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泌尿中心自2013年8月至2013年9月应用Viking 3D HD腹腔镜系统成功完成10例腹腔镜手术,包括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1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目的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泌尿中心自2013年8月至2013年9月应用Viking 3D HD腹腔镜系统成功完成10例腹腔镜手术,包括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1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患侧肾上腺全切2例、患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例);肾盂输尿管成型术1例。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在高清3D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术中更换为二维腹腔镜系统情况发生。手术时间30~210min,平均72 min。术中、术后均无输血。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3D腹腔镜提供了优良三维立体高清成像视野,可以实现精确操作,使得泌尿外科复杂、难度大的手术得以简化,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其在泌尿外科手术领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FISH)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运用随机引物法标记第3号、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66例疑似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并行...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FISH)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运用随机引物法标记第3号、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66例疑似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并行膀胱镜活检或手术后病检,确诊是否患有膀胱肿瘤及其分期、分级,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FISH技术诊断膀胱肿瘤的灵敏度为72.4%,特异性为62.5%,58例确诊的膀胱肿瘤患者中,第3、7号染色体变异率分别为67.24%(39/58)、68.96%(40/58),畸变程度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但与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尿脱落细胞学的灵敏度为13.79%(8/58),特异性100%。结论:运用FISH技术诊断膀胱肿瘤是一种无创、有效的诊断技术,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在特异性上无明显差异。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标记为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9p21区带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对80例膀胱肿瘤患者尿液间期细胞核进行荧光...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标记为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9p21区带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对80例膀胱肿瘤患者尿液间期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建立阈值。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80例膀胱肿瘤患者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与FISH进行比较。结果:17号染色体和9p21的畸变率分别为57.5%和63.8%。17号染色体畸变率主要表现为多倍体,与膀胱癌的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1);9号染色体畸变率主要变现为染色体缺失,与膀胱癌分期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尿脱落细胞学灵敏度为12.2%,FTSH技术灵敏度为8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并可能在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FISH)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运用随机引物法标记第3号、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66例疑似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并行膀胱镜活检或手术后病检,确诊是否患有膀胱肿瘤及其分期、分级,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FISH技术诊断膀胱肿瘤的灵敏度为72.4%,特异性为62.5%,58例确诊的膀胱肿瘤患者中,第3、7号染色体变异率分别为67.24%(39/58)、68.96%(40/58),畸变程度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但与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尿脱落细胞学的灵敏度为13.79%(8/58),特异性100%。结论:运用FISH技术诊断膀胱肿瘤是一种无创、有效的诊断技术,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在特异性上无明显差异。
文摘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标记为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9p21区带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对80例膀胱肿瘤患者尿液间期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建立阈值。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80例膀胱肿瘤患者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与FISH进行比较。结果:17号染色体和9p21的畸变率分别为57.5%和63.8%。17号染色体畸变率主要表现为多倍体,与膀胱癌的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1);9号染色体畸变率主要变现为染色体缺失,与膀胱癌分期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尿脱落细胞学灵敏度为12.2%,FTSH技术灵敏度为8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并可能在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