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性病科护士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被引量:1
1
作者 钟柱英 《医学文选》 2005年第4期586-586,共1页
关键词 皮肤性病科 自我防护 护士 医护人员 传染性疾病 预防意识 职业安全 防护问题 职业危害
下载PDF
皮肤科创面MRSA感染的临床诊断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尧志建 曹存巍 +5 位作者 许洪铭 吴奕丹 雷莹 龙婉玉 李美娴 谷悦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分泌物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相关疾病诊断及导致MRSA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为皮肤科提前防控MRSA感染提供病种预警和危险因素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9月我院皮肤性病科皮肤软组织糜...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分泌物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相关疾病诊断及导致MRSA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为皮肤科提前防控MRSA感染提供病种预警和危险因素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9月我院皮肤性病科皮肤软组织糜烂面分离培养出的MRSA。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仪(VITEK-2 Compact)鉴定菌种。通过定义入院48小时内或48小时后获得的MRSA阳性培养,将感染分为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或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结果(1)皮肤软组织MRSA感染平均占皮肤科多重耐药菌的83.19%,是主要多重耐药菌;(2)皮肤科MRSA感染主要以CA-MRSA感染为主,占71.11%(192/270)。与CA-MRSA感染相关的皮肤病依次为:天疱疮占比最高为28.12%,其次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16.67%和药物性皮炎6.77%(其中重症药疹2.08%)等。HA-MRSA感染最常见的也是天疱疮26.92%,其次为药物性皮炎12.82%(其中重症药疹11.54%)和脓疱性银屑病6.41%等;SSSS的CA-MRSA感染率要明显高于HA-MRSA感染(P=0.002);(3)HA-MRSA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比例明显高于CA-MRSA患者(P=0.001),但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系统使用上两种MRSA感染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皮肤科MRSA感染主要是社区获得性MRSA,MRSA感染最主要的疾病为天疱疮及SSSS,抗生素使用可增加院内感染MRSA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临床诊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广西某综合医院住院HIV/AIDS患者的皮肤黏膜表现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慧 林有坤 +2 位作者 覃霞 王芳 李文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28-831,共4页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的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皮肤黏膜表现,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为临床医生和相关领域的AIDS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该院住院...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的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皮肤黏膜表现,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为临床医生和相关领域的AIDS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该院住院的1162例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等,将资料数值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62例HIV/AIDS患者以男性为主,中青年患者数最多(占60.07%),高龄感染者也有较高的比例(50岁以上患者占37.26%);患者来源地涉及广西的所有市、县,呈弥漫性不均匀分布,有明显的聚集性;疾病在流动务工人员中传播,农村传播较以往更加明显;性传播为主要传染途径,传播范围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15年间住院患者数呈逐渐递增趋势,壮、汉族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皮肤病发病率呈负相关,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皮肤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皮肤病的数量增多。结论:广西综合医院住院HIV/AIDS患者以男性为主,中老年组占的比重日趋加大;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皮肤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皮肤病的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临床流行病学 综合医院 回顾性分析 皮肤病和性病
下载PDF
“三明治”教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韦高 尧志建 +2 位作者 郑文军 张馨予 郭婷 《蛇志》 2018年第3期556-557,共2页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采用"三明治"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结果 "三明治"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采用"三明治"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结果 "三明治"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法系统地传授了专业理论知识。结论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采用"三明治"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可取得优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皮肤性病学
下载PDF
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家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84-,共1页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 图像 皮肤性病学 集体备课
下载PDF
试论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6
作者 严煜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99-,共1页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病种 病情 小水疱 疥虫 疥螨
下载PDF
广西地区273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7
