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4-HNE、APC、sCD163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君静 李闯 陈胜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33-1638,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血清4-羟基壬烯醛(4-HNE)、活化蛋白C(APC)、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sCD163)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SP患者纳入SP组,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血清4-羟基壬烯醛(4-HNE)、活化蛋白C(APC)、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sCD163)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SP患者纳入SP组,另选取同期、同年龄段200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纳入普通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和SP组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4-HNE、APC、sCD163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SP组患者血清4-HNE、APC、sCD163水平与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SP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预后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SP组患者的血清4-HNE、sCD163水平分别为(21.27±4.02)mg/L、(154.27±56.34)pg/mL,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的(15.63±3.49)mg/L、(112.17±37.59)pg/mL,APC水平为(25.47±5.06)pmol/L,明显低于普通肺炎组的(30.12±6.14)p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SP患者的血清4-HNE、sCD163水平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r=0.754、0.723,P<0.05),APC水平与之呈负相关(r=-0.695,P<0.05);入院3 d、7 d后,死亡组患者的血清4-HNE分别为(23.89±6.12)mg/L、(26.01±8.27)mg/L,明显高于生存组的(19.03±4.11)mg/L、(17.25±3.56)mg/L,sCD163水平分别为(182.34±60.33)pg/mL、(219.46±70.41)pg/mL,明显高于生存组的(137.83±30.24)pg/mL、(120.74±25.17)pg/mL,APC水平分别为(23.04±4.89)pmol/L、(20.73±4.25)pmol/L,明显低于生存组的(27.42±4.09)pmol/L、(29.76±4.14)p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3 d、7 d后,血清4-HNE(>20.32 mg/L、>19.57 mg/L)、sCD163(>149.63 pg/mL、>146.90 pg/mL)是老年SP患者治疗28 d后死亡的危险因素,APC(>26.26 pmol/L、>27.37 pmol/L)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3 d后血清各指标水平联合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95%CI:0.861~0.946),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13%、86.39%,入院7 d后联合预测死亡的AUC为0.922(95%CI:0.876~0.955),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7%、84.35%。结论血清4-HNE、APC、sCD163水平与老年SP发生、发展相关,各指标水平与CPIS评分均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对老年SP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肺部感染程度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肺炎 4-羟基壬烯醛 活化蛋白C 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 肺部感染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血清IL-18、CD64及SIRT3对重症肺炎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付君静 李闯 陈胜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880-188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分化抗原64(CD64)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SIRT3)对重症肺炎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0例重症肺炎患...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分化抗原64(CD64)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SIRT3)对重症肺炎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MOFE发生分为MOFE组90例和非MOFE组2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IL-18、CD64及SIRT3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MOFE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IL-18、CD64及SIRT3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MOF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OFE组患者的年龄、慢阻肺所占比例、CPIS评分、AP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MOF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FE组患者的血清IL-18、CD64水平分别为(22.49±5.04)ng/L、(46.83±5.92)%,明显高于非MOFE组(16.46±3.59)ng/L、(39.06±4.26)%,SIRT3水平为(3.98±0.84)pg/mL,明显低于非MOFE组(4.82±1.25)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慢阻肺、血清IL-18、CD64及SIRT3均为重症肺炎患者MOF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IL-18、CD64及SIRT3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MOF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807、0.742,三指标联合预测MOFE发生的AUC为0.926,明显高于血清IL-18、CD64及SIRT3单独预测(Z=22.941、20.837、25.963,P<0.001),此时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89%、91.43%。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IL-18、CD64水平升高,SIRT3水平下降,均为MOFE发生的重要因素,联合检测三者水平有助于预测重症肺炎患者MOF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白细胞介素-18 中性粒细胞分化抗原64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sTLT-1、NLR变化及其对并发急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建新 马尚超 +2 位作者 宋浩 殷飞 崔俊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36-1739,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其对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其对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LI分为ALI组35例、非ALI组85例。比较ALI组与非ALI组、ALI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HMGB1、sTLT-1、NLR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sTLT-1、NLR对脓毒症并发ALI的预测价值。