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内科病人中的应用及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艺红 刘燕 邱晓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0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解决神经内科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困难的方法,分析中等长度导管应用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中等长度导管经肘前区静脉置入32例病人,总结出常见的护理问题,加以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病人置管时间平均... 目的:探讨解决神经内科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困难的方法,分析中等长度导管应用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中等长度导管经肘前区静脉置入32例病人,总结出常见的护理问题,加以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病人置管时间平均22 d。其中1例因躁动较甚,于置管后第3 d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例因导管堵塞无法再通而拔管。其他病人均安全置管至治疗结束。结论:中等长度导管置入较深静脉穿刺及PICC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做好置管后的护理,方可减少甚至避免不良护理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长度导管 肘前区静脉 神经内科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理病历的书写缺陷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志萍 《中国校医》 2007年第4期408-408,共1页
关键词 护理病历 护理审查
下载PDF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桂英 陈国芳 傅新民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和联合组,各3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低频...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和联合组,各3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低频组给予健侧低频rTMS治疗,高频组接受患侧高频rTMS治疗,联合组同时接受健侧低频和患侧高频rTMS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神经传导功能[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5-HT、DA及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5-HT、DA、BDNF水平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8、16.356、9.388,P<0.05)。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2、4.971、6.604,P<0.05)。治疗前,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均缩短,且联合组MEP潜伏期、CMCT小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34、9.615,P<0.05)。结论高-低频联合rTMS能刺激神经递质释放,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一频率rTMS治疗,可作为临床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功能 神经递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NLRP3信号通路探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O对脑梗死小鼠神经炎症和血管单元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程萍 杨梅芳 +4 位作者 陈治任 耿逸凡 黄文娟 张侠 陈巍巍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6-10,共5页
目的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探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对脑梗死小鼠神经炎症和血管单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C57小鼠120只,所有小鼠予含1%胆碱的高脂饲料适应性饲养6周,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目的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探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对脑梗死小鼠神经炎症和血管单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C57小鼠120只,所有小鼠予含1%胆碱的高脂饲料适应性饲养6周,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TMAO+I/R组,每组40只。Sham组和I/R组予正常饲料+纯净水饲养,TMAO+I/R组予高脂饲料+0.12%TMAO饮用水饲养。饲养6周,I/R组和TMAO+I/R组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Sham组予假手术处理。I/R组和TMAO+I/R组复灌24 h,Sham组同期,采用Long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取出完整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炎症蛋白NLRP3、Cleaved-Caspase-1、Cleaved-IL-1β和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采用TTC染色法分析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测算脑组织含水量以及监测脑血流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TMAO+I/R组Longa评分和脑组织NLRP3、Cleaved-Caspase-1、Cleaved-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脑组织Z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I/R组和TMAO+I/R组左右两侧脑血流量及左侧与右侧脑血流量比值均降低(P均<0.05);I/R组和TMAO+I/R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升高(P均<0.05)。与I/R组比较,TMAO+I/R组Longa评分和脑组织NLRP3、Cleaved-Caspase-1、Cleaved-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Z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TMAO+I/R组左右两侧脑血流量及左侧与右侧脑血流量比值均降低(P均<0.05);TMAO+I/R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升高(P均<0.05)。结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O可通过上调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脑梗死小鼠神经炎症和血管单元损伤,从而对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氧化三甲胺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信号通路 神经炎症 神经血管单元损伤 小鼠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12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张玥 郑璐 +4 位作者 陈园园 裴蕴锋 于魁魁 顾锋 陈永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12种细胞因子(IFN-α、IFN-γ、TNF-α、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和IL-17)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 目的探讨12种细胞因子(IFN-α、IFN-γ、TNF-α、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和IL-17)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52例,对采集的脑脊液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脊液中12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检测的12种细胞因子中仅IL-5、IL-6和IL-83个细胞因子的浓度显著升高,阳性率分别为23.08%、42.31%和96.15%;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呈负相关。另外,与白细胞计数结果相一致,细胞因子IL-5、IL-6和IL-8在患者治疗获益后均明显下降。结论脑脊液中IL-5、IL-6和IL-8水平的检测可作为今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诊治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胞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白细胞介素6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及β-七叶皂甙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庄丽丽 李晓宾 +4 位作者 李传玲 崔晓 郭靖 鹿寒冰 安晓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0-84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神经系统疾病 七叶素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伟 袁方 +5 位作者 刘丙丽 张冠群 刘君 朱亮 王江波 刘志广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48例为病例组,其中出血性脑卒中36例,缺血性脑卒中11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48例为病例组,其中出血性脑卒中36例,缺血性脑卒中11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72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受检者的血清HCY水平,分析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并比较不同HCY水平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的关系。