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作对伴矿景天与油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游少鸿 徐瑜 +4 位作者 赵阳 杨佳节 刘杰 赵婕 陈喆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6-302,共7页
为探究在镉污染土壤上伴矿景天与油菜(中双11号)间作种植对二者生长和镉吸收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伴矿景天与油菜间作、伴矿景天单作、油菜单作。结果表明,伴矿景天与油菜间作处理可提高伴矿景天和油菜对镉的提取能... 为探究在镉污染土壤上伴矿景天与油菜(中双11号)间作种植对二者生长和镉吸收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伴矿景天与油菜间作、伴矿景天单作、油菜单作。结果表明,伴矿景天与油菜间作处理可提高伴矿景天和油菜对镉的提取能力,间作处理时伴矿景天的镉提取量为2.76μg/株,较伴矿景天单作处理高出7%,油菜的镉提取量为1.32μg/株,较油菜单作处理高出16%;修复后收获的菜籽油和油饼检出镉含量均符合标准,且间作处理的油饼检出镉含量较单作处理降低了41.7%。因此,伴矿景天和油菜间作种植技术可在修复土壤的同时实现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是一种有前景的植物间作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积累植物 土壤修复 间作 伴矿景天 油菜
下载PDF
新时代下大学生周末时间利用现状调查及思考——以广西部分高校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方荣杰 刘金丽 +2 位作者 王紫维 和洪秋 朱晶晶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期208-210,214,共4页
为研究新时代下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周末时间利用现状。根据网上发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周末活动形式和满意度等。调查结果表明:仅为41.41%的大学生对周末活动达到满意,且有熬夜习惯的人数占比高达93.75%,34.38%的人数对周末计划... 为研究新时代下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周末时间利用现状。根据网上发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周末活动形式和满意度等。调查结果表明:仅为41.41%的大学生对周末活动达到满意,且有熬夜习惯的人数占比高达93.75%,34.38%的人数对周末计划实施程度低于50%,有运动习惯的人数占比仅有25.74%。结合广西区大学生周末时间利用现状,提出了改善周末时间利用现状的参考性建议。以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广西区大学生 周末时间 利用现状
下载PDF
桂林市会仙试区浅层地下水氮磷污染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张楠 代俊峰 +5 位作者 万祖鹏 谢晓琳 张振宇 潘林艳 韩俊磊 代俊鸽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4-490,共7页
为探究漓江流域水系发育区域浅层地下水氮磷污染特征,以漓江流域和柳江流域分水岭区域的会仙湿地试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浅层地下水水质连续监测月数据,使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氮磷污染评价,分析会仙... 为探究漓江流域水系发育区域浅层地下水氮磷污染特征,以漓江流域和柳江流域分水岭区域的会仙湿地试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浅层地下水水质连续监测月数据,使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氮磷污染评价,分析会仙试区地下水氮磷(TN、NO^(-)_(3)-N、NH_(3)-N、TP、PO^(3-)_(4))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月尺度地下水氮磷指标类别20.3%为Ⅰ—Ⅲ类,79.7%为Ⅳ—Ⅴ类;各监测井TN超标率为100%,TP、PO^(3-)_(4)和NH_(3)-N次之,超标监测井分别占37.5%、25%、25%,NO^(-)_(3)-N超标情况较少,超标监测井为12.5%;时间变化方面,氮磷浓度的均值和变差系数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降雨量与NO^(-)_(3)-N(r=0.398,p>0.05)、NH_(3)-N(r=0.486,p>0.05)和TP(r=0.517,p>0.05)浓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降雨量与TN(r=0.597,p=0.04)和PO^(3-)_(4)(r=0.691,p=0.013)浓度表现为显著中等正相关关系;空间分布方面,TN和NO^(-)_(3)-N浓度高值分布于农田和居民区附近,NH_(3)-N浓度分布离散程度大,田边、居民区、河边均有高值出现,TP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地表河流和农田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污染评价 浅层地下水 时空特征 显著性 相关性 会仙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污泥堆肥过程腐殖质电子转移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孙晓杰 谭知涵 +2 位作者 张木喜 王亚搏 欧车权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12,共9页
