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Meta分析
1
作者 艾龙 高江 孟祥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7-1086,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单通道脊柱内镜(uniportal endoscopy,U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mry、Web of science、E...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单通道脊柱内镜(uniportal endoscopy,U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m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中关于UBE和UE下手术治疗LSS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按手术方法分为UBE组和UE组。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数据,包括术后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硬膜囊面积,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1篇前瞻队列性研究,14篇回顾性研究,NOS评价均为中高质量。总样本量1277例,其中UBE组患者650例,UE组患者6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UEB组和UE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UBE组手术时间较UE组短[MD=-12.30,95%CI(-20.90,-3.71),P=0.005];在术中失血量[MD=7.41,95%CI(-0.55,15.31),P=0.07]、住院时间[MD=0.02,95%CI(-0.09,0.14),P=0.71]、术后背部疼痛VAS评分[MD=-0.22,95%CI(-0.45,0.02),P=0.07]、术后疼痛下肢VAS评分[MD=-0.18,95%CI(0.39,0.02),P=0.08]、术后ODI[MD=-0.91,95%CI(-2.22,0.39),P=0.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75,95%CI(0.46,1.24),P=0.27]、术前硬膜囊面积[MD=0.37,95%CI(-3.18,2.44),P=0.80]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BE组术后硬膜囊面积扩张显著性大于UE组[MD=-12.51,95%CI(7.44,17.59),P<0.00001]。结论:UBE及UE下手术治疗LSS均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在手术时间、椎管减压程度方面,UBE较UE更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单通道脊柱内镜 META分析
下载PDF
脊柱手术中预防性使用万古霉素粉末对术后感染影响的Meta分析研究
2
作者 刘春花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645-1655,共11页
目的:通过查阅预防性使用万古霉素粉末手术比较的文献,对该方法在脊柱手术后降低感染率的效果做出系统评价,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ubmed,Medline,Elseveir,万方,CNKI等数据库,以“vancomycin”,“local/intraoperative/t... 目的:通过查阅预防性使用万古霉素粉末手术比较的文献,对该方法在脊柱手术后降低感染率的效果做出系统评价,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ubmed,Medline,Elseveir,万方,CNKI等数据库,以“vancomycin”,“local/intraoperative/topical/intra-wound”,“spine/spinal/lumbar/cervical/thoracolumbar surgery”,“infection”,“SSI”,“脊柱”,“腰椎”,“颈椎”,“手术”,“万古霉素”,“感染”等关键词查找相关术中预防性应用万古霉素粉末对术后感染发生率影响方面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并利用Revman5.3荟萃分析软件比较文献中总体感染率,并按不同亚组分析是否应用万古霉素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脊柱手术的感染率的影响。结果:共查出论文1713篇,其中病例对照试验有38篇,最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25篇;有25个研究比较了预防性使用万古霉素粉末对脊柱手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总病例16,688例,其中预防性使用万古霉素组7048例,对照组9640例。其荟萃分析结果提示术中预防性使用万古霉素粉末后术后出现感染的可能性为不使用万古霉素时的0.38倍,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is method in reducing the infection rate after spinal surgery by reviewing th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of prophylactic vancomycin powder surgery,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clinical work. Methods: Pubmed, Medline, Elseveir, Wanfang, CNKI and other databases, with the following methods: “vancomycin”, “local/intraoperative/topical/intra-wound”, “spine/spinal/lumbar/cervical/thoracolumbar surgery”, “infection”, “SSI”, “spine”, “lumbar spine”, “cervical spine”, “surgery”, “vancomycin”, “infection” and other keywords were used to find case-control research papers on the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prophylactic vancomycin powder o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the Revman5.3 meta-analysis softwar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overall infection rate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effect of vancomycin application on the infection rate of different part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spine surgery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bgroups. Results: A total of 1713 paper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38 case-control trials, and 25 papers were scree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Twenty-five studies compared the effect of prophylactic use of vancomycin powder on infection rates after spinal surgery.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was 16,688, including 7048 cases in the prophylactic vancomycin group and 96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intraoperative prophylactic use of vancomycin powder was 0.38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vancomycin without vancomyci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as significant (P < 0.01).