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代谢状态及营养风险指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1
作者 唐友莲 阳洪 吴培华 《内科》 2024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糖代谢状态及营养风险指数(N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3 d内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n=56)和非END组(n=157)。采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糖代谢状态及营养风险指数(N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3 d内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n=56)和非END组(n=15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糖代谢状态、NRI对AIS患者发生END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高血压史、糖代谢状态、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N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入调整因素高血压史和入院NIHSS评分后,糖调节受损(IGR)(OR=2.128,95%CI:0.866~5.229)、糖尿病(DM)(OR=3.497,95%CI:1.528~8.004)、NRI<97.5(OR=5.183,95%CI:2.132~12.600)均是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糖代谢状态和NRI的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8和0.604(均P<0.05)。结论糖代谢状态为IGR或DM,以及NRI<97.5均是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糖代谢状态、NRI对于AIS患者发生EN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糖调节受损 糖尿病 营养风险指数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重塑过程中对Doublecortin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森 石胜良 +3 位作者 毕桂南 李鑫 曾宏亮 陈仕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侧脑室给予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iper venom nerve growth factor,v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重塑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5组:vNGF-25u组、vNGF-50u组、vNGF-100u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S)组... 目的探讨经侧脑室给予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iper venom nerve growth factor,v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重塑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5组:vNGF-25u组、vNGF-50u组、vNGF-100u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S)组,每组18只。造模后每日根据Longa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情况。于2、7、14d分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提取总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Doublecortin(DCX)mRNA的表达。结果 (1)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同一时间下,vNGF各组评分低于I/R对照组,vNGF各组评分随着给药浓度增高而降低;(2)随着时间延长,DCX mRNA在各组的表达从2d开始逐渐增加,在7d达最高峰,14d时有所下降。术后同一时间,DCX mRNA在蛇毒组的表达高于在I/R对照组,并且DCX mRNA在vNGF-50U组的表达为蛇毒组中最高。结论 vNGF可通过增强DCX迁移效应促进神经重塑和恢复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荧光定量PCR vNGF DOUBLECORTIN
下载PDF
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心理及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潘丽雅 翁保慧 邓珊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6期347-349,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vascular insufficiency,CCCI)致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not-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VCI)患者神经心理学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的特点。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vascular insufficiency,CCCI)致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not-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VCI)患者神经心理学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的特点。方法:对52例CCCI致NVCI患者(NVCI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ERP检查,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入选者认知功能状态,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VCI组患者的MMSE、MoCA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E、MoCA评分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结论:MMSE、MoCA和P300对于CCCI致NVCI的诊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NVCI) 简易智能量表(MMSE)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事件相关电位(ERP)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心理障碍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宝全 阳洪 +2 位作者 麦用军 佘军红 石胜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8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老年梗死患者神经心理障碍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04—2014-04在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柳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高压...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老年梗死患者神经心理障碍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04—2014-04在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柳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2组的MMSE评分、WAIS-RC评分及MQ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MMSE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VIQ、FIQ、PIQ、MQ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心理障碍,提高患者认知等,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老年脑梗死 神经心理障碍
下载PDF
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临床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钢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8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腕管综合征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另选32人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波幅(M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波幅(SNAP);比较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末...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腕管综合征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另选32人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波幅(M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波幅(SNAP);比较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末端潜伏期(DML)、感觉动作电位(SNAP)、感觉传导速度(SNCV)、肌电图(EMG)。结果观察组与正常组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波幅(M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波幅(SNAP)方面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病变神经在正中神经、尺神经末端潜伏期(DML)、感觉动作电位(SNAP)、感觉传导速度(SNCV)、肌电图(EMG)的异常方面比较,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正中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MCV SCV EMG MNAP SNAPA
下载PDF
出院患者回访对医院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秦雪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8期1223-1224,共2页
目的:探讨回访对出院患者康复及改善医院工作的意义。方法:对1868例出院患者进行了回访,其中家访367例,电话回访1501例,了解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我科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结果:通过回访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423例,预防... 目的:探讨回访对出院患者康复及改善医院工作的意义。方法:对1868例出院患者进行了回访,其中家访367例,电话回访1501例,了解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我科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结果:通过回访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423例,预防褥疮581例,宣教疾病知识862例,指导患者服药及保持血压稳定368例,保健咨询、预防复发869例,患者及家属对家访满意率100%,电话回访满意率99%。结论:患者出院后回访很有必要,既给患者及家属予康复指导,宣传预防保健知识,又增进了医患关系,同时对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及医院的品牌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患者 家访 电话回访 影响 康复指导
下载PDF
早期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7
