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11年忻州市滹沱河系地表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赵鹏宇 冯文勇 +3 位作者 崔嫱 郑庆荣 刘秀丽 徐学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80,共7页
滹沱河系为忻州市最重要的排洪排水系统,其水质对城市环境及下游地区有重要影响,通过2004—2011年地表水的监测数据、水资源量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影响滹沱河系水质的原因。结果表明:滹沱河系... 滹沱河系为忻州市最重要的排洪排水系统,其水质对城市环境及下游地区有重要影响,通过2004—2011年地表水的监测数据、水资源量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影响滹沱河系水质的原因。结果表明:滹沱河系地表水污染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个阶段——水质恶化阶段和水质改善阶段,总体上以2009年为拐点,在改善阶段严重污染河段的污染物降低至Ⅳ类标准;一般情况下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水质丰、枯水期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2009年前,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相关系数为0.689(p<0.01),其次为生活污水排放,相关系数为0.465(p<0.05);2009年后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水质变化 地表水 影响因素 滹沱河系
下载PDF
滹沱河忻州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
作者 赵鹏宇 冯文勇 +3 位作者 步秀芹 崔嫱 张俊卿 刘秀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528-534,共7页
本文从水量、水质、生物状况、河道连通性4个指标出发,通过建立滹沱河忻州段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对滹沱河忻州境内的4条断面进行了生态健康评价,旨在为滹沱河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下茹越—西属留河段综合健康指数为46.7... 本文从水量、水质、生物状况、河道连通性4个指标出发,通过建立滹沱河忻州段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对滹沱河忻州境内的4条断面进行了生态健康评价,旨在为滹沱河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下茹越—西属留河段综合健康指数为46.7,生态健康呈亚健康状态;西属留—界河铺河段综合健康指数为36.1,呈病态状态;界河铺—济胜桥河段综合指数为29.0,呈病态状态;济胜桥—南庄段综合健康指数为70.4,呈基本健康状态。总体看滹沱河忻州段生态基本健康、亚健康、病态所占河长比例分别为13.4%、24.8%、61.8%,在空间上表现出差异性,即上段呈亚健康状态,中段呈病态状态,下段呈基本健康状态。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该针对不同河段的生态健康水平,采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健康 水量指标 水质指标 生物指标 滹沱河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贾艳青 张勃 +3 位作者 张耀宗 唐敏 马彬 王国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402-6414,共13页
基于1960—2014年65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和ENSO事件强度对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日数(SU)、热夜日数(TR)、暖昼日数(TX90... 基于1960—2014年65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和ENSO事件强度对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日数(SU)、热夜日数(TR)、暖昼日数(TX90)、暖夜日数(TN90)、异常暖昼持续指数(WSDI)、生长期(GSL)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暖夜日数(TN90)增加幅度最大,增幅为8.55d/10a;极值指数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月最低气温极小值(TNn)上升幅度最大为(0.53℃/10a);冰冻日数(ID)、霜冻日数(FD)、冷昼日数(TX10)、冷夜日数(TN10)、异常冷昼持续指数(CSDI)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冷夜日数(TN10)减少幅度最大(-6.06d/10a);月平均日较差(DTR)以0.11℃/10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空间上,所有站点SU、TXn、TNx呈增加趋势;TR、TX90、TN90、TNn、TXx、WSDI、GSL分别有97%、85%、98%、95%、78%、92%、94%的站点呈增加趋势;所有站点ID、FD、TX10、TN10呈减少趋势;CSDI、DTR分别有87%、77%的站点呈减少趋势。多数极端气温指数与纬度、经度、海拔显著相关。气候变暖突变后,极端暖指数明显增加,极端冷指数明显减少。总体上,厄尔尼诺对极端气温指数的影响大于拉尼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空间分布 气候变化 ENSO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忻州市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崔嫱 赵鹏宇 +1 位作者 步秀芹 郑庆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1,共4页
基于1983-2012年的忻州市的用水数据,应用信息熵理论分析用水结构的演变,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用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忻州市的用水结构特点是以农业用水为主,工业、生活用水比例较小;1983年以来总用水量基本稳定,农业用水... 基于1983-2012年的忻州市的用水数据,应用信息熵理论分析用水结构的演变,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用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忻州市的用水结构特点是以农业用水为主,工业、生活用水比例较小;1983年以来总用水量基本稳定,农业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用水比例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比例总体呈现波动缓慢上升趋势;用水结构信息熵结果表明:忻州市用水系统信息熵、均衡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总人口、城镇人口、农业产值、地区生产总值、灌溉面积和气温是忻州市用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忻州市应继续加大用水结构调整力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降低农业用水比例,提高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信息熵 因子分析 忻州市
下载PDF
陕西山阳县黑色岩系中中村—银花钒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玫 张复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9-1109,共11页
秦岭黑色岩系中带的钒矿构成超大型规模,中村—银花钒矿是大型钒矿的典型代表,产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中段硅质板岩-泥板岩-粘土质泥板岩岩性转换过渡层位中。矿石根据岩性划分为硅板岩型、粘土质泥板岩型和硅质泥板岩型3种类型。矿层延... 秦岭黑色岩系中带的钒矿构成超大型规模,中村—银花钒矿是大型钒矿的典型代表,产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中段硅质板岩-泥板岩-粘土质泥板岩岩性转换过渡层位中。矿石根据岩性划分为硅板岩型、粘土质泥板岩型和硅质泥板岩型3种类型。矿层延长及厚度稳定,V2O5品位为0.70%~1.17%。研究查明,钒与粘土质、泥质板岩密切相关,钒在粘土泥板岩中相对富集。钒与铝、钾、铁存在较密切的地球化学共生关系。钒以钒酸盐、磷酸盐及吸附状态存在于高岭石、水云母中。研究认为,含钒黑色岩系是扬子大陆向华北大陆俯冲启动下,于早寒武世扬子大陆北缘斜坡出现在拉伸裂谷式沉积环境,发育滞留深水环境下的炭-泥-灰-重晶石-硅质含钒沉积建造,含钒的炭质硅板岩-炭质泥板岩层具有热水沉积产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钒矿床 黑色岩系 钒赋存状态 中村银花 陕西山阳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近57年中国北方气候干湿变化及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19