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fter vancomycin was 0.28 times higher (0.17, 0.45) than that of vancomyci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P < 0.01). However, vancomycin uti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out internal fix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P = 0.61). Conclusion: The local prophylactic use of vancomycin powder in spine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this effect is more obvious in patients with internal fixation, 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spine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万古霉素 局部使用 感染 预防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脊柱感染性疾病前路与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3
作者 刘云涛 马良 +1 位作者 苏来曼·热合曼 何传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710-1719,共10页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收住接受前路和后路治疗的40例胸腰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两种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分别为前路组(n = 20)...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收住接受前路和后路治疗的40例胸腰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两种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分别为前路组(n = 20)和后路组(n = 20)。前路组和后路组疗效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受累节段、吸烟史及既往史等。结果:术前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受累节段,既往史(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结核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腰部VAS评分,腰部ODI评分及JOA评分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和末次随访腰部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腰部VAS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硬脊膜撕裂、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及术后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上述数据结果提示两种手术安全性方面无差异。前路组手术时间为121.50 ± 54.63,后路组为111.75 ± 49.84,后路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前路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0.590, P > 0.05);后路组术中出血量为197.50 ± 92.95,前路组为314.00 ± 131.76,后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前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231, P 0.05)。结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在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时,均被视为有效的治疗方式选择。这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其特点,但它们在安全性和疗效性上并无显著的差异。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tubercul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receiving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reatment for thoracolumbar infectious disease from January 2021 to June 2023 were col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stud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on the two different procedures. The two groups were anterior group (n = 20) and posterior group (n = 20). The effect of efficacy i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groups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General data in the two groups included patient gender, age, body mass index, affected segments, smoking history and past history. Results: preoperative data: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affected segments, past history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s, endocrine system disease, metabolic disease and tuberculosis history), smoking history, drinking history, waist VAS score, waist ODI score and JOA score a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No difference in lumbar VAS scores between 1 month and last follow-up (P > 0.05);the difference between lumbar VAS scores was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ural tear, intermuscular venous thrombosis, deep vein thrombosis, incision infection, sinus form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P > 0.05). The above data suggest no difference in the safety of the two procedure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121.50 ± 54.63, 111.75 ± 49.84, posterior and less (t = 0.590, P > 0.05);197.50 ± 92.95, and 314.00 ± 131.76 in the anterior group (t = 3.231, P 0.05). Conclusion: Both anterior surgery and posterior surgery are considered as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infections. These two surgical methods each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safety and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性疾病 前路 后路 脊柱结核 布氏杆菌病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教育进展》 2023年第11期8984-8989,共6页