结果ALI组患者的血清HMGB1、sTLT-1、NLR水平分别为(74.21±11.70)pg/mL、(593.06±82.45)pg/mL、5.13±1.16,明显高于非ALI组的(60.15±7.95)pg/mL、(525.73±54.84)pg/mL、4.08±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组中,高危组患者的血清HMGB1、sTLT-1、NLR水平分别为(86.43±5.90)pg/mL、(686.31±23.91)pg/mL、(6.49±1.11),明显高于中危组的(76.64±11.44)pg/mL、(599.28±88.40)pg/mL、5.27±1.00及低危组的(64.48±5.06)pg/mL、(539.93±35.90)pg/mL、4.27±0.71,且中危组患者均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MGB1、sTLT-1、NLR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ALI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0、90.60%、92.10%,HMGB1单独检测分别为0.848、84.70%、77.10%,sTLT-1单独检测分别为0.732、71.40%、68.20%,NLR单独检测分别为0.785、62.90%、84.20%,联合检测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脓毒症并发ALI患者血清HMGB1、sTLT-1、NLR明显升高,且三者联合检测对并发ALI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miR-21、miR-155与脓毒症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在预后转归中的交互作用
4
作者 付君静 陈胜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150-2155,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1 (miR-21)、微小RNA-155 (miR-155)与脓毒症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在预后转归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150例健康志...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1 (miR-21)、微小RNA-155 (miR-155)与脓毒症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在预后转归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1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清miR-21、miR-155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血清miR-21、miR-155水平,应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miR-21、miR-155水平与脓毒症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统计患者28 d预后,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时的血清miR-21、miR-155及常规炎性因子[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1、miR-155及常规炎性因子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价值,通过精准-召回(PR)曲线评价血清miR-21、miR-155及常规炎性因子联合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价值,通过交互作用分析血清miR-21、miR-155在脓毒症预后转归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miR-21、miR-155水平分别为1.93±0.62、1.86±0.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0.34、0.94±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情程度重度患者血清miR-21、miR-155水平分别为2.54±0.54、2.46±0.47,明显高于中度患者的1.95±0.48、1.88±0.44和轻度患者的1.33±0.39、1.27±0.38,中度患者血清miR-21、miR-155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1、miR-155水平与脓毒症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死亡患者入院时的血清miR-21、miR-155及IL-6、CRP、TNF-α水平分别为2.63±0.56、2.51±0.52、(1.39±0.42)μg/L、(154.29±28.73) mg/L、(1.18±0.33)μg/L,明显高于存活患者的1.67±0.53、1.62±0.49、(0.97±0.30)μg/L、(122.64±25.19) mg/L、(0.89±0.2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miR-21、miR-155、IL-6、CRP、TNF-α预测脓毒症预后为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78、0.781、0.730、0.830,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22,大于单独预测的AUC (P<0.05);P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miR-21、miR-155、IL-6、CRP、TNF-α联合预测脓毒症预后的AUC为0.891;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miR-21高水平与miR-155高水平在脓毒症预后转归中呈超相乘模型的正向交互作用(P<0.05)。结论 血清miR-21、miR-155水平与脓毒症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在脓毒症预后转归中呈超相乘模型的正向交互作用,且在预测脓毒症预后方面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微小RNA-21 微小RNA-155 病情程度 预后
下载PDF
医院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拥涛 周晨妍 +1 位作者 付君静 王国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率,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泌尿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560株(67.5%),革... 目的了解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率,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泌尿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560株(67.5%),革兰阳性菌179株(21.6%),真菌90株(10.9%);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9.7%,412/829),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9.9%,82/829),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7.5%,62/829)。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2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为34.5%-39.2%。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均大于9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0.4%-0.6%)。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5.7%-66.2%,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0%。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为2.4%-3.1%。结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临床医生应重视细菌学培养,以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血清总氧化态及总抗氧化态在可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杜学芳 张利利 +3 位作者 马尚超 张彩凤 张超群 姬娟娟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4期1577-15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氧化态(TOS)及总抗氧化态(TAS)在可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0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和1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健康组,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TOS、TAS水平,并计算氧... 