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葡萄糖、蔗糖分别作为外加碳源进行高温堆肥,探讨不同碳源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腐殖质(HS)的电子转移能力(ETC)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堆肥不同阶段的HS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电子供给能力(EDC)... 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葡萄糖、蔗糖分别作为外加碳源进行高温堆肥,探讨不同碳源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腐殖质(HS)的电子转移能力(ETC)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堆肥不同阶段的HS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电子供给能力(EDC)和电子接受能力(EAC),以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表征HS的结构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处理HS的EDC、EAC和RER(电子循环率)在堆肥过程中都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相比葡萄糖组试验,蔗糖组试验增强了HA和FA的ETC和RER,对HA的EDC和FA的EAC提升效果较好;光谱学分析发现,蔗糖组试验促进了蛋白类物质的降解和类胡敏酸、类富里酸物质的形成,且腐殖化程度、芳香化程度和含氧活性基团含量高于葡萄糖组试验。相关性分析表明,类胡敏酸物质和芳香族物质的增加促进了HA的ETC和RER的增加,而分子量的增大,蛋白质的下降,腐殖化程度的提高,类富里酸和芳香族物质的形成有利于FA中ETC和RER的增强。因此,在选择污泥堆肥的外加碳源时,可通过蔗糖的投加来强化堆肥腐殖质电子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电子转移能力 胡敏酸 富里酸 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岩面形态下岩面径流特征
5
作者 吴瑶琴 蒋超华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岩面形态岩石的降雨产流特征,为深入了解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研究区内光滑、裂隙、溶穴和溶盘4种典型岩面形态的岩石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的方法,对降雨后各种... [目的]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岩面形态岩石的降雨产流特征,为深入了解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研究区内光滑、裂隙、溶穴和溶盘4种典型岩面形态的岩石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的方法,对降雨后各种岩面形态下岩石产生的岩面径流进行监测。[结果](1) 4种岩面形态中,岩面径流系数表现为光滑(0.74)>溶盘(0.57)>溶穴(0.35)>裂隙(0.19),光滑岩面平均径流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岩面,径流系数分别为裂隙、溶盘和溶穴的3.89,2.11,1.30倍。(2)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大,不同岩面径流系数均呈增加趋势,在大雨及以上降雨事件下,4种岩面形态的径流系数存在显著差异。(3)降雨量是影响不同岩面径流深的主要降雨因子,导致岩面产流的降雨量临界值大小表现为裂隙(1.8 mm)>光滑(1.5 mm)>溶盘(1.1 mm)>溶穴(1.0 mm)。[结论]岩面形态和降雨量是影响岩面径流的主要因素;在裸岩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区,岩面径流是坡面径流的重要组成,在水土流失防治中要考虑岩面径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岩面形态 自然降雨 岩面径流 产流特征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地区耕作对土壤水分及降雨响应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帅 邓婉珍 +2 位作者 李健 陶涣壮 甘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揭示耕作方式对土壤特性及土壤水分的降雨响应过程的影响,以广西喀斯特地区粉垄耕作和免耕甘蔗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定位监测系统对0~10、10~30、30~50 cm土壤含水量及降雨量进行连续观测,并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 为揭示耕作方式对土壤特性及土壤水分的降雨响应过程的影响,以广西喀斯特地区粉垄耕作和免耕甘蔗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定位监测系统对0~10、10~30、30~50 cm土壤含水量及降雨量进行连续观测,并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粉垄耕作的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在0~10、10~30、30~5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5.4%、69.7%、46.2%,差异显著(P<0.05)。②两种处理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程度均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中雨事件下,免耕仅在0~10 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有较为明显的响应。在大雨和暴雨下,免耕10~30 cm层对降雨的响应时间分别滞后于粉垄耕作9 h和3 h,30~50 cm层分别为2 h和5 h。粉垄耕作的土壤含水量与降雨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对降雨有着极为显著的响应过程。