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装备供应保障管理系统的改进与完善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金红 高玉春 +3 位作者 邵楠 黄晓 郎东梅 谭艺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以J2EE技术为核心,根据国家级、省级用户的需求,从增加省级库、国家级查询全国气象装备数据库、自动入库、自动盘点等方面对原气象装备供应保障系统进行了升级完善。该系统在新疆气象技术装备中心投入试验与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 以J2EE技术为核心,根据国家级、省级用户的需求,从增加省级库、国家级查询全国气象装备数据库、自动入库、自动盘点等方面对原气象装备供应保障系统进行了升级完善。该系统在新疆气象技术装备中心投入试验与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省级可增加本级气象装备库、装备调拨自动入库以及库存自动盘点等多种功能,满足了省级、国家级不同用户的需求,为未来全国气象装备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装备 信息化管理 J2EE技术 共享访问模型 沙盒模型
下载PDF
基于Hadoop技术的气象数据实时传输监控系统设计
2
作者 陶淘 彭颖 张晨亮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气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重复、错误等问题,为准确分析气象问题表现情况,实现对气象问题的实时监控,设计了基于Hadoop技术的气象数据实时传输监控系统;联合JTAG调试电路与数据采集器,调节风速风向、雨雪、雷电、温湿... 气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重复、错误等问题,为准确分析气象问题表现情况,实现对气象问题的实时监控,设计了基于Hadoop技术的气象数据实时传输监控系统;联合JTAG调试电路与数据采集器,调节风速风向、雨雪、雷电、温湿度4个基础监控模块,完成气象数据实时传输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根据Hadoop架构体系连接形式,搭建Hadoop架构体系,预处理气象数据;在此基础上,匹配数据库机制与业务信息表单,实现应用系统的实时传输监控功能,再联合相关系统硬件,完成基于Hadoop技术的气象数据实时传输监控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在文章设计系统作用下,A、B、C三个场景的风力、降雨、降雪、雷电等级监控结果均与气象数据取样结果保持一致,能够有效实现对风、雨、雪、雷4种气象问题的实时监测,可以准确分析气象问题表现情况,且平均响应时间仅为61.3 ms,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doop技术 气象数据 传输监控系统 JTAG电路 数据采集器 数据库 业务信息表 气象问题
下载PDF
GPM卫星探测新疆区域降雪敏感性及云结构特征研究
3
作者 王智敏 汪会 +3 位作者 冯婉悦 李斌 李圆圆 郑博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700,共15页
目前人们对新疆干旱区降雪云结构特征的认知仍有限。利用2014—2021年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和微波成像仪GMI(GPM microwave imager)观测资料,对比了DPR不... 目前人们对新疆干旱区降雪云结构特征的认知仍有限。利用2014—2021年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和微波成像仪GMI(GPM microwave imager)观测资料,对比了DPR不同产品对新疆区域降雪的敏感性及三类降雪云(深厚、浅薄和近地表)的宏微观特性差异,利用等频率高度统计方法,分析了四次新疆不同下垫面降雪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浅薄降雪云出现频率超过60%,而深厚降雪云对降雪量的贡献最大,三类云的液水路径(LWP)和冰水路径(IWP)集中在80~450 g·m^(-2)和100~380 g·m^(-2),回波顶高、LWP、IWP与近地表降水率总体上呈正相关;四次典型降雪系统分别发生在阿勒泰山区(A个例)、伊犁河谷(B个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C个例)及昆仑山北麓戈壁地区(D个例),其中A、B个例主要为冰云,C、D个例多为冰水混合云,在GMI中166 GHz高频通道对降雪的敏感性较好,亮温分布在200~275 K;雷达反射率因子(Z)集中在16~25 dBz,对应高度为0.75~4.65 km,A、B和D个例云团存在“左倾”结构,Z集中在云体中上部,属于发展阶段,C个例的Z主要位于云体下部,云团处于成熟阶段。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 m)和粒子数浓度(dB N w)在1.00~1.22 mm和33~35产生的降雪量较大,降雪强度不仅与冰晶和过冷水粒子大小有关,还受到粒子数浓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提升新疆地区降雪监测水平,深入认识该地区降雪形成机制及评估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工增雨(雪)潜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雨雷达(DPR) 微波成像仪(GMI) 降雪系统结构 粒子谱分布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天山气象APP设计与应用
4
作者 陶淘 侯俊 +2 位作者 张晨亮 屈莘 杨挺 《气象科技》 2024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为提升大数据云平台与移动互联网的耦合气象服务质量,满足气象防灾减灾移动可视化需求,推进新疆气象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开发一款专业气象服务APP。该APP在“云+端”业务模式下充分利用气象业务现有数字化成果,采取多源存储、接... 为提升大数据云平台与移动互联网的耦合气象服务质量,满足气象防灾减灾移动可视化需求,推进新疆气象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开发一款专业气象服务APP。该APP在“云+端”业务模式下充分利用气象业务现有数字化成果,采取多源存储、接口调用、控制反转和数据交互技术,对全疆天气自动站的地面观测、格点实况融合、雷达回波、灾害预警等气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移动展示。天山气象APP可按用户需求提供疆内基于实时位置的天气实况、精细化预报、预警详情、雷达拼图、实况要素产品和统计值要素产品,同时继承大数据云平台服务接口高额承载能力,实现毫秒级响应,在全疆天气自动站应急保障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应用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云平台 加工处理 移动展示 服务接口 气象防灾减灾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不同下垫面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智敏 热苏力·阿不拉 +3 位作者 冯婉悦 李圆圆 黄观 陈勇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67-1376,共10页