随着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其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脊柱外科手术的主流。微创技术因其优点得到快速普及:小切口、低出血、快恢复、显微精准、疼痛低等,已经成为医学教育中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微创技术的发展史、脊柱... 随着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其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脊柱外科手术的主流。微创技术因其优点得到快速普及:小切口、低出血、快恢复、显微精准、疼痛低等,已经成为医学教育中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微创技术的发展史、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微创技术对脊柱外科临床教学的应用、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诊疗流程的优化以及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究微创技术对脊柱外科临床教学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脊柱外科 临床教学 影响
下载PDF
优化脊柱外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的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秀 张勤 张秀华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9期648-65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临床带教护生的重点及方法,提升护生临床实习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突出带教重点、优化带教过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结果通过优化带教方法,实验组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护生对带教老...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临床带教护生的重点及方法,提升护生临床实习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突出带教重点、优化带教过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结果通过优化带教方法,实验组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综合满意度评价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突出带教重点、优化带教过程,使护生的专科技能明显提高,是专科带教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临床带教 护生
下载PDF
“突出重点,优化过程”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护生临床实习中的效果评价
6
作者 王建秀 高静 张秀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临床带教护生的重点及方法,提升护生临床实习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实验方法,实验组采用"突出重点,优化过程"的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临床带教护生的重点及方法,提升护生临床实习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实验方法,实验组采用"突出重点,优化过程"的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综合满意度评价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出重点、优化过程"教学法使脊柱外科护生临床实习的专科技能明显提高,是一种专科带教的较好的教学改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护生实习 带教方法
下载PDF
基于目标管理模式的教学方式在脊柱外科带教中应用研究
7
作者 马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55-258,共4页
探讨目标管理模式教学方式在脊柱外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中,筛选于2019年1年-2021年1月期间,院内接收的脊柱外科规培生及研究生30人,培训时间为3-4个月上下,按照随机分配准则,30人分成常规组(n=15)和观察组(n=15),常规组,... 探讨目标管理模式教学方式在脊柱外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中,筛选于2019年1年-2021年1月期间,院内接收的脊柱外科规培生及研究生30人,培训时间为3-4个月上下,按照随机分配准则,30人分成常规组(n=15)和观察组(n=15),常规组,实施常规教学带教模式,观察组,则推行目标管理带教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组内成员予以考核,实施满意度测评。结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两组参与培训的规培生和研究生综合能力予以评分,通过临床数据评分可知,常规组,其理论知识综合评分为(85.64±3.87),实践技能评分(88.8±2.75);观察组,其理论知识综合评分为(96.05±2.01),实践技能评分(95.96±1.78),观察组较于常规组具有自身的优势,数值对比突出,满足P<0.05,有统计学意义;从带教满意度层面对比,观察组满意度为100%,常规组满意度为67%,前者较于后者优势突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外科带教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效果更为明显,提升教学效率,强化知识与技能掌握,且具有极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管理模式 教学方法 脊柱外科 带教应用策略
下载PDF
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现状与前景
8
作者 高江 孟祥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3045-13049,共5页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常见手术方式,传统开放腰椎融合术可应用的手术入路较多,其中经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常用术式,近年来,脊柱内镜作为一项治疗腰椎滑脱的新技术,其手术入路有椎间孔和椎板间两种入路方式,其...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常见手术方式,传统开放腰椎融合术可应用的手术入路较多,其中经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常用术式,近年来,脊柱内镜作为一项治疗腰椎滑脱的新技术,其手术入路有椎间孔和椎板间两种入路方式,其中经皮内镜经椎板间入路(PE-PLIF)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得到关注,而现有文献对其技术的全面总结较少,故本文对脊柱内镜融合手术适应症,手术技术,历史、现状及前景展开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脊柱内镜 综述
下载PDF
外泌体检测在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胡永胜 张晓璇 宋兴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7期832-835,共4页
