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探索专业核心课分级教学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允 庄林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5期146-149,共4页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专业核心课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这一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促进了拔尖人才培养,优化了师资配置...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专业核心课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这一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促进了拔尖人才培养,优化了师资配置,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下载PDF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准备工作精细化——以武汉大学为例
2
作者 刘海燕 吴晓军 +2 位作者 杨鹰 丁琼 赵发琼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318-324,共7页
基础化学实验面向全校化学、近化学等多个学科专业开设,学生人数多、涉及专业广、仪器药品种类多数量大,繁琐的实验准备工作是很多专技人员面临的不小挑战。科学、精细的实验准备工作,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有力支撑... 基础化学实验面向全校化学、近化学等多个学科专业开设,学生人数多、涉及专业广、仪器药品种类多数量大,繁琐的实验准备工作是很多专技人员面临的不小挑战。科学、精细的实验准备工作,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有力支撑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武汉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验准备工作,详细介绍了系列精细化举措,并通过若干具体实例展示精细化实施细节,方便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化学实验 精细化准备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专业认证的准备与实施——以武汉大学化学专业认证(第三级)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允 程功臻 +1 位作者 庄林 周金平 《大学教育》 2023年第2期39-42,共4页
教育部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启动“双万计划”,通过专业认证是建成一流专业的重要标志。武汉大学化学专业在2016年12月底完成了专业认证(第三级)现场考察,是全国首批通过理学试点专业认证(第三... 教育部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启动“双万计划”,通过专业认证是建成一流专业的重要标志。武汉大学化学专业在2016年12月底完成了专业认证(第三级)现场考察,是全国首批通过理学试点专业认证(第三级)的专业之一,回顾其专业认证工作的准备与实施,有利于全面认识专业认证,准确把握“五个度”,各高校可以积极参与专业认证,不断丰富专业内涵,培养一流人才,建成一流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 专业建设 专业认证 化学专业
下载PDF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
4
作者 查全性 陆君涛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查全性,陆君涛(武汉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室,武汉430072)在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电化学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电化学所研究的体系(溶液、电极/溶液界...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查全性,陆君涛(武汉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室,武汉430072)在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电化学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电化学所研究的体系(溶液、电极/溶液界面等)具有广泛的基础意义外,促使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发展 化学电源 电化学器件
下载PDF
熔盐电化学创新研究——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中心熔盐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 被引量:14
5
作者 汪的华 陈政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简要介绍近3年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中心在熔盐电化学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1)熔盐电解固态化合物制备单质硅及其合金以及无机功能材料;2)适于高温熔盐的全密封长寿命Ag/AgCl参比电极和可负载微量粉末的金属腔(坑)工作电极新技术;3)“三相... 简要介绍近3年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中心在熔盐电化学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1)熔盐电解固态化合物制备单质硅及其合金以及无机功能材料;2)适于高温熔盐的全密封长寿命Ag/AgCl参比电极和可负载微量粉末的金属腔(坑)工作电极新技术;3)“三相界线电化学”新概念以及描述三相界线在薄层固态化合物电解还原过程中扩展变化的薄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化学 参比电极 腔电极 三相界线电化学
下载PDF
武汉大学“化学拔尖计划”的探索与实施 被引量:3
6
作者 蔡苹 胡锴 +2 位作者 罗威 邓鹤翔 程功臻 《大学化学》 CAS 2019年第10期41-44,共4页
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化学拔尖计划”的探索与实施,包括学生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学生的选拔依照“严入口、小规模、高水平”的原则进行;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四个方面介绍了学生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 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化学拔尖计划”的探索与实施,包括学生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学生的选拔依照“严入口、小规模、高水平”的原则进行;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四个方面介绍了学生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管理采用导师制和书院制并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计划 选拔机制 培养模式 管理模式