作者 李秋菊 林有坤 郑文军 《右江医学》 2024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特应性皮炎(AD)患者临床特征,为个体化诊疗和长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获取2022年5月至11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73例AD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特征。结果①基本特征。性别比例:男∶女为1...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特应性皮炎(AD)患者临床特征,为个体化诊疗和长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获取2022年5月至11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73例AD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特征。结果①基本特征。性别比例:男∶女为1.07∶1;就诊时年龄构成:婴儿期(0~2岁)4例,儿童期(>2岁~12岁)77例,青年及成人期(>12岁~60岁)162例,60岁以上老年期30例;民族分布:汉族∶壮族为5.11∶1;居住环境:城镇∶农村为26.3∶1。②临床特征。首次发病于躯干者最多见;季节交替时发作最常见;几乎全部患者主观感受为瘙痒;有食物过敏史者约占79.9%,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约27.8%;多数患者有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及口服抗组胺药物史。③实验室检查。273例AD患者中,完善血常规检查者199例,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正常者71例,约占35.7%;完善免疫球蛋白E(IgE)检查者193例,高于正常者134例,约占69.4%。④日常生活习惯。温水洗浴者占大多数,频率均为每天一次;62.6%患者有使用保湿霜习惯。结论广西地区AD患者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可根据临床特征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AD患者长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广西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广西汉族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韦妮波 陈深 严煜林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遗传相关性。方法:将广西汉族88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患者(病例组)和105例正常汉族婴幼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技术对两组HLA-DRB1等...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遗传相关性。方法:将广西汉族88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患者(病例组)和105例正常汉族婴幼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技术对两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HLA-DRB1*16等位基因频率为28.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76%(RR=3.29,P<0.05);病例组HLA-DRB1*1401等位基因频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RR=0.32,P<0.05)。结论:HLA-DRB1*16可能为广西汉族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1401可能为其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HLA-DRB1
下载PDF
广西地区性病患者混合感染及其与年龄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严煜 林梁铭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广西 性病 混合感染 年龄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对斑秃小鼠IL-7/IL-7Rα信号通路和Tregs细胞亚群的影响
10
作者 苏家光 黄家灿 +2 位作者 罗世斌 陈信津 郑文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Platycladus orientalis tincture,POT)对斑秃(Alopecia areata,AA)小鼠治疗作用以及对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 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α(Interleukin-7 receptorα,IL-7Rα)信号通路和... 目的:研究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Platycladus orientalis tincture,POT)对斑秃(Alopecia areata,AA)小鼠治疗作用以及对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 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α(Interleukin-7 receptorα,IL-7Rα)信号通路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亚群的影响。方法:将50只成年雄性C3H/He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AA模型],M+1565 nm组(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AA),M+POT组(POT治疗AA)、M+1565 nm+POT组(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POT治疗AA),每组10只。流式细胞术检测C组和M组皮损组织中Tregs细胞亚群的比例和所有组血液中单个核细胞中Tregs细胞亚群的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皮损组织中IL-7和IL-7Rα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M组皮肤组织IL-7和IL-7Rα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而且Tregs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与M组比,M+1565 nm组和M+POT组IL-7的表达均降低(P<0.05)。与M组比,M+1565 nm+POT组IL-7和IL-7Rα的表达均降低,且Tregs细胞比例都显著增加(P<0.05)。结论: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POT治疗可以抑制斑秃小鼠IL-7/IL-7Rα信号并减少Tregs细胞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 斑秃小鼠 侧柏叶酊 白细胞介素7 白细胞介素7受体α 调节性T细胞群
下载PDF
华南地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流行病学研究:一项多中心研究
11
作者 何小娟 郑冬燕 +24 位作者 吴维轩 廖万清 左玉辉 李秋云 周怡彤 汤露露 黄国梅 梁丽山 刘千龙 吴玲艳 韦丽娟 韦珠荣 张建玲 彭智鹏 钟春明 谭元清 吴国琼 李鑫垒 何绍 梁少光 梁明寰 陆兴山 谢治 曹存巍 刘慧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89-494,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广西马拉色菌毛囊炎(MF)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心理社会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广西14家医院诊治的MF患者,进行真菌学检查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易感因素和心理社会影响调查。结果:共收集219例患者,... 目的:为了明确广西马拉色菌毛囊炎(MF)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心理社会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广西14家医院诊治的MF患者,进行真菌学检查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易感因素和心理社会影响调查。结果:共收集219例患者,男女比例1.01∶1,主要发生在18~25岁,春、夏季节高发。面部是常见的受累部位。油性皮肤、多汗、痤疮和偏好辛辣食物患者所占比例均超过50%。80.4%患者认为学习、工作受到影响。半数以上的患者自觉焦虑、没有自信,并且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合轴马拉色菌(35.4%),菌种分布在性别、身体部位和季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F的面部经常受到影响,油性皮肤、多汗、痤疮和饮食习惯是主要诱发因素,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情绪不容忽视,合轴马拉色菌是本地区MF的优势菌种,菌种分布在性别、身体部位和季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临床特征 诱发因素 心理社会影响 菌种分布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正常成人皮肤厚度测量及声像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艳宁 李智贤 +4 位作者 卢月华 陈石海 林有坤 梁雪婧 庞彩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正常皮肤声像图及皮肤(表皮和真皮)厚度差异性。