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膜复位固定术对减少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胃肠道症状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李士军 解晶晶 +1 位作者 屈兵 刘家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网膜复位固定术对减少腹腔镜袖状胃切除(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术后相关胃肠道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拟行LSG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目的探讨网膜复位固定术对减少腹腔镜袖状胃切除(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术后相关胃肠道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拟行LSG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行LSG加网膜复位固定术和单纯LSG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发生率、PPI及止吐药使用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最终试验组95例,对照组93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的随访。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残胃漏与出血,大多数患者术后48 h恶心症状消失。术后1月试验组持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止吐药使用率,术后1年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长时间(>3个月)PPI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膜复位固定术可减少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等胃肠道症状,临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网膜复位固定术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结肠癌术后应激指标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朱开梅 丁瑜 朱郭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分析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指标和肠道功能的影响。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150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1μg/kg静脉注射... 分析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指标和肠道功能的影响。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150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1μg/kg静脉注射1 min进行诱导麻醉,对照组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比麻醉诱导后(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结束时(T2)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等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手术前后两组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变化,评估两组术后胃肠蠕动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肠道功能指标以及出血、感染、腹痛、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各时间点NE、Ang-Ⅱ、Cor等应激指标,术后胃肠激素水平以及肠道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改善其术后认知功能及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结肠肿瘤 诱导麻醉 应激指标 肠道功能
下载PDF
纳米炭用于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朱郭婷 周旋 朱开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究纳米炭在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记录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检测其中的... 目的:探究纳米炭在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记录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检测其中的黑染淋巴结数目,并行病理检测明确各淋巴结发生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检获淋巴结平均数目(18.46±3.52 vs 10.63±1.95)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淋巴结发生转移率(12.19%)高于对照组(9.41%)(P>0.05)。黑染类淋巴结发生转移率(88/611,14.40%)明显高于未黑染(20/275,6.18%)与对照组(48/510,9.41%)(χ^(2)=9.007、6.495,P=0.003、0.011)。结论: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注射液,能够提高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淋巴结检获数目以及转移淋巴结检出率,可确保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在直肠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纳米炭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的设计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茴香 刘樱 +3 位作者 胡保红 蔡忠香 郑勇斌 王语嫣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87,共6页
目的:设计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并应用于临床,以期提高肠内营养输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和专家函询,设计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比较该核查单应用于临床前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管道堵塞、管道移位/滑脱、误... 目的:设计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并应用于临床,以期提高肠内营养输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和专家函询,设计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比较该核查单应用于临床前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管道堵塞、管道移位/滑脱、误吸、血糖异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应用核查单后,患者的管道堵塞、管道位移/滑脱、血糖异常发生率及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出院时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的应用可规范护士操作行为,提高护士决策能力和工作质量,有效降低肠内营养不良事件和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管 安全 堵管 喂养不耐受 核查单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的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苏锦松 刘保池 +1 位作者 张隆陶 孙华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82-318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较常规内镜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照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常规内镜和EUS对我院收治的40例GISTs患者术前诊断情况。结果常规内镜下GISTs主要表现为隆起型病变,表面可见溃疡、出血...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较常规内镜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照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常规内镜和EUS对我院收治的40例GISTs患者术前诊断情况。结果常规内镜下GISTs主要表现为隆起型病变,表面可见溃疡、出血及糜烂,术前诊断准确率为22.5%(9/40)。EUS下GISTs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光团,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可以清晰观察到肿瘤的起源层,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5.0%(34/40),显著高于常规内镜术前诊断准确率(P<0.01)。EUS检查发现GISTs的直径≤4 cm者良性率显著高于>4 cm者(P<0.05);回声均匀者良性率显著高于不均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内镜不如EUS对GISTs的术前诊断准确率高;EUS可以通过测量肿瘤直径及辨别回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瘤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超声内镜 诊断