结果 148例患者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为69例、52例与27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HCY水平分别为(23.28±7.24)μmol/L和(22.34±8.46)μ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6±4.5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2,P<0.05);重度、中度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的HCY水平分别为(43.02±10.36)μmol/L、(29.12±10.21)μmol/L和(18.82±9.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1,P<0.05);HCY水平等级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72,P<0.01);HCY(+++)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为37.78%,明显高于HCY(++)组的20.41%和HCY(+)组的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老年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不仅能反映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而且有助于评估脑卒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神经危重症患者高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珍 刘晓霞 +1 位作者 庞泉征 孙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8-821,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首次入住我院NICU的200例神经危重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主要诊断、卒中史(脑梗死、脑出血)、高...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首次入住我院NICU的200例神经危重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主要诊断、卒中史(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高钠血症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的预后等情况,根据患者血钠水平给予分组。结果高钠血症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钠血症组,随着血钠浓度的升高,患者的死亡率逐渐升高;甘露醇的大量使用、机械通气、肾功能不全分别高钠血症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钠血症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大量甘露醇的使用、机械通气和肾功能不全;高钠血症是影响神经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危重症 高钠血症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郭靖 安晓雷 +2 位作者 李晓宾 欧春影 许可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9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0例,均给予基础抗血小板、降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0例,均给予基础抗血小板、降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尤瑞克林,观察组联合醒脑静。结果观察组2周后、8周后、卒中90d的NIHSS评分分别为(6.3±1.2)分、(4.0±2.1)分、(1.9±1.1)分低于对照组(7.7±1.5)分、(5.5±1.7)分、(3.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9、3.511、5.105,P=0.000、0.001、0.000<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周后LPA分别为(2.2±0.7)μmol/L、(2.8±0.8)μmol/L低于治疗前(3.7±1.1)μmol/L、(3.6±1.3)μmol/L(t=7.266、3.315,P=0.000、0.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570、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卒中90d的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分别为(27.4±2.6)分、(25.0±4.1)分高于2周时(24.1±2.4)分、(22.3±2.0)分(t=5.899、3.743,P=0.000、0.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127、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精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5.0%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22<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可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神经功能 尤瑞克林 醒脑静
下载PDF
抗神经元抗体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桂云 安晓雷 +4 位作者 赵辉 刘永海 赵晶 罗涛 沈霞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of nervous system,PNSNS)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亲合免疫细胞组化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临床确诊的PNSNS肿瘤患者组(n=31)、非PNSNS肿瘤患者组(n=30)和非肿... 目的探讨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of nervous system,PNSNS)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亲合免疫细胞组化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临床确诊的PNSNS肿瘤患者组(n=31)、非PNSNS肿瘤患者组(n=30)和非肿瘤对照组(n=40)血清中的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进行检测,并计算用此方法诊断PNSN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NSNS肿瘤患者组中25例(80.6%)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PNSNS肿瘤患者组血清中抗-Hu、抗-Yo、抗-Ri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PNSNS肿瘤患者组(10.0%)和非肿瘤对照组(0)(P均<0.01)。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0.6%和90.0%,误诊率19.4%,漏诊率10.0%。结论PNSNS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检测这种抗体对PNSNS的筛检有较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抗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洁 陆俊杰 +5 位作者 祖洁 刘洁 金国良 周妍 韩晶晶 花放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injury,H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40只出生后7日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WS)、假手术+黄体酮组(WSP)、缺血... 目的研究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injury,H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40只出生后7日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WS)、假手术+黄体酮组(WSP)、缺血缺氧+生理盐水组(WT)、缺血缺氧+黄体酮组(WTP)。小鼠于HI后24h断头取脑,应用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内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IL-6的表达;另-亚组于HJ后72h,经心脏灌注处死,取脑,冰冻切片,应用尼氏染色评价梗死面积和脑组织损伤,应用Fluoro-JadeB(F-JB)染色检测神经元死亡。结果缺血缺氧可以导致新生小鼠脑组织坏死和神经元死亡。与缺血缺氧组相比,外源性黄体酮治疗组的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元死亡明显减少(P〈0.05)。缺血缺氧可促进脑组织内炎症因子IL-1和IL-6的释放,外源性黄体酮治疗可以抑制缺血缺氧诱导的IL-1和IL-6的释放(P〈0.05)。