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六页手抄经书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索琼(文/图) 《大众考古》 2020年第9期49-52,共4页
1981年3月,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考古所)李征先生收到新疆大学职工张適捐赠的六页手抄经书,清点后悉数收藏于新疆考古所。此六页手抄经书,以汉文正、反面书写,字迹清晰,保存较好,共十二面。因... 1981年3月,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考古所)李征先生收到新疆大学职工张適捐赠的六页手抄经书,清点后悉数收藏于新疆考古所。此六页手抄经书,以汉文正、反面书写,字迹清晰,保存较好,共十二面。因文书无题目、印章及题记等信息,故经文名、年代、抄写者、译者等内容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考古 新疆大学 新疆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 经书 手抄 抄写者
下载PDF
2018~2019年度新疆喀什汗诺依遗址考古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喀什文物局 被引量:4
2
作者 艾力江·艾沙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9-154,M0006,共7页
本文介绍近年来在汗诺依遗址开展的考古工作,通过踏查、航拍、勘探和发掘,初步认识到该遗址自青铜时代起断续使用,到唐宋成为拥有东西两座城邑的大型聚落遗址,废弃于宋元。西城附近分布有窑址、道路、手工作坊或街市等多种类型的建筑遗... 本文介绍近年来在汗诺依遗址开展的考古工作,通过踏查、航拍、勘探和发掘,初步认识到该遗址自青铜时代起断续使用,到唐宋成为拥有东西两座城邑的大型聚落遗址,废弃于宋元。西城附近分布有窑址、道路、手工作坊或街市等多种类型的建筑遗迹,多出釉陶和玻璃,或为唐疏勒州治所在。遗址的发掘为唐代疏勒镇及其东部"汉城"或州府治所的研究、为绿洲聚落与城邑时空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 汗诺依遗址 唐代 疏勒镇
原文传递
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考古发掘简报 被引量:4
3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文\绘图) 阿力木·阿卜杜(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F0002,F0003,共17页
2021年4至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殉马坑1座。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推断,M2、M4、M5代表的墓葬遗存属于阿凡纳谢沃文化铜石并用时期。此次发掘发现... 2021年4至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殉马坑1座。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推断,M2、M4、M5代表的墓葬遗存属于阿凡纳谢沃文化铜石并用时期。此次发掘发现国内最早的铁器、玛瑙、绿松石等遗物,不仅填补了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也为探讨准噶尔盆地西缘人群和文化的变迁与演变提供了珍贵材料,对中亚地区与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那仁苏 石堆墓 铜石并用时代 陨铁 珠饰 蛋形尖底罐
下载PDF
新疆营盘遗址出土丝织物染料和纤维品种及来源
4
作者 郭丹华 杨萌发 +3 位作者 刘剑 赵丰 李文瑛 康晓静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文章通过对新疆营盘遗址出土的汉晋时期部分纺织品进行染料和纤维品种鉴别,分析这批织物的纺织材料来源,为出土纺织品提供科学认知和后续保护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鉴别染料品种,采用形貌分析、蛋白质组学方... 文章通过对新疆营盘遗址出土的汉晋时期部分纺织品进行染料和纤维品种鉴别,分析这批织物的纺织材料来源,为出土纺织品提供科学认知和后续保护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鉴别染料品种,采用形貌分析、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别丝纤维品种。分析结果明确了这批营盘出土的丝织品使用了川黄檗和西茜草染料;纤维采用家蚕丝和野桑蚕丝;推测这批织物中使用的家蚕丝纱线产自四川、湖南、湖北地区,野桑蚕丝纱线产自新疆本地,不同品种的丝线在原料产地采用当地产的植物染料进行丝线的染色,织物为新疆本地织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盘遗址 染料 纤维 黄檗 西茜草 家蚕丝 野桑蚕丝
下载PDF
新疆洛浦县比孜里墓地M36出土彩绘木棺考释
5
作者 胡兴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0,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新疆洛浦县比孜里墓地出土的彩绘木棺的绘画内容及随葬遗物的分析,认为彩棺具有浓郁的祆教文化因素。结合葬式葬俗、历史文献、遗传DNA等方面综合判断,墓主应是南北朝时期信仰祆教的于阗人。这批资料的发现,为汉唐时期塔里木... 本文通过对新疆洛浦县比孜里墓地出土的彩绘木棺的绘画内容及随葬遗物的分析,认为彩棺具有浓郁的祆教文化因素。结合葬式葬俗、历史文献、遗传DNA等方面综合判断,墓主应是南北朝时期信仰祆教的于阗人。这批资料的发现,为汉唐时期塔里木盆地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粟特人东渐、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孜里墓地 彩绘木棺 祆教
下载PDF
新疆阿拉沟东风厂墓地发掘简报
6
作者 张元(执笔/绘图) 伊力(绘图) +2 位作者 刘维玉(摄影) 丽娜(摄影) 张玉忠(摄影)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1期48-63,140,I0004,共18页
1984年10月和1985年5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托克逊县阿拉沟沟口西约10公里的原东风机器厂南侧的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41座。墓葬形制以竖穴石室为主,少量为竖穴土坑和无墓室墓,葬式多为丛葬。出土彩陶器、素面陶器... 1984年10月和1985年5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托克逊县阿拉沟沟口西约10公里的原东风机器厂南侧的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41座。墓葬形制以竖穴石室为主,少量为竖穴土坑和无墓室墓,葬式多为丛葬。出土彩陶器、素面陶器、木器、铜器、铁器等文物。据文物特征及碳十四测年数据,墓葬的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克逊县 阿拉沟 东风厂墓地 石室墓 丛葬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岩体加固中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7
作者 焦俊峰 郭倩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1期266-270,共5页