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资料,对新疆地区3个观测站点(阿克达拉、乌鲁木齐、塔中)所代表的草场、城市和沙漠下垫面的440 nm波长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440~870 nm之间的Angstrom波长指数(AE)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站点的AOD年均值... 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资料,对新疆地区3个观测站点(阿克达拉、乌鲁木齐、塔中)所代表的草场、城市和沙漠下垫面的440 nm波长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440~870 nm之间的Angstrom波长指数(AE)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站点的AOD年均值塔中站最大、乌鲁木齐站次之、阿克达拉站最小。其中阿克达拉站点的AOD全年变化不大,其月均值均小于0.3;乌鲁木齐站点AOD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的AOD月均值是夏秋季节的2.17倍;塔中站全年的AOD表现为单峰型,大值时段主要集中在3-7月。三个站点的AE年均值阿克达拉站最大、乌鲁木齐站次之、塔中站最小。阿克达拉和乌鲁木齐站点的AOD以人为排放等小粒径气溶胶为主,塔中站的AOD主要为沙尘等大粒径气溶胶。从年际变化来看,乌鲁木齐站AOD总体呈下降趋势,塔中站和阿克达拉站AOD总体呈上升趋势。乌鲁木齐霾天气的AOD日均值分布在0.35~1.21之间,塔中站沙尘天气的AOD日均值范围为0.30~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光学厚度 波长指数 新疆地区
下载PDF
气象计量科技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温晓辉 马修才 +1 位作者 张晨亮 郑树芳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第24期128-131,共4页
本文为了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气象计量业务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设计并研发了气象计量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对Web端计量业务信息化系统和移动端服务窗口的关联研究,实现了:Web端仪器收发、流转、数据处理、电子证书自动生成,机构管理体系... 本文为了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气象计量业务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设计并研发了气象计量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对Web端计量业务信息化系统和移动端服务窗口的关联研究,实现了:Web端仪器收发、流转、数据处理、电子证书自动生成,机构管理体系和计量标准管理,与发生计量业务产生的相关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移动端依托微信企业号为客户提供送检、取件、开票预约,仪器检测状态、收费标准查询,电子证书下载等功能。本平台自2020年1月1日投入业务化运行以来,为自治区气象计量业务的信息化、计量检定自动化、保障和服务的便捷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计量 计量业务 服务平台 微信企业号
下载PDF
新疆区域模式MM5和GRAPES预报能力对比检验 被引量:6
7
作者 汤浩 贾丽红 居来提.吾甫尔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年第1期21-26,共6页
对新疆气象局运行的MM5、GRAPES模式2008年4—9月的温度、降水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得到以下结果:(1)MM5降水预报能力均优于GRAPES,08时初始场降水预报能力略优于20时初始场;(2)降水预报北疆西部、天山山区最好,北疆北部、北疆沿天... 对新疆气象局运行的MM5、GRAPES模式2008年4—9月的温度、降水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得到以下结果:(1)MM5降水预报能力均优于GRAPES,08时初始场降水预报能力略优于20时初始场;(2)降水预报北疆西部、天山山区最好,北疆北部、北疆沿天山次之,南疆最次;(3)MM5对西西伯利亚低槽和中亚低值系统相结合的降水过程预报能力最好,中亚低值系统次之,西西伯利亚低槽系统最次;(4)MM5温度预报能力均优于GRAPES,白天的预报效果优于夜间,预报较实况总体偏低;(5)MM5气温预报准确率北疆优于南疆,偏东优于偏西,平均误差的分布则体现出偏西以负值为主,偏东以正值为主。GRAPES的预报准确率南北疆没有明显差异,平均误差的分布也体现出偏西以负值为主,偏东以正值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 GRAPES 对比检验
下载PDF
VR技术在天气雷达速调管更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龙 陈昌迪 +2 位作者 冯婉悦 高原 张叶杰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1年第4期80-83,共4页
文章针对速调管使用寿命到期后影响雷达回波质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更换速调管模式,即利用VR技术提供的虚拟空间使保障人员直接对雷达速调管的故障现象、测试方法、技术指标进行学习和操作。当雷达速调管出现故障时,保障人员经过短... 文章针对速调管使用寿命到期后影响雷达回波质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更换速调管模式,即利用VR技术提供的虚拟空间使保障人员直接对雷达速调管的故障现象、测试方法、技术指标进行学习和操作。当雷达速调管出现故障时,保障人员经过短暂的学习即可对速调管进行更换,以期尽可能节约现场指导的成本和时间,为天气雷达速调管的保障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调管 VR技术 虚拟空间
下载PDF
