术
下载PDF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的测量方法及探讨(附102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郭轶虹 谭理连 +2 位作者 熊龙根 张成喜 李树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6期35-39,共5页
目的与冠脉造影(CAG)相对照,研究320排容积CT与对冠状动脉管腔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并对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影响其准确性的原因。方法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发现冠状动脉管腔粥样硬化斑块并狭窄的1 ... 目的与冠脉造影(CAG)相对照,研究320排容积CT与对冠状动脉管腔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并对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影响其准确性的原因。方法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发现冠状动脉管腔粥样硬化斑块并狭窄的1 0 2名患者,同期行冠脉造影(CAG)。对造成管腔狭窄的3 7 5个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研究,以CAG为参照,计算CTA对管腔狭窄分级程度显示的符合率;并应用冠脉探针技术和斑块分析软件按钙化、非钙化斑块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CTA显示375个粥样硬化斑块并狭窄(钙化斑块256个,非钙化斑块119个),测量狭窄分级程度与冠脉造影所示的管腔狭窄的符合率为89.1%,其中非钙化斑块狭窄的符合率为94%,钙化斑块狭窄的符合率为86.7%,具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不符合的41个病灶中92.7%(38个)CTA显示的狭窄程度等级高于CAG,82.9%(34个)为钙化斑块性狭窄,119个非钙化粥样斑块中78.2%发生于大分支近段。应用冠脉探针技术和斑块分析软件显示纤维斑块占53.8%,纤维脂质混合斑块占33.6%,脂质软斑块占12.6%。其中,不稳定斑块占18.5%(22个),稳定性斑块占81.5%(97个),多为稳定性斑块。结论冠脉非钙化粥样斑块多发生于大分支近段,多为稳定性斑块。320排CT对于显示冠脉非钙化斑块狭窄的符合率高于钙化斑块性狭窄。钙化斑块性狭窄CTA与CAG的不符多表现为对狭窄程度的夸大。320排CT应用冠脉探针技术和斑块分析软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非钙化斑块性狭窄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计算机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硬化 斑块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A成像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旭丰 杨海南 +1 位作者 陈志远 邓娇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A成像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期间因咯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35例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术前两期CTA扫描和介入栓塞治疗,在CTA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 目的探讨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A成像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期间因咯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35例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术前两期CTA扫描和介入栓塞治疗,在CTA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处理,确定供血动脉。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评价肺动脉、支气管动脉CTA双期扫描对肺咯血病变的影像表现、咯血的不同病变血管的检出符合率(敏感性)、咯血责任血管数量的符合率(特异性)等。结果肺动脉、支气管动脉CTA双期扫描成像能较充分的观察肺部的基本病变,以及体肺动脉分流征象、肺动脉源性出血的病变,其对病变血管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9.7%)和特异性(91.4%),但对较细分支水平的体肺动脉分流、对较细小的肺外体动脉侧枝的检出相对较差。结论肺动脉、支气管动脉CTA双期扫描成像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能有效发现体动脉或肺动脉源性出血的病变,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能够在术前较充分了解病变血管的开口形态、位置等,可以作为常规的术前检查进行运用,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止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CTA DSA 栓塞治疗
下载PDF
功能CT评估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与介入治疗风险关系的价值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海南 何广明 +1 位作者 吴辉 陈志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1期66-69,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CT对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与介入治疗风险关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保留完整的临床治疗及CT影像资料。入选患者均接受... 目的研究功能CT对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与介入治疗风险关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保留完整的临床治疗及CT影像资料。入选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且在TACE术前均给予双期增强扫描并行CT肝硬化分级。TACE术后1个月通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评价肝功能损害情况,回顾性观察TACE术后肝功能重度受损组(记为A组,23例)和肝功能轻度受损组(记为B组,41例)的CT影像数据资料,进一步比较不同CT肝硬化分级患者的2年生存率及吲哚氰绿潴留率(ICGR15)差异。结果 A、B两组TACE前CT扫描肝灌注参数数HAP、PVP、TLP、HBF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T肝硬化分级:I级12例,II级28例,III级16例,IV级8例,预后分析显示CT肝硬化I-II级患者ICGR15(7.45±2.14)%、2年随访生存率72.5%(29/40)均优于III-IV级患者(16.22±3.16)%、45.8%(11/24),差异显著(P<0.05)。结论功能CT扫描肝灌注参数、CT肝硬化分级能较好的评估肝储备功能和TACE风险,为肝储备功能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T 肝储备功能 TACE 评估
下载PDF
