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对伊犁马生长发育影响试验研究
1
作者 褚洪忠 喀尔肯·马木尔汗 +6 位作者 马军 吐尔逊江·吾木尔艾力 姚闰晨 袁鑫鑫 邓海峰 团勇 张雪敏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0期15-17,共3页
该试验以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昭苏县域内半岁伊犁马进行分组,分别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观察并记录其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对伊犁马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提供... 该试验以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昭苏县域内半岁伊犁马进行分组,分别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观察并记录其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对伊犁马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提供不同饲粮补饲的条件下,伊犁马幼驹相较于未接受补饲的对照组,在体重和整体体尺上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且这种增长量显著超过对照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了伊犁马幼驹的生长发育需求,同时兼顾饲养成本,为伊犁马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伊犁马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生长发育 营养
下载PDF
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对6月龄伊犁马马驹消化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聂彪彪 臧长江 +4 位作者 唐伟 邓海峰 李晓斌 徐向君 杨开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58-1467,共10页
本试验以6月龄伊犁马驹为试验动物,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通过全收粪、收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探究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对6月龄伊犁马消化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为6月龄伊犁马驹的科学饲喂提供依据。试验选用平... 本试验以6月龄伊犁马驹为试验动物,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通过全收粪、收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探究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对6月龄伊犁马消化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为6月龄伊犁马驹的科学饲喂提供依据。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145.28±1.69)kg的6月龄断奶伊犁公马驹20匹,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分别为试验Ⅰ、Ⅱ、Ⅲ及Ⅳ组,各组每匹马每天饲喂4kg苜蓿干草,在此基础上分别饲喂精料补充料0.4、0.6、0.8、1.0kg。进行20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6d,正试期4d。结果表明,随精料补充料饲喂水平的增加6月龄伊犁马马驹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钙的消化量,以及消化能、代谢能、氮沉积率、钙沉积率均增加,对6月龄伊犁马马驹血浆中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液尿素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6月龄伊犁马马驹血液中球蛋白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此外试验期内平均日增重随精料补充料饲喂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因此,增加6月龄伊犁马马驹精料补充料的饲喂水平可提高营养物质摄入量、消化率及沉积率,还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氮沉积并提高马驹的平均日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马驹 精料补充料 消化代谢 血液生化指标 体增重
下载PDF
补喂脂肪对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晨鑫 张文杰 +6 位作者 鲁豪 石坚 梅莹莹 邓海峰 马玉辉 李海 杨开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83-91,共9页
为探究补喂脂肪对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驹日期、泌乳期和产奶量相近、生理状况一致伊犁马母马14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精料组和脂肪组,每组7匹马,所有试验马匹均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其中,精料组... 为探究补喂脂肪对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驹日期、泌乳期和产奶量相近、生理状况一致伊犁马母马14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精料组和脂肪组,每组7匹马,所有试验马匹均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其中,精料组每天每匹马补喂1 kg精料补充料,脂肪组每天每匹马补喂1 kg精料补充料和400 g脂肪(均衡乳化油粉),一个月后,脂肪增加至600 g,自由饮水,进行为期2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1)较精料组,脂肪组马匹泌乳量在整个试验期有显著性提高(P<0.05)。(2)精料组和脂肪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体、体细胞数、非脂固形物和尿素氮等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脂肪组马乳月桂酸、亚油酸显著高于精料组(P<0.05),然而精料组十五碳酸、棕榈一烯酸、十七烷酸一烯酸和γ-亚麻酸显著高于脂肪组(P<0.05)。(4)第20、40天和60天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精料组和脂肪组的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0天饲喂后2 h和第60天饲喂后2 h脂肪组马匹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精料组(P<0.05);试验第40天,脂肪组伊犁马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在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均显著高于精料组(P<0.05)。