新疆新型自动站干扰故障实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婷 冯婉悦 +1 位作者 张叶杰 刘涛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7年第4期22-26,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电磁干扰对新型自动站故障的影响,文章首先对新型自动站的电磁兼容特性和抗干扰措施进行了分析,发现传导干扰因素是影响大气探测设备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对新疆呼图壁等台站电磁干扰实例分析,总结得出台站安装防静...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电磁干扰对新型自动站故障的影响,文章首先对新型自动站的电磁兼容特性和抗干扰措施进行了分析,发现传导干扰因素是影响大气探测设备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对新疆呼图壁等台站电磁干扰实例分析,总结得出台站安装防静电防雷模块的布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并对防电磁干扰的相关方法措施进行总结,提出维修维护方法,以供台站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自动站 电磁兼容特性 防雷模块 电磁干扰
下载PDF
基于多源资料的中天山降水云宏微观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智敏 冯婉悦 +1 位作者 魏旭辉 朱思华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4期22-25,共4页
文章基于C波段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Ka波段云雷达、微雨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等观测资料对中天山地区夏季一次地形云降水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受西风气流影响产生地形云降水;该降水过程的0℃层高度在4 km附... 文章基于C波段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Ka波段云雷达、微雨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等观测资料对中天山地区夏季一次地形云降水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受西风气流影响产生地形云降水;该降水过程的0℃层高度在4 km附近,大气层结表现为干层-湿层-干层分布;雷达反射率因子主要分布在15~30 dBZ,云体厚度6 km左右,云内粒子在强湍流作用下迅速增大;在3.5 km高度上雨滴谱存在明显增宽,小粒子数浓度不断减小,大粒子则迅速增多,结合0℃层高度信息得出在3.5 km以上多为冰相粒子,3.5 km以下则主要为液相粒子;多种不同波长的雷达分别适用于测量不同尺度的粒子,可以对降水云的发生演变进行整体全面的观测。研究有助于从地形云宏微观物理特征的视角科学评估中天山白杨沟地区地形云降水人工增雨播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 地形云降水 宏微观特征
下载PDF
Hot spot tracking of flood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over the past 22 years:abibliometric analysis using CiteSpace
11
作者 HUO Hong LIU Yan LI Yang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612-623,共12页
Background,aim,and scope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extreme precipitation and resulting flooding even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are advantageous for monitoring such disasters... Background,aim,and scope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extreme precipitation and resulting flooding even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are advantageous for monitoring such disasters due to their wide observation range,periodic revisit capabilities,and continuous spatial coverage.These tools enable real-tim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flood inundation.Over the past 20 years,the field of remote sensing for floods has seen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hotspots within this field can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hotspot evolution in the field of flood remote sensing,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during 2000—2021.Data from 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and WOS(Web of Science)databases are utilized for this analysis.Results(1)A total of 1693 article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is field,showing a stable growth trend post-2008.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includ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University,the Italian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and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2)High-frequency keywords from 2000 to 2021 include“remote sensing”“flood”“model”“classification”“GIS”“climate change”“area”,and“MODIS”.(3)The most prominent keywords were“GIS”(8.65),“surface water”(7.16),“remote sensing”(7.07),“machine learning”(6.52),and“sentinel-2”(5.86).