③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整体上呈现随土壤深度先变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中雨、大雨和暴雨事件发生前,粉垄耕作30~50 cm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均低于免耕,而降雨发生后30~50 cm层土壤含水量及变异系数均大于免耕,表明在降雨发生后粉垄耕作的深层土壤水分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综上,粉垄耕作改善了土壤环境,显著提升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及各层次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程度,从而使各层次土壤水分在降雨发生时得以快速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粉垄耕作 免耕 土壤特性 土壤水分 降雨响应
下载PDF
蔗渣生物炭对岩溶峰丛洼地石灰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7
作者 王创业 李科 +2 位作者 郏金晨 徐煜 徐勤学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岩溶地区岩石裸露、土壤浅薄且持水能力较低,其土壤水分保持和运动状况是其水土漏失治理的重要因素。生物炭拥有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改变土壤持水能力,但其种类、粒径、添加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对土壤持水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作用,为... 岩溶地区岩石裸露、土壤浅薄且持水能力较低,其土壤水分保持和运动状况是其水土漏失治理的重要因素。生物炭拥有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改变土壤持水能力,但其种类、粒径、添加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对土壤持水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作用,为了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蔗渣生物炭对岩溶峰丛洼地石灰土持水特性的影响,选取位于广西河池地区岩溶峰丛洼地的石灰土壤作为试验样本,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生物炭(0%,2%,4%,6%),利用滤纸法测定生物炭-石灰土混合土在0~40MPa吸附能力下土水特性曲线,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观察生物炭-石灰土混合土的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超过30%时,不同比例生物炭掺入量的持水能力相似,土壤的持水性并不会随着生物炭掺入量的增加而持续提升。在添加生物炭0%,2%,4%时混合土的持水能力是在逐渐提高的,添加4%和6%时混合土的持水能力基本一致,这表明添加生物炭存在一个最优值和适用范围。建议岩溶峰丛地区石灰土含水率在30%以下时,施加4%~6%的蔗渣生物炭,可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峰丛洼地土壤 生物炭 滤纸法 土-水特征曲线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下载PDF
蔗渣生物炭对水稻土抗剪强度和渗透系数的影响
8
作者 郏金晨 王创业 +2 位作者 徐煜 李科 徐勤学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水稻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灵川县三街镇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对其添加不同比例(0%、2%、4%、6%)的生物炭,进行直剪试验和渗透试验。通过直剪法测定改良前后土样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并同时测量土样的渗透系数,以此... 为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水稻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灵川县三街镇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对其添加不同比例(0%、2%、4%、6%)的生物炭,进行直剪试验和渗透试验。通过直剪法测定改良前后土样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并同时测量土样的渗透系数,以此评估改良效果,分析生物炭对水稻土抗剪强度和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生物炭添加量为水稻土质量的6%时,土样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77.0 kPa和30.6°,同时土样的渗透系数显著下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生物炭改良水稻土进行分析可知,掺入生物炭后,生物炭填充了土粒间的孔隙,并与土粒产生胶结作用,提高了土体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稻土 抗剪强度 渗透系数
下载PDF
地方院校大学生夏令营对优秀学生选拔模式的探讨
9
作者 方荣杰 刘金丽 +4 位作者 郝文佳 张帅普 覃湘婷 王紫维 刘圣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8期187-188,共2页