下载PDF
武汉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内容选择、重点与提升 被引量:8
7
作者 胡锴 蔡苹 程功臻 《大学化学》 CAS 2018年第9期47-51,共5页
简要介绍武汉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在内容选择上的基本情况和做法。基本教学理念是:结构主线贯穿教学,注重知识网络的建立以及"适用"和本质原则。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简要介绍武汉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在内容选择上的基本情况和做法。基本教学理念是:结构主线贯穿教学,注重知识网络的建立以及"适用"和本质原则。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习得化学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课程设置
下载PDF
理论与计算化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华 王宝山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307-313,共7页
理论与计算化学是本科生和研究生通选的专业课。以课程知识点为线索,深度挖掘了课程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坚定信念、家国情怀四个方面的思政元素。通过分享课程思政案例与教学素材,提出思政内容的科学化和学科交叉融合思路,强调学术... 理论与计算化学是本科生和研究生通选的专业课。以课程知识点为线索,深度挖掘了课程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坚定信念、家国情怀四个方面的思政元素。通过分享课程思政案例与教学素材,提出思政内容的科学化和学科交叉融合思路,强调学术文献、学位论文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在计算化学相关课程中实现主动思政与三全育人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理论与计算化学 学科交叉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多校共上一堂课——“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初探及成效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平平 邵伟 +37 位作者 姚奇志 郑媛 李婉 李玲玲 张万群 查正根 关明 白希 李厚金 胡昱 原弘 李恺 胡文远 王爱玲 赵军龙 翟翠萍 秦川丽 范乃英 胡瑞祥 沈永雯 郝俊生 张越 赵发琼 张海波 龚成斌 夏茹 郝海刚 张兴文 孙兴文 高珍 范勇 郭栋才 曹田 罗时玮 李红春 胡万群 兰泉 吴红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0期37-48,共12页
介绍“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在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以及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及取得的初步实效。重点阐明了“多校共上一堂课,共享教学云资源”的示范教学直播课活动的教研形式以及教学... 介绍“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在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以及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及取得的初步实效。重点阐明了“多校共上一堂课,共享教学云资源”的示范教学直播课活动的教研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示范教学 虚实结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诺贝尔奖成果
下载PDF
物理化学实验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探索——以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相对分子量为例
10
作者 张海波 丁琼 陈云华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160-163,共4页
高等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统筹协调发展,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课程思政的本质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本文以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相对分子量为例,结合物理化学实验的课程特色,在实验教学活动中... 高等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统筹协调发展,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课程思政的本质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本文以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相对分子量为例,结合物理化学实验的课程特色,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期为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为“课程思政”能够深度融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物理化学实验 黏度法 聚合物 分子量
下载PDF
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11
作者 张海波 刘欲文 +3 位作者 丁琼 黄驰 赵发琼 周金平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82-92,共11页
示范中心秉承固本创新教学理念,自2018年始打破二级学科壁垒,从一级学科层面设置实验课程,构建基础、综合、科研能力训练三层次平台实验体系,助力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中心通过青椒论坛、一人多岗、专兼融合、... 示范中心秉承固本创新教学理念,自2018年始打破二级学科壁垒,从一级学科层面设置实验课程,构建基础、综合、科研能力训练三层次平台实验体系,助力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中心通过青椒论坛、一人多岗、专兼融合、科教融通、产教融汇等加强和促进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研相长、课程思政与创业教育,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活跃。中心注重安全、共享和示范引领,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体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携手进课堂——化学“101计划”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案例介绍
12
作者 蔡苹 朱亚先 胡涛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84-88,共5页
