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7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评价方法与应用”课程思政探讨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1
作者 杨波 吕正祥 管全中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3期123-126,共4页
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为国家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思想政治过硬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成都理工大学“储层评价方法与应用”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 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为国家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思想政治过硬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成都理工大学“储层评价方法与应用”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意义,探讨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及实践方式,并分析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善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实施效果,为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储层评价方法 教学改革 研究生
下载PDF
上奥陶统五峰组海底麻坑沉积的首次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时志强 彭深远 赵子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8,共14页
尽管海底麻坑普遍发育在现代海洋的多种环境,但关于深时、特别是古生代麻坑沉积的研究却极为罕见,研究者对其特征、成因、鉴别标志所知甚少。本次研究在重庆石柱地区柑子坪及歇步头剖面识别了发育在上奥陶统五峰组暗色细粒岩中的海底麻... 尽管海底麻坑普遍发育在现代海洋的多种环境,但关于深时、特别是古生代麻坑沉积的研究却极为罕见,研究者对其特征、成因、鉴别标志所知甚少。本次研究在重庆石柱地区柑子坪及歇步头剖面识别了发育在上奥陶统五峰组暗色细粒岩中的海底麻坑沉积,在野外观察、采样的基础上,利用显微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其微观特征,并测试了麻坑与围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显示麻坑沉积总体呈楔状或顶平底凹的透镜状,麻坑内岩层紊乱并发育上拱的岩层,被硅质脉分割的角砾普遍发育,麻坑沉积中常见重晶石、沥青及赤铁矿,主量及稀土元素测试结果显示麻坑的形成可能与热液及冷泉无关,推测五峰组自生的低熟油气是麻坑形成的基础。总结认为深时麻坑的识别标志有:地震剖面的负地形形态、碳同位素负偏明显的不规则形态的碳酸盐岩岩体、楔状或透镜状宏观形态、麻坑内杂乱的沉积填充、局部地层的上拱形态及古生物化石显示的沉积间断或时序混乱等。五峰组海底麻坑沉积具岩石学、地层学、古环境及油气地质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麻坑 细粒岩 五峰组 奥陶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沉积盆地古水深恢复方法与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涛 王琳霖 +4 位作者 廖慧鸿 邹敏 梁茹 王鹏 苏中堂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2-599,共18页
古水深分析对古环境重建、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研究、古地貌恢复以及生、储、盖层条件的评价都有重要意义。古水深分析通常有古生物法、沉积学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法及数字模拟法,各种方法优缺点并存,尽管某些方法在特定地质条件... 古水深分析对古环境重建、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研究、古地貌恢复以及生、储、盖层条件的评价都有重要意义。古水深分析通常有古生物法、沉积学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法及数字模拟法,各种方法优缺点并存,尽管某些方法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存在优势,但在恢复同一环境的古水深时,不同方法还是存在其偏差;这些方法多以定性为主,许多方法易受自然条件限制,且对样品可靠性要求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水深研究。古水深恢复建议综合考虑地质背景、环境演化、研究地质体特征及地质资料情况等多种因素,多方法研究相互约束,以期更客观地再现古水深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深 层序地层 古生物方法 沉积学方法 地球化学法 数字模拟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111
4
作者 郑荣才 文华国 +3 位作者 韩永林 王海红 郑超 蔡家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6-575,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在白豹地区是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和油气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倍受重视。作者在岩心描述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重矿物、微量元素和孔渗分析等...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在白豹地区是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和油气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倍受重视。作者在岩心描述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重矿物、微量元素和孔渗分析等大量测试资料,对该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首次提出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属于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岩性以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偏低的微-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具粒序层理、液化包卷层理、滑动截切和变形构造、小型同生断层、槽模、沟模和重荷模等浊积沉积相标志。在浊积扇岩相组合、沉积序列及平面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浊积扇的成因机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分析了浊积扇在油气开发工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滑塌浊积扇 成因机制 石油地质意义 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白豹地区