方法应用14 MHz高频探头对60名正常成人不同部位皮肤声像图观察,并测量皮肤(表皮+真皮层)的厚度。结果14 MHz高频超声可显示皮肤各层结构。皮肤表皮表现为平滑线状强回声,真... 目的探讨成人正常皮肤声像图及皮肤(表皮和真皮)厚度差异性。方法应用14 MHz高频探头对60名正常成人不同部位皮肤声像图观察,并测量皮肤(表皮+真皮层)的厚度。结果14 MHz高频超声可显示皮肤各层结构。皮肤表皮表现为平滑线状强回声,真皮为低回声带,不同部位皮肤真皮与皮下组织分界清晰或不清晰。表皮和真皮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未检出血流信号。选择17点部位皮肤观察,其中男女组间12点相同部位皮肤厚度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高频超声测量皮肤厚度是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皮肤声像图 皮肤厚度 成人
下载PDF
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栋华 梁伶 +4 位作者 苏家光 郑文军 林有坤 严煜林 莫雪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49-450,481,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与HLA DQA1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对 5 1例SLE壮族患者和 70例壮族健康人的HLA DQA1基因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均未发现HLA DQA1 0 2 0 1, 0 3 0 2... 目的 为了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与HLA DQA1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对 5 1例SLE壮族患者和 70例壮族健康人的HLA DQA1基因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均未发现HLA DQA1 0 2 0 1, 0 3 0 2及壮族健康人的DQA1 0 60 1等位基因。SLE组DQA1 0 10 1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RR =3 .2 72 7,χ2 =7.3 2 1,P =0 .0 0 9) ,而DQA1 0 10 4, 0 3 0 1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RR =0 .45 61,χ2 =3 .885 ,P =0 .0 49和RR =0 .43 17,χ2 =4.843 ,P =0 .0 2 8)。结论 DQA1 0 10 1可能是广西壮族SLE易感基因 ,DQA1 0 10 4和DQA1 0 3 0 1可能为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HLA—DQA1 基因 相关性研究 人白细胞抗原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0615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Raji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马庆 李黎 +2 位作者 李文宇 侯伟 林有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72-578,共7页
目的:研究hsa_circ_0006156对Raji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55例SLE患者(SLE组),并以4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HC... 目的:研究hsa_circ_0006156对Raji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55例SLE患者(SLE组),并以4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HC组),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CD20+B淋巴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hsa_circ_0006156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sa_circ_0006156的诊断效能。以Raji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慢病毒构建hsa_circ_0006156过表达模型,将细胞分为hsa_circ_0006156过表达组(OE组)、转染空病毒载体的阴性对照组(NC组)以及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利用CCK8法检测0 h、6 h、12 h、18 h、24 h、30 h、36 h细胞450 nm吸光度,计算OE组和NC组增殖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各组Bcl-2、cleaved 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C组比较,SLE组PBMC和CD20+B淋巴细胞中hsa_circ_0006156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sa_circ_0006156区分SLE和H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 3(95%CI:0.697 5~0.877;P<0.001),敏感度为97.5%,特异度为50.9%,对SLE诊断Cut-off值为<0.652。hsa_circ_0006156表达量在无活动或轻度活动与中重度活动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48)。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36 h时,OE组Raji细胞增殖较NC组受到明显抑制(P<0.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与NC组和control组比较,OE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hsa_circ_0006156对SLE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hsa_circ_0006156可能是通过调节B细胞的增殖、凋亡影响SLE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状RNA hsa_circ_0006156 RAJI细胞
下载PDF
广西野生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微卫星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宏 梁伶 +4 位作者 刘栋华 刘晓军 曹存巍 吴易 韦高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野生银星竹鼠携带马尔尼菲青霉菌(PM)基因多态性。方法用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法对40株从广西不同地区野生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40只野生银星竹鼠自然携带PM阳性率100%。微卫星标记...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野生银星竹鼠携带马尔尼菲青霉菌(PM)基因多态性。方法用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法对40株从广西不同地区野生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40只野生银星竹鼠自然携带PM阳性率100%。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法以高区分度(0.992)把40株PM分为22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型。微卫星引物Ⅰ,Ⅱ,Ⅲ分别检测到13,9和6个等位基因。广西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基因型共分为5类;最常见的是3类,共15株(37.5%)。桂中地区以1类为主,10株中占7株(70%);桂北地区以2类为主,9株中占7株(77.8%);桂南地区以3类为主,5株中占4株(80%);而桂西地区9株全部属于3类;4类和5类仅出现在桂东地区,7株中分别为6株和1株(分别占85.7%和14.3%)。结论广西银星竹鼠自然携带之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地域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微卫星 基因多态性 广西地区 竹鼠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与血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吴彩娇 李小荣 +1 位作者 霍瑞玲 应燕萍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47-651,共5页