下载PDF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锦伟 高昕 +2 位作者 范婧慧 高喜璨 朱俊勇 《中国性科学》 2013年第6期69-73,共5页
目的:了解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性知识来源与知晓度、性观念现状及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匿名问卷调查《性与健康》课程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9.2%(129/13... 目的:了解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性知识来源与知晓度、性观念现状及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匿名问卷调查《性与健康》课程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9.2%(129/130),对性知识的知晓度参差不齐,对如何推算女性安全期的知晓率仅为40.31%,男女生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国内外影视与上网,在医药卫生书籍、色情读物方面,男女生之间、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72.8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取决于个人自由,68.9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性知识相对缺乏,获取性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性观念过于开放,在非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性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知识 性观念 性教育 现状调查
下载PDF
胃肠手术后胃肠减压负压吸引器的最佳压力值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朱开梅 曹玉刚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6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在胃肠道术后患者使用过程中的适当压力值。方法将21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6例。术后患者回病房即常规接负压吸引器,观察组压力值调整为-7~-5kPa,对照组为-14~-8kPa。结果两组不同时间... 目的探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在胃肠道术后患者使用过程中的适当压力值。方法将21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6例。术后患者回病房即常规接负压吸引器,观察组压力值调整为-7~-5kPa,对照组为-14~-8kPa。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胃内容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术后患者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压力值调整为-7~-5kPa,不仅能有效引流胃内容物,且能避免引流管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胃肠减压 压力值 护理
下载PDF
甘草泻心汤对胃肠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及血清白介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魏俊 童仕伦 《四川中医》 2016年第9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及血清白介素6、10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6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及血清白介素6、10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6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甘草泻心汤治疗,对两组围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均较对照组显著短(P〈0.05);术后研究组肠道菌群总失调率5.88%较对照组23.53%显著低,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两组术后IL-6、IL-8、IL-10分别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术后对照组IL-6、IL-8、IL-10分别均较研究组升高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94%较对照组20.59%显著低,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及血清白介素6、10的影响均显著,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临床有必要对其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甘草泻心汤 肠道菌群失调 血清白介素
下载PDF
基于两点一线为解剖标志的胃底体一体化游离方式在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屈兵 李盛波 +1 位作者 彭志洋 罗建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膜解剖指导下的胃左系膜、胃后系膜、胰腺系膜三三交汇处TJ点至左侧膈肌脚内侧缘顶点“两点一线”为解剖标志的胃底体一体化游离方式(two points and one line model, TPOL模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基于膜解剖指导下的胃左系膜、胃后系膜、胰腺系膜三三交汇处TJ点至左侧膈肌脚内侧缘顶点“两点一线”为解剖标志的胃底体一体化游离方式(two points and one line model, TPOL模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肥胖病或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人135例,均行LSG治疗。根据胃底体游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采用TPOL模型LSG手术。对照组67例,采用常规LSG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胃底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胃漏、出血、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LSG手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6.13±10.56)分钟和(62.45±12.74)分钟,胃底游离时间分别为(6.34±4.16)分钟和(12.58±6.37)分钟,住院时间分别为(3.84±0.42)天和(4.06±0.69)天,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87±1.28)ml和(15.56±3.39)ml,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分别为5例(7.35%)和13例(1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多余体重减少以及术后出血、胃漏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膜解剖指导下的胃后TJ点至左侧膈肌脚内侧缘顶点“两点一线”为解剖标志的胃底体一体化游离方式(TPOL模型)LSG术可高效、安全、完整游离胃底,对LSG的胃底规范化游离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两点一线 TPOL模型 解剖标志
下载PDF
外科引流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童仕伦 罗建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9期589-590,共2页
关键词 外科 引流
下载PDF
直肠损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童仕伦 郑勇斌 《医学新知》 CAS 2007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直肠位于消化道末端,紧贴盆腔骶骨凹,有坚实的骨盆保护,故损伤率较低,但直肠壁薄缺乏较厚的环形肌层,腹膜返折以下缺乏腹膜覆盖,腔内压力较高,细菌含量高,周围间隙多,损伤后易发生感染、致残或致死。直肠损伤原因及合并症多,常伴盆腔... 直肠位于消化道末端,紧贴盆腔骶骨凹,有坚实的骨盆保护,故损伤率较低,但直肠壁薄缺乏较厚的环形肌层,腹膜返折以下缺乏腹膜覆盖,腔内压力较高,细菌含量高,周围间隙多,损伤后易发生感染、致残或致死。直肠损伤原因及合并症多,常伴盆腔多脏器的损伤,伤情多较重,诊断及治疗复杂。如一旦漏、误诊或治疗不当可导致直肠内、外瘘,肛门狭窄或失禁等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损伤 外科治疗 腹膜返折 腔内压力 细菌含量 周围间隙 损伤原因 治疗不当
下载PDF
