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俄罗斯、德国——邻居们?早期葡文资料中的大混杂(约1500至1550年)
1
作者 罗德里希·普塔克 洪堃绿(译)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共16页
作为航海民族的葡萄牙人曾取道东南亚到达远东。他们熟悉广东和福建的沿海港口和岛屿,但对中国内陆和其他大陆区域所知甚少。东欧和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也不在他们的了解范围内。在此背景下,16世纪初和16世纪中叶的一些作者提出了有趣的... 作为航海民族的葡萄牙人曾取道东南亚到达远东。他们熟悉广东和福建的沿海港口和岛屿,但对中国内陆和其他大陆区域所知甚少。东欧和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也不在他们的了解范围内。在此背景下,16世纪初和16世纪中叶的一些作者提出了有趣的问题:中国和德国是否在亚洲北部或中部具有共同边界?两者是否通过俄罗斯和"鞑靼"彼此相通?加斯帕·达·克路士和其他一些著名记录者曾简短提及这些内容并提出了不同观点。本文选取代表性作品,考察其中的相关内容,试图对其中记载的地理想象和地理特征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葡文资料里的中国西部 对中亚地理与空间的视野 疆域与边界
下载PDF
十五世纪香山地区的海外贸易 被引量:2
2
作者 普塔克(RoderichPtak)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宋元时期,珠江流域的水流比现在更急更快,因此并没有造成很多的泥沙沉积。16世纪起,由于水流变得缓慢,沉积泥沙使河道变得更容易淤浅,因此扩大了岛屿面积。当时的香山县由于大部分海岸地区距省城较远,没有受到严格的政府监控,成为进行... 宋元时期,珠江流域的水流比现在更急更快,因此并没有造成很多的泥沙沉积。16世纪起,由于水流变得缓慢,沉积泥沙使河道变得更容易淤浅,因此扩大了岛屿面积。当时的香山县由于大部分海岸地区距省城较远,没有受到严格的政府监控,成为进行私人贸易活动的理想处所。该地区的贸易需求逐渐增长,不仅取决于在香山和广州之间的内陆地区供求有所发展,还因为在所谓"西航路"的商品运输量持续扩大。15、16世纪香山地区与外国人保持多方面的联系。大部分人大约在4月至10月间从南方来到这里,其中也包括返回那霸的琉球船只。普通贡舶,有的从香山继续往广州航行,但私人商贩和罪犯则继续停留在香山。此外,香山属于广州"前方"地带,可能是早在葡萄牙时代前好几十年就已经被用于与外国进行联系最重要地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世纪 香山地区 海外贸易 西航路 朝贡贸易 私人贸易
下载PDF
“空”(Leere)在中国美学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松(译) 李欢友(译)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12期22-26,I0005,共6页
全球化时代,艺术交流和文化交融越来越频繁,不仅成为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促进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更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文艺的世界旅行,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学艺术... 全球化时代,艺术交流和文化交融越来越频繁,不仅成为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促进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更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文艺的世界旅行,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学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人民分享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重要过程,为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期特刊发一组文章,以中外视角,与大家分享文艺文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多彩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融 艺术交流 走向世界 世界旅行 走出国门 文化的创新 文明互鉴 独特魅力
下载PDF
山东与海上丝绸之路
4
作者 普塔克 蔡洁华(译) 《海洋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339-344,共6页
一海上丝绸之路:远程贸易和沿海交通时至今日,已有许多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文献。通常这条海上之路被理解成一种连接,它把中国到阿拉伯半岛的海洋连接起来。这是越过海峡的海洋区域大连接。更确切地说:从几千年以来,在这片海区内形... 一海上丝绸之路:远程贸易和沿海交通时至今日,已有许多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文献。通常这条海上之路被理解成一种连接,它把中国到阿拉伯半岛的海洋连接起来。这是越过海峡的海洋区域大连接。更确切地说:从几千年以来,在这片海区内形成了不同的路线。其中一些跟随海岸的走向,其他的一般都通过海洋区域直达“对面的”海岸。这些通过海洋的路线可以使船只方便快捷地从丝绸之路的一端行驶到另一端。这些区段对远程贸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与之相比,许多沿海路线只起到副作用,它们更多地被用作地方以及区域性之间的交流(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海洋区域 山东 阿拉伯半岛 贸易 连接 路线 副作用