(4)Thirteen cluster label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clustering,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2000—2009(initial exploratory stage),2010—2014(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and 2015—2021(steady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for floods and related disasters).Discussion The field exhibits strong phase-based development,with research focuses shifting over time.From 2000 to 2009,emphasis was on remote sensing image application and flood model development.From 2010 to 2014,the focus shifted to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multispectral image applications,and long time series detection.From 2015 to 2021,research concentrated on steady development,leveraging large datasets and advanced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s,including improvements in water body indices,big data fusion,deep learning,and drone monitoring.Early on,SAR data,known for its all-weather capability,was crucial for rapid flood hazard extraction and flood hydrological models.With the rise of high-quality optical satellites,optical remote sensing has become more prevalent,though algorithm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for water body index methods still require improvement.Conclusions Data sources and methodologies have evolved from early reliance on radar data to the current exploration of optical image fusion and multi-source data integration.Algorithms now increasingly employ deep learning,super image elements,and object-oriented methods to enhance flood identification accuracy.Recent studies focus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flooding,risk identification,and early warning for climate change-related flooding,including glacial melting and lake outbursts.Recommendations and perspectives To enhance monitoring accuracy and timeliness,UAV technology should be further utilized.Strengthening multi-source data fusion and assimilation is crucial,as is analyzing long-term flood disaster sequenc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remote sensing CITESPACE review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CINRAD/CC在线自动标定数据的雷达探测精度提升方法的研究
12
作者 高原 孙志于 +4 位作者 黄晓 李建勇 尚嘉成 刘渊玮 佘伟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文章利用吉林白山和云南西双版纳(双偏振)两部天气雷达的在线自动标定数据,通过统计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合格率及不合格数据的数量等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查找雷达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吉林白山和云南西双版纳... 文章利用吉林白山和云南西双版纳(双偏振)两部天气雷达的在线自动标定数据,通过统计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合格率及不合格数据的数量等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查找雷达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吉林白山和云南西双版纳(双偏振)两部天气雷达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数据缺测、超限等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后,标定数据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有效提升了雷达的探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自动标定 相位噪声 稳定性
下载PDF
GPM日降水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准确性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施丽娟 冯婉悦 +2 位作者 雷勇 王智敏 郑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8-1438,共11页
以中国2423个地面气象站点的降水传感器观测数据为基准,采用定量统计指标(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相对误差RE)以及分类统计指标(探测率POD、误报率FAR、虚报漏报率Bias、风险评分ETS),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时间... 以中国2423个地面气象站点的降水传感器观测数据为基准,采用定量统计指标(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相对误差RE)以及分类统计指标(探测率POD、误报率FAR、虚报漏报率Bias、风险评分ETS),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降水强度三个维度,分析了GPM降水产品的观测准确性,以探究GPM卫星降水产品在中国大陆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从不同空间尺度特征看,GPM降水在全国范围均呈现较高的观测准确性,72%的站点R值超过0.7,在华东地区最好,西北区相对较差;全国大部分区域都为正的相对误差,各区RE集中分布在0~20%。