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药品说明书提高儿科用药安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文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632-1633,共2页
关键词 药品说明书 护理安全 儿科用药
下载PDF
全夜班制在儿科病房的实施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文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高效、优质的护理排班模式,在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兼顾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生活的不同要 求,发挥其最大效能。方法按照劳动法规定,以35h/周为标准工作时间,在原有人力基础上,改变人力结构,实施 全夜班制(21:00~8:00)... 目的探讨高效、优质的护理排班模式,在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兼顾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生活的不同要 求,发挥其最大效能。方法按照劳动法规定,以35h/周为标准工作时间,在原有人力基础上,改变人力结构,实施 全夜班制(21:00~8:00)。结果实行全夜班制后,护士的休息时间集中,减少了书写护理记录的次数和时间,交接 班次数减少,健康教育覆盖率由84%上升至93%,患者满意率由91%上升至98%。结论全夜班时间长,但护士可 以承受,排全夜班既有利于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简化护理程序,使患者得到持续护理,保证整体护理的质量,又 方便护理人员更好地安排自身生活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夜班 排班方式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生长发育异常及其与铁超负荷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永兰 刘莎 +3 位作者 夏婷 郝文革 梁薇 孙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生长发育状态及其与铁超负荷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7~8月对50例长期在该院儿科定期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身高、体重和性发育评价,并与1995年中国0~18岁儿童体重、身高百分位数参考值比较,同...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生长发育状态及其与铁超负荷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7~8月对50例长期在该院儿科定期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身高、体重和性发育评价,并与1995年中国0~18岁儿童体重、身高百分位数参考值比较,同时检测输血前血常规、肝功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24例(48%)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表现身材矮小,其中15例同时伴体重低下。≥10岁者21例,仅7例出现自发性青春期发育,TannerII~III期;≥14岁者8例,其中4例尚无性征发育。身高低于第10百分位者(n=31)与身高高于第10百分位者(n=19)分组比较,前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增高(8239.2±5865.5vs5028.1±3885.7mg/L,P<0.05),输血前Hb水平显著降低(68.2±12.3vs79.7±14.5g/L,P<0.05),肝脏显著增大(P<0.05)。而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者(n=20)与体重高于第10百分位者(n=30)分组比较,前者仅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意义(9165.5±6042.5vs5567.3±4447.3mg/L,P<0.05)。结论接受中等量输血和不正规除铁治疗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常伴有身材矮小、体重低下和性发育迟缓,其生长发育异常与体内铁严重超负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铁超负荷 生长发育异常 儿童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免疫抑制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永兰 黄绍良 +1 位作者 黄科 蔡耘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生物学特性及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评价MSC异常在再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再障患儿进行了骨髓MSC培养,其中17例患儿接受IST,观察MSC体外生长特点、表...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生物学特性及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评价MSC异常在再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再障患儿进行了骨髓MSC培养,其中17例患儿接受IST,观察MSC体外生长特点、表面标志、细胞周期、对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与5例正常儿童骨髓作对照;观察再障患儿MSC异常与IST疗效的关系。结果55%(16/29)的再障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MSC生长异常,主要为MSC数量减少及增殖能力下降,其中以重型再障(SAA)、病程较长者或放/化疗后再障为多见。培养成功的再障患儿第3代MSC表面标志、细胞周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水平及对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17例接受IST患儿中,9例MSC生长基本正常的再障患儿经IST后8例达完全缓解,而8例MSC生长异常者仅2例达完全缓解,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数再障患儿骨髓MSC体外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其MSC异常对IST后患儿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对脑瘫高危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小晶 肖华 +1 位作者 宋燕燕 董海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817-2818,共2页
