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用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荣华 杨植 +5 位作者 武慧娟 王树艳 张弘 尹晶 司景元 唐维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6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用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对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44例IVCS合并DVT患...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用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对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44例IVCS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治疗后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收集患者随访期间静脉造影结果,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VCSS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分级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VCSS评分与PTS分级的相关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CSS对PTS的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术后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及髂静脉狭窄率为(1.84±0.72) cm、(1.58±0.47) cm、(18.55±6.03)%,均显著低于术前[(3.67±1.12) cm、(2.81±0.54) cm、(76.50±1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以及术后3、6、12个月时VCSS评分分别为(9.31±1.19)、(2.46±0.85)、(1.83±0.57)、(0.91±0.35)分。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V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VCSS评分与PTS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术前VCSS评分判断术后PTS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0.594~0.960,P=0.018),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714。结论 介入治疗在IVCS合并DVT中的疗效确切,患者VCSS评分与PTS分级有一定相关性,有助于评估IVCS合并DVT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 深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