(5)第20、40天和60天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精料组和脂肪组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补喂脂肪可提高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脂产量、乳中月桂酸和亚油酸含量以及机体对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而对马乳成分、机体抗氧化能力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泌乳量 乳成分 脂肪代谢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伊犁马MCT1基因多态性与速度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4
作者 吴金秋 张冲 +6 位作者 孟军 曾亚琦 加娜尔·努尔顿 王川坤 袁鑫鑫 王彤亮 姚新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15-2821,共7页
【目的】研究伊犁马MCT1基因多态性与速度性能的关联性,为专门化用途速度马的选种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50匹参加2000 m速度赛的2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运用DNA直接测序法筛选伊犁马MCT1基因第2、3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分析其多态性... 【目的】研究伊犁马MCT1基因多态性与速度性能的关联性,为专门化用途速度马的选种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50匹参加2000 m速度赛的2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运用DNA直接测序法筛选伊犁马MCT1基因第2、3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分析其多态性位点以及与伊犁马2000 m比赛成绩的关联性。【结果】在伊犁马MCT1基因第2外显子上发现一个SNP位点,在伊犁马MCT1基因第3外显子上没有发现突变位点,在g.52168582处,碱基T突变为碱基G,此突变位点为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其编码氨基酸由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属于中度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共存在TT、TG、GG 3种基因型,TT基因平均速度高于GG和TG基因型平均速度,且TT基因型平均速度显著高于GG基因型平均速度(P<0.05)。【结论】在伊犁马MCT1基因第2外显子g.52168582T>G处TT基因型更有利于伊犁马2000 m比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MCT1基因 遗传多态性 速度性能
下载PDF
特哈肉羊RXFP2基因多态性与羊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岳晨冰 梁龙 +5 位作者 海拉提·卡斯木 王钰琪 焦文静 巴德玛 宋雪彬 贺三刚 《草食家畜》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目的】为探究特哈肉羊RXFP2基因多态性与羊角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选择RXFP2基因的1个1.78-kb插入和3个SNP位点(rs414104606、rs421908034、rs426516358),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琼脂糖电泳、竞争性等... 【目的】为探究特哈肉羊RXFP2基因多态性与羊角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选择RXFP2基因的1个1.78-kb插入和3个SNP位点(rs414104606、rs421908034、rs426516358),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琼脂糖电泳、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PCR,KASP)分型技术,对887只特哈肉羊进行基因分型,其中有角个体425只,无角个体462只,进而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状况,并与羊角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78-kb插入、rs414104606、rs421908034和rs426516358位点均与羊角的有无呈极显著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1.78-kb插入、rs414104606和rs421908034位点均与角长极显著相关,1.78-kb插入与角基周长极显著相关,rs414104606位点与角基周长显著相关,1.78-kb插入和rs414104606位点均与角间距显著相关。【结论】1.78-kb插入是培育无角特哈肉羊最理想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哈肉羊 羊角性状 KASP RXFP2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不同建植年限混播人工草地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强强 靳瑰丽 +2 位作者 朱进忠 李海 谭小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5-739,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的特征和变化规律,采用扩散系数、负二项式K值、聚块指数、聚集强度等4项指标,对建植1~3年的混播人工草地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分析表明,随建植年限的延长,主要植物种群中播入种的分布类型,由建... 为了探讨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的特征和变化规律,采用扩散系数、负二项式K值、聚块指数、聚集强度等4项指标,对建植1~3年的混播人工草地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分析表明,随建植年限的延长,主要植物种群中播入种的分布类型,由建植当年的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均变为3年时的全部集群分布状态,非播入种的分布类型由建植当年的全部随机分布状态,均变为3年时的全部集群分布状态;草地建植3年内,主要种通过种内、种间作用对聚集程度进行了调整。播入种的聚集程度绝大多数呈先减弱后增强趋势,3年草地非播入种的聚集程度较1年和2年的明显增强,形成了草地建植3年时种间共存的暂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植年限 混播 人工草地 种群 空间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