不同高程带内的准确性显示,GPM产品对降水的高估情况在低海拔(<2000 m)、高海拔(>4000 m)地区较为明显,在中海拔地区(2000~4000 m)GPM降水数据适用性相对较好。从不同时间尺度特征看,GPM降水产品与降水传感器实测降水年总量分布上较为一致,两者的R为0.75,但在量值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RMSE为6.15 mm·d^(-1)。从逐月结果看,GPM降水产品与地面降水传感器的一致性在1—10月表现较好,R均在0.7以上,11、12月略低,夏季误差值比冬季大。从不同降水强度特征看,POD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而降低,GPM降水产品对“中雨”强度降水事件的整体探测能力较优,而在“小雨”和“暴雨”的探测能力稍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 降水量 准确性分析 分类统计指标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资料分析北疆强降雪天气的云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智敏 冯婉悦 +3 位作者 李圆圆 储长江 徐文霞 陈勇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4-251,共8页
利用NASA发布的2008—2015年CloudSat卫星的2B-CWC-RO、2B-CLDCLASS、2C-SNOW-PROFILE和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北疆沿天山及其周边区域内21次强降雪天气降雪前和降雪期间卫星过境时云宏微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将研究区域分为北... 利用NASA发布的2008—2015年CloudSat卫星的2B-CWC-RO、2B-CLDCLASS、2C-SNOW-PROFILE和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北疆沿天山及其周边区域内21次强降雪天气降雪前和降雪期间卫星过境时云宏微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将研究区域分为北疆沿天山西部和中部地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雪前和降雪期间的云类型以层云、积云、高层云和深对流云为主。(2)降雪前冰粒子等效半径均值分布在58.65~67.29μm之间,冰粒子数浓度的均值分布在41.2~76.5 L^(-1)之间,冰水含量的均值在25.4~135.1 mg·m^(-3)之间,雪水含量均值在28.0~88.0 mg·m^(-3)之间,降雪强度均值在0.08~0.36 mm·h^(-1)之间。(3)降雪前冰粒子等效半径、冰粒子数浓度、冰水含量、雪水含量和降雪强度均值分别比降雪期间大2.9%、6.2%、34.4%、36.4%和18.7%,且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疆沿天山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 强降雪 宏微观物理量 北疆区域
下载PDF
移动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数据质量分析及偏差订正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林 李峰 +1 位作者 冯婉悦 刘新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7-347,共11页
2019年8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GLC-12A型移动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江苏大丰进行外场观测。根据该雷达外场观测资料,联合盐城新一代SA天气雷达和江苏省6个雨量站资料,对移动X波段双线偏... 2019年8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GLC-12A型移动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江苏大丰进行外场观测。根据该雷达外场观测资料,联合盐城新一代SA天气雷达和江苏省6个雨量站资料,对移动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做数据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同一次降水过程而言,距离越远,衰减越大。为了降低衰减造成的观测误差,首先利用信噪比对差分反射率Z_(dr)、零滞后相关系数ρhv(0)进行偏差订正,提高Z_(dr)和ρhv(0)的数据质量,以便进行地杂波、生物回波等非降水回波过滤。然后应用去抖动滤波后的差分传播相移率K dp或总差分传播相位Φdp表达在雨中距离雷达R处的总双向反射率因子衰减订正值。数据分析表明,订正后移动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数据质量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偏振雷达 数据质量 衰减订正
下载PDF
压电式降水传感器与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比对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温晓辉 马修才 +1 位作者 张晨亮 郑树芳 《自动化应用》 2021年第11期38-40,45,共4页
针对现阶段压电式降水传感器无法有效进行量值溯源的问题,通过分析几种拟采用的实验手段,选择了在真实降雨环境下,以2套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测量平均值作为降雨量参考值,来对比分析压电式降水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2套... 针对现阶段压电式降水传感器无法有效进行量值溯源的问题,通过分析几种拟采用的实验手段,选择了在真实降雨环境下,以2套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测量平均值作为降雨量参考值,来对比分析压电式降水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2套经过误差调整的翻斗雨量传感器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15套参加对比的压电式降水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均小于雨量参考值,且平均误差达到了50%以上。分析原因,由于压电式降水传感器设计的感应雨滴截面积较小,以及滤波算法等,过滤掉部分有效雨滴造成实测值全部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压电式降水传感器 误差调整 测量结果可靠性 量值溯源
下载PDF
雨滴谱仪资料在“温比亚”台风降水估测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冯婉悦 施丽娟 +3 位作者 王智敏 黄晓 杨莲梅 张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9-397,共9页