目的:探讨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对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以2003年高危儿管理发现的脑瘫高危儿为研究组,门诊就诊的脑瘫高危儿为对照组,在治疗年龄及治疗效果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年龄早于对照组;研究组... 目的:探讨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对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以2003年高危儿管理发现的脑瘫高危儿为研究组,门诊就诊的脑瘫高危儿为对照组,在治疗年龄及治疗效果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年龄早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疗程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能及时发现脑瘫高危儿并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和脑康复治疗,对减轻脑损伤、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 高危儿 脑瘫 早期干预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宋燕燕 孙新 +6 位作者 赵小朋 叶青青 李坚 黄志坚 肖华 李智华 杨默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6-457,共2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防治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早产儿30例。男23例,女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EPO治疗组,各15例。EPO治疗组于生后即开始予EPO治疗。所有患儿随诊至1岁,定期行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防治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早产儿30例。男23例,女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EPO治疗组,各15例。EPO治疗组于生后即开始予EPO治疗。所有患儿随诊至1岁,定期行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及头颅B超等影像学检查,并于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测(NBNA)。结果1.EPO治疗组NBNA评分正常者占73.3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2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2.纠正胎龄1个月时二组患儿ABR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3~6个月时,EPO治疗组ABR异常率明显小于常规治疗组(P〈0.05)。EPO治疗组后期ABR的异常程度较前明显减轻。结论早期使用EPO可改善早产儿预后,减少或减轻早产儿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脑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类
下载PDF
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早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卓妍 宋燕燕 +4 位作者 林兴会 赵小朋 吕俊健 叶青青 杨默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5-427,440,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早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早产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置80 mL/L氧环境中放置2 h,制备HIBD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EPO治...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早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早产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置80 mL/L氧环境中放置2 h,制备HIBD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EPO治疗组、G-CSF治疗组和EPO加G-CSF联合治疗组。EPO、G-CSF及EPO加G-CSF治疗组分别于进缺氧仓前30 min、出缺氧仓后即刻及以后1次/d腹腔注射EPO(5 000 IU/kg),G-CSF(50μg/kg),以及EPO(5 000 IU/kg)加G-CSF(50μg/kg),连续1周。假手术组不予任何药物,对照组为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通过测量各组脑质量、脑损伤比率、组织学检查及姿势反射实验观察EPO、G-CSF及EPO加G-CSF联合应用的疗效。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一般情况无明显改变,术后1周及3周脑质量减低明显,脑损伤比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01,0.01),形态学发现大脑半球出现明显萎缩,有神经元变性坏死。术后3周姿势反射正常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01)。经EPO,G-CSF及EPO加G-CSF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早产鼠脑质量有所增加(P<0.05,0.01),脑损伤比率明显减小(P<0.05,0.01),形态学发现大脑皮质萎缩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神经元变性及脱失较对照组减轻。术后3周姿势反射实验正常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EPO和G-CSF对早产鼠HIBD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达到更好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神经保护 早产 脑损伤 缺氧缺血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永兰 黄绍良 蔡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05-1008,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采用雌性BALB/c小鼠30只,参照姚军等方法建立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实验分模型组、MSC组及照射组。MSC组于制模后3天... 本研究探讨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采用雌性BALB/c小鼠30只,参照姚军等方法建立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实验分模型组、MSC组及照射组。MSC组于制模后3天从小鼠尾静脉1次性输注人骨髓MSC1×106,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变化、第28天存活率、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造血集落生成和骨髓病理学特征。结果显示:于制模后第7天,模型组外周血WBC显著低于MSC组和照射组,分别为(0.65±0.05)×109/L,(2.45±0.71)×109/L,(2.30±0.33)×109/L;第10天3组均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第14天模型组血象指标仍持续降低,而MSC组及照射组血象指标开始回升,至28天3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8.2%、80%和100%,MSC组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MSC组小鼠单侧股骨有核细胞数量、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数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与照射组结果一致。结论:MSC输注可减轻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衰竭程度,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动物模型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功能