6
作者 贾艳青 张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5-1097,共13页
利用中国北方42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ET0),基于降水量和潜在蒸散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1960—2016年中国北方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利用中国北方42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ET0),基于降水量和潜在蒸散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1960—2016年中国北方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气候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总体干湿变化不显著,空间上表现为西北、青藏高原、内蒙古湿润化而华北干旱化的特征。极端干旱区面积显著缩小,干旱区、半干旱区则明显扩张,表明气候敏感区域在扩张。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显著变湿润,半干旱区有变湿润的趋势。1960—1990年至1991—2016年,北方经历了变湿润的过程。西北西部、青藏高原湿润化趋势明显,极端干旱—干旱区的界线呈西界东移、南北界线收缩的变化。干旱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华北黄河沿线一带半干旱—半湿润区界线向东南方向扩张。东北中部和西北西部由于降水增加而ET0减少,气候变湿润。华北中西部、内蒙古东部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减少、ET0增加,气候变干旱。在PDO暖位相,西北、东北北部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地表气候偏湿润;在PDO冷位相,地表气候偏干旱。而华北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变化 湿润指数 潜在蒸散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北方地区
下载PDF
基于农户福祉的黄土高原土石山区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以宁武县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秀丽 张勃 +2 位作者 吴攀升 罗正明 贾艳青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3-117,共5页
以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根据宁武县生态环境特点和当地农户福祉水平,构建了宁武县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并对其退耕前后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1年,宁武县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与社会... 以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根据宁武县生态环境特点和当地农户福祉水平,构建了宁武县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并对其退耕前后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1年,宁武县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与社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均呈增长趋势,而且二者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同步的;2001—2006年,宁武县生态系统综合指数的增长率大于社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的增长率;而2006—2011年,二者正好相反,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对宁武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从总体上看,宁武县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均处于较低的水平.2001—2011年,宁武县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得到逐步改善,由退耕前的勉强协调发展类福祉和生态同步型过渡到基本协调发展类福祉和生态同步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经济系统 农户福祉 耦合 宁武县
下载PDF
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赵鹏宇 步秀芹 +2 位作者 崔嫱 刘秀丽 徐学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7,共6页
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劣Ⅴ类河长比例总体呈先波动(1993—2003年),再波动上升(2004—2008年),最后快速下降趋势(2009—2011年);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 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劣Ⅴ类河长比例总体呈先波动(1993—2003年),再波动上升(2004—2008年),最后快速下降趋势(2009—2011年);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2.15、平水期1.75、枯水期1.28,4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DO、CODMn、挥发酚、氨氮。空间上,界河铺-济胜桥段指数最高,水质最差,出境段面南庄水质最好,下茹越、西留属、崞阳桥断面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此,将滹沱河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与生态恢复区进行分段管理。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GDP、人口数量是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05、0.919和0.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 水质时空分布 综合指数 影响因子
下载PDF
2004-2011年滹沱河忻州段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赵鹏宇 冯文勇 +3 位作者 崔嫱 郑庆荣 刘秀丽 徐学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研究2004—2011年滹沱河流域忻州段地表水水质的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2004—2011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方法。[结果](1)滹沱河忻州段近8a... [目的]研究2004—2011年滹沱河流域忻州段地表水水质的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2004—2011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方法。[结果](1)滹沱河忻州段近8a的地表水水质变化可分为持续恶化和快速改善两个阶段,2007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两个阶段有机污染综合指数(T值)分别为5.51和2.85。(2)自然因素方面,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社会因素方面,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施用化肥量、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有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9(p<0.01),0.633(p<0.01),0.465(p<0.05)和0.905(p<0.01)。[结论]2009年后虽然生活污水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但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污水处率是今后该地区水质持续改善的前提保障。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并未给水质带来压力,而且经济发展已成为改善水质的积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水质变化 滹沱河流域