目的探讨血清总氧化态(TOS)及总抗氧化态(TAS)在可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0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和1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健康组,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TOS、TAS水平,并计算氧化应激指数(OSI)。比较观察组和健康组受试者TOS、TAS、OSI,以及手术前后观察组患者TOS、TAS、OSI。根据术后腹腔感染情况将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腹腔感染组(n=20)和无腹腔感染组(n=120),比较腹腔感染组和无腹腔感染组患者TOS、TAS、OS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OS、TAS与OS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OS、TAS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TOS、OSI均明显高于健康组,TAS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TOS、OSI均高于术前,TAS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感染组患者TOS、OSI均明显高于无腹腔感染组,TAS明显低于无腹腔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OS与OSI呈正相关(r=0.391,P﹤0.01),TAS与OSI呈负相关(r=-0.388,P﹤0.01)。TOS、TAS联合检测预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AUC最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TOS、OSI较高,TAS较低,并且与术后腹腔感染情况密切相关。TOS、TAS联合检测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氧化态 总抗氧化态 氧化应激指数 进展期胃癌 腹腔感染
下载PDF
秦皮甙对重症肺炎大鼠炎症因子表达及相关通路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萍 何文龙 +3 位作者 付云 吴杰 李健羽 肖丽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2-298,共7页
目的研究研究秦皮甙(Fraxin)对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及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秦皮甙10、20和40 mg&#... 目的研究研究秦皮甙(Fraxin)对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及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秦皮甙10、20和40 mg·kg^-1治疗组,通过肺炎克雷伯菌构建重症肺炎模型大鼠,秦皮甙灌胃干预治疗14 d后,组织观察和W/D比值分析肺组织损伤;采用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ELISA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IL-10和IL-4的含量;Western blot印迹分析肺组织中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9、JAK2/p-JAK2、STAT3/p-STAT3和P65/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随着秦皮甙干预治疗剂量的增加,大鼠肺组织损伤评分和W/D值明显降低(P<0.05),肺损伤程度明显改善;肺组织中胱天蛋白酶3/9、p-JAK2、p-STST3和p-P65表达水平及血清中促炎症因子IL-1β和IL-6水平显著降低,抗炎因子IL-4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皮甙通过抑制JAK/STAT和激活NF-κB信号途径,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肺组织损伤修复,进而缓解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甙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 JAK/STAT NF-ΚB活化
下载PDF
替加环素治疗ICU重症腹腔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尚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1期86-88,92,共4页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腹腔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8例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腹腔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8例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首次剂量为100 mg,随后减为50 mg,将替加环素加入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12h)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大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替加环素治疗ICU重症腹腔感染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ICU重症腹腔感染 疗效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杜学芳 张利利 +3 位作者 马尚超 张彩凤 张超群 姬娟娟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4期2735-2737,2756,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0例早期食管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情况,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0例早期食管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情况,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其中15例患者术后出现食管狭窄,发生率为16.67%(15/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狭窄与未狭窄患者固有肌层受损情况、病变长度、病变范围、组织浸润深度、术中应用止血夹数目、临床分期、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固有肌层受损、病变长度﹥3 cm、病变范围﹥50%环周、组织浸润深度为m_(3)~sm_(2)、术中应用止血夹数目﹥5均是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固有肌层受损、病变长度﹥3 cm、病变范围﹥50%环周、组织浸润深度为m_(3)~sm_(2)、术中应用止血夹数目﹥5均是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实时监测上述因素并积极预防,从而改善早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狭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危重低氧血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付君静 曾萍 +2 位作者 牛珊珊 王拥涛 李春凤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分析低氧血症合并呼吸衰竭(呼衰)危重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FOB)后24 h内引起的插管复发率和增加机械通气率来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200例使用FOB... 目的:分析低氧血症合并呼吸衰竭(呼衰)危重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FOB)后24 h内引起的插管复发率和增加机械通气率来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200例使用FOB的呼衰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Hg(1 mmHg=0.133 kPa)〕。记录使用FOB后24 h内患者的插管率和机械通气率以及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分析是否增加有创通气的主要原因,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FOB后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200例呼衰患者使用FOB后24 h内有34%(68例)需要增加机械通气,有14%(28例)需要气管插管,而插管率和机械通气率均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机械通气率上升更快。使用FOB后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心血管疾病(41%)、冠状动脉疾病(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7%)、慢性限制性肺病(10%)、免疫抑制(54%)、恶性血液肿瘤(20%)、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12%)、实体器官移植(3%)、实体肿瘤(10%)、皮质类固醇疗法(25%)、免疫抑制药(16%)、糖尿病(15%)、慢性肾衰竭(14%)、吞咽神经损伤(37%)、抗凝血疗法(19%)、抗血小板治疗(13%)。其中在发生COPD、免疫抑制患者中,有创通气比例高于未进行有创通气〔COPD:35%(10/28)比14%(24/172),χ2=8.081,P=0.004;免疫抑制:75%(21/28)比50%(86/172),χ2=6.051,P=0.014〕。逻辑回归分析显示,COPD或免疫抑制与是否需要插管显著相关〔COPD的优势比(OR)=5.200,95%可信区间(95%CI)=1.500~17.700,P=0.006;免疫抑制的OR=5.300,95%CI=1.600~17.100,P=0.004〕。结论低氧血症患者使用FOB经常需要增加有创机械通气,但插管率不高,表明FOB在有创通气的情况下对严重低氧血症合并呼衰的治疗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低氧血症 呼吸衰竭 通气支持