下载PDF
德国汉学新书简介
5
作者 秦穆 《国际汉学》 2009年第1期269-271,共3页
本刊将开辟"新书简介"专栏,系统介绍海外汉学的发展。本期介绍德国汉学的几部新著,敬请读者予以专注。——本刊编辑部Ⅰ阿布雷特·泽尔梅特(Ablet Semet)《关于突厥语版本的玄奘法师传记的词汇研究》lexikalischeUntersuc... 本刊将开辟"新书简介"专栏,系统介绍海外汉学的发展。本期介绍德国汉学的几部新著,敬请读者予以专注。——本刊编辑部Ⅰ阿布雷特·泽尔梅特(Ablet Semet)《关于突厥语版本的玄奘法师传记的词汇研究》lexikalischeUntersuchungenzur altt(u|¨)irkischen Xuanzang-Biographie.(XuanzangsLeben und Werk.8.Veroffentlichungen der Societas Uralo-Altaica.34).Wiesbaden 2005.239 Seiten.玄奘法师之生平和作品第八部分迈尔(Alexander Leonhard Mayer)和勒尔伯恩(KlausR(o|¨)hrborn)主编,2005年第7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书简介 玄奘法师 突厥语 词汇研究 勒尔 海外中国 《大唐西域记》 MAYER 古代中国 迈尔
原文传递
地中海的橄榄与南海的槟榔:两种文化的比较
6
作者 王洋 普塔克 《海洋史研究》 2021年第2期1-18,共18页
导言基于布罗代尔理论橄榄与槟榔文化的比较在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的“地中海模式”理论中,长时段(longueduree)概念极其重要。①最相关的自然因素诸如洋流、风况、海岸线、降水、动植物群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 导言基于布罗代尔理论橄榄与槟榔文化的比较在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的“地中海模式”理论中,长时段(longueduree)概念极其重要。①最相关的自然因素诸如洋流、风况、海岸线、降水、动植物群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terranean Model OLIVES Betel Nut EXCHANGE Cultural Identity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之前欧美汉学界的“苗图”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雅迪 《艺术与民俗》 2020年第3期39-51,共13页
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欧美汉学界开始关注"苗图"。多位欧美著名汉学家发表了研究成果,以历史学、民族学、文献学为基础方法,构建了"苗图"研究的方法论。虽然许多论著已受到当代研究者的关注,但还有一些重要成果不... 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欧美汉学界开始关注"苗图"。多位欧美著名汉学家发表了研究成果,以历史学、民族学、文献学为基础方法,构建了"苗图"研究的方法论。虽然许多论著已受到当代研究者的关注,但还有一些重要成果不为学界所知。文章尝试重新检视这一时期欧美汉学界的"苗图"研究史,梳理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参与"苗图"创作、临摹及传播流通的一手资料,探讨他们之间的学术互动和关联。本研究涉及的"苗图"版本常具关联性,数个版本来自同一收藏家,或同一版本在若干论著中都被讨论过,其中数种图册有关贵州军事、政治、民族的记载未见于其他已知版本,其研究价值亟待被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图 苗图研究 欧美汉学
原文传递
为什么再一次翻译《论语》?
8
作者 叶翰 郝苏彤(译)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3期166-170,197,共6页
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国先秦典籍《论语》,曾一度被翻译成各种西方语言。德国汉学家叶翰在其《论语》德文新译本出版之际,阐明了再次翻译《论语》的重要原因。中国经学注疏传统中本就遗留下一些关于《论语》的训诂难题,耶稣会士的早期... 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国先秦典籍《论语》,曾一度被翻译成各种西方语言。德国汉学家叶翰在其《论语》德文新译本出版之际,阐明了再次翻译《论语》的重要原因。中国经学注疏传统中本就遗留下一些关于《论语》的训诂难题,耶稣会士的早期译本又受到了基督教哲学和西方文化思维的影响,导致汉语术语的译文无法呈现其在原始语境中的丰富内涵;早期《论语》译本还涉及多种西方语言,致使当代读者难以从历史语源学的视角正确理解译文的语义。以“德”为例,找到一种全新的译文以适用于所有原始语境绝非易事,试图在同一个译本中兼容不同的译文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尚有一些以往被忽略的问题有待探讨:第一个是早期经典文本与《论语》之间的文本互涉所呈现出的历史背景问题,第二个是《论语》篇章结构的编排之下隐藏的完整叙事脉络,第三个是《论语》篇题与孔子人生经历、哲学命题之间的微妙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本 耶稣会士术语 德语文化思维 “德” 文本互涉 文本编纂
原文传递
张瑞芳:塑造社会主义的红色明星 被引量:7
9
作者 陆小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3,共8页