下载PDF
滹沱河流域忻州段地表水功能区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鹏宇 崔嫱 +2 位作者 冯文勇 刘秀丽 徐学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根据忻州市水资源公报2004—2011年的水质资料,对有监测资料的4个水功能区水质进行分析,分别就各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达标河长比率、污染物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1年各水功能区水质类别有明显改善,达标河长比率上升趋势明... 根据忻州市水资源公报2004—2011年的水质资料,对有监测资料的4个水功能区水质进行分析,分别就各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达标河长比率、污染物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1年各水功能区水质类别有明显改善,达标河长比率上升趋势明显,但达标河长比率仍然偏低,2010年最高也仅为50%。通过主成份分析选取了COD、NH3-N为水区功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8年间各水功能区COD、NH3-N含量下降趋势明显,且各功能区表现出明显差异性,需要在区域水环境中进行针对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 水功能区 水质
下载PDF
基于灰色理论的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鹏宇 徐学选 +3 位作者 张丽 吴攀升 郑庆荣 崔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301,308,共4页
退耕还林工程是忻州市最大的生态工程,全市退耕比例高达23.08%。根据2000—2010年忻州市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量关系的影响。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粮食总产、人口、粮食单产和... 退耕还林工程是忻州市最大的生态工程,全市退耕比例高达23.08%。根据2000—2010年忻州市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量关系的影响。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粮食总产、人口、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消费的预测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得到2012—2016年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分别为15 450,14 056,12 052,13 856,10 429hm2,结果表明:忻州市可以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草工程。但研究中所取得的未来5a适宜退耕面积只是理论值,仅是为忻州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忻州市 退耕还林 灰色模型
下载PDF
宁夏移民区种植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以红寺堡移民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瑛 冯文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63-266,共4页
从能值的角度出发,以宁夏移民区代表区域红寺堡移民开发区2007年统计数据与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区种植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进行首次分析。建立了由环境承载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能值的角度出发,以宁夏移民区代表区域红寺堡移民开发区2007年统计数据与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区种植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进行首次分析。建立了由环境承载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同类地区和一些发达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种植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以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为主,尤其以化肥为主,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相对较低,环境承载率较高,对环境的压力很大;可持续性发展指数很低,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基于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种植业系统能值分析的特点,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寺堡移民开发区 种植业系统 能值分析
下载PDF
滹沱河山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鹏宇 崔嫱 +3 位作者 冯文勇 步秀芹 郑庆荣 徐学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5-319,共5页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生态结构、功能和抗逆特征,是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滹沱河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生态结构、功能和抗逆3方面选取了17项指标,构建了滹沱...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生态结构、功能和抗逆特征,是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滹沱河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生态结构、功能和抗逆3方面选取了17项指标,构建了滹沱河山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判法等多种方法,在县域尺度上对滹沱河山区的6区县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到如下结果:处在不健康状态的是五台县,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繁峙、忻府区、原平、定襄,代县农业生态系统接近于亚健康状态。其农业生态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次序为原平>繁峙>定襄>忻府区>代县>五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滹沱河山区
下载PDF
忻州市旅游景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文勇 彭瑞敏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年第3期65-66,共2页
分析了忻州市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和合作条件,从构建忻州市内区域旅游合作区、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共同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路,并提出政府参与,扫清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加强区域旅游合作规划的指导措施。