作者 吴培华 邓珊 阳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探究小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早期治疗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观察时段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之间,该时段收诊180例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由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均60例,小剂量联合治疗组-氯吡格雷(50mg)+阿司匹林(1... 探究小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早期治疗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观察时段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之间,该时段收诊180例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由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均60例,小剂量联合治疗组-氯吡格雷(50mg)+阿司匹林(100mg)方案,常规剂量联合治疗组-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方案,单药治疗组-阿司匹林(100mg)单一方案。探究患者不同时点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安全性数据。结果 治疗21天、90天等时点上,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维度,联合治疗组受访者均有好转(P<0.05),组间差异性不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治疗21天、90天等时点上,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等维度,单药治疗组均未见显著好转(P>0.05)。复发率数据统计来看,组间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其中,小剂量联合治疗组、常规剂量联合治疗组,组间差异性不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联合治疗组的指标结果相对较低,相较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颅内外出血数据统计来看,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性不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常规剂量联合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风险较小剂量联合治疗组高,组间差异性不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 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给予小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早期给药干预,可以起到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对比于传统的单一用药方案,其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于阿司匹治疗,安全性表现更加理想,这也说明了,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推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下载PDF
不典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误诊原因探讨
8
作者 钟丹 邓珊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8期16-20,31,共6页
目的分析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误诊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曾误诊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分别表现为单侧上肢感觉障碍、单侧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麻木无... 目的分析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误诊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曾误诊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分别表现为单侧上肢感觉障碍、单侧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麻木无力伴腰部疼痛。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1例给予相关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予颈椎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误诊为脊髓炎的1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加重,行手术探查确诊;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1例行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误诊时间6 d~3个月。确诊后2例给予手术治疗后好转;1例拒绝手术治疗,失访。结论SDAVF罕见的起病形式、阴性的磁共振结果、异常脑脊液检查结果、假阴性的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多种疾病症状叠加均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临床对疑似患者应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误诊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脊髓炎 椎间盘移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掌上电脑终端经脑心健康管理师为伴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行健康教育的应用
9
作者 谢冬梅 柯阳 +2 位作者 梁敬红 韦晓全 章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97-50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脑心健康管理师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掌上电脑(PDA)终端在伴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行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0月本科收治的104例伴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脑心健康管理师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掌上电脑(PDA)终端在伴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行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0月本科收治的104例伴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为脑心健康管理师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PDA终端进行床旁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满意度、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MR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饮食知识、药物安全、生活起居、基本知识、康复知识及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健康管理师充分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PDA终端行患者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素养,不仅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也为出院后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师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脑梗死 高血压病 健康教育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院前急性脑血管意外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8
10
作者 朱远群 阮海林 +2 位作者 杨春旭 黄福文 王承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院前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病情评估和死亡预测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院前急救中明确诊断为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场采集相关数据,进行MEWS评分,以收入院后90 d为观察终点,结局作为观察指...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院前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病情评估和死亡预测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院前急救中明确诊断为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场采集相关数据,进行MEWS评分,以收入院后90 d为观察终点,结局作为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MEWS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计算,计算患者相应的预测指标。结果死亡组MEWS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判断院前急救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危重程度的最佳截断点为≥4分,对危重病患者死亡预测的敏感度为56.25%,特异度为87.24%,准确度为83.63%,约登指数为0.434 9。结论 MEWS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病情评估及死亡的预测具有中等的分辨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此评分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适用于院前脑血管意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病情评估 死亡 预测
下载PDF
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与急性期高血糖的相关性及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培华 石见 +1 位作者 陈健 谭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与急性期高血糖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NG)、高血糖1组和2组(HG1和HG2),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期间诱导急性期高血糖。MCAO后24h观察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与急性期高血糖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NG)、高血糖1组和2组(HG1和HG2),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期间诱导急性期高血糖。MCAO后24h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灶以了解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与急性期高血糖相关性,并观察缺血同侧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NG组、HG1组和HG2组血糖分别达约4.0-5.0 mmol/L、10.0 mmol/L和20.0 mmol/L目标值。HG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灶均比NG组、HG1组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HG1组与NG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改变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灶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轻度急性期高血糖(10.0 mmol/L)可能通过保护受损的神经干细胞而不加重梗死性脑损伤,重度急性期高血糖(20.0mmol/L)则可能通过恶化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加重梗死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高血糖 TTC染色 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9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彭日红 佘军红 阳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予以硫酸氯吡格雷片75 mg顿服;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予以硫酸氯吡格雷片75 mg顿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po。