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影像医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恒国 程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1-482,共2页
关键词 影像医院 教学质量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学表现与其癌细胞ras p21表达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罗良平 陈金城 +1 位作者 张缨 黄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83-685,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癌细胞rasp2 1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46例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asp2 1的表达强度 ,分析其表达特点与影像学征象的相关关系。结果 外围型非...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癌细胞rasp2 1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46例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asp2 1的表达强度 ,分析其表达特点与影像学征象的相关关系。结果 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与癌细胞rasp2 1表达强度密切相关 (P <0 .0 1 ) ;肿块大小在rasp2 1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出现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肿块毛刺征、三级支气管受累在rasp2 1表达阳性组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1 )。但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在rasp2 1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的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某些影像学表现如肿块毛刺征、三级支气管受累及肿块大小等与其癌细胞ras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学表现 癌细胞ras P21表达 癌基因蛋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2
3
作者 叶泳松 陈棣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320-1322,共3页
关键词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 影像学检查 胃肿瘤 肠肿瘤 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鼻咽癌CT影像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钟兴 李恒国 +1 位作者 康举龄 夏明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70-773,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CT影像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关系 ,深入认识CT征象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搜集放疗前进行过CT检查的NPC活检标本 6 9例 (其中 3年随访 36例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PCNA表达情况 ,详细分析NPC的CT表现与...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CT影像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关系 ,深入认识CT征象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搜集放疗前进行过CT检查的NPC活检标本 6 9例 (其中 3年随访 36例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PCNA表达情况 ,详细分析NPC的CT表现与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  (1) 6 9例中 ,PCNA阳性率为 94.3% (6 5 / 6 9) ,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PCNA高表达率 (>5 0 % )为 6 8.4% (2 6 / 38) ,而茎内软组织正常PCNA高表达率 40 .7% (11/ 2 7)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6 ) ;(2 )当肿瘤累及后鼻孔鼻腔时 ,其PCNA高表达率较未受累者高 (P =0 .0 4) ;(3)当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时 ,其放疗后 3年无瘤生存率低于茎内软组织正常者 (P =0 .0 0 5 )。结论 放疗前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者 ,PCNA多呈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CT影像 增殖细胞核抗原 相关性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CT“分层征”的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棣华 张洁 +1 位作者 蒋光愉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905-907,共3页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CT分层征象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31例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 ,均作了胃肠造影及螺旋CT扫描。术后胃标本牵拉固定后 ,放射状象限取材 ,作病理对照观察。结果 动脉期、非平衡期及平衡期可见病灶分层情况分别...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CT分层征象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31例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 ,均作了胃肠造影及螺旋CT扫描。术后胃标本牵拉固定后 ,放射状象限取材 ,作病理对照观察。结果 动脉期、非平衡期及平衡期可见病灶分层情况分别为 35 .5 %、19.4%及 12 .9%。①病灶分两层 ,其低密带清晰 ,密度均一者有 11例 ,系黏膜下层癌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广泛增生 ,使黏膜下层致密、增厚 ,肌层结构完整 ,仅在肌束间有癌巢形成。②病灶虽分两层 ,但其低密带不均 ,内可见条索影者 7例 ,为黏膜下层坏死、肿瘤细胞分泌的黏液及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构成。③病灶分三层者 2例 ,分四层者 1例 ,CT表现为“靶征” ,是癌组织树根状从黏膜下层浸润至肌层的肌纤维束之间所致。结论 进展期胃癌螺旋CT三期扫描可清楚地观察病灶分层 ,与病理对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浸润 分层征 病理学基础 螺旋CT