下载PDF
高危儿系统管理作用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桦 李小晶 +1 位作者 肖华 宋燕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464,共1页
关键词 管理作用 2003年1月 围产高危儿 先天性畸形 《儿科学》 系统管理 标准参照 儿科治疗 出生后
下载PDF
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佘文 李智华 +4 位作者 宋燕燕 肖华 高伟玲 魏超平 叶青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探讨5630例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5630例高危新生儿在生后3~7d常规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对不同胎龄、出生体重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5630例高危新生儿存在颅内... 目的探讨5630例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5630例高危新生儿在生后3~7d常规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对不同胎龄、出生体重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5630例高危新生儿存在颅内出血177例,发生率3.14%,其中Ⅰ度93例(52.54%),Ⅱ度66例(37.29%),Ⅲ度10例(5.65%),Ⅳ度8例(4.52%)。早产儿1988例,颅内出血95例,发生率4.78%,极低出生体重儿144例,颅内出血31例,发生率21.53%,超低出生体重儿7例,颅内出血6例,发生率85.71%。临床无表现型63例,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呼吸暂停、呻吟、呕吐、紫绀、吃奶差、发热等非特异症状者62例,有明显神经系统表现者52例;治愈154例,放弃治疗10例,因严重脑积水转外科治疗5例,死亡8例。结论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为3.14%,胎龄越小、体重越低,颅内出血发生率越高,生后3~7d常规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可早期发现颅内出血,早期确诊和积极合理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窒息、重度肺透明膜病、休克等严重合并症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颅内出血 诊断
下载PDF
早期新生儿尿碘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永兰 邹红梅 +2 位作者 杨红玲 李小晶 冯志成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99-1300,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生后第 1天新生儿的尿碘水平 ,评价广州市区早期新生儿的碘营养状态及其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低 )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早期新生儿 6 0例 ,其中健康足月儿 4 2例 ,NICU早产儿 18例 ,采用碘催化砷铈反应原理检测... 目的 通过检测生后第 1天新生儿的尿碘水平 ,评价广州市区早期新生儿的碘营养状态及其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低 )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早期新生儿 6 0例 ,其中健康足月儿 4 2例 ,NICU早产儿 18例 ,采用碘催化砷铈反应原理检测新生儿生后第 1天的尿碘水平 ,早产儿一周后复查尿碘。产科、新生儿科和NICU常规使用含碘消毒剂消毒皮肤 ,所有新生儿于生后第 3天进行血滴纸片TSH检测筛查先天性甲低。结果 6 0例早期新生儿中有 19例尿碘在 10 0~ 30 0 μg/L ,,6例尿碘 <10 0 μg/L ,35例尿碘 >30 0 μg/L。新生儿尿碘水平与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身长无显著相关 (P >0 0 5 )。在足月新生儿中 ,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尿碘水平显著高于经剖宫产娩出者 (783 2 4± 5 6 4 8) μg/Lvs (2 6 7 8± 2 2 4 7) μg/L(P <0 0 1)。NICU早产儿生后一周的尿碘水平与生后 1天尿碘水平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4 89 1± 386 1) μg/Lvs(2 97 1± 2 6 8 2 ) μg/L(P >0 0 5 )。所有新生儿生后第 3天TSH <10mU/L ,未发现先天性甲低患儿。结论 广州市区早期新生儿的碘营养充足 ,多数处于碘过剩状态 ,围产期碘暴露可能是碘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存在新生儿碘缺乏和碘过剩 ,但新生儿甲低筛查TSH值尚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尿碘水平 早期 NICU TSH 早产儿 筛查 结论 纸片 过剩
下载PDF
婴幼儿超重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干预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永兰 魏超平 +1 位作者 杨约约 苏怀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8-990,共3页
目的了解婴幼儿超重的临床特点,评价健康知识宣教对婴幼儿超重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体重大于NCHS/CDC 0-36个月身长-体重曲线第95百分位数为标准诊断婴幼儿超重88例,对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知识宣教,定期随访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并与5... 目的了解婴幼儿超重的临床特点,评价健康知识宣教对婴幼儿超重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体重大于NCHS/CDC 0-36个月身长-体重曲线第95百分位数为标准诊断婴幼儿超重88例,对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知识宣教,定期随访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并与56例同期健康足月儿对照。结果超重婴幼儿以男性多见, 18%有肥胖家族史,其出生体重和身长、1岁内体重和身长以及父亲的体重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超重起始年龄平均为(3.9±1.7)个月。随访6~36个月,80%的超重婴幼儿经早期干预后体格指标恢复正常,少数于幼儿期再度超重。30例超重婴幼儿随访至生后1.5岁,其中50%仍超重,其母亲BMI较非超重组显著增高。结论婴儿期超重可持续至幼儿期,预防婴幼儿超重应从胎儿时期抓起,以健康知识宣教为主的干预措施对纠正婴幼儿超重具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婴幼儿 干预
下载PDF