下载PDF
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君静 李春凤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及其监护室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因MDRAB/XDRAB肺炎住院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及其监护室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因MDRAB/XDRAB肺炎住院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单独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药物应用均超过3 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病死率,并分析影响观察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效果的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11例,有效率为26.19%(11/42);11例获得细菌清除,细菌清除率为26.19%(11/42);27例在住院期间死亡,30 d总病死率为64.28%(30/4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25例,有效率为59.52%(25/42);27例获得细菌清除,细菌清除率为64.29%(27/42);15例住院期间死亡,30 d总病死率为35.71%(15/4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0 d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之间及细菌清除患者和未清除患者之间在入住监护室时间、接受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MDRAB/XDRAB肺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提高细菌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鲍曼不动杆菌 多耐药 泛耐药 肺炎
下载PDF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39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明琨 吴冠楠 +1 位作者 王晓静 海洁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804-1809,共6页
目的探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疗效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7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9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A组... 目的探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疗效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7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9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A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对照B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采取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疗程均为10~14 d。统计三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吸力学参数[气道阻力、静态顺应性(Cst)、呼吸频率]、营养状况[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白蛋白、前白蛋白]、Th1/Th2细胞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水平。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_(1)(1.95±0.35)L、FEV_(1)%(75.13±5.56)%、FVC(2.81±0.48)L水平高于对照A组[(1.80±0.42)L、(68.03±5.01)%、(2.66±0.41)L]、对照B组[(1.71±0.37)L、(62.36±5.40)%、(2.52±0.44)L](P<0.05);治疗后试验组Cst(33.85±3.05)mL/cmH_(2)O高于对照A组(28.75±2.69)mL/cmH_(2)O、对照B组(25.54±3.13)mL/cmH_(2)O,呼吸频率(17.43±2.23)次/分、气道阻力(10.45±2.12)cmH_(2)O·L^(−1)·s^(−1)低于对照A组[(20.84±3.56)次/分、(14.33±2.76)cmH_(2)O·L^(−1)·s^(−1)]、对照B组[(24.05±2.75)次/分、(17.04±3.17)cmH_(2)O·L^(−1)·s^(−1)](P<0.05);治疗后试验组TLC(1.95±0.74)×10^(9)/L、转铁蛋白(3.02±0.82)g/L、血红蛋白(130.15±7.55)g/L、白蛋白(40.18±12.05)g/L、前白蛋白(265.42±30.83)mg/L水平高于对照A组[(1.56±0.68)×10^(9)/L、(2.61±0.75)g/L、(115.44±6.31)g/L、(34.49±10.35)g/L、(239.68±25.53)mg/L]、对照B组[(1.32±0.70)×10^(9)/L、(2.35±0.66)g/L、(106.46±8.23)g/L、(30.12±9.04)g/L、(216.12±27.59)mg/L](P<0.05);治疗后试验组Th1(9.88±2.26)%、Th1/Th2(1.53±0.78)水平高于对照A组[(8.72±2.03)%、(1.15±0.58)]、对照B组[(8.26±2.31)%、(0.95±0.61)],Th2(6.44±2.72)%水平低于对照A组(7.56±2.08)%、对照B组(8.72±1.65)%(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γ干扰素(9.65±1.32)ng/L、TNF-α(98.11±25.24)ng/L水平低于对照A组[(12.33±2.01)ng/L、(114.45±27.49)ng/L]、对照B组[(15.06±1.68)ng/L、(146.38±20.25)ng/L],IL-10水平(15.61±1.37)ng/L高于对照A组(11.23±1.24)ng/L、对照B组(8.84±1.41)ng/L(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应用于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可改善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营养状况,调节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相关因子水平,缩短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胃肠外营养 肠道营养 营养状况 TH1/TH2细胞
下载PDF