结论黄体酮可减少新生小鼠缺血缺氧脑组织的坏死和神经细胞死亡,其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缺血缺氧脑损伤 新生小鼠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庄丽丽 车浩 惠新晨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2期1774-1778,共5页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对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90例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对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90例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泵注0. 9%氯化钠注射液、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泵注阿加曲班、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和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8天和第30天,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清内皮素1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第8天:(9. 2±1. 3)分比(15. 1±3. 2)分、(70±6) ng/L比(76±7) ng/L、(13±3)μmol/L比(18±4)μmol/L,第30天:(8. 5±1. 0)分比(14. 4±3. 5)分、(72±7) ng/L比(78±8) ng/L、(13±3)μmol/L比(19±4)μmol/L];2组患者Barthel指数、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第8天:(77±8)分比(60±6)分、(62±6)μmol/L比(55±5)μmol/L,第30天:(81±8)分比(63±6)分、(58±6)μmol/L比(52±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8天,2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45. 0±7. 8) s比(16. 6±3. 2) s、(45±8) s比(32±6) s、(21. 7±4. 1) s比(14. 3±3. 8) s];治疗第30天,观察组TT、APTT、PT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 9%(40/45)比71. 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5)。结论阿加曲班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是治疗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梗死 阿加曲班 神经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大鼠胎脑皮质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永海 赵莲花 +2 位作者 赵辉 沈霞 张尊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3-4,共2页
目的从孕龄15d SD胚胎鼠脑皮质中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观察其生长、增殖及分化。方法采用包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及单细胞克隆技术,对胚胎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 目的从孕龄15d SD胚胎鼠脑皮质中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观察其生长、增殖及分化。方法采用包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及单细胞克隆技术,对胚胎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及诱导其分化。用Nestin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特性,用免疫组化方法(β-Ⅲ-tubulin、GFAP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状况。结果从孕龄15d SD胚胎鼠脑皮质中分离的组织,经原代及传代培养均可形成细胞克隆,切具有增殖能力。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呈Nestin(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表达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本实验分离、培养的孕龄15d SD胚胎鼠脑皮质细胞Nestin表达阳性,分化后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是大鼠的神经干细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分化 大鼠
下载PDF
改良太极操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碱性磷酸酶、神经肽Y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范静 郭月萍 郭鹏飞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太极操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神经肽Y(NPY)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 目的探讨改良太极操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神经肽Y(NPY)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改良太极操训练,3次/周,连续训练12周。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后平衡调节能力指标、足底压力、Berg平衡量表(BBS)和简式Fugly-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6 min步行测试(6MWT),以及ALP、NPY和IL-6水平。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训练前,2组患者训练后健足压力峰值、健足平均压力、包络椭圆面积、包络椭圆面积/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比值、TUGT、ALP、NPY和IL-6水平降低,患足压力峰值、患足平均压力、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BBS、FMA、6MWT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训练后相比对照组患者健足压力峰值[(207.54±31.20)和(264.87±38.73)N]、健足平均压力[(60.51±12.87)%和(81.20±16.27)%]、患足压力峰值[(180.83±29.20)和(163.52±26.30)N]、患足平均压力[(51.20±8.40)%和(40.58±6.87)%]、包络椭圆面积[(125.42±32.70)和(170.26±38.05)mm 2]、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542.20±68.41)和(425.21±48.23)mm]、包络椭圆面积/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比值[(0.23±0.02)和(0.40±0.04)]、TUGT[(13.87±2.62)和(17.52±2.86)s]、ALP[(72.27±6.37)和(77.81±7.05)U/L]、NPY[(128.60±15.79)和(150.24±17.98)μg/L]、IL-6[(6.68±0.87)和(13.20±1.76)pg/ml]、BBS[(28.05±3.41)和(23.08±2.97)分]、FMA[(29.26±3.50)和(23.57±3.02)分]、6MWT[(302.97±58.62)和(256.52±49.67)m]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太极操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运动及步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LP、NPY和IL-6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太极 行走困难
下载PDF
香芹酚改善大鼠急性脑梗死神经运动功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宇葱 郭志敏 +4 位作者 何永恒 吴志峰 欧阳林 刘志广 曹培卫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3期2293-2296,共4页
目的探索香芹酚(CAR)对大鼠急性脑梗死(ACI)后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香芹酚10 mg/kg组、香芹酚20 mg/kg组和香芹酚40 mg/kg组,每组12只。分别于造模后第1、7、14天利... 目的探索香芹酚(CAR)对大鼠急性脑梗死(ACI)后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香芹酚10 mg/kg组、香芹酚20 mg/kg组和香芹酚40 mg/kg组,每组12只。分别于造模后第1、7、14天利用网屏试验评价神经运动功能,在14 d取出各组大鼠脑组织,进行脑组织水含量测定及HE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梗死侧大脑皮层中核因子κB(NF-κB)p65及IκB激酶β(IKKβ)。结果造模后第1天各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第7、14天,评分显示,香芹酚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大鼠神经运动功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剂量依赖趋势(F=11.26,F=13.88,P<0.05)。脑水肿指数显示,香芹酚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大鼠脑组织水含量,HE染色显示,香芹酚明显改善大鼠急性脑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剂量依赖趋势(F=10.09,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香芹酚能显著抑制梗死侧大脑皮层中NF-κB p65及IKKβ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呈剂量依赖趋势(F=12.75,F=16.39,P<0.05)。结论香芹酚能明显改善大鼠急性脑梗死后神经运动功能可能与NF-κB炎性信号通路相关,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脑梗死 香芹酚 神经运动功能