下载PDF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 被引量:204
5
作者 赵俊兴 陈洪德 时志强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0-266,共7页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同现在地貌一样 ,古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侏...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同现在地貌一样 ,古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在由印支运动主幕所造成的三叠纪顶部不整合接触面上 ,早侏罗世沉积特点主要受控于沉积前古地形地貌 ,因此开展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恢复工作及探讨古地貌对后期油气藏关系对于寻找侏罗系油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主要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形地貌的恢复研究 ,进一步对古地貌恢复从方法上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系 古地质 沉积相 印支运动 油气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砂体发育控制因素及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58
6
作者 田景春 吴琦 +3 位作者 王峰 林小兵 张锦泉 曹桐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03-2412,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砂体为研究对象,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盆地内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演化过程中储集砂体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含砾粗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等;成因复杂:包... 以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砂体为研究对象,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盆地内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演化过程中储集砂体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含砾粗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等;成因复杂:包括冲积扇砂体、河流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等;分布广泛:具有广覆式大面积分布特征。在上述基础上,系统深入分析了控制盒8大面积砂体分布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强物源、多物源供给是基础,多水系发育是前提,平缓古地貌是背景,高流速河流是动力。其中,强物源、多物源不仅为盆地内提供了丰富碎屑物质,而且控制着盆地内不同区域储集砂体的岩性特征;多水系发育为形成大面积砂体分布提供了条件,发源于物源区向盆地内搬运陆源碎屑物质的六条水浅流急的辫状河道在盆地中部汇合交叉控制着单层砂体厚度及其连片性。平缓古地貌控制着多河道发育和长距离搬运过程中河道摆动、迁移频繁,并相互叠置交叉。高流速河流控制着平缓古地形上发育的多河道不断交叉、复合。并定量计算了盒8段储集砂体沉积时的地形古坡度,平均坡降为1.10m.km-1,平均坡度为0.063°;古河流水体平均流速为8.31m.s-1。进而,结合盆地内钻井实际建立了下石盒子组盒8段独具特色的"强物源供给的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下石盒子组 盒8段 砂体特征 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环境讨论及其地质启示 被引量:104
7
作者 陈洪德 李洁 +2 位作者 张成弓 程立雪 程礼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13-2229,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巨大的海陆变迁,并发生多次海侵。其中,关于本溪组-太原组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经长期研究已达成广泛共识,而对处于海陆转换关键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鉴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层...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巨大的海陆变迁,并发生多次海侵。其中,关于本溪组-太原组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经长期研究已达成广泛共识,而对处于海陆转换关键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鉴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层与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地质依据,结合硼元素法所计算的古盐度、Sr/Ba比值以及硼、镓、铷三元素含量关系等不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对早二叠世山西期沉积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山西期为陆表海背景下的海陆过渡沉积演化阶段,发育大面积分布的海陆过渡三角洲体系,到下石盒子期才完全进入陆相湖盆的沉积演化阶段。通过盆地山西组东西向与南北向地球化学基干剖面的建立,呈现古盐度和Sr/Ba比值由南向北、自西向东、层位自下而上总体减小的变化趋势,于山1晚期这种差异性基本消失,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山西期由南向北、层位自下而上受海水影响的规模与范围愈来愈弱。在此基础之上,将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3大沉积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该时期盆地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该成果认识对扩展和深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转换 沉积环境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下寒武统风暴岩特征及沉积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8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6 位作者 赵异华 李智武 杨迪 孙玮 宋林珂 田艳红 尹柯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42,共13页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上部、龙王庙组和中寒武统高台组下部发育风暴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序列发育均不完整,以A+B+C、A+B、A+C和A+D为主,厚5~12cm;风暴...