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对实施胃肠外科肿瘤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德重 王丽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057-2059,共3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对实施胃肠外科肿瘤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胃肠外科肿瘤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片100 mg,每日3次+咪达唑仑注射液30 mg,加...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对实施胃肠外科肿瘤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胃肠外科肿瘤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片100 mg,每日3次+咪达唑仑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60 m L中静脉泵注,2.5 m L/h,连续泵注24 h,持续3 d;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 mg,肌内注射,每日3次,连用3 d。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睡眠质量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术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术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可显著减轻胃肠外科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提高睡眠质量,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曲马多 术后康复 胃肠外科 肿瘤 坠积性肺炎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人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明琨 王明 +1 位作者 段长恩 付君静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508-2511,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AECOPD 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肺栓塞发生情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AECOPD 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肺栓塞发生情况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其危险因素。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分为两组,未评估组入院后常规临床干预,评估组接受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并以此结果为指导的临床干预,比较两组的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中153例AECOPD病人发生肺栓塞30例,发生率为19.6%。单因素提示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有糖尿病史、既往静脉血栓史、有下肢水肿、卧床时间≥7 d、血二氧化碳分压≤36 mmHg、D-二聚体≥500μg/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级>Ⅱ级的病人肺栓塞发生率更高,分别为27.5%(22/80)、34.1%(14/41)、42.9%(9/21)、44.1%(15/34)、27.1%(23/85)、36.0%(18/50)、30.6%(19/62)、28.0%(21/75),与无以上因素的病人肺栓塞发生率11.0%(8/73)、14.3%(16/112)、15.9%(21/132)、12.6%(15/119)、10.3%(7/68)、11.7%(12/103)、12.1%(11/91)、11.5%(9/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人BMI、糖尿病史、下肢水肿、卧床时间、血二氧化碳分压、D-二聚体、COPD分级是AECOPD病人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评估组肺栓塞发生率为13.3%(11/83)、显著低于未评估组的27.1%(23/85)(P<0.05);评估组病人住院时间(17.6±4.9)d,显著短于未评估组的(21.3±4.2)d(P<0.001)。结论 AECOPD病人肺栓塞的发生受到BMI、糖尿病史、下肢水肿、卧床时间、血二氧化碳分压、D-二聚体、COPD分级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临床工作者可应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病人进行评估,以此为指导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栓塞 嘧啶二聚物 调查和问卷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志亮 李雪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与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本院诊治的5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脓毒性休克治疗)29例和观察组(常规脓毒性休克治疗加血必净注射液)29例。比较两... 目的:观察与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本院诊治的5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脓毒性休克治疗)29例和观察组(常规脓毒性休克治疗加血必净注射液)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病死率及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乳酸水平、微循环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氧合指数、乳酸水平及微循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合指数、乳酸水平及微循环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氧供与微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性休克 临床效果
下载PDF
2019型冠状病毒病之心肌损害述评
16
作者 袁宇 李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2019型冠状病毒病患者的全身代谢和脏器功能紊乱加重了原发心脏疾病的负担,导致基础心脏病恶化。患者心脏可能存在急性病毒感染及持续病毒感染的病毒直接损伤,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主要是T细胞免疫可能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多种细胞因子... 2019型冠状病毒病患者的全身代谢和脏器功能紊乱加重了原发心脏疾病的负担,导致基础心脏病恶化。患者心脏可能存在急性病毒感染及持续病毒感染的病毒直接损伤,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主要是T细胞免疫可能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及微血管损伤,从而导致心脏功能迅速下降或心脏功能衰竭。2019型冠状病毒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是在确诊2019型冠状病毒病的基础上加上由心脏超声及利钠肽等指标构成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019型冠状病毒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是在治疗2019型冠状病毒病的基础上加上包括血管活性药物、IABP、改善心衰预后药物、改变生活方式等措施的抗心衰治疗。一部分无症状人群及治愈出院人群仍然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携带者,不能掉以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2019型冠状病毒病心肌损害 2019型冠状病毒病合并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激动剂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张建新 马尚超 +1 位作者 宋浩 殷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Nrf2激动剂组,每组10只。再灌注组和Nrf2激动剂组大鼠采用在体左肺门夹闭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Nrf2激动剂组,每组10只。再灌注组和Nrf2激动剂组大鼠采用在体左肺门夹闭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仅作切口,不夹闭。Nrf2激动剂组大鼠建模成功后每天口服富马酸二甲酯100 mg/kg,对照组和再灌注组大鼠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7 d后,取左肺测定组织干湿比和总肺含水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大鼠肺泡损伤状况;测定3组大鼠肺组织铁离子、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氧化酶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3组大鼠肺组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大鼠肺组织铁死亡相关蛋白[转铁蛋白受体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rf2激动剂组大鼠肺泡损伤百分比[(31.20±5.37)%]明显低于再灌注组[(65.3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20,P<0.05)。Nrf2激动剂组大鼠肺干湿比(2.44±0.13)明显低于再灌注组(3.85±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50,P<0.05)。