下载PDF
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秀河 黄力 +1 位作者 刘斯润 陈汉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 (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特征。方法 利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对 5 0例正常人脑施加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测量豆状核及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其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 )。结果 豆状核的AD... 目的 研究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 (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特征。方法 利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对 5 0例正常人脑施加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测量豆状核及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其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 )。结果 豆状核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 ,而放射冠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豆状核信号强度及其ADC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 ;而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ADC值则受其影响 ,定量地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弥散梯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核 放射冠 弥散梯度方向 弥散加权像 MRI
下载PDF
DWI、ADC图对急性脑梗塞诊断的应用及病理生理基础 被引量:31
7
作者 黄力 王秀河 刘斯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3-686,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 -MRI)及表观弥散系数图 (ADCmapping)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对 2 1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 8例 ,急性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 -MRI)及表观弥散系数图 (ADCmapping)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对 2 1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 8例 ,急性期 13例 ,测定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相对表现弥散系数 (rADC)及中心—边缘ADC值。结果 :超急性期 8例均在DWI及ADC图上显示出缺血灶 ,但其在CT及T2 WI上表现正常。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 ,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 ,平均ADC值为 (0 6 98± 0 10 4 )× 10 -3 mm2 /sυs(0 990± 0 16 1)× 10 -3 mm2 /s(P <0 0 1) ,2 1例超急性、急性期病灶ADC值出现梯度征。结论 :三向同性DWI及ADC图对急性脑梗塞 ,尤其是超急性脑梗塞较常规MRI及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硬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诊断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图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CT所见咽周间隙的改变在判断鼻咽癌侵犯定位中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恒国 刘智 陈汉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38-641,共4页
目的 为在CT上更准确判断鼻咽癌(NPC)的侵犯部位。资料与方法 搜集初诊NPC 30例,同时进行鼻咽部CT和MRI扫描,将其咽周间隙的影像学表现对照观察。结果 鼻咽缝间隙对称存在14例,1例椎前肌受累,占7.14%;不对称性变窄或消失者16例,椎前肌... 目的 为在CT上更准确判断鼻咽癌(NPC)的侵犯部位。资料与方法 搜集初诊NPC 30例,同时进行鼻咽部CT和MRI扫描,将其咽周间隙的影像学表现对照观察。结果 鼻咽缝间隙对称存在14例,1例椎前肌受累,占7.14%;不对称性变窄或消失者16例,椎前肌受累14例,占87.5%。CT上咽旁间隙变窄伴线样低密度影或密度增高20例,MRI上其间隙内的高信号脂肪影受压或间隙极度变窄,但仍连续无中断;CT上咽旁间隙消失5例,MRI上翼内肌均受累。结论 鼻咽缝间隙不对称性变窄或消失高度提示椎前肌受累;咽旁间隙变窄伴线样低密度影或密度增高时,肿瘤未跨越咽旁间隙;当咽旁间隙消失时,肿瘤多已突破咽旁间隙累及颞下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侵犯定位 咽周间隙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OTSA和MTC MR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秀河 黄力 +1 位作者 陈棣华 陈汉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739-741,共3页