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上部、龙王庙组和中寒武统高台组下部发育风暴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序列发育均不完整,以A+B+C、A+B、A+C和A+D为主,厚5~12cm;风暴期次共发育5大期,且风暴岩与碎屑石英伴生,风暴期碎屑石英含量普遍高于风暴平息期;风暴岩横向连续性较好,自下而上风暴活动中心呈现出从MX202井区→GS10井区→MX21井区→MX202井区—NCH1井区的迁移特征,平面上形成了NE-SW向展布的3个厚度中心:MX202井—MX12井—MX17井区、GS10井—GS23井—GS26井区和NCH1井区。川中地区中下寒武统风暴岩的发现,指示着该时期研究区为风暴混积潮坪,在NE向的风暴潮流作用下,形成风暴潮汐砂脊,而后在砂脊障壁下形成潟湖;同时指示着沉积古地貌以磨溪地区为高地,分别向SW和NE缓斜,说明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北段在沧浪铺组沉积晚期至龙王庙组沉积期已经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中下寒武统 风暴岩 沧浪铺组 龙王庙组 高台组 风暴混积潮坪
下载PDF
右江盆地深水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田景春 陈洪德 +2 位作者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以右江地区泥盆—三叠纪深水盆地相地层为研究对象 ,①详细讨论了深水浊流沉积的层序划分及特征 ,结果表明浊流沉积的层序界面特征明显 ,主要表现为界面不规则 ,LST期砂岩底面具大量侵蚀充填构造及塑性流动变形构造等 ,层序的体系域构... 以右江地区泥盆—三叠纪深水盆地相地层为研究对象 ,①详细讨论了深水浊流沉积的层序划分及特征 ,结果表明浊流沉积的层序界面特征明显 ,主要表现为界面不规则 ,LST期砂岩底面具大量侵蚀充填构造及塑性流动变形构造等 ,层序的体系域构成与浊积扇演化关系密切 ,即从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的演化浊积扇经历了进积→退积→加积→进积演化过程 ;②详细讨论了深水硅泥质沉积的层序划分及特征 ,即可根据硅质岩、泥质岩 (包括粉砂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浊流沉积 硅泥质沉积 层序地层
下载PDF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沉积微相研究——以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沙一段、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33
10
作者 刘家铎 田景春 +4 位作者 李琦 董伟 徐学兵 王新征 王富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6-45,共10页
本文以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沙一段、沙二段地层为研究对象,划分出了16种沉积微相类型,详细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区内主要为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随着湖平面的变化和沉积物供... 本文以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沙一段、沙二段地层为研究对象,划分出了16种沉积微相类型,详细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区内主要为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随着湖平面的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三角洲由东北向西南不断推进或收缩.在纵向上可明显划分二个旋回,即沙二段从早到晚由浅湖演变为三角洲平原,沙一段从早到晚由浅湖演变为三角洲前缘.并通过相控模型的研究,定量地讨论了沉积微相对砂体(储层)发育程度、储层物性及储层单层内非均质性的控制,研究表明分流河道、边滩和河口坝沉积微相为研究区内最有利的相带.并指出砂体的沉积微相特征从微观上和宏观上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这为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储层模型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沉积擞相 单层内非均质性 砂层组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沉积微相及储层的控制因素研究──以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38
11
作者 刘家铎 田景春 +4 位作者 何建军 李琦 郭汝泰 王永诗 常国贞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5-369,共5页
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资料,将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划分为三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微相。根据沉积旋回、钻井和测井模型将沙四段上部划分为五个砂层组,在垂向和横向上对近岸水下扇的砂砾岩体进行了对比,并恢复了近... 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资料,将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划分为三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微相。根据沉积旋回、钻井和测井模型将沙四段上部划分为五个砂层组,在垂向和横向上对近岸水下扇的砂砾岩体进行了对比,并恢复了近岸水下扇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近岸水下扇 沉积微相 储集层 油气
下载PDF
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雁 王成善 +3 位作者 陈洪德 王正元 梁西文 文可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8,共6页
分析了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基底和层序充填特征 ;研制了 M判别图解 ;研究了沉积盆地的性质 ,认为盆地基底具有三分性 ,盆地层序充填具有阶段性和分区性 。
关键词 盆地分析 海相沉积 层序地层 中扬子区 M判别图解 阶段性 分区性 克拉通盆地
下载PDF
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的沉积相研究——以涠西南凹陷涠洲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帅 陈洪德 +2 位作者 侯明才 徐胜林 郭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8-575,共8页