Nrf2激动剂组大鼠血清TNF、IL-6和IL-1β[(33.44±4.72)、(27.61±1.73)、(23.87±2.64)pg/ml]明显低于再灌注组[(78.85±9.63)、(43.12±10.46)、(39.79±8.7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90、4.625、5.488,P<0.05)。Nrf2激动剂组大鼠肺组织铁离子浓度[(0.62±0.12)μmol/mg]明显低于再灌注组[(1.01±0.10)μ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3,P<0.05)。Nrf2激动剂组大鼠肺组织MDA水平[(1.06±0.07)μmol/mg]明显低于再灌注组[(1.68±0.14)μ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0,P<0.05)。Nrf2激动剂组大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137.70±11.27)U/mg]明显低于再灌注组[(102.90±10.48)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8,P<0.05)。Nrf2激动剂组大鼠肺组织转铁蛋白受体1表达水平(1.24±0.10)明显低于再灌注组(1.7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90,P<0.05)。Nrf2激动剂组大鼠肺组织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表达水平(0.95±0.12、0.79±0.06)明显高于再灌注组(0.76±0.06、0.5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7、9.394,P<0.05)。结论Nrf2激动剂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组织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抑制肺组织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激动剂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富马酸二甲酯 炎性因子 铁死亡
原文传递
CT评价系统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强 付君静 +2 位作者 窦文广 岳军艳 马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0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CT严重指数(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 MCTSI)及Balthazar CT分级联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 D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276例SAP患者,依据ICU转归分为存活组198... 目的探讨改良CT严重指数(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 MCTSI)及Balthazar CT分级联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 D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276例SAP患者,依据ICU转归分为存活组198例和死亡组78例。2组入院时,记录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等资料,采用免疫乳胶比浊法检测血浆DD水平,行腹部CT检查,记录Balthazar CT分级、MCTSI评分;比较2组Balthazar CT分级、MCTSI评分、D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ICU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MCTSI、Balthazar CT分级、APACHEⅡ评分联合血浆DD预测SAP患者ICU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入院时APACHEⅡ[(28.70±5.52)分]、Balthazar CT分级[(3.78±0.33)分]、MCTSI评分[(6.12±0.62)分]及血浆DD水平[(3.87±0.98)mg/L]均高于存活组[(23.35±5.26)分、(3.27±0.36)分、(5.35±0.78)分、(1.92±0.86)mg/L],且高Balthazar CT分级(C级以上)、高MCTSI评分(>5分)、高DD水平(DD>2.56 mg/L)患者ICU病死率(40.00%、39.46%、34.96%)高于低Balthazar CT分级(C级及以下)、低MCTSI评分(≤5分)、低DD水平(DD≤2.56 mg/L)患者(12.07%、15.50%、22.87%)(P<0.05);APACHEⅡ评分>26.00分(OR=1.76,95%CI:1.22~2.63,P=0.002)、Balthazar CT分级>2分(OR=1.93,95%CI:1.35~4.29,P<0.001)、MCTSI评分>5分(OR=1.69,95%CI:1.17~2.58,P=0.006)、血浆DD>2.56 mg/L(OR=2.07,95%CI:1.56~5.37,P<0.001)是SAP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CTSI联合DD、Balthazar CT联合DD预测SAP患者ICU死亡的AUC[0.897(95%CI:0.841~0.932)、0.885(95%CI:0.837~0.925)]高于APACHEⅡ联合DD[0.826(95%CI:0.766~0.859)]。结论 SAP患者ICU病死率较高,Balthazar CT分级>2分、MCTSI评分>5分、血浆DD>2.56 mg/L可增加其ICU死亡风险,入院时MCTSI评分联合DD、Balthazar CT评分联合DD预测SAP患者ICU死亡的价值高于APACHEⅡ评分联合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改良CT严重指数 Balthazar CT分级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妍 曾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714-5715,5726,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医院感染的管理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病房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64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共有6...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医院感染的管理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病房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64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共有6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4%;其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60.3%和23.5%,其次为颅内和胃肠道,分别占8.8%和4.4%;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年龄>40岁、住院时间>30d、有意识障碍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P<0.05);医院感染患者侵入性操作(5.44±1.71)次,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的(2.53±1.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泌尿道,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和侵入性操作是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德重 王丽丽 +4 位作者 陈炳合 孙培胜 房祥杰 闫争强 张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针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等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548例结直肠...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针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等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548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结果 54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93例占16.97%,患者在年龄、BMI、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示: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检出病原菌243株,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