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原则及其制度保障--从提高司法公信力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戴长林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6,共5页
独立审判是确保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力的根本和基础。没有独立审判,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审判制度和审判程序,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也就无从谈起。宪法和法律中所确立的“独立审判”原则有独特的意义,该原则与司法公正、司法公信有... 独立审判是确保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力的根本和基础。没有独立审判,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审判制度和审判程序,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也就无从谈起。宪法和法律中所确立的“独立审判”原则有独特的意义,该原则与司法公正、司法公信有内在的伴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审判原则 司法公信力 审判制度 人民法院 保障 司法公正 审判程序 意义
原文传递
《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睿懿 陈攀 王珂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6期50-61,共12页
《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针对当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中存在的新的突出问题,立足司法实践,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特别是涉“两卡”犯罪,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法律适用标准。本文阐述... 《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针对当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中存在的新的突出问题,立足司法实践,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特别是涉“两卡”犯罪,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法律适用标准。本文阐述了该意见的出台背景、制定原则,并重点解读了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的管辖、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认定、非法交易“两卡”犯罪的认定、异地办案的取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追赃挽损的要求等。本文认为,《意见二》不是对《意见一》的修订,而是对《意见一》的补充,二者是承继性关系,相辅相成,均为办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两卡”犯罪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刑事管辖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范围的厘清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广三 李艳霞 《人民法治》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明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有效适用这一制度的关键,司法实践中法律职业人对其认识存在的差异折射出立法和司法的缺陷。应当明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于任何性质、任何诉讼程序类型的案件广泛存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
关键词 制度 认罪 司法实践 诉讼过程 职业人 立法 法律 刑事
下载PDF
美国犯罪重建的方法、原理与方法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静坤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2-58,共7页
综观美国犯罪重建领域的发展历程,大致遵循这样一条发展脉络:首先由实务界提出了诸多的犯罪重建方法,然后由专家学者加以总结,并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提出犯罪重建领域的原理,即洛卡德物质转移原理,纵向叠层原理、横向连续原理... 综观美国犯罪重建领域的发展历程,大致遵循这样一条发展脉络:首先由实务界提出了诸多的犯罪重建方法,然后由专家学者加以总结,并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提出犯罪重建领域的原理,即洛卡德物质转移原理,纵向叠层原理、横向连续原理及年代划定原理,进而提炼犯罪重建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人员 人为事实 犯罪重建过程
下载PDF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21
5
《人民司法》 2013年第21期20-25,共6页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9月9日联合发布了法释[2013]21号《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关键词 法律若干问题 刑事案件 信息网络 诽谤 利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合法权益
原文传递
中美禁止令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广三 李洪杰 《刑法论丛》 CSSCI 2016年第1期442-459,共18页
美国的禁止令种类比我国多,且禁止令与刑罚之间的界限模糊。美国的禁止令有强制适用和酌定适用两种适用方式,强制禁止令适用范围比我国广,酌定禁止令有不同的优先级别。在美国,违反了禁止令并不必然导致收监执行。如果法官决定撤销禁止... 美国的禁止令种类比我国多,且禁止令与刑罚之间的界限模糊。美国的禁止令有强制适用和酌定适用两种适用方式,强制禁止令适用范围比我国广,酌定禁止令有不同的优先级别。在美国,违反了禁止令并不必然导致收监执行。如果法官决定撤销禁止令,应当举行听证程序。美国禁止令在执行过程中有专业化的执行机构和执行队伍作为保障,并且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我国可以吸收美国禁止令制度中的合理成分,逐步扩大禁止令的适用范围,设立撤销禁止令的听证程序,加强执行机关的人员保障,吸收社会参与禁止令的执行,加大禁止令执行中的科技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令 自由裁量 社会参与 听证程序 电子监控
原文传递
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推进网络诉源治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永安 刘喆 +3 位作者 张硕 赵玮 陈攀 周兰领 《人民检察》 2022年第16期37-48,共12页
8月26日,由检察日报社、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主办,人民检察杂志社承办的“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推进网络诉源治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全国人大代表及专家学者就如何进一步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层面深度打击治理电信网络... 8月26日,由检察日报社、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主办,人民检察杂志社承办的“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推进网络诉源治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全国人大代表及专家学者就如何进一步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层面深度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积极建言献策。本刊择要刊发,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检察厅 协同推进 建言献策 最高人民检察院 打击治理 执法 人大代表
原文传递
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法律适用疑难问题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睿懿 王珂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4-49,共6页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较之传统诈骗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打击此类犯罪的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各种法律适用问题不断出现,影响了打击实效。本文以实践中突出的法律适用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两高一部"《关于...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较之传统诈骗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打击此类犯罪的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各种法律适用问题不断出现,影响了打击实效。本文以实践中突出的法律适用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两高一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入罪标准、从重处罚情节、证据审查判断、程序等问题进行梳理研究,以期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定罪标准 从重处罚 追赃挽损
原文传递
网络造谣法律规制问题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睿懿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22,共6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炒作的违法犯罪现象非常突出,有必要进行法律规制。目前立法已经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网络诽谤犯罪自诉难、相关罪名竞合等问题需要调整相关立法。在司法适用层面,需要准确认定诽谤信息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炒作的违法犯罪现象非常突出,有必要进行法律规制。目前立法已经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网络诽谤犯罪自诉难、相关罪名竞合等问题需要调整相关立法。在司法适用层面,需要准确认定诽谤信息和虚假信息、恶意传谣者的主管明知、网络寻衅滋事犯罪"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造谣 法律规制 司法适用
原文传递
电子数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的审查与判断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睿懿 韩景慧 《中国检察官》 2017年第16期15-19,共5页
电子数据是新增的法定证据种类,在司法实践中是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认定电子数据时,法庭需要全面审查电子数据证据资格和证明力。为准确认定电子数据的证据资格,要认真审查电子数据的取证程序,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证据规则。对于违... 电子数据是新增的法定证据种类,在司法实践中是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认定电子数据时,法庭需要全面审查电子数据证据资格和证明力。为准确认定电子数据的证据资格,要认真审查电子数据的取证程序,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证据规则。对于违反法定程序、非法取得的电子数据,不得作为诉讼证据使用。对于取证程序存在瑕疵的电子数据,要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查 非法证据 证据瑕疵 诉讼证据
原文传递
非法行医罪若干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向东 《刑事法判解》 2013年第1期129-149,共21页
'非法行医'在审判实务中表现极其复杂且形态多样。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了五种非法行医类型,认定非法行医与危害结果之因果关系时,应结合条件说和禁止溯及理论,以... '非法行医'在审判实务中表现极其复杂且形态多样。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了五种非法行医类型,认定非法行医与危害结果之因果关系时,应结合条件说和禁止溯及理论,以行为人对于特定危害结果的可预见性为前提,借助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判断。非法行医罪的基本犯罪构成主观要件应为故意,对加重结果行为人应为间接故意或者过失。不以牟利为目的以及被害人承诺均不阻却非法行医罪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行医罪 因果关系 非法行医罪主体 主观构成要件 共犯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