探讨地震沉积学方法在陆相薄互层的沉积相研究思路。地震沉积学主要是利用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来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提高分辨率处理和分频解释有利于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等时地层切片可以用来约束划分最小等时地层单元。90°... 探讨地震沉积学方法在陆相薄互层的沉积相研究思路。地震沉积学主要是利用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来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提高分辨率处理和分频解释有利于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等时地层切片可以用来约束划分最小等时地层单元。90°相位转换使地震同相轴具有岩性意义,可以用来刻画薄层砂体的形态及分布特征。优选能反映砂体形态的属性与反射波形特征,并结合物源方向、沉积体系类型来编制精细的沉积相分布图。以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涠洲组三段地层为例,开展地震沉积学方法的沉积相研究。识别并确立了研究区内7砂组最小等时地层单元,利用东西方向物源特征及砂体形态、90度相位转换地震振幅属性、波形特征,准确的勾画出7砂组以东、西两侧向湖盆推进的辫状河三角洲为规律的沉积相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研究方法 沉积相 古近系 涠洲组
下载PDF
沉积有机相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君文 陈洪德 +1 位作者 田景春 侯中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6-100,共5页
沉积有机相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油气勘探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沉积有机相的概念、划分方案 ,及其在油气勘探、盆地分析和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 ,指出了沉积有机相与层序地层分析相结合对油气资源评价和预测烃源岩有广阔... 沉积有机相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油气勘探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沉积有机相的概念、划分方案 ,及其在油气勘探、盆地分析和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 ,指出了沉积有机相与层序地层分析相结合对油气资源评价和预测烃源岩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有机相 油气勘探 层序地层学 烃源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尹泽 刘自亮 +5 位作者 彭楠 沈芳 谭梦琪 王玉冲 梁雨晨 王红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76,共14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汝箕沟剖面、南部阎家庄剖面和中部环78、环52、演40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及岩性和岩相组合、沉积相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长组发...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汝箕沟剖面、南部阎家庄剖面和中部环78、环52、演40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及岩性和岩相组合、沉积相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长组发育12种岩相类型,7种岩相组合。延长组时期为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沉积体系,其中也充分发育筛状沉积、水上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沉积微相和亚相类型。北部汝箕沟地区在延长组沉积早期主要为扇三角洲相,进入中期由湖泊相过渡为扇三角洲相,晚期则发育深湖相;中部环县—演武地区在延长组早期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中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晚期过渡为三角洲相并受到抬升剥蚀作用;南部阎家庄在延长组则发育冲积扇相,随后便受到抬升剥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岩相组合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昊年 黄思静 +2 位作者 胡作维 吴萌 王庆东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3期59-65,共7页
随着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测试样品溶解技术和成岩蚀变检测方法以及地质历史中海相地层锶同位素数据库的不断完善,锶同位素在沉积学各领域的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在利用锶同位素进行物质来源分析、海相地层定... 随着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测试样品溶解技术和成岩蚀变检测方法以及地质历史中海相地层锶同位素数据库的不断完善,锶同位素在沉积学各领域的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在利用锶同位素进行物质来源分析、海相地层定年、古气候与古环境分析、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同位素 海相碳酸盐 示踪技术 水-岩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中伊朗盆地Kashan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希坤 刘树根 +2 位作者 时华星 徐国强 周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8,181-182,共7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详细剖析了Kashan区块的油气地质条件。其主要目的层中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库姆组为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含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的碳酸盐岩混积地层,又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中...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详细剖析了Kashan区块的油气地质条件。其主要目的层中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库姆组为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含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的碳酸盐岩混积地层,又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中伊朗盆地为一弧背前陆盆地,其内构造圈闭发育。由于泥质岩和膏岩发育,Kashan地区油气保存条件极佳。中伊朗盆地Kashan地区发育有侏罗系Shemshak组、白垩系和库姆组海相页岩和泥灰岩3套烃源岩,但质量欠佳。Arn-2井和Fkh-21井分别有过3期和4期含烃流体充注。Arn-22井和Fkh-21井所充注的并不是与Arn-21井类似的液态石油而是富氮或不含氮的天然气。建议在中伊朗盆地其他区块的油气勘探中,把烃源岩的质量评价、油气资源前景估计和储层裂缝预测放在研究工作的首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条件 碳酸盐岩 裂缝性储层 库姆组 中伊朗盆地 Kashan区块