下载PDF
尿酸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巩利 张琪林 +2 位作者 章璐璐 张冠群 罗蔚锋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18-222,共5页
氧化应激因素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水平的尿酸可以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尿酸水平会影响帕金森病的进程.尿酸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尿酸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不同降压药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艳 熊瑛 刘志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甘露醇及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甘露醇降颅内压,观察组采用... 目的观察和比较甘露醇及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甘露醇降颅内压,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降颅内压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3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测定,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肿体积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周及3周时观察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2周及3周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05%,对照组为65.1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基础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配合尼莫地平降颅内压治疗可明显缩小血肿体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水肿 尼莫地平 复方丹参注射液 甘露醇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躯体症状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保刚 陈国芳 +2 位作者 周文欣 朱丹丹 刘雯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79-182,187,共5页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躯体症状障碍(SS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疼痛康复科确诊为SSD的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躯体症状障碍(SS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疼痛康复科确诊为SSD的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小剂量黛力新,对照组单给予口服小剂量黛力新,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对两组在治疗1周、3周及疗程结束时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1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版本、视觉模拟量表(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SSD具有起效较快、疗效显著的特点,可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星状神经节阻滞 黛力新 盐酸利多卡因
下载PDF
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和髓样分化蛋白表达水平与T2DM神经病变患者炎症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文龙 孟新颜 +2 位作者 邹亚君 王朝迅 常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4和髓样分化蛋白(MyD88)表达与2型糖尿病(T2DM)神经病变患者炎症反应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T2DM患者210例,其中无神经病变(TDM组)120例,伴周围神经病变(DPN组)90例;另选取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100名...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4和髓样分化蛋白(MyD88)表达与2型糖尿病(T2DM)神经病变患者炎症反应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T2DM患者210例,其中无神经病变(TDM组)120例,伴周围神经病变(DPN组)90例;另选取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100名为对照组。单次抽取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10 ml,梯度离心分离血清和血浆,分离单核细胞;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中TLR4、陷窝蛋白-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TLR4、陷窝蛋白-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MyD88、IκB、p-IκB)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TDM组、DPN组血浆IL-6、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DM组患者血浆IL-6、TNF-α浓度明显高于DPN组(P<0.05)。TDM组、DPN组患者TLR4、陷窝蛋白-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DM组患者TLR4、陷窝蛋白-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DPN组(P<0.05)。Spearman分析显示,TLR4 mRNA表达与血浆IL-6、TNF-α均呈显著正相关;TLR4 mRNA表达与陷窝蛋白-1 mRNA呈显著负相关。TDM组、DPN组患者陷窝蛋白-1、I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LR4、MyD88、p-I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TDM组相比,陷窝蛋白-1、I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TLR4、MyD88、p-I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T2DM神经病变患者炎症状态与单核细胞TLR4、MyD88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陷窝蛋白-1表达下调与TLR4、MyD88信号通路异常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TOLL样受体 髓样分化蛋白 单核细胞
下载PDF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在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坏死样凋亡中的表达
20
作者 刘芷含 陈巍巍 +6 位作者 岳婵娟 吴明凤 滕雪 陈锐 杨龙 杜波 程言博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在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坏死样凋亡中的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12天,Q—VD—Oph预处理30min后缺糖缺氧刺激诱导坏死样凋亡。①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糖缺氧组(缺糖缺氧2h,复氧...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在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坏死样凋亡中的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12天,Q—VD—Oph预处理30min后缺糖缺氧刺激诱导坏死样凋亡。①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糖缺氧组(缺糖缺氧2h,复氧12h)、实验组(缺糖缺氧2h,复氧3、6、12、24h,均用Q—VD—Oph处理),Western blot检测NLRP3蛋白表达,生化分析仪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②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糖缺氧组(缺糖缺氧2h,复氧12h)、实验组(缺糖缺氧0.5、1、1.5、2、3h,复氧12h,均用Q—VD—Oph处理),再次进行NLRP3及LDH测定;③细胞缺糖缺氧2h、复氧12h(用Q—VD—Opb处理)后免疫荧光观察NL—RP3的表达。结果缺糖缺氧2h后,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NLRP3在12h表达量最高,24h表达量较12h下降(P〈0.05),LDH在12h的表达量最高。缺糖缺氧时间不同,各组均复氧12h时,NLRP3在缺糖缺氧2h表达量最高,3h蛋白表达量较2h下降(P〈0.05),LDH在2h的表达量最高。在缺糖缺氧2h、复氧12h,细胞免疫荧光强度最高。结论NLRP3在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坏死样凋亡中有表达,且随着NLRP3表达量升高,细胞受损程度相应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蛋白3 坏死样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