体液检查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来源于母体肿瘤细胞的外泌体含有mRNA、miRNA及其他基因组蛋白。这些基因组蛋白具备母体肿瘤的特异性,在肿瘤的发现、诊断以及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对外泌体检测在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 体液检查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来源于母体肿瘤细胞的外泌体含有mRNA、miRNA及其他基因组蛋白。这些基因组蛋白具备母体肿瘤的特异性,在肿瘤的发现、诊断以及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对外泌体检测在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骨肿瘤 液体活检 MIRNA
下载PDF
丹参酮IIA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0
作者 刘春花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1 位作者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文天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625-1632,共8页
丹参酮IIA (Tanshinone IIA, TanIIA)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其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脏保护及神经系统保护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丹参酮IIA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 丹参酮IIA (Tanshinone IIA, TanIIA)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其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脏保护及神经系统保护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丹参酮IIA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丹参酮IIA的研究是基于2000年至2024年间发表的13,681篇有关丹参酮IIA的文献的计量学分析;该领域发表研究论文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而发表论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山大学。丹参酮IIA在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文献占比最高,研究类型主要以应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为凋亡,表达,激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体现了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热度和临床应用价值。丹参酮IIA作为一种具有多重药理活性的中药成分,显示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而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予以重视,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创新研究方法,共同推动丹参酮IIA在疾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Tanshinone IIA (TanIIA) is one of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extrac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nshen, a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t has significa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anti-tumor, cardioprotective and nervous system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bibliometric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udies on tanshinone IIA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tanshinone IIA was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13,681 articles on tanshinone IIA 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2024. The countries with the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papers in this field are China,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while the institutions with the most published papers are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Sun Yat-sen University. Tanshinone IIA ha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research literatur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and the research types are mainly applied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most frequent keywords are apoptosis, expression, activation,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ory response, etc., reflecting its research enthusia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se fields.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gredient with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tanshinone IIA has shown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but the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current research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future research, and jointly promote the furthe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nshinone IIA in disease treatment through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药理作用 文献计量学 心血管疾病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丹参酮IIA治疗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
11
作者 刘春花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610-1615,共6页