关键词 忻州市 旅游景区 区域旅游合作
下载PDF
“丁戊奇荒”背景下的山西生态系统剧变及社会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震军 赵景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光绪初年的特大干旱使山西及中国北方多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一次剧变,剧变过程中相继开始出现以下变化:第一,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第二,以人为主体的消费者大量死亡;第三,分解者异常增多,致疫微生物横行导致瘟疫流行。以上... 光绪初年的特大干旱使山西及中国北方多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一次剧变,剧变过程中相继开始出现以下变化:第一,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第二,以人为主体的消费者大量死亡;第三,分解者异常增多,致疫微生物横行导致瘟疫流行。以上三方面变化以及此次生态演变的特殊性显示生态系统出现剧变。夏季风活动异常减弱引起的极端干旱气候是造成生态系统剧变的根本原因。人作为特殊消费者,又是当时消费者的主体,其极端生存行为使生态剧变程度加深。生态剧变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社会秩序紊乱,还包括劳动力短缺、救灾压力大等社会多方面的变化。灾后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较快,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干旱 丁戊奇荒 山西 生态系统剧变 社会影响
下载PDF
温泉旅游区旅游产品多元化的设想——以忻州市奇村和顿村温泉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志峰 赵鹏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78-179,共2页
论文选取温泉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为研究对象,从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对忻州市温泉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寻求温泉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本文以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忻州市奇村和顿村温泉旅游区为例,对研究... 论文选取温泉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为研究对象,从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对忻州市温泉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寻求温泉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本文以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忻州市奇村和顿村温泉旅游区为例,对研究区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从收回的调查问卷分析、整理得出忻州市奇村和顿村温泉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五条多元化发展的对策。主要思路是依托忻州市五台旅游景区,设计多层次的温泉旅游产品,根据市场细分量身定做,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并提升以创建温泉旅游文化城镇来提升忻州市温泉旅游区温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旅游 旅游产品 多元化
下载PDF
忻州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 被引量:2
17
作者 席梅竹 赵鹏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4-48,共5页
通过构建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本文探讨了忻州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忻州市旅游业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和旅游业拉动率总体不断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渐增大... 通过构建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本文探讨了忻州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忻州市旅游业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和旅游业拉动率总体不断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渐增大;在山西省11个地市中,忻州市旅游业拉动效应十分突出,但近年略有下降;在市域内部,各县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空间非均衡现象较突出,且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与旅游资源在等级上东高西低、景区在空间上"东热、中温、西冷"现状具有很强的共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拉动效应 依存度 贡献率 忻州市
下载PDF
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师源凰 张威 李玫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291-293,共3页
通过对近30年来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状况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析,探讨了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及其匹配情况,掌握了忻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降低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象灾害 山西忻州
下载PDF
对贫困落后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战略思考——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士义 禇秀彩 +1 位作者 于海珍 吴攀升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区域旅游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区域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理论,在分析归纳忻州市区域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内部的旅游资源差异,探讨了忻... 区域旅游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区域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理论,在分析归纳忻州市区域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内部的旅游资源差异,探讨了忻州区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突出中心、整合线路、整体营销等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落后地区 旅游经济 战略思考 忻州市
下载PDF
忻州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精品路线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文勇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7,共2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忻州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设计了忻州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精品旅游线路。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线路 忻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