为了解大学生夏令营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院校举办夏令营的方式和方法,得出开展夏令营可以为地方院校提供更优质的生源、有利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为其他院校举办夏令营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大学生 夏令营 人才培养 选拔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广西地区甘蔗地土壤热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彦光 李帅 +3 位作者 甘磊 李健 Saeed Rad 陈晓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8-866,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甘蔗地土壤热性质的动态变化,为合理有效利用水热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甘蔗种植地进行研究,定位监测粉垄耕作(T)处理和免耕(NT)处理方式下,5、20和4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甘蔗地土壤热性质的动态变化,为合理有效利用水热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甘蔗种植地进行研究,定位监测粉垄耕作(T)处理和免耕(NT)处理方式下,5、20和4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并结合土壤基本参数,分析2个处理下土壤温度、土壤热导率和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NT处理受其质地影响,土壤温度的分布为5 cm>40 cm>20 cm,差异均显著(P<0.05,下同);T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质地,其土壤温度分布为5 cm>20 cm>40 cm,差异均显著。研究期内,T处理土壤热导率在20 cm以上土层高于NT处理。T处理有利于降水入渗、储水性能良好、下层水分可供给上层等效果,相比于NT处理改善了土壤热导率沿土壤剖面的分布。同时,不同降水条件下,处理间的土壤热通量变化相同:NT处理在5~20 cm层大于T处理,而在20~40 cm层小于T处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T处理土壤热通量由上至下减小,变化规律明显;而NT处理上下层间波动较大。【结论】粉垄耕作处理相比于免耕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本地区的土壤质地和土壤温度分布,土壤热导率和土壤热通量的变化更具稳定性和规律性,可作为广西地区农业种植和管理方式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粉垄耕作 土壤温度 土壤热导率 土壤热通量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改性毛竹生物炭对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宁 闵彬彬 +1 位作者 冯国杰 朱宗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200,共8页
以毛竹杆材为植物模板,利用人工改性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改性毛竹生物炭(hierarchical porous material of hydroxy-apatite coated on bamboo biochar,HAP@B),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HAP@B对受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HA... 以毛竹杆材为植物模板,利用人工改性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改性毛竹生物炭(hierarchical porous material of hydroxy-apatite coated on bamboo biochar,HAP@B),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HAP@B对受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HAP@B质量/土壤质量=0.5%、钝化修复时间15 d、HAP@B材料粒径20~100目(0.150~0.840 mm)、土壤含水率为30%及pH>4时,受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稳定率达90%以上。同时利用XRD、FT-IR、XPS及SEM对钝化修复机制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表征分析得知,HAP@B材料钝化修复铅污染土壤主要途径是物理吸附、静电吸附、络合反应、离子交换和溶解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B 铅污染 土壤 钝化修复
下载PDF
BC/Bi_(4)O_(5)Br_(2)耦合过一硫酸盐光催化处理渗滤液尾水
12
作者 孙晓杰 王亚搏 +4 位作者 张木喜 谭知涵 李洁 张红霞 朱红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5-702,共8页
采用超声辅助室温原位沉淀法合成BC/Bi_(4)O_(5)Br_(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比了TiO_(2)体系、BC/Bi_(4)O_(5)Br_(2)体系以及BC/Bi_(4)O_(5)Br_(2)耦合过一硫酸盐(PMS)体系处理渗滤液尾水的效果。考察了BC/Bi_(4)O_(5)Br_(2)耦合PMS体... 采用超声辅助室温原位沉淀法合成BC/Bi_(4)O_(5)Br_(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比了TiO_(2)体系、BC/Bi_(4)O_(5)Br_(2)体系以及BC/Bi_(4)O_(5)Br_(2)耦合过一硫酸盐(PMS)体系处理渗滤液尾水的效果。考察了BC/Bi_(4)O_(5)Br_(2)耦合PMS体系中PMS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图谱分析渗滤液尾水有机物成分。结果表明:BC/Bi_(4)O_(5)Br_(2)耦合PMS体系对腐殖质的去除效果较另外两体系的效果优异,BC/Bi_(4)O_(5)Br_(2)对COD、腐殖质(A_(254))、色度(CN)的去除率分别为13.07%、12.74%、52.19%,BOD_(5)/COD从0.08提升至0.18。