丹参酮IIA,也称为TanIIA,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其产物能够影响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中,TanIIA有时作为辅酶参与,有时则可能促进或干扰这些反应过程,从而展现出多样的药理特性。尽管在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丹参酮IIA,也称为TanIIA,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其产物能够影响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中,TanIIA有时作为辅酶参与,有时则可能促进或干扰这些反应过程,从而展现出多样的药理特性。尽管在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TanIIA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推测TanIIA可能通过多种药理途径,包括抗炎、抗氧化、抗细胞凋亡以及保护血管,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存活和修复。Tanshinone IIA, also known as TanIIA, plays multiple roles in the metabolic process of living organisms, and its products can affect a variety of biochemical reactions. In these reactions, TanIIA is sometimes involved as a coenzyme, and sometimes it may facilitate or interfere with these reaction processes, thus exhibiting divers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lthough TanIIA has shown som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such as spinal cord injury, its specific mechanism of action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we speculate that TanIIA may promote the survival and repair of nerve cell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hrough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pathway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anti-apoptosis, and vascular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机制
下载PDF
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腰椎CT值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凯依塞尔•阿布都克力木 麦麦提敏•阿卜力米提 +3 位作者 李磊 杨晓凯 张玉坤 刘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5-949,共5页
背景:双能X射线吸收法可能会错误地抬高严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值,而腰椎松质骨CT值可能协助双能X射线吸收法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漏诊。目的:应用腰椎CT值来诊断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骨质疏松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 背景:双能X射线吸收法可能会错误地抬高严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值,而腰椎松质骨CT值可能协助双能X射线吸收法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漏诊。目的:应用腰椎CT值来诊断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骨质疏松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诊疗的192例女性患者骨密度检测结果和腰椎CT等临床资料。根据CT上腰椎退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退变组(n=107)和对照组(n=85)。测量两组患者L1椎体中轴松质骨CT值,记录L_(2)-L_(4)及髋部T值和骨密度均值。参考先前的研究,L1椎体CT值≤110 HU诊断为骨质疏松,比较两组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和CT值诊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CT值与L_(2)-L_(4)椎体的T值、骨密度均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对照组中相关性更高;(2)退变组中腰椎T值和骨密度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两组的髋部T值和骨密度均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所有患者经CT阈值诊断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T值诊断的骨质疏松(51.0%和42.7%);(4)两组在110例经双能X射线吸收法确诊为非骨质疏松的患者中,CT值诊断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23.6%,而退变组中的患病率比对照组更高(分别为31.7%和14.0%);(5)漏诊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退变组中经腰椎双能X射线吸收法确诊的非骨质疏松患者中高达38.6%(27/70),而对照组中为19.6%(11/56);(6)提示骨质疏松症在年龄≥50岁的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很常见;测量腰椎松质骨CT值可作为此类患者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补充方法,尤其是在严重退变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能够发现更多漏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CT值 双能X射线吸收法 骨密度
下载PDF
Teachback结合思维导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春花 常玉萍 +1 位作者 凯依塞尔·阿布都克力木 董正慧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3期826-830,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教育患者对疾病和康复的理解至关重要。本综述探讨了不同健康教育模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教育中的应用。Teachback法和思维导图等交互式教育模式能提高患者对康复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增强自我管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教育患者对疾病和康复的理解至关重要。本综述探讨了不同健康教育模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教育中的应用。Teachback法和思维导图等交互式教育模式能提高患者对康复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应用这些方法在实际临床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包括培训医务人员需具备高技能水平、需要更多资源和时间,以及个体差异可能影响教育效果。未来研究需关注长期效果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以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策略。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模型应考虑患者的需求,以提升康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a common spinal disorder, and educating patients about the disease and rehabilitation is crucial.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health education models in the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teractive education models such as the Teachback method and mind mapping can improve patients’ understanding and retention of rehabilitation information and enhance self-management skills.