目的 分析脑AVM的 3D TOFMRA结合MOTSA (multipleoverlappingthinslabacquisition)和MTC(magnetizationtransfercontrast)的表现 ,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GEsignaechospeed 1 5T超导MR机对 12 0例AVM患者分别行SE序列MRI,3D TOFMR... 目的 分析脑AVM的 3D TOFMRA结合MOTSA (multipleoverlappingthinslabacquisition)和MTC(magnetizationtransfercontrast)的表现 ,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GEsignaechospeed 1 5T超导MR机对 12 0例AVM患者分别行SE序列MRI,3D TOFMRA结合MOTSA和MTC检查。结果 MRI及MRA能显示AVM的瘤巢 ,AVM的继发改变MRI能很好显示 ,MRA能显示AVM的三维解剖结构。结论 MOTSA结合MTCMRA是无创性评价脑AVM的有效方法 ,结合MRI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快速FLAIR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秀河 黄耀熊 +1 位作者 黄力 刘斯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FASTFLAIR)序列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6例脑部疾病患者进行FASTFLAIR序列及常规快速自旋回波 (FSE)序列扫描 ,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 在 76例脑部疾病中 ,FLAIR... 目的 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FASTFLAIR)序列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6例脑部疾病患者进行FASTFLAIR序列及常规快速自旋回波 (FSE)序列扫描 ,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 在 76例脑部疾病中 ,FLAIR共显示病灶 172个 ,而T2 WI只显示 12 3个。FASTFLAIR显示病灶较T2 WI清楚明确。在FASTFLAIR上病灶与正常脑组织的对比度更高。结论 FLAIR技术对颅脑病变的显示优于FSE序列T2 WI,特别是对脑表面或脑室周围病灶的显示 ,FLAIR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FLAIR技术 脑部疾病 诊断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下载PDF
MR信号强度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良平 陈金城 陈棣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 探讨MR信号强度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 1.5T磁共振诊断仪对 88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病变进行了检查 ,分别获取T1加权、T2 加权及增强T1加权自旋回波像 ,对胸膜病变的MR信号强度进行了主观评估。结果 良... 目的 探讨MR信号强度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 1.5T磁共振诊断仪对 88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病变进行了检查 ,分别获取T1加权、T2 加权及增强T1加权自旋回波像 ,对胸膜病变的MR信号强度进行了主观评估。结果 良、恶性胸膜病变在T1加权像上的MR信号强度无显著性差异 ;在T2 加权像上 ,41/ 48例恶性及 11/ 35例良性胸膜病变表现为高信号 (敏感度 85 % ,特异度 6 9% ) ;在增强T1加权像上 ,48/ 5 3例恶性及 19/35例良性胸膜病变表现为高信号 (敏感度 91% ,特异度 46 % )。结论 MR信号强度对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但不宜将MR信号强度作为一项独立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疾病 磁共振成像 信号强度 诊断
下载PDF
MRI与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良平 张缨 +4 位作者 陈金城 林志超 吴何嘉 朱彬 夏建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0-55,共6页
目的 :探讨、比较MRI和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 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 ,术前均进行了MRI和CT检查 ;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MRI除了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率低于CT... 目的 :探讨、比较MRI和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 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 ,术前均进行了MRI和CT检查 ;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MRI除了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率低于CT外 ,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形态学的观察普遍优于或等于CT ,尤其对叶间胸膜及横膈胸膜增厚的显示、肿块侵犯胸壁或膈肌以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的显示优于CT。恶性胸膜间皮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 ,而在T2 WI及增强T1WI上绝大部分呈高信号。结论 :与CT比较 ,MRI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肿瘤 间皮瘤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22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积液的CT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花开 马峰 +1 位作者 廖祖元 黄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8-92,共5页
目的 :加深对外伤性急性硬膜下积液 (ATSH )的认识和提高其早期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2例ATSH的CT表现、演变过程及其转归情况。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 :本组ATSH 12 2例 186处 ,少量积液 89例 ;迟发性积液 145处 ;积液位于... 目的 :加深对外伤性急性硬膜下积液 (ATSH )的认识和提高其早期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2例ATSH的CT表现、演变过程及其转归情况。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 :本组ATSH 12 2例 186处 ,少量积液 89例 ;迟发性积液 145处 ;积液位于额颞部或 (和 )大脑镰旁前上部 114例 ;复合性积液 10 1例 (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72例、脑挫裂伤 6 1例 ) ;10 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 ,3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5例经手术治愈 ;早期漏诊 2 5例。结论 :大脑镰旁前上部是ATSH的好发部位之一 ;少量的ATSH早期可漏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漏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 被引量:11