血栓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生成、能量代谢以及内皮细胞功能等过程,在静脉血栓栓塞、缺血性脑卒中、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栓性... 血栓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生成、能量代谢以及内皮细胞功能等过程,在静脉血栓栓塞、缺血性脑卒中、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SIRT1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其参与血栓性疾病的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静脉血栓栓塞 缺血性脑卒中 心房颤动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bFGF、TGFβ_1在人皮肤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农晓琳 邓凌 +4 位作者 李佳荃 陈石海 李昊 李菊裳 黎燕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病理性瘢痕患者43例,...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病理性瘢痕患者4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中bFGF、TGFβ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瘢痕形成晚期的组织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瘢痕形成早期,在增殖期瘢痕、成熟期瘢痕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发生时期的瘢痕中,TGFβ1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病理性瘢痕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bFGF可能是抑制瘢痕形成的重要因子;TGFβ1可能是瘢痕维持其形态和结构的主要内源性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皮肤 病理性瘢痕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广西汉族婴幼儿血管瘤与HLA-DQA1,-DQB1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凤丽 陈深 严煜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HLA基因连锁不平衡情况与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77例广西汉族婴幼儿血管瘤为实验组,并选择103例汉族健康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分析研究对象的HLA-DQA1,-DQB1基因位点... 目的探讨HLA基因连锁不平衡情况与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77例广西汉族婴幼儿血管瘤为实验组,并选择103例汉族健康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分析研究对象的HLA-DQA1,-DQB1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根据等位基因及单倍体情况分别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血管瘤与HLA-DQA1,-DQB1等位基因及单倍体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婴幼儿血管瘤组中HLA-DQA1*0102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0.003);单倍型HLA-DQA1*0401-DQB1*0301显著降低(P=0.008)。结论在广西地区的汉族人群中,HLA-DQA1*0102等位基因及单倍型HLA-DQA1*0401-DQB1*0301可能与该地区汉族婴幼儿血管瘤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 单倍体
下载PDF
广西白癜风患者70例血清锌铜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易 何钠 +1 位作者 李菊裳 梁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2-723,768,共3页
目的探讨广西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年龄阶段的白癜风患者血清锌铜元素含量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广西白癜风患者70例和正常对照70例的血清锌、铜离子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例白癜风患者(6.416μg/... 目的探讨广西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年龄阶段的白癜风患者血清锌铜元素含量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广西白癜风患者70例和正常对照70例的血清锌、铜离子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例白癜风患者(6.416μg/mL)与正常对照(7.193μg/mL)比较锌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5);泛发型白癜风患者与局限型相比锌含量明显降低[(5.401μg/mL,6.767μg/mL),P=0.004];≤18岁组锌含量低(5.809μg/mL),>18岁组锌含量高[(6.845μg/mL),P=0.014]。患者血清铜与正常对照、不同临床分型及不同年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锌含量与病程无相关性(r=-0.027)。结论广西白癜风患者血清锌含量偏低,可能与本病有关;泛发型比局限型锌含量低,提示不同临床分型锌离子含量是有差异的。铜离子在患者与正常对照、不同临床分型及各年龄间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白癜风
下载PDF
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系统损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家光 梁伶 +4 位作者 刘栋华 郑文军 林有坤 严煜林 莫雪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1-462,477,共3页
目的分析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探讨广西壮族SLE从基因到临床表达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128例确诊的SLE患者的HLA-DRB1,DQA1等位基... 目的分析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探讨广西壮族SLE从基因到临床表达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128例确诊的SLE患者的HLA-DRB1,DQA1等位基因,并与患者的各种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蛋白尿与DRB1*15和DRB1*16负相关,与DQA1*0301正相关;血尿素氮增高与DRB1*1401和DQA1*0501负相关;C3降低与DRB1*1401负相关,与DQA1*0101正相关;白细胞减少与DRB1*16负相关;贫血和淋巴细胞减少与DQA1*0102正相关;血小板减少与DQA1*0301负相关;面部红斑与DQA1*0101负相关;关节痛与DQA1*0104正相关。结论多个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SLE临床表现有相关性。广西壮族SLE遗传背景与其他人种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广西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HLA-DRB1 HLA-DQA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