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faces some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in actual clinical practice, including the need for a high skill level to train medical staff, the need for more resources and time,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ay affect educational outcomes. Future studies need to focus on the long-term effects and feasibility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optimize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health education model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eds of patients to enhance rehabilitation outcome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健康教育模型 患者自我管理 Teachback法
下载PDF
硬脊膜修补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合并脑膜炎的治疗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纲 张玉坤 +1 位作者 黄卫民 王成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5513-5517,共5页
背景:创伤性或医源性的硬脊膜缺损可引发持续性脑脊液漏,甚至进展为危及生命的化脓性脑膜炎。当脑脊液漏合并脑膜炎时,由于脑脊液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同时因血脑屏障的存在,大多数抗生素不易到达脑脊液内,所以脑膜炎一旦发生表现为发病... 背景:创伤性或医源性的硬脊膜缺损可引发持续性脑脊液漏,甚至进展为危及生命的化脓性脑膜炎。当脑脊液漏合并脑膜炎时,由于脑脊液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同时因血脑屏障的存在,大多数抗生素不易到达脑脊液内,所以脑膜炎一旦发生表现为发病急、进展快、感染不易控制。目的:评价生物材料修补破损硬脊膜后,腰大池置管引流加鞘内给药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合并脑膜炎的疗效。方法: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共进行脊柱手术2 266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26例,发生率为5.56%,其中合并脑膜炎者12例。患者术中发现硬脊膜破损者,直接缝合或取自体筋膜片修补。所有病例进行彻底的清创,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然后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同时将敏感抗生素(一般用万古霉素)自腰大池引流管鞘内注入给药,一期关闭切口。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脑脊液漏出现时间为术后24-72 h,平均48 h;感染出现时间为术后8-12 d,平均9.5 d。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后第2天头痛、发热等症状明显缓解,腰大池置管引流7-14 d后颅内感染症状完全消失,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连续3次均正常,普通细菌培养无菌生长,将腰大池引流管拔除。所有患者无因腰大池置管引流引起的椎管内感染、低颅压性头痛、脑疝等并发症。提示,自体筋膜修补硬脊膜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加鞘内给药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合并脑膜炎的治疗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脑脊液漏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脊柱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马涌 杨晓辉 +1 位作者 冉建 欧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91-95,共5页
目的比较前、后路减压2种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前路减压... 目的比较前、后路减压2种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行胸腰段X线评估术前及术后1年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ASIA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上述指标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度均比对照组要高。实验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切口要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多。随访1年时,两组研究对象骨折均已愈合,无断钉、断棒、及钉棒拔出等情况。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提供脊柱坚强的内固定,利于骨折的愈合。相比较后路手术而言,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能够更好地减压脊髓,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但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稍多,需要更加细致的围手术期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后路减压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受压
下载PDF
头盆环牵引全脊柱截骨内固定治疗重度脊柱弯曲 被引量:29
16
作者 田慧中 吕霞 马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介绍头盆环牵引全脊柱截骨加内固定治疗重度脊柱弯曲的手术方法,并总结185例重度脊柱弯曲的治疗结果。[方法]对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先用头盆环牵引,使重弯变为轻弯,以便置入器械的安装,再在头盆环牵引下进行截骨矫正畸形和内... [目的]介绍头盆环牵引全脊柱截骨加内固定治疗重度脊柱弯曲的手术方法,并总结185例重度脊柱弯曲的治疗结果。[方法]对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先用头盆环牵引,使重弯变为轻弯,以便置入器械的安装,再在头盆环牵引下进行截骨矫正畸形和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配戴头盆环制动,术后第2d即可下床站立活动,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方便。[结果]作者自1983~2003年,采用此法治疗重度脊柱侧弯185例,平均矫正率是70.32%。脊柱截骨断端能达到坚固的骨性融合,矫正率丢失平均在5°以内,术后晚期并发脱钩者4例,均经再次手术固定解决,对矫正效果无影响。1例术后1年并发感染,拆除置入器械后,伤口很快愈合,X线所见植骨愈合良好。1例并发神经根疼痛,而后逐渐减轻,所有病例未见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头盆环牵引加全脊柱截骨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有效方法,对那些仅用单纯器械无法安装,置入困难的病例,经头盆环牵引后,内固定器械容易安装,再加上全脊柱截骨,能使弯曲的脊柱进一步伸直,减轻了内固定器械所承受的负荷力,避免了脱钩断棍的发生,为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弯 头盆环牵引 全脊柱截骨术
下载PDF
颅盆牵引加弹性生长棒内固定治疗发育期间的脊柱侧凸 被引量:15
17