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P<0.05或P<0.01),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斑块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斑块有效率分别为91.84%,77.55%(P<0.05);治疗后两组CRP水平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脂、血清CRP水平,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可使动脉斑块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C反应蛋白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对动脉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日红 阳洪 +1 位作者 贺雄军 翁保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203-4204,420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及其对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0年47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6~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别于术前、术后3 d...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及其对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0年47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6~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复查DSA时检测患者血清Cys-C水平,并对比分析动脉再狭窄组与未狭窄组的血清Cys-C水平。结果术后6~12个月复查DSA显示,21例(44.7%)患者出现了再狭窄,其中13例再狭窄率<50%,8例再狭窄率≥50%,26例患者未发现血管明显再狭窄。再狭窄组术前及术后3 d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术后3 d的血清Cys-C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术后6~12个月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与术前及未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术后血清Cys-C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再狭窄有关,并可能成为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疾病 支架 胱抑素C 再狭窄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阳洪 潘丽雅 +1 位作者 韦柠琳 吴培华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37-39,43,共4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ALS患者53例为ALS组,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ALS功能评分量表(ALS-FRS)评分,并分析P300的影...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ALS患者53例为ALS组,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ALS功能评分量表(ALS-FRS)评分,并分析P300的影响因素。结果 ALS组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占54.72%(29/53),高于对照组的22.58%(7/31);其ALS-FRS分值为(26.74±5.92)分。ALS组P300的N2和P3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而P3波幅小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LS组患者P3、N2潜伏期与年龄、抑郁呈正相关(P<0.05),与ALS-FRS评分呈负相关(P<0.01);P3波幅与ALS-FRS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结论 ALS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其与患者年龄、FRS分值及抑郁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外泌体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珊 潘丽雅 +3 位作者 覃露 刘倩倩 黄艳 秦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1-333,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特征,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80%。目前,关于AD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且除了可以暂时缓解症状的药物外,尚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特征,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80%。目前,关于AD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且除了可以暂时缓解症状的药物外,尚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减缓或阻止AD的发展。因此,进一步了解AD病理生理背后的分子机制,可以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外泌体 淀粉样变性 TAU蛋白质类 诊断 鉴别 治疗
下载PDF
艾地苯醌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42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日红 佘军红 +1 位作者 阳洪 卢先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采取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斑块治疗及管理血糖、血压等...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采取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斑块治疗及管理血糖、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地苯醌,每次30 mg,饭后口服,tid。疗程14 d。对两组治疗前后失语程度、语言功能评分,比较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6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阅读能力、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自发言语、阅读能力、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艾地苯醌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地苯醌 脑梗死 急性 失语 运动性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佘军红 朱远群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发病7 d内检测112例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与46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ICH)组与脑梗死(CI...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发病7 d内检测112例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与46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ICH)组与脑梗死(CI)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P<0.05),ICH组与CI组的血清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颞叶损害组的心肌酶谱高于无颞叶损害组(P<0.05),死亡组心肌酶谱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ACVD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肌酶谱改变,检测其血清心肌酶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心肌酶谱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发病与低氧诱导因子-1a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宝全 阳洪 +1 位作者 卢先富 梁志坚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08-509,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病与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进行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HIF-1a浓度。根据脑梗死面积大小...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病与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进行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HIF-1a浓度。根据脑梗死面积大小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小面积梗死组以及大面积梗死组,对比不同时间点两组HIF-1a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HIF-1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面积梗死组患者在1 d、3 d、5 d及7 d时的血清HIF-1a浓度均显著低于大面积梗死组(P<0.05)。血清HIF-1a浓度与脑梗死面积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4,P=0.000)。结论 HIF-1a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患者梗死面积存在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低氧诱导因子-1A 相关性 梗死面积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7
19
作者 翁保慧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573-574,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远群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170-1171,共2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预后估计方面的重要性。方法59例脑梗死(CI)患者,17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和35例正常人,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CI组、TIA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I...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预后估计方面的重要性。方法59例脑梗死(CI)患者,17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和35例正常人,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CI组、TIA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I组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TIA组,急性期高于恢复期。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缺血的严重性相关,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诊断与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 D-二聚体 免疫比浊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