BC/Bi_(4)O_(5)Br_(2)耦合PMS体系中,0.1 g BC/Bi_(4)O_(5)Br_(2)耦合0.20 g PMS体系对渗滤液尾水有机物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尤其在反应开始的前0.5 h作用效果明显,1.5 h后降解效率不再明显增加。BC/Bi_(4)O_(5)Br_(2)耦合PMS体系对TOC的最大去除率为30.5%,较BC/Bi_(4)O_(5)Br_(2)体系提高16.5%;对腐殖质的最大去除率为53.97%,较BC/Bi_(4)O_(5)Br_(2)体系提升41.5%。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图谱表明渗滤液尾水以类腐殖质为主。研究结果可为非均相耦合过一硫酸盐光催化处理渗滤液尾水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尾水 Bi_(4)O_(5)Br_(2) 过一硫酸盐 光催化 生物炭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坡地橘园与梯田橘园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宇杰 敖利满 +3 位作者 李春茂 徐勤学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6-303,共8页
为探明喀斯特坡地改为梯田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以典型喀斯特坡地橘园和梯田橘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层(0—70 cm)土壤含水量进行1年(376天)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梯田橘园平均土壤含水量(32.64%)与坡地橘园(33.05%)差异很小,... 为探明喀斯特坡地改为梯田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以典型喀斯特坡地橘园和梯田橘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层(0—70 cm)土壤含水量进行1年(376天)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梯田橘园平均土壤含水量(32.64%)与坡地橘园(33.05%)差异很小,梯田橘园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43.35%)显著高于坡地橘园(34.24%),两者土壤水分均呈现旱季变化相对平缓、雨季波动较为剧烈的变化规律,梯田橘园表层土壤含水量与下层有明显差异,而坡地橘园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2)不同雨量的降雨事件中,梯田橘园各土层含水量总体增长幅度较坡地橘园大;停雨后24 h内,梯田橘园表层土壤含水量的衰退速度较坡地橘园慢,但停雨后1周内,梯田橘园各土层含水量衰退速度总体较坡地橘园快。(3)梯田橘园与坡地橘园的平均相对可利用水分分别为0.37与0.38,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梯田在喀斯特峰丛洼地的保水效果相对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价喀斯特地区坡改梯措施的保水效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梯田橘园 土壤水分 保水效益 相对可利用水分
下载PDF
岩土覆被格局对西南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敖利满 蒋超华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为研究不同岩土格局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为对照组,研究镶嵌格局、横坡格局、顺坡格局3种岩土覆被格局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顺坡格局的地表产流量最多,分别较镶嵌格局、横坡格局... 为研究不同岩土格局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为对照组,研究镶嵌格局、横坡格局、顺坡格局3种岩土覆被格局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顺坡格局的地表产流量最多,分别较镶嵌格局、横坡格局与裸坡的地表产流量增加88.6%,67.1%,576.1%,同时顺坡格局的地下产流量最少,分别较镶嵌格局、横坡格局与裸坡减少37.5%,36.1%,39.2%。(2)地表产沙量顺坡格局>镶嵌格局>横坡格局>裸坡,地下产沙量镶嵌格局>横坡格局>顺坡格局>裸坡。3种岩土格局的地表产沙量较裸坡均有明显增加,但地下产沙量相对增加较少。(3)岩土格局可改变地表径流泥沙关系,地表累积径流量与地表累积产沙量呈幂函数关系,镶嵌格局明显改变地表径流泥沙关系,使坡面地表侵蚀量显著提升。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深化对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的认识,为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地 岩土格局 土壤侵蚀 岩石出露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喀斯特不同类型坡耕地降雨产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瑶琴 吴攀 +3 位作者 徐勤学 敖利满 张帅普 付智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3,共7页