将张瑞芳作为一个典型的"红色影星"来研究是因为她代表与资产阶级观念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理想。在毛泽东时代,电影明星被称作"电影工作者",以此强调电影制作是集体的社会实践。本文探讨"模范人物&qu... 将张瑞芳作为一个典型的"红色影星"来研究是因为她代表与资产阶级观念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理想。在毛泽东时代,电影明星被称作"电影工作者",以此强调电影制作是集体的社会实践。本文探讨"模范人物"在银幕上下的语境。在被移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自然表演体系中,演员和角色两者融合,所以表演的过程就是在一个理想化的社会里按照社会主义模范公民的样板去塑造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电影明星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表演体系 模范公民 毛泽东时代 电影工作者 阶级观念
原文传递
瑶族手稿《痲疯秘语》之秘法初探
10
作者 吴佳芸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12,共9页
《痲疯秘语》为瑶族金门支系(蓝靛瑶)之宗教手稿,记载处理痲疯病病人及死者之秘法,其融摄地方神祇与瑶族传统信仰,属跨混性(Trans-hybridity)之仪式。由于痲疯病亡为"非常"的死亡,加之其具传染性,因而被独立于自然死亡及意外... 《痲疯秘语》为瑶族金门支系(蓝靛瑶)之宗教手稿,记载处理痲疯病病人及死者之秘法,其融摄地方神祇与瑶族传统信仰,属跨混性(Trans-hybridity)之仪式。由于痲疯病亡为"非常"的死亡,加之其具传染性,因而被独立于自然死亡及意外凶死之外。本文主张《痲疯秘语》的核心概念为道教"天医",在为痲疯亡者全形的炼度仪式里,烧灭痲疯虫为最主要目的,除了还亡者健康的身体,也用宗教的力量消除传染原;而为生者资福的治病仪式里,则以瑶族秘传药方和神灵之力双管齐下,为病人治疗痲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痲疯秘语 瑶族金门支系秘法 跨混性 天医
原文传递
王夫之“浑天说”的理学渊源
11
作者 李欢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3,共8页
王夫之“浑天说”在理学上主要受到了张载和朱熹二人思想的影响。就浑天之天而言,王夫之接续二者的思路,进一步认为天浑然而可分三层;同时,天并不因气化而有连续性。就浑天之地而言,王夫之并不赞同朱子接续古“浑天说”的思路,而是沿着... 王夫之“浑天说”在理学上主要受到了张载和朱熹二人思想的影响。就浑天之天而言,王夫之接续二者的思路,进一步认为天浑然而可分三层;同时,天并不因气化而有连续性。就浑天之地而言,王夫之并不赞同朱子接续古“浑天说”的思路,而是沿着张载的思路,强调地的意义,认为我们所能面向的实际只是地,天气实为地气。就经星、七政而言,王夫之则对张载、朱子的观点皆有异议,认为他们只是纯粹以理推论,无法解释经验世界。张载、朱熹是“执理以限天”,忽视了天的多层次性。因此,王夫之在此问题上更认同天文历法之士的说法,强调对天象观测的合理性,这实际上为理学框架下实证的天文科学研究之合理性保留了余地,揭示了儒家思想并不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抵牾。经过对张载、朱熹二者思想的批判性继承,王夫之的“浑天说”已经成为了关于天道运化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天 张载 朱熹 王夫之
原文传递
“漂泊身份”?——论当代泰华文学中的归属感
12
作者 叶霈琪 刘倡 《华夏文化论坛》 2016年第2期231-239,共9页
百年前,泰籍华人的祖先为了寻找工作,带着衣锦还乡之梦从中国来到了泰国。不顾周遭的境遇,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最终选择留在泰国而非返回中国。但是他们的中国身份并没因此消亡,反而一代代地传承给他们在泰国生养的子孙后代。这是否标志着... 百年前,泰籍华人的祖先为了寻找工作,带着衣锦还乡之梦从中国来到了泰国。不顾周遭的境遇,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最终选择留在泰国而非返回中国。但是他们的中国身份并没因此消亡,反而一代代地传承给他们在泰国生养的子孙后代。这是否标志着泰国散居华人的开始呢?本文将分析司马攻与曾心这两位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泰国出生的第二、三代华裔作家的部分文学作品。尽管他们的父母并不讲汉语,司马攻与曾心依旧通过在学校学习以及在中国大学留学等渠道掌握了中文。不同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华裔群体在泰国的享有很大程度的文化与政治自由,且很快被泰国社会接纳同化,但两位作家坚持用中文创作,而非泰文。他们的创作内容从泰国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到诸如1937年南京大屠杀和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事件无所不有。这样的题材选择、创作视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向读者表达出作者对归属感这一问题有怎样的见解呢?阿巴斯的'漂泊身份'这一概念用在此处是否合适?泰华文学对中国文学有什么样的意义?通过分析两位作家的部分代表性短篇小说与诗歌,本文试图论证作者的身份是隐藏在文学文本之中的。我将通过对语言和历史的分析来解读有关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构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泊身份 泰华文学 散居华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