卡宾及其配合物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将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来进行课堂教学。在对文献所报道的研究成果用基础理论进行抽丝剥茧地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真正做到固本强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化学“101计划” 前沿研究 基础理论
下载PDF
化学“101计划”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13
作者 俞寿云 章文伟 +11 位作者 邓顺柳 李维红 任艳平 李一峻 淳远 李厚金 马荔 赵发琼 曾秀琼 张树永 孟长功 张剑荣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52-57,共6页
化学“101计划”基础化学实验课程适用于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校化学类专业低年级学生,是培养化学基础研究创新人才的高阶基础入门实验课程。本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兴趣,具备继续从事化学后续课程学习和化学研究的基本实验... 化学“101计划”基础化学实验课程适用于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校化学类专业低年级学生,是培养化学基础研究创新人才的高阶基础入门实验课程。本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兴趣,具备继续从事化学后续课程学习和化学研究的基本实验素养。通过以合成和测量为载体的单元实验或小综合实验,服务于基础单元操作学习、基础技能训练,或成为合成化学实验和化学测量学实验等课程学习必要的先导内容,为后续实验课程学习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101计划” 基础化学实验
下载PDF
“101计划”分析化学核心知识体系建设探索
14
作者 宦双燕 蒋健晖 +14 位作者 李攻科 张文清 李娜 杨屹 胡斌 田阳 吴硕 张四纯 岳永海 江德臣 陈增萍 卢忠林 崔承 王玉枝 谭蔚泓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22-26,共5页
教育部启动了化学等8个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以来,湖南大学作为“101计划”分析化学课程的牵头单位,凝聚国内27所获批化学领域“拔尖计划2.0”基地高校,开展课程、教材建设,推动课堂提升计划实施。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团队面向化学... 教育部启动了化学等8个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以来,湖南大学作为“101计划”分析化学课程的牵头单位,凝聚国内27所获批化学领域“拔尖计划2.0”基地高校,开展课程、教材建设,推动课堂提升计划实施。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团队面向化学拔尖人才培养系统凝练的分析化学核心课程知识体系,11个模块48个核心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和建设进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101计划” 分析化学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基于超分子化学的核酸表观遗传修饰研究
15
作者 张凯嵩 王少儒 +1 位作者 张雨桐 田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共12页
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生命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构成核酸的经典碱基之外,核酸中还存在天然修饰的碱基,这被称为核酸的表观遗传修饰.核酸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对生物体遗传和生命生长过程影响很... 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生命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构成核酸的经典碱基之外,核酸中还存在天然修饰的碱基,这被称为核酸的表观遗传修饰.核酸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对生物体遗传和生命生长过程影响很大,并且核酸表观遗传与疾病密切相关.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间键的化学,而许多生物分子都需要通过超分子化学作用来发挥其生物功能,可以说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着大量的超分子化学过程.本文综合评述了基于超分子化学的核酸表观遗传修饰研究的一些代表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表观遗传修饰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广义氢能体系和相关电化学技术
16
作者 王功伟 肖丽 庄林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电化学能源储存与转化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以及绿色低碳的新能源结构和化工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氢能作为其中一种典型的二次清洁能源,一直备受关注.通常认为氢能是一种以氢气(H_(2))作为能源载体的能源生产、储运和利用体系.然而... 电化学能源储存与转化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以及绿色低碳的新能源结构和化工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氢能作为其中一种典型的二次清洁能源,一直备受关注.通常认为氢能是一种以氢气(H_(2))作为能源载体的能源生产、储运和利用体系.然而,氢能作为一种化学能,储存于H–H化学键之中,而非孤立的H原子.本文提出广义氢能体系,涵盖所有含H化学键(例如H–H,C–H,N–H等)形成或断裂过程伴随的能量储存或释放,即氢能载体不仅限于H_(2),亦可为其它含氢化合物(例如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本文针对氢能储存于H–H(氢循环)、C–H(碳循环)和N–H(氮循环)所涉及的几种关键电化学技术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于氢循环,目前H_(2)生产仍依赖化石资源,受限于电解成本高,采用电解水制备的H_(2)仅占很小比例.电解成本受电价、电解设备造价、电解效率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商业化的碱性水电解器和质子膜水电解器技术均存在各自难以解决的问题,碱性膜水电解器技术能够集前二者所长,有望实现H_(2)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但其目前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燃料电池技术是H_(2)化学能高效释放利用的重要途径,质子膜燃料电池已经进行商业化,但成本较高.碱性膜燃料电池有望大幅降低成本,目前受限于高性能非贵金属催化剂和碱性聚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开发.对于碳循环,鉴于很多碳氢化学品在化工体系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何通过非化石资源制备高价值碳氢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CO_(2)电解转化是一条极具前景的技术路径.