外科手术与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远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军 沈磊 +2 位作者 谭海燕 罗和生 沈志祥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12期782-783,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与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再出血及病死率的远期疗效。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3例,分为内镜下治疗组(44例)及外科手术治疗组(49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再出血及病死率...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与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再出血及病死率的远期疗效。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3例,分为内镜下治疗组(44例)及外科手术治疗组(49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再出血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内镜治疗组中,5例(11.4%)发生再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组中,4例(8.2%)发生再出血,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中,7例(16.0%)死亡;外科手术治疗组中,15例(30.6%)死亡,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对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再出血有相近的作用,前者的病死率较低,而且操作简便易行,因此在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应首选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手术 内镜
下载PDF
38例残胃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建飞 童仕伦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11期785-786,共2页
目的探讨残胃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良性疾病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发生残胃癌21例(良性组),恶性疾病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发生残胃癌17例(恶性组),研究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外科治疗方式。结果良性组吻合口处肿瘤及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残胃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良性疾病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发生残胃癌21例(良性组),恶性疾病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发生残胃癌17例(恶性组),研究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外科治疗方式。结果良性组吻合口处肿瘤及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高于恶性组,在恶性组Ⅳ期患者及左上腹脏器切除高于良性组,良性组、治愈性切除及早期残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恶性组、非治愈性切除及进展期残胃癌患者。结论应根据良性组和恶性组以前的外科治疗方法行合理的淋巴结切除。在良性组早期残胃癌患者可以行残胃的大部分切除。进展期残胃癌应该行联合周围脏器的全胃切除,甚至行左上腹脏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淋巴转移 左上腹脏器切除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童仕伦 郑勇斌 《腹部外科》 2013年第6期371-373,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主要由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驱动.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的问世,成为了GIST患者分子靶向治疗里程碑式的进展.但伊马替尼根据GIST的基因型不同,而显示出不同活性,且KIT... 胃肠道间质瘤(GIST)主要由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驱动.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的问世,成为了GIST患者分子靶向治疗里程碑式的进展.但伊马替尼根据GIST的基因型不同,而显示出不同活性,且KIT和PDGFRα突变状态和其突变外显子的类型与GIST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反应相关.因此需要对不同突变类型的GIST患者进行突变类型检测,并分别选择相应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GIST患者的生存状态,但大约有20%的GIST原发对imatinib耐药,且多数患者在酪氨酸酶抑制剂治疗2年内形成继发耐药,因此将来GIST的治疗可能更加倾向于多种药物、多类药物,靶向多层面的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课程教育及其实践教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勇斌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68-470,共3页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课程教育及其实践教学研究对于培养精通HIS的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为止,我国的医学界对于HIS的课程教育以及HIS的实践教学研究仍然不够重视,而且HIS在全国各级医...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课程教育及其实践教学研究对于培养精通HIS的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为止,我国的医学界对于HIS的课程教育以及HIS的实践教学研究仍然不够重视,而且HIS在全国各级医院以及医学院和医疗机构的应用尚且没有普及。鉴于以上原因,针对开展HIS教育及其实践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 课程教育 实践教学 医学信息学
下载PDF
Src蛋白在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罗海平 童仕伦 +4 位作者 郑勇斌 施强 李盛波 肖高春 郝志楠 《腹部外科》 2013年第6期389-393,共5页
目的 分析Src蛋白在伊马替尼继发性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GIST中除c-kit基因二次突变外伊马替尼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手术切除留存标本,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过程中出现继发性耐药,但因肠梗阻及... 目的 分析Src蛋白在伊马替尼继发性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GIST中除c-kit基因二次突变外伊马替尼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手术切除留存标本,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过程中出现继发性耐药,但因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接受二次手术的GIST患者19例,继发性耐药GIST二次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行kit基因常见突变位点检测,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Src及p-Src蛋白的表达,以20例术前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的GIST及25例未治疗直接手术GIST分别设为阳性及阴性对照,并分析其基因与蛋白差异.结果 耐药组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者17例,(其中4例同时合并外显子13突变,1例外显子17突变,2例外显子14突变,2例外显子18突变,此9例患者第一次手术标本均为单独的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外显子9突变2例.阳性对照组中c-kit基因原发突变者20例,其中17例外显子11,3例外显子9突变.阴性对照组中c-kit基因原发突变者25例,其中18例外显子11突变,7例外显子9突变.Western blot发现Sr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耐药组中分别为0.50±0.05、0.54±0.04及0.5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rc蛋白的表达在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耐药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23±0.02,0.31±0.01及0.61±0.02,耐药组中p-Src蛋白表达较阳性及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与此同时阳性对照组p-Src的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rc蛋白表达的平均A值在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耐药组分别为0.45±0.03、0.71±0.02及0.73±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rc蛋白表达的平均A值在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耐药组分别为0.21±0.01、0.40+0.02及0.72±0.01,耐药组中p-Sr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亚组分析显示无基因二次突变的患者Src蛋白和p-Src表达与二次突变组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区别.结论 Src蛋白磷酸化可能在c-kit基因二次突变以外的GIST耐药机制中发挥作用,p-Src蛋白检测能为GIST的继发性耐药提供新的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伊马替尼 抗药性 肿瘤