利用台风温比亚(1808)登陆阶段受外围云系降水影响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个省(直辖市)42个雨滴谱仪站点数据,对比分析雨滴谱仪数据计算获得的雷达反射率因子、降水强度分别与雷达实测、雨量计实测的差异;进行Z-R关系拟合,以探究台... 利用台风温比亚(1808)登陆阶段受外围云系降水影响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个省(直辖市)42个雨滴谱仪站点数据,对比分析雨滴谱仪数据计算获得的雷达反射率因子、降水强度分别与雷达实测、雨量计实测的差异;进行Z-R关系拟合,以探究台风降水回波与降水强度的关系;分别利用两种Z-R关系进行降水估测效果对比,以探究雨滴谱仪资料在台风雷达降水估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雨滴谱仪数据计算得到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雷达观测一致性较好,两者相关系数为0.96,前者略小于后者。雨滴谱仪数据计算得到的降水强度与雨量计观测的降水强度相比,变化趋势一致,相关系数为0.94,但在量值上,部分区域仪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可能原因:一是该区域内仪器本身系统误差,二是受台风大风影响,雨滴下落速度快,容易发生破碎、重叠等,使到达地面的雨滴直径、数目产生一定的误差。台风温比亚外围云系降水回波与强度的拟合公式:Z=188.85 R^(1.42),利用此关系的估测效果优于默认关系Z=300 R^(1.4),估测降水量提高近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温比亚 雨滴谱 雷达回波 降水强度 Z-R 关系
下载PDF
移动校准系统雨量量值结果比对分析
18
作者 宋媛 韩玉婷 +3 位作者 雷晓妹 吴丽娜 张晨亮 第五朋朋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2期61-63,共3页
为验证地市级移动校准系统中雨量项目测量量值的一致程度和计量标准的可靠程度,甘肃省气象计量检定站组织甘肃省地市级移动校准系统开展了雨量要素的量值比对工作。首先确定雨量对比方式、比对样品,选择雨量和降水强度作为校准点,分析... 为验证地市级移动校准系统中雨量项目测量量值的一致程度和计量标准的可靠程度,甘肃省气象计量检定站组织甘肃省地市级移动校准系统开展了雨量要素的量值比对工作。首先确定雨量对比方式、比对样品,选择雨量和降水强度作为校准点,分析此次比对中雨量传感器的稳定性、判别比对结果异常数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最后计算归一化偏差进行评定,得出评定结果。比对工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各市州移动校准系统的校准能力、校准人员水平以及标准设备的现状,有效地识别了各参比单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现场校准能力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对 雨量传感器 归一化偏差 测量不确定度
下载PDF
基于GPM/DPR数据的北疆地区降雪云宏观结构和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智敏 施丽娟 +3 位作者 汪会 殷占福 李圆圆 冯婉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0-1152,共13页
利用GPM/DPR双频降水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和地面降水实况,对新疆北部四次成熟期降雪过程的红外亮温、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云团的云顶亮温集中在210~245 K,降雪云主要为层状云,中云对降水率贡献最大,近... 利用GPM/DPR双频降水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和地面降水实况,对新疆北部四次成熟期降雪过程的红外亮温、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云团的云顶亮温集中在210~245 K,降雪云主要为层状云,中云对降水率贡献最大,近地面降水率多分布于0.5~2.0 mm·h^(-1),回波顶高主要集中在3.0~4.5 km范围内,回波顶高与近地表降水率强弱变化存在正相关;雷达反射率因子(Z)范围在22~35 dBz,强回波中心高度主要分布在1.25~4.50 km;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为1.01~1.25 mm和粒子数浓度(dB N_(w))为32~36的配置贡献的降水最多,对应的高度范围为2.19~2.50 km和2.13~2.67 km;近地表由碰撞-聚并过程产生的大粒子较多,近地表附近D_(m)达到了2.33~3.00 mm,Z和D_(m)朝地面几乎恒定或稍有增加,Z和D_(m)数值大小与地表降水量变化呈正相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降水雷达(DPR) 降水垂直结构 回波顶高 滴谱参数
下载PDF
CoP/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国宏 张春雷 +1 位作者 陈旻澍 蔡炜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1-828,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P/g-C_(3)N_(4)复合材料,将其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结合XRD、SEM-EDS、TEM、XPS、UV-Vis DRS、PL、电化学测试和原位DRIFTS技术建立了复合光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并探究了其光催化还原CO_(2)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P/g-C_(3)N_(4)复合材料,将其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结合XRD、SEM-EDS、TEM、XPS、UV-Vis DRS、PL、电化学测试和原位DRIFTS技术建立了复合光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并探究了其光催化还原CO_(2)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纯g-C_(3)N_(4),CoP的引入使甲烷的产率提升了近2倍,同时产生了新的还原产物甲醇,甲烷和甲醇的产率分别为104.23μmol/(g·h)和63.83μmol/(g·h)。表征结果显示,偏向金属特性的CoP颗粒均匀分布在g-C_(3)N_(4)片状结构上,二者通过电子相互作用形成紧密接触的异质结结构,一方面可显著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另一方面可有效建立内建电场,加速光生载流子从体相到催化剂表面的迁移,从而提升催化剂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光催化 COP g-C_(3)N_(4) 构效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