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燕燕 赵小朋 +4 位作者 李坚 叶青青 李小晶 黄志坚 韩玉昆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56-258,323,共4页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不同胎龄儿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1991-2004年广州市妇婴医院儿科进行换血的56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组,早产儿与足月儿两组,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不同胎龄儿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1991-2004年广州市妇婴医院儿科进行换血的56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组,早产儿与足月儿两组,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尤其在换血总量前一半时胆红素下降明显,约占总换出量的70%;早产儿换血过程中更易发生内环境紊乱,早产组血钾、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下降明显,其变化与足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 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尽管其所致的内环境改变,如血生化异常、血小板减少症等通常可自我调节,但对早产儿而言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血疗法 早产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O型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健群 宋燕燕 郭彩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723-1724,共2页
目的:探讨232例O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根据O型孕妇妊娠20~32周测定的IgG抗A(B)效价,把新生儿分成4组(≤1∶32,1∶64,1∶128,≥1∶256),取新生儿的静脉血进行改良直接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抗... 目的:探讨232例O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根据O型孕妇妊娠20~32周测定的IgG抗A(B)效价,把新生儿分成4组(≤1∶32,1∶64,1∶128,≥1∶256),取新生儿的静脉血进行改良直接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和游离抗体3项试验以证实ABO溶血病,监测新生儿黄疸的发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治疗。结果: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生率与母亲抗体效价相关,效价越高,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也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升高,新生儿ABO溶血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升高,应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的监测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溶血病 血清IgG抗体效价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下载PDF
脐血瘦素水平与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永兰 魏超平 +2 位作者 郑惠童 郭彩娇 刘运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3-224,共2页
目的 瘦素参与儿童生长发育的调控 ,而宫内生长环境亦可影响生后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该文探讨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血瘦素水平与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 ,评价出生时瘦素水平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5 5例... 目的 瘦素参与儿童生长发育的调控 ,而宫内生长环境亦可影响生后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该文探讨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血瘦素水平与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 ,评价出生时瘦素水平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5 5例新生儿 (男 35例 ,女 2 0例 ,胎龄 31~ 4 1周 )脐血瘦素水平 ,并对其中的 2 5例进行了 1年 7个月至 2年 3个月的随访 ,观察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体重 身长2 (BMI)以及生后 1岁 7个月时婴幼儿体重、身长净增长值、BMI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胎龄 (r =0 .4 0 9,P<0 .0 1)、出生体重 (r =0 .4 6 3,P <0 .0 1)、身长 (r =0 .36 0 ,P <0 .0 1)、BMI(r =0 .32 8,P <0 .0 5 )均呈正相关 ,与性别无相关性 (P >0 .0 5 )。脐血瘦素水平与 1岁 7个月时婴幼儿体重、身长的净增长值呈显著负相关 (分别为r =- 0 .5 31,P <0 .0 1;r =- 0 .4 4 8,P <0 .0 5 ) ,但婴幼儿BMI与脐血瘦素水平无相关 (P >0 .0 5 )。结论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BMI有关 ,并对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增长速度具有负性调节作用。早产儿出生时脐血瘦素低水平可能与生后的“生长追赶”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瘦素 婴幼儿 体格发育 检测
下载PDF
白消安、环磷酰胺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处理用于儿童血液病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附9例报告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文革 孙新 +1 位作者 刘莎 赵喆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评价白消安、环磷酰胺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作为预处理方案用于儿童血液病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对9例因血液病进行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应用白消安、环磷酰胺联合ATG作为预处理方案。其中人类白... 目的:评价白消安、环磷酰胺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作为预处理方案用于儿童血液病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对9例因血液病进行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应用白消安、环磷酰胺联合ATG作为预处理方案。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匹配同胞异基因脐血移植(RD-UCBT)治疗β-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例,HLA全匹配非同胞异基因脐血移植(UD-UCBT)治疗β-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例,HLA不全匹配非同胞脐血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NL)3例。输入脐血有核细胞(NC)中位数7.13×107/kg。结果:全供者植入8例,全供者植入率8/9。合并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Ⅳ度1例,Ⅲ度1例,Ⅱ度3例,Ⅰ度3例,0度1例。晚发性出血性膀胱炎4例。预处理时多伴腹泻、发热、寒颤、皮疹等反应,但未发现肝静脉栓塞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及继发肿瘤。结论:该预处理方案用于儿童血液病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较好,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消安 环磷酰胺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预处理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