喀斯特地区土层不连续且常有岩石出露,坡耕地类型多样。为研究秸秆覆盖对不同类型喀斯特坡耕地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裸坡地(BS)、岩石出露型(RE)和砾石覆盖型(RF)3种典型坡耕地类型在4个秸秆覆盖度(0、20%... 喀斯特地区土层不连续且常有岩石出露,坡耕地类型多样。为研究秸秆覆盖对不同类型喀斯特坡耕地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裸坡地(BS)、岩石出露型(RE)和砾石覆盖型(RF)3种典型坡耕地类型在4个秸秆覆盖度(0、20%、50%、80%)下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类型喀斯特坡耕地中,RE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分别为BS和RF的1.8和7.8倍,而RF的平均壤中流径流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分别较BS和RE减少了83.7%和78.9%;②秸秆覆盖在BS和RE减少地表径流的效果优于RF,其中20%覆盖度在BS的减流效果最好,较无覆盖减少了26.2%,50%覆盖度在RE的减流效果最好,较无覆盖减少了44.5%;③秸秆覆盖对壤中流的影响较为复杂。秸秆覆盖在RF均会增加壤中流量,在BS均会减少壤中流量,但对RE壤中流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秸秆覆盖 地表径流 壤中流
下载PDF
岩面形态对西南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16
作者 敖利满 蒋超华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0,共9页
[目的]探明出露岩石的岩面形态对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无裸岩为对照,研究了在3个坡度(5°,15°,25°)条件下,岩面无发育(光滑)... [目的]探明出露岩石的岩面形态对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无裸岩为对照,研究了在3个坡度(5°,15°,25°)条件下,岩面无发育(光滑)、岩面溶穴发育(溶穴)和岩面溶沟发育(溶沟)3种岩面形态对岩石出露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1)与无裸岩相比,3种岩面形态均能显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其中溶穴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最高(26.2%),溶沟平均地下径流系数最低(18.4%)。(2)地表初始产流时间与地下初始产流时间均受到岩面形态影响而有所提前,溶穴地表初始产流时间与地下初始产流时间均早于其他岩面形态。(3)裸露岩石拦截降雨形成的岩面流冲刷地表,加剧了地表产沙,地表产沙量大小呈现为光滑>溶穴>溶沟>无裸岩。(4)坡度为5°时,3种岩面形态均提升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坡度为15°时,光滑与溶穴提升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溶沟减弱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但坡度为25°时3种岩面形态均减弱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结论]岩面形态对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影响显著,未来应加强对野外自然条件下不同岩面形态产流产沙的观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面形态 产流产沙 喀斯特 坡度 模拟降雨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降雨侵蚀特征
17
作者 郑金德 潘焰菲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张帅普 付智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7,共7页
为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降雨侵蚀特征,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下,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为30,60 mm/h时,红壤橘园的产流总量分别为... 为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降雨侵蚀特征,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下,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为30,60 mm/h时,红壤橘园的产流总量分别为石灰土橘园的2.46,1.83倍,且红壤橘园主要以地表产流为主,石灰土橘园主要以壤中流产流为主;当降雨强度为90 mm/h时,二者产流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以地表产流为主。(2)石灰土橘园与红壤橘园地表径流强度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降雨强度增大,石灰土橘园的壤中流径流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红壤橘园壤中流径流强度却在减小。(3)降雨强度为60 mm/h时,红壤橘园产沙总量为石灰土橘园的3.74倍,当降雨强度为90 mm/h时,石灰土橘园产沙总量为红壤橘园的2.86倍;在降雨过程中,石灰土橘园产沙量随着降雨历时增大上下波动较为剧烈,红壤橘园产沙量随降雨历时增大波动幅度较小。(4)当降雨强度≥60 mm/h时,石灰土橘园与红壤橘园累积产沙量与累积产流量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且降雨强度越大线性关系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红壤 橘园 产流产沙 桂西北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区不同土地利用梯田优先流定量分析
18
作者 司琴 余佳峻 +3 位作者 高泽超 张帅普 付智勇 徐勤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1-197,共7页