锚索锚固技术是加固石窟寺岩体的新型方法,能有效提高危岩体的稳固性。本文通过在克孜尔石窟危岩体加固实践中开展现场锚索锚固力性能试验,根据受力过程中的监测获得了不同荷载情况下的应变变化数据,综合分析厘清了锚索承载能力、锚索... 锚索锚固技术是加固石窟寺岩体的新型方法,能有效提高危岩体的稳固性。本文通过在克孜尔石窟危岩体加固实践中开展现场锚索锚固力性能试验,根据受力过程中的监测获得了不同荷载情况下的应变变化数据,综合分析厘清了锚索承载能力、锚索砂浆体与周围岩体之间周边摩阻力、荷载与位移曲线关系等锚索锚固力性能参数,为今后新疆地区石窟寺保护过程中应用锚索锚固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锚固技术 锚索
下载PDF
新疆拜城和塔城出土的早期玻璃珠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干福熹 李青会 +4 位作者 顾冬红 张平 承焕生 张斌 马波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3-668,共6页
新疆拜城和塔城出土的一批玻璃珠 ( 110 0B .C .~ 5 0 0B .C .左右 )是目前中国出土的最早期玻璃 ,墓葬位置分别在天山的南北两麓 ,年代在西周到春秋时期。采用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了这批玻璃珠的化学成... 新疆拜城和塔城出土的一批玻璃珠 ( 110 0B .C .~ 5 0 0B .C .左右 )是目前中国出土的最早期玻璃 ,墓葬位置分别在天山的南北两麓 ,年代在西周到春秋时期。采用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了这批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 :这批玻璃珠的成分可分为Na2 OCaOSiO2 和Na2 OCaOPbOSiO2 两个体系。初步认为这批玻璃珠是借鉴了中西亚地区的玻璃制造技术 ,采用当地的原料制备的 ;游牧民族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玻璃珠 新疆 拜城 塔城 化学成分
下载PDF
2004年新疆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星 裴树文 +6 位作者 彭菲 张铁男 冯兴无 陈福友 张乐 张晓凌 阿普都热苏勒·伊第利斯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2004年5-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新疆北部和中部进行了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现24个石器地点和数千件石制品,采集和试掘出500余件石制品;绝大多数石制品来自于地表,少数出自原生地层... 2004年5-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新疆北部和中部进行了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现24个石器地点和数千件石制品,采集和试掘出500余件石制品;绝大多数石制品来自于地表,少数出自原生地层。石制品类型多样,包括普通石核与石片、棱柱状石核、石叶、两面器、细石叶石核、细石叶、勒瓦娄哇石核与石片等;原料种类多样,尺寸、形态、技术变异大。从技术与类型判断,这些不同地点的文化材料时代跨度较大,较早的可能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初,甚至旧石器时代中期,较晚的则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较早阶段的石制品组合与中亚、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同期遗址的文化面貌有相似之处,也与我国水洞沟遗址的石叶遗存有一定联系。骆驼石遗址及其丰富的勒瓦娄哇制品及大型石叶制品是本次调查的最大收获。本次调查的成果表明,新疆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迁徙和生存演化的活跃地带,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人类技术、文化特点和适应生存能力提供了重要材料与信息;很多地点具有与欧洲、俄罗斯阿尔泰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似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欧亚大陆古人群的迁徙、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新疆 调查 石叶 勒瓦娄哇
下载PDF
新疆哈密黑沟梁墓地出土人骨的创伤、病理及异常形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东 曾雯 +1 位作者 常喜恩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黑沟梁墓地古代人骨的病理、创伤及异常形态的综合研究。通过检查,笔者发现齿科疾病、关节疾病、创伤等病理现象在该人群中都有一定频率的出现。在对这些现象进行客观描述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些病理现象出现的原因... 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黑沟梁墓地古代人骨的病理、创伤及异常形态的综合研究。通过检查,笔者发现齿科疾病、关节疾病、创伤等病理现象在该人群中都有一定频率的出现。在对这些现象进行客观描述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些病理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反映出该批人群的生活状况做出推论。文中同时对骨骼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做了尝试性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沟梁墓地 人骨 创伤 病理 功能压力
下载PDF
新疆东部地区出土早期铜器的初步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梅建军 刘国瑞 常喜恩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对新疆东部地区出土的早期铜器的冶金技术分析研究表明 ,锡青铜的普遍使用是该地区青铜时代冶金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而砷铜的早期出现和使用 ,肯定了新疆东部与甘肃西部地区的密切联系 。
关键词 铜器 冶金史 新疆东部地区
下载PDF
新疆啥密五堡古墓出土大麦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炳华 刘杰龙 +2 位作者 梅玉祥 张玉霞 吕巡贤 《农业考古》 1989年第1期70-73,457+2,共6页
新疆哈密五堡乡克孜尔确卡古墓地,曾经先后两次发掘。关于1978年的发掘资料,包括这里出土的珍贵农作物曾经有过简单报导。鉴于这片墓地时代较早,规模较大,文物保存特别完好,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1986年又组织了一次发掘。这次发掘规模较... 新疆哈密五堡乡克孜尔确卡古墓地,曾经先后两次发掘。关于1978年的发掘资料,包括这里出土的珍贵农作物曾经有过简单报导。鉴于这片墓地时代较早,规模较大,文物保存特别完好,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1986年又组织了一次发掘。这次发掘规模较上次稍大,共发掘墓葬八十七座。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及随葬文物与第一次发掘没有差别,说明是同一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大麦 新疆哈密 农作物 出土 发掘 古墓 农家品种 哈密地区 科学研究价值 墓葬形制
下载PDF
1993年以来新疆克里雅河流域考古述略 被引量:17
13