下载PDF
猕猴脑室间孔调节脑脊液流动与颅内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要必 宋燕燕 +6 位作者 肖华 李桦 郑惠童 秦志 李镜荣 何伟文 戴文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60,共4页
在临床观察到脑室间孔可能调节脑脊液流动与颅内压之后,用9只猕猴进行实验。首次证明向脑室内逐次注入液体,当达到一定累积容量(0.42ml)和颅内压高达3.15kPa时,脑室间孔便随之外放,液体由侧脑定流入第三脑室以下,... 在临床观察到脑室间孔可能调节脑脊液流动与颅内压之后,用9只猕猴进行实验。首次证明向脑室内逐次注入液体,当达到一定累积容量(0.42ml)和颅内压高达3.15kPa时,脑室间孔便随之外放,液体由侧脑定流入第三脑室以下,颅内压亦降至2.48kPa,表明脑室间孔具有调节脑脊液流动与维持颅内压稳定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 颅内压 脑脊液
下载PDF
42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高危因素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华 李小晶 +4 位作者 邹红梅 程冰梅 董海鹏 冯志成 刘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9期82-83,共2页
目的 :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病因及早期表现 ,以期在异常姿势及运动障碍尚未出现或固定之前 ,能及早发现神经系统的损害 ,并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患儿。方法 :对 4 2 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 Vojta姿势反射发... 目的 :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病因及早期表现 ,以期在异常姿势及运动障碍尚未出现或固定之前 ,能及早发现神经系统的损害 ,并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患儿。方法 :对 4 2 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 Vojta姿势反射发育及肌张力等方面的检查 ,结合母亲妊娠期及患儿新生儿期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主要病因依次为母亲妊娠早期感冒 2 8.5 %、早产 2 0 .7%、妊娠早期阴道流血 2 0 .5 %、病理性黄疸 18.8%、羊水浊 16 .7%、脐带因素 14 .8%、宫内窘迫 10 .6 %等。最能引起家人注意的表现主要是易惊跳 4 0 %、睡眠少 32 .2 %、昼夜哭闹不安 2 0 .9%等。体检除 Vojta姿势反射异常外 ,尚有原始反射消退延迟 37.4 % ,踝阵挛阳性 10 .1% ,单侧巴彬斯基征阳性 12 .6 %。结论 :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应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病因、早期表现及神经发育学检查 ,可以早期发现脑损伤 ,从而阻断因脑损伤所致的各种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高危因素 小儿 脑瘫 诊断
下载PDF
父母文化程度与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永兰 仇凤琴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家庭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 BU )对广州地区 2 0 0名男性在校中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 ,分析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养育方式各因子的关系。 【结果】 父母亲文化程度与... 【目的】 探讨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家庭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 BU )对广州地区 2 0 0名男性在校中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 ,分析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养育方式各因子的关系。 【结果】 父母亲文化程度与家庭情感温暖、理解无显著相关 ,母亲文化程度与母亲对儿子的拒绝、否定、惩罚、严厉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养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 ,儿子接受负性情感教育的机会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育方式 父母文化程度 男性青少年
下载PDF
注意力变量测试在诊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倩筠 仇凤琴 +1 位作者 朱丽莎 黄菁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 探讨注意力变量测试 (TestofVariablesofAttention ,TOVA)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 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 ,ADHD)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根据DSM Ⅳ诊断标准 ,将儿童心理门诊以“注意... 【目的】 探讨注意力变量测试 (TestofVariablesofAttention ,TOVA)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 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 ,ADHD)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根据DSM Ⅳ诊断标准 ,将儿童心理门诊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为主诉就诊 ,且瑞文渐进模型测验智商 (intelligencequotient ,IQ)≥ 85分的 5 6例儿童分为ADHD组 ( 3 4例 )和非ADHD组 ( 2 2例 ) ;分别予注意力变量测试 ,分析各组测试结果及各参数的辅助诊断意义。 【结果】  3 4例ADHD患儿TOVA异常占 85 .2 9% ;2 2例非ADHD儿童TOVA异常占 2 7.2 7% ,其中提示ADHD可能的占 13 .64 % ,均为行为问题儿童。各参数中 ,ADHD组遗漏 (omissionerrors ,OE )、反应时间 (responsetime ,RT )、反应时间变量 (responsetimevariability ,RV )得分及ADHD评分均显著低于非ADHD组 (P <0 .0 1)。ADHD组第二部分反应时间 (responsetimeinhalf 2 ,RT2 )比第一部分反应时间 (responsetimeinhalf 1,RT1)得分显著提高 (P <0 .0 5 )。 【结论】 注意力变量测试 (TOVA)是客观、标准、高精确度的持续性操作测试 ,在ADHD诊断中有较理想的辅助诊断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变量测试 持续性操作测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