MRI检查神经根沉降征诊断LSS患者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敏红 余林 +5 位作者 李志铭 谭理连 李汉文 列潮炜 利晞 梁杰峰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神经根沉降征(NRS)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发生中的相关因素及其诊断学价值。选取接受腰椎MRI检查的262例(511个腰椎节段)患者进行研究,根据MRI结果患者腰椎节段分为狭窄组(172例患者,348个腰椎节段)和...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神经根沉降征(NRS)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发生中的相关因素及其诊断学价值。选取接受腰椎MRI检查的262例(511个腰椎节段)患者进行研究,根据MRI结果患者腰椎节段分为狭窄组(172例患者,348个腰椎节段)和非狭窄组(90例患者,163个腰椎节段)。狭窄组硬膜囊面积(CSA)<100 mm^(2)患者占比、椎管正中矢状径(PDA)≤15 mm患者占比、侧隐窝矢状径≤5 mm患者占比、神经根沉降征(NR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5);NRS诊断LSS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14;172例LSS患者,NRS阳性患者108例、NRS阴性患者64例,NRS阳性组的糖尿病率、硬膜囊CSA<100 mm^(2)患者占比、椎管PDA≤15 mm患者占比、侧隐窝矢状径≤5 mm患者占比均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囊CSA<100 mm^(2)、椎管PDA≤15 mm、侧隐窝矢状径≤5 mm是LSS患者发生N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RS对于诊断LSS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是灵敏度一般,患者椎管狭窄越严重,其NRS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神经根沉降征 腰椎管狭窄症 相关因素 诊断
下载PDF
硒辅助治疗Graves病伴轻度突眼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18
作者 肖新怀 陈澍 苏丽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硒联合甲巯咪唑对格雷夫斯病(Graves)病伴轻度突眼患者甲状腺功能、眼球突出度、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Graves病伴轻度突眼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0例)口服甲巯咪唑15~30 mg/d,观察组... 目的探讨硒联合甲巯咪唑对格雷夫斯病(Graves)病伴轻度突眼患者甲状腺功能、眼球突出度、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Graves病伴轻度突眼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0例)口服甲巯咪唑15~30 mg/d,观察组(35例)口服甲巯咪唑15~30 mg/d和硒酵母片100μg,2次/d。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血清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眼球突出度变化、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RAb、TGAb、IgG、IgA和IgM)及细胞因子(IL-2、IL-6)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FT_3、FT_4、眼球突出度水平、TGAb、TRAb、IgG及Ig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POAb、IgM、IL-6水平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水平升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在Graves病及Graves眼病患者中具有抗炎作用,硒辅助治疗Graves病伴轻度突眼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自身抗体 细胞因子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心脏一站式检查联合BNP、hs-cTn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仲刚 李雪霞 +3 位作者 漆强 朱刚明 李刚 李扬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0期77-80,共4页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心脏一站式检查联合脑钠肽(BN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5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11例健康志愿者均进行CT心脏一站式检查,分别对冠状动脉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心脏一站式检查联合脑钠肽(BN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5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11例健康志愿者均进行CT心脏一站式检查,分别对冠状动脉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CT数据分析,并测定血浆BNP值、hs-cTnT值,比较冠状动脉病变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心功能分级与BNP、hs-cTnT、LVEF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LVEF呈反比关系。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对于左心室LVEF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各级心功能患者血浆BNP浓度、hs-cTnT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BNP、hs-cTnT与LVEF均呈明显负相关(r=-0.953、-0.832、-0.943,P<0.01)。结论 ACS患者在进行心脏CT一站式检查,除了明确冠状动脉有否狭窄外,还能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后处理对其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分析,并且同时结合血浆BNP、hs-cTnT检测,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左心室功能 脑钠肽 高敏肌钙蛋白T
下载PDF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瘤腔栓塞术治疗移植肾吻合口假性动脉瘤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静文 陈德基 +1 位作者 何明基 练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瘤腔栓塞术在多种原因所致移植肾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技术要点,评价其可行性和疗效,为处理移植肾血管并发症和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9例临床和...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瘤腔栓塞术在多种原因所致移植肾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技术要点,评价其可行性和疗效,为处理移植肾血管并发症和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9例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移植肾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介入诊疗资料。9例患者移植肾血管吻合方式均为移植肾动脉一右侧骼外动脉端侧吻合,根据动脉瘤位置特殊均选择电解可脱式弹簧圈瘤腔栓塞术,并视不同情况辅以支架植入术。术后定期复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9例移植肾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瘤腔均成功完全栓塞。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2个月,复查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酐(SCr)值、尿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复查示弹簧圈及支架无移位,未见假性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移植肾动脉和髂外动脉保持通畅,未出现移植肾或下肢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因位置特殊不适合常规载瘤动脉栓塞术和覆膜支架瘤腔隔绝术治疗的移植肾吻合Vl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瘤腔栓塞术可以完全栓塞瘤腔,同时保持移植肾动脉和髂外动脉通畅。该治疗方法微创、安全有效,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外科手术,但远期疗效尤其是复发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假性动脉瘤 弹簧圈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