作者 田慧中 马原 吕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60-1663,共4页
[目的]介绍200例颅盆牵引加弹性生长棒矫治发育期间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经验,与椎弓根螺钉系统坚固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相比较。[方法]采用Harrington钩棒法的原理,下端用1只钩挂腰椎全椎板,上端用2只钩挂胸椎下关节突,1棒和... [目的]介绍200例颅盆牵引加弹性生长棒矫治发育期间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经验,与椎弓根螺钉系统坚固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相比较。[方法]采用Harrington钩棒法的原理,下端用1只钩挂腰椎全椎板,上端用2只钩挂胸椎下关节突,1棒和2棒之间用棒间接头相连接,在1棒的末端与棒间接头之间套有弹簧,以便跟随着脊柱的生长,自动弹开延长。对发育期较长的儿童,还可在钩与棒的锁口之间作小切口分次撑开,扶持脊柱纵向成长直至骨骼发育成熟。[结果]200例患者通过2~15年的随访结果证实平均脊柱侧凸的矫正率为70.32%;术后身高增加为5~22cm;远期随访时保留下来的脊柱活动度均优于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坚强内固定。脱钩的发生率为2%;断棒的发生率为3%;脱钩断棒的原因与早期开展这项工作时内固定器械的安装固定方法不当有关,改革后,脱钩断棒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颅盆牵引配合弹性生长棒内固定治疗发育期间的脊柱侧凸,是一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治疗方法,不影响脊柱的纵向成长,能克服坚强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带来的并发症——曲轴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盆牵引 生长棒 脊柱侧凸
下载PDF
微创式V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慧中 马原 吕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用微创式V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手术方法代替传统的手术方法,减轻了对病人的手术创伤,将复杂的大手术变为简单的微创手术,给病人减少了痛苦,节约了病人的经费开支。[方法]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先用C型臂X线机选择截... [目的]用微创式V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手术方法代替传统的手术方法,减轻了对病人的手术创伤,将复杂的大手术变为简单的微创手术,给病人减少了痛苦,节约了病人的经费开支。[方法]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先用C型臂X线机选择截骨间隙,切口长6~8cm,仅暴露1个椎板间隙,椎板V型截骨宽度8~10mm,截骨完成后将手术床由反V型调成V型,截骨间隙将自动闭合复位,如不能自动闭合则轻轻按压帮助复位,一般复位均不成问题。将截骨时取下来的骨条作椎板后植骨。术毕应严格按照搬运规则将病人送回病房卧平床。术后2周内给予分次手法矫正和过伸位石膏背心固定。[结果]本组50例,除1例因过早白行拆除石膏背心造成畸形复发外,其余病例矫形效果满意,截骨部位骨性融合坚固。[结论]微创式截骨矫正术,损伤小、不用内固定减少病人的经济开支,V型截骨复位后互相嵌插稳定,用骨刀截骨间隙对合整齐,再加上椎板后植骨,过伸位石膏背心外固定,故均能在6个月后植骨融合坚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V型截骨 分次矫正 强直性脊柱后凸
下载PDF
经椎弓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栎 谢江 +1 位作者 马原 李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08-1113,共6页
背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式矫正效果明显,且矫正度数丢失的发生率较低,一直以来都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矫正首选手术方式。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例强直性脊柱... 背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式矫正效果明显,且矫正度数丢失的发生率较低,一直以来都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矫正首选手术方式。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志愿者,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和磁共振扫描。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三维模型,再生成完整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3种模型分别模拟3种不同截骨矫形手术方案,截骨角度分别为20°,30°,40°,并分析矫形效果及生物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成功建立了完整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三维有限元模型,截骨角度分别为20°,30°,40°的3种不同螺钉钛棒最大主应力分别为54.632,194.230,394.860 MPa;(2)成功模拟3种不同截骨矫形方案,模型3矫形程度最佳,但应力分布较大,位移明显,内固定后稳定性及内固定失败并发症增加,模型2在矫形程度以及应力分布适中,既获得较佳的矫形程度,同时也降低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CT影像测量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男性胸腰段椎弓根的应用解剖特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晓凯 刘帅 +4 位作者 李磊 黄卫民 张玉坤 毕金坤 周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00-2405,共6页
背景:胸腰段(T11-L2)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特征而容易发生损伤,因此术前充分的了解椎弓根形态及术中寻找有形的、恒定的、且顺应椎弓根轴线的进钉点标志对安全置入椎弓根钉极为重要。目的:CT扫描并测量汉族与维吾尔族男性胸... 背景:胸腰段(T11-L2)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特征而容易发生损伤,因此术前充分的了解椎弓根形态及术中寻找有形的、恒定的、且顺应椎弓根轴线的进钉点标志对安全置入椎弓根钉极为重要。目的:CT扫描并测量汉族与维吾尔族男性胸腰段椎弓根应用解剖的相关参数,为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用CT对120例成年男性受检者(汉族60例,维吾尔族60例)的胸腰段(T10-L3)椎体进行扫描,扫描后的图像行三维重建,在骨窗窗位下使用浏览器中角度及长度测量工具测量并记录横断面椎弓根宽度(TPW),椎弓根轴线长度(PAL),椎弓根横断面角(TPA)和椎弓根矢状面角(SPA)。同时记录受检者的年龄、身高。以上数据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1)汉族组在T12和L1节段的横断面椎弓根宽度均值大于维吾尔族;(2)汉族组在T12和L2节段的椎弓根横断面角均值大于维吾尔族;(3)汉族组在T11和L1节段的椎弓根轴线长度和椎弓根矢状面角均值大于维吾尔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实验所测量汉族与维吾尔族男性胸腰段弓根各径线的数据部分有差异,任何椎弓根形态测量所得的均数值只能为安全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一个参考。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前行CT测量相关参数,并制定个体化置钉方案,能有效降低因误置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椎弓根 解剖学 汉族维吾尔族 CT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应用解剖 汉族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