为探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优先流入渗的定量特征,以西南喀斯特地区梯田的园地、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表置式环式入渗仪和亮蓝进行染色入渗试验,对梯田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先流和基质流进行了定量划分,并对其入渗速率和累积... 为探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优先流入渗的定量特征,以西南喀斯特地区梯田的园地、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表置式环式入渗仪和亮蓝进行染色入渗试验,对梯田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先流和基质流进行了定量划分,并对其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基质流是该地区梯田土壤入渗的主要部分。②在整个入渗过程中,园地和耕地的优先流渗透率都大于林地,达到稳定入渗时,耕地和园地的优先流入渗率分别是林地的1.87和1.80倍,累积入渗量是林地的1.2和1.3倍。③从染色渗透深度来看,耕地的优先流运动深度可达32.1 cm,明显大于园地(25.5 cm)和林地(15.7 cm),即与林地相比,园地和耕地具有更好的孔隙发育,优先流现象更明显。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地显著影响优先流入渗率和入渗量的大小。研究结果可深化对西南喀斯特梯田入渗过程的认识,并对防控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区 梯田 土地利用类型 优先流 入渗
下载PDF
SBR中煤粉粒径对模拟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晓杰 李倩 +2 位作者 吴燕华 王春莲 郭静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195,共4页
针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污泥处置难的问题,通过向SBR反应器中投加煤粉,构建了煤粉活性污泥系统,研究了煤粉粒径分别为0.280~0.180、0.180~0.154、0.154~0.125、0.125~0.106及<0.106 mm条件下SBR反应器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煤粉投... 针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污泥处置难的问题,通过向SBR反应器中投加煤粉,构建了煤粉活性污泥系统,研究了煤粉粒径分别为0.280~0.180、0.180~0.154、0.154~0.125、0.125~0.106及<0.106 mm条件下SBR反应器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煤粉投加量为0.4 g/L的条件下,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浓度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综合考察处理效果和经济因素,选用粒径0.154~0.125 mm的煤粉投加污水处理系统较为合适。此条件下,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92.96%、91.71%、70.13%和97.41%,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29.29、3.39、12.77、0.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粒径 SBR 污水处理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西南喀斯特坡地幼龄橘园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泽超 潘焰菲 +3 位作者 徐勤学 张帅普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3,共8页
喀斯特坡地幼龄橘园人为扰动剧烈,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秸秆覆盖是坡地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但其在喀斯特坡地橘园的水土保持效益还不清楚。通过人工土槽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覆盖对喀斯特坡地幼龄橘园产流产沙的影响,试验设置了2... 喀斯特坡地幼龄橘园人为扰动剧烈,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秸秆覆盖是坡地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但其在喀斯特坡地橘园的水土保持效益还不清楚。通过人工土槽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覆盖对喀斯特坡地幼龄橘园产流产沙的影响,试验设置了2个雨强(60 mm/h和120 mm/h)和4种水稻秸秆覆盖度(0,20%,50%和80%)。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减小地表径流的效果受降雨强度控制。在中雨强(60 mm/h)条件下,秸秆覆盖可以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系数。在大雨强(120 mm/h)下,只有20%覆盖度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系数;(2)在中雨强(60 mm/h)条件下,20%和50%的秸秆覆盖显著增加壤中流和地下径流量;在大雨强(120 mm/h)条件下,20%的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壤中流量,50%和80%秸秆覆盖度对壤中流量影响不显著;(3)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地表土壤侵蚀总量,地表土壤侵蚀总量与秸秆覆盖度呈负相关。(4)秸秆覆盖减弱了地表径流的携沙能力,在50%和80%秸秆覆盖度时地表径流的携沙能力得到显著减弱。结果可为喀斯特坡地幼龄橘园合理布设秸秆覆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 橘园 模拟降雨 喀斯特 秸秆覆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