14
作者 蔡香然 陈棣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 15例 ,包括平滑肌瘤 11例 ,平滑肌肉瘤4例。 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 15例 ,包括平滑肌瘤 11例 ,平滑肌肉瘤4例。 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6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4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型和腔外型各 2例 ,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粘膜皱襞受压推移 ,3例边缘呈“屋檐征”。 9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 5例 ,腔外型和腔内外型各 2例 ,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 ,4例胃平滑肌瘤 (4 / 7)有“桥”形皱襞形成 ;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影 ,1例胃平滑肌瘤密度均匀 ,2例平滑肌肉瘤密度不均匀。 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均为腔内外型 ,CT扫描表现为小肠区多个不规则肿块 ,密度不均匀。结论 X线钡餐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 ,CT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 ,二者结合使用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 ,提高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价值 ,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 X线钡餐造影 CT 诊断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成年高血压与血压正常者颅脑MRI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欧志强 李恒国 +1 位作者 陈汉芳 钟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6-60,共5页
目的 :通过MR影像的分析探讨高血压与慢性脑损害关系。方法 :搜集颅脑MR扫描的成年高血压和血压正常者资料 2 37例 ,按年龄段将其MRI表现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在脑内多数部位 ,其高信号灶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多 ;6 0~ 6 9岁... 目的 :通过MR影像的分析探讨高血压与慢性脑损害关系。方法 :搜集颅脑MR扫描的成年高血压和血压正常者资料 2 37例 ,按年龄段将其MRI表现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在脑内多数部位 ,其高信号灶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多 ;6 0~ 6 9岁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 ,在底节内外囊、放射冠、半卵圆中心、侧脑室体部和前后角周围 ,其高信号灶的出现率高于血压正常组 (P <0 0 5 ) ,并且更容易发生脑室扩大 (P <0 0 5 ) ;脑梗死的发生率与血压正常与否无关 (P >0 0 5 ) ,但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结论 :高血压患者多在 6 0~ 6 9岁时表现明显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高信号 高血压
下载PDF
鼻腔和鼻窦炎性疾患的CT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钟兴 李恒国 +1 位作者 齐玲俊 刘忠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81-483,共3页
目的 加深对鼻腔和鼻窦疾患及其相关性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炎性疾患 82例 ,CT轴位扫描 63例 ,冠状位扫描 19例 ,将鼻腔与鼻窦病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上鼻道息肉与各鼻窦炎关系密切 ;对于上颌窦、后... 目的 加深对鼻腔和鼻窦疾患及其相关性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炎性疾患 82例 ,CT轴位扫描 63例 ,冠状位扫描 19例 ,将鼻腔与鼻窦病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上鼻道息肉与各鼻窦炎关系密切 ;对于上颌窦、后组筛窦和蝶窦炎 ,中上鼻道息肉与粘膜肿胀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于前组筛窦和额窦炎 ,中上鼻道息肉与粘膜肿胀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前组筛窦P <0 .0 5 ,额窦P <0 .0 1) ;息肉与粘膜肿胀均表现为软组织影 ,除非息肉呈结节状 ,否则单从CT影像上难以区别 ;中上鼻道息肉可以引起邻近骨质吸收脱钙。结论 中上鼻道息肉是各鼻窦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较粘膜肿胀更易引起前组筛窦和额窦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疾病 鼻窦炎性疾病 CT
下载PDF
胸部骨骼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的X线及CT鉴别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启权 傅元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与骨转移瘤 (BM)胸部骨骼受侵的X线及CT所见的不同。方法 :搜集经骨髓涂片或活检 ,病理确诊MM 36例 ,另搜集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恶性肿瘤并骨受侵 6 7例和骨破坏病理活检为转移瘤但未找到原发灶的 3例。对两...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与骨转移瘤 (BM)胸部骨骼受侵的X线及CT所见的不同。方法 :搜集经骨髓涂片或活检 ,病理确诊MM 36例 ,另搜集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恶性肿瘤并骨受侵 6 7例和骨破坏病理活检为转移瘤但未找到原发灶的 3例。