下载PDF
胃肠起搏器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朱开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3期147-147,150,共2页
目的:观察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同时加用胃肠起搏器进行胃肠起搏治疗。结果:两组首次肛... 目的:观察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同时加用胃肠起搏器进行胃肠起搏治疗。结果: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7.52±12.08)h和(47.09±21.49)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胃肠起搏器治疗可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起搏器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
下载PDF
胃肠道术后显性肠瘘与隐性肠瘘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秦凯迪 童仕伦 +6 位作者 郑勇斌 李盛波 孙伟 肖高春 郝志楠 宋丹 肖旷 《腹部外科》 2015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手术后显性肠瘘与隐性肠瘘的相关临床特征,探讨隐性肠瘘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腹腔引流物的性状分为显性肠瘘组(n=50)、隐性肠瘘组(n=30),对比性分析其性别...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手术后显性肠瘘与隐性肠瘘的相关临床特征,探讨隐性肠瘘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腹腔引流物的性状分为显性肠瘘组(n=50)、隐性肠瘘组(n=30),对比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原发病的手术部位、病人的合并疾病、病人的肠瘘相关临床症状、肠瘘后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治疗方式、病情转归、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探讨、分析隐性肠瘘独特的临床特征,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结果 隐性肠瘘组与显性肠瘘组在性别、年龄和原发病的手术部位、合并疾病以及肠瘘相关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淀粉酶、血胆红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心静脉压、尿比重、红细胞压积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性肠瘘与隐性肠瘘两组病人影像学检查及引流物中淀粉酶[(3 988.0±1 912.0) U/L与(105.2±49.3) U/L]、胆红素[(220.4±122.0)μmol/L与(69.1±40.3)μmol/L]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肠瘘组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3例出现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2例出现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其余病人均痊愈;隐性肠瘘组病人初期均保守治疗,其中4例在治疗过程中转化为显性肠瘘,二期行手术治疗,2例后期分别出现DIC、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其余病人均痊愈.隐性肠瘘病人的住院时间[(13±8)d]明显短于显性肠瘘病人[(27±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性肠瘘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分型与显性肠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可转化为显性肠瘘,具有独特的临床特性与转归,在临床上需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 隐性肠瘘 显性肠瘘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盛波 郑勇斌 +4 位作者 童仕伦 施强 罗海平 肖高春 郝志楠 《腹部外科》 2014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共7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5例,中位年龄61岁.发病部位:胃41例(56.94%),小肠24例(3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共7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5例,中位年龄61岁.发病部位:胃41例(56.94%),小肠24例(33.33%),结直肠6例(8.33%),食管1例(1.39).主要临床表现依次有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CD34、SMA、DOC-1、S-100阳性率分别为98.61%(71/72)、70.83%(51/72)、34.72%(25/72)、100.00%(18/18)、5.56%(4/72).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姑息性手术,其余70例均完整切除.21例行伊马替尼治疗,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9%、79.54%、53.69%.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依靠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可使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FABP4在胃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笠 邓文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55-2259,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胃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诊断及治疗的37例胃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健康体检人员7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FABP4的表达。... 目的:探讨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胃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诊断及治疗的37例胃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健康体检人员7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FABP4的表达。分析血清中FABP4的表达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FABP4表达在诊断和预测胃腺癌预后中的作用。结果:胃腺癌患者血清中的FABP4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肿瘤直径≤3 cm患者FABP4表达水平高于肿瘤直径>3 cm患者(P<0.05)。TNMⅢ+Ⅳ期患者血清FABP4水平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血清FABP4水平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5)。FABP4诊断胃腺癌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3(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0%和62.2%,界值为16.21;FABP4诊断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8(P=0.01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和52.9%,界值为16.37。结论:FABP4在胃腺癌患者血清中低表达,并且低表达FABP4与胃腺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胃腺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诊断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 胃腺癌 临床病理 血清肿瘤标记物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