下载PDF
四川盆地周缘灯影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鑫 宋金民 +8 位作者 刘树根 李智武 文龙 孙玮 罗冰 张玺华 周刚 彭瀚霖 丁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49,共11页
目前,上震旦统灯影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热点,但关于其风暴沉积特征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缺乏系统性认识。为此,基于剖面详测和镜下观察结果,在系统分析四川盆地周缘灯影组典型风暴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灯影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 目前,上震旦统灯影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热点,但关于其风暴沉积特征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缺乏系统性认识。为此,基于剖面详测和镜下观察结果,在系统分析四川盆地周缘灯影组典型风暴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灯影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并且揭示了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周缘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底冲刷构造、砾屑层理、粒序层理、平行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等。(2)共识别出6种风暴沉积序列,其中序列Ⅰ主要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和远源风暴浊流沉积(E)构成,沉积环境处于风暴浪基面附近;序列Ⅱ主要由粒序段(B)和平行层理段(C)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并且靠近正常浪基面;序列Ⅲ由粒序段(B)和远源风暴浊流沉积(E)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风暴浪基面之下;序列Ⅳ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晴天浪基面附近;序列Ⅴ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和丘状交错层理段(D)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风暴浪基面之上;序列Ⅵ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和粒序段(B)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并且靠近正常浪基面。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周缘在灯影期处于低纬度地区,同时紫阳麻柳剖面、宁强高家山剖面、绵竹清平剖面和峨边先锋剖面都位于台缘地带,为灯影期的岩相古地理提供了约束,并且佐证了绵阳—长宁拉张槽在灯二段沉积期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周缘 震旦系 灯影组 风暴沉积 沉积构造 沉积模式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深水扇沉积研究现状和展望——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深水扇系统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云 郑荣才 +2 位作者 高博禹 胡晓庆 王昌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9-560,共12页
与深水扇有关的储层将处于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最前沿。虽然深水扇沉积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国内外对其地质概念和沉积模式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 与深水扇有关的储层将处于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最前沿。虽然深水扇沉积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国内外对其地质概念和沉积模式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沉积特征,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深水扇沉积体系中下切水道及其充填序列、水道、天然堤—溢岸及叶状体的沉积特征,具体地阐述了深水扇的层序发育特点及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深水扇 深水扇系统 沉积相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川北南江地区下三叠统飞一段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林彤 刘树根 +3 位作者 宋金民 李智武 白志强 彭瀚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908,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究四川盆地北部南江剖面近P-T界线处频繁出露的风暴沉积暗含的地质信息,探讨早三叠世巨型季风气候对四川盆地北部沉积的影响,对研究剖面进行野外及镜下岩石学、沉积学特征综合分析,以底面侵蚀构造、风暴砾屑层、丘状交错层理... 为进一步探究四川盆地北部南江剖面近P-T界线处频繁出露的风暴沉积暗含的地质信息,探讨早三叠世巨型季风气候对四川盆地北部沉积的影响,对研究剖面进行野外及镜下岩石学、沉积学特征综合分析,以底面侵蚀构造、风暴砾屑层、丘状交错层理等作为重要的识别标志,识别出风暴作用不同阶段的沉积产物高峰期(Sa)、衰减期(Sb)、停息期(Sc)段。根据Sa、Sb、Sc段的不同组合形式,将出露的多套风暴沉积划分为代表不同水深环境的I、II、III、IV四种风暴层序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对Sa段风暴颗粒进行粒度分析并对风暴沉积厚度、层序结构类型等作纵向比较,风暴沉积表现为向上风暴作用逐渐增强的沉积序列。结合上寺剖面风暴沉积研究并进行横向对比,发现两剖面风暴沉积均发育在靠近P-T界线的早三叠世地层中且沉积规模接近,推测应为早三叠世时期同一巨型季风体制下受到频繁风暴作用影响的事件性沉积,并共同揭示了开江—梁平海槽边缘在早三叠世逐渐向广海方向推进、海槽逐渐被填平的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江 下三叠统 风暴沉积 地质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