对两组病例胸部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锁骨、肩胛骨、胸骨和肱骨上段受侵发生率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而肋骨则无显著性 ,但破坏呈膨胀型或圆、类圆型时 ,二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并发软组织肿块之发生率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但CT上二者各有不同特征。锁骨及肩胛骨受侵 ,呈圆、类圆型破坏发生率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BM胸片上可有原发及继发肺癌 ,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征象 ,而MM则极为少见。结论 :根据胸部各骨受侵部位、破坏类型、软组织肿块CT表现 ,有无原发、继发肺癌征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转移瘤 胸部骨骼 X线摄影术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的单层动态血管造影CT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宏宇 刘斯润 +2 位作者 张艳 王林 刘善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02-106,共5页
目的 :运用单层动态肝动脉及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CT观察评价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方法 :确诊且未接受过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3例 ,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 ,运用联合导管技术 ,在肝动脉造影CT(CTHA)、动脉性门静... 目的 :运用单层动态肝动脉及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CT观察评价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方法 :确诊且未接受过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3例 ,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 ,运用联合导管技术 ,在肝动脉造影CT(CTHA)、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CTAP)中运用单层动态扫描技术进行造影检查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 ,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全组肝癌均存在肝动脉供血 ,2 9例为明确的单纯肝动脉供血 ,4例为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明确的门静脉供血表现。在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 ,时间 -密度曲线显示 :肝癌组织在CTHA上呈显著的强化 (P <0 0 5 ) ,在CTAP上无显著强化 (P >0 0 5 ) ;比较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与术后复查碘油CT的肿瘤同层面横截面积 ,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晚期肝癌血供以肝动脉供血占绝对优势 ,少数可见侧支动脉供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供 计算机断层成像 CT 诊断
下载PDF
两种水力流变除栓导管体外除栓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白 申刚 +2 位作者 乔宏宇 张艳 王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 比较 7FHydrolyser和 8FOasis两种流变血栓清除导管在模拟股静脉的体外流体模型中的除栓效果 ,注入盐水量及回收液体量 ,以及与除栓过程相关的远端栓塞率。方法 用 3天的猪血在模拟股静脉的体外流体模型中形成约 2 0cm长的血栓栓... 目的 比较 7FHydrolyser和 8FOasis两种流变血栓清除导管在模拟股静脉的体外流体模型中的除栓效果 ,注入盐水量及回收液体量 ,以及与除栓过程相关的远端栓塞率。方法 用 3天的猪血在模拟股静脉的体外流体模型中形成约 2 0cm长的血栓栓塞 ,分别使用 7FHydrolyser导管和 8FOasis导管进行血栓清除 (每组 10例 )。 结果 平均除栓时间 7FHydrolyser为 ( 30± 8)s ,8FOasis为 ( 48± 16 )s ;平均注入盐水量 7FHydrolyser( 118± 32 )ml,8FOasis为 ( 14 7± 47)ml;平均回收液体量 7FHydrolyser( 15 5± 43)ml ,8FOasis为 ( 2 2 0± 6 9)ml;注入盐水量与回收液体量的比值 7FHydrolyser为 0 .76± 0 .0 5 ,8FOasis为 0 .6 6± 0 .0 2 ;血栓清除率 7FHydrolyser为 ( 96 .2 7± 1.10 ) % ,8FOasis( 97.2 1± 0 .73) % ;除栓后远端微栓子形成率 7FHydrolyser为 ( 3 .5 7± 1.13) % ,8FOasis( 1.94± 0 .70 ) %。 结论 两种流变除栓导管的血栓清除率均较高 ,在清除时间、回收液体量、注入量与回收液体量的比值方面 7FHydrolyser优于 8FOasis ;在远端微栓子形成率方面 8FOasis优于7FHydrolys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清除术 水力流变除栓导管 除栓效果 体外流体模型 血栓栓塞
下载PDF
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技术在膝关节软骨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志超 冷晓明 +2 位作者 陈汉芳 刘斯润 黄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3DFSPGR)技术在膝关节软骨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疑为膝关节软骨病变的患者共 6 0例 ,常规行MR的SET1、FSET2 /PD、3DFGRE及 3DFSPGR扫描。结果 :在膝关节软骨病变检查的众多序列 (SET1、FSET2 /PD... 目的 :探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3DFSPGR)技术在膝关节软骨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疑为膝关节软骨病变的患者共 6 0例 ,常规行MR的SET1、FSET2 /PD、3DFGRE及 3DFSPGR扫描。结果 :在膝关节软骨病变检查的众多序列 (SET1、FSET2 /PD、3DFGRE及 3DFSPGR)中 3DFSPGR序列图像的关节软骨显示清晰、图像的组织分辨力高、病变的检出率达 95 % ,且扫描时间短 ,既可显示出软骨的内部多层结构及病变 ,又可显示软骨表面改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关节软骨 膝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