作者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张玉忠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克里雅河流域 古城地区 灌溉渠道 胡杨 新疆文物 1993年 灌溉农业 古墓葬 考古研究所 早期活动
下载PDF
新疆尉犁县营盘古墓群考古述论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金玲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9-66,共8页
关键词 新疆尉犁 营盘 古墓群 丝织品 汉晋时期 墓葬 毛织品 制作方法 纺织品 文化特征
下载PDF
新疆尼雅遗址95MNIM8概况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于志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0,共10页
关键词 尼雅遗址 新疆文物 汉晋时期 考古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墓葬 博物馆 魏晋时期 体质人类学 山普拉墓地
下载PDF
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的发展阶段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川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0-54,86,共6页
关键词 细石器 史前考古文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文化遗存 史前考古学 打制石器 新疆文物 发展阶段
下载PDF
新疆察吾呼沟古墓发掘及其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金玲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8-45,共8页
关键词 察吾呼文化 墓地 彩陶纹样 合葬墓 彩陶图案 陶器 随葬品 墓葬形制 新疆 和静县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南山石堆墓人骨的种系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靓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80,共12页
:The human skull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tone cemetery at south mount,Shihezi city,the age of which is roughly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Western Han Dynasty.Among the 7 skulls examined,4 ... :The human skull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tone cemetery at south mount,Shihezi city,the age of which is roughly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Western Han Dynasty.Among the 7 skulls examined,4 belong to males and 3 to females.Based on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typological classification,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introduced as follows: In morphology,these skulls show obvious homogeneity,all belonging to europoid.Their comm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brachycrany,thick skulls,strong projection of arcus superciliaris and glabella projection,high and middle wide face,middle degree projection of upper part in transverse plane,middle or deep degree of fossa canina,chamaeconchy,leptorrhiiny,wide and high spina nasalis anteriors,lower edge of apertura piriformis being Typisch anthropine Form.The overall morphology is close to the Central Asia-Tigris-Euphrates River typlolgy of Europoid in character,only No.2 skull has part of factors of Mongoloid.Compared to male skulls,the cranial shapes of female are longer,orbit shapes being higher and the projective degree of upper face in transverse plane being a litter more intensive.These facts indicate that the female skulls have some similar characters to not only Central Asia-Tigris-Euphrates River typology,but Mediterranean typology as well. A comparative study in cranial and facial character shows that the Shihezi group resembles early Saka and Wusun group in Tianshan Mountain area,Saka and Wusun group in Alai area,Zhaosu group and Alagou Ⅲ group,all of which belong to Central Asia-Tigirs-Euphrates River typology,characterized by brachycrany. Considering the archaeological character of Nanshan stone cemetery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it is reasonably supposed that the skeletons in Nanshan cemetery,Shihezi city,have close relation with ancient Wusun,Jushi in eastern and northern part of Xinjia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文物考古 历史系 墓葬 墓群 南山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史前考古的重要收获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学堂 关巴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新疆 伊犁河谷 考古
下载PDF
新疆喀什下坂地墓地考古发掘新收获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关键词 新疆 下坂地墓地 考古发掘 喀什地区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班迪乡 文物考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