分别从CO_(2)电还原的催化路径控制和电解器件技术开发两方面进行剖析,明晰不同产物的反应路径、从电极催化剂和电解质微环境两个维度构筑高效催化界面,以及发展纯水膜电解器技术,将有助于促使CO_(2)电解转化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工业化应用.对于氮循环,目前合成氨工业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电化学N_(2)还原是一条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氨合成路径,但由于N≡N键活化困难,导致转化速率极低.除了催化剂设计合成之外,在催化界面引入其它附加作用协同N_(2)活化、与其它反应物共还原或采用其它物理手段等促进N_(2)活化,将为电化学N_(2)还原合成氨带来新的机遇.归纳了相关电化学技术研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制H_(2)、CO_(2)还原和N_(2)还原的电解技术,目前阳极主要耦合氧析出反应,产生的O2经济价值较低,如果耦合其它高价值有机物的氧化合成,不仅提升电解转化整体经济性,还可同时能带来其它附加优点.综上,本篇观点文章认为氢能不应局限于以H_(2)为能源载体,而是可以拓展为其它含氢化合物.水可以作为廉价清洁的质子源,是氢能成为可再生电能高效储存利用的原因之一.本文剖析了几种重要的相关电化学技术的研发现状,旨在揭示研发及实际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限制.未来,随着这些电化学技术的发展成熟,将有助于促进广义氢能体系的建立,从而为降低碳排放和实现能源结构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燃料电池 水电解 CO_(2)电解 N_(2)电解
下载PDF
气体介质绝缘强度的化学键组合理论
17
作者 衡盼盼 张咪 +1 位作者 侯华 王宝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寻找能够替代SF6的新型绝缘气体介质非常具有挑战性,采用构效关系模型进行虚拟筛选是发现目标替代气体的有效手段.受计算资源限制,亟需发展准确快速计算气体绝缘强度的理论方法.本文建立了基于化学键理论的气体绝缘强度计算方法,根据分... 寻找能够替代SF6的新型绝缘气体介质非常具有挑战性,采用构效关系模型进行虚拟筛选是发现目标替代气体的有效手段.受计算资源限制,亟需发展准确快速计算气体绝缘强度的理论方法.本文建立了基于化学键理论的气体绝缘强度计算方法,根据分子的价键结构确定化学键类型和数目,优化各化学键的特征绝缘强度,累加获得任意气体的绝缘强度.与63种气体的实验结果相比,理论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0和0.16,能够满足高通量虚拟筛选的计算需求.揭示了气体绝缘强度与化学键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若干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绝缘气体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化硫替代气体 绝缘强度 化学键 构效关系 虚拟筛选
下载PDF
化学“101计划”结构化学课程与教材的建设与改革——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探索
18
作者 张庆丰 魏尚娥 +3 位作者 侯华 赵轩 杨子轩 庄林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38-44,共7页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关键作用。结构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课程定位为以量子力学和群论为科学语言,更深层次理解化学原理与现象。本文总结了化学“101计划”结构化学课程与教材的改革情况...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关键作用。结构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课程定位为以量子力学和群论为科学语言,更深层次理解化学原理与现象。本文总结了化学“101计划”结构化学课程与教材的改革情况,探讨了在一流课程标准下的改革路径。通过重构课程知识模块、构建知识框架与脉络以及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引入,推动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化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101计划” 结构化学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 一流课程
下载PDF
三维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与胶原水凝胶集成实时监测细胞代谢
19
作者 姚春莹 朱晓艳 刘艳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葡萄糖代谢的实时监测不仅能够提供细胞生长状态信息,还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代谢机制。电化学传感器已成为葡萄糖实时动态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葡萄糖传感器大多基于二维电极,很难与三维细胞培养体系良好兼容并进行准确检... 葡萄糖代谢的实时监测不仅能够提供细胞生长状态信息,还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代谢机制。电化学传感器已成为葡萄糖实时动态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葡萄糖传感器大多基于二维电极,很难与三维细胞培养体系良好兼容并进行准确检测。通过在对H2O2还原具有催化作用的多孔电极表面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制备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三维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然后,将包裹了肿瘤细胞(MCF-7)的胶原水凝胶填充到三维传感器孔隙,构建了兼具细胞三维培养和电化学检测于一体的集成平台。通过实时监测MCF-7细胞培养环境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实现了肿瘤细胞在抗癌药物作用下葡萄糖代谢能力的实时分析,为细胞能量代谢行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传感器 电化学检测 细胞培养 葡萄糖代谢
下载PDF
邻氨基酚在硫堇分子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平 赵发琼 曾百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9-272,共4页
在 0 .0 5 mol/L p H4.2的 HAc- Na Ac- PHP(邻苯二甲酸氢钾 )缓冲溶液中 ,用硫堇分子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对邻氨基酚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 ,邻氨基酚在 - 0 .1 V左右出现一可逆氧化还原峰 ,在 0 .38V( vs.SCE)左右产生... 在 0 .0 5 mol/L p H4.2的 HAc- Na Ac- PHP(邻苯二甲酸氢钾 )缓冲溶液中 ,用硫堇分子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对邻氨基酚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 ,邻氨基酚在 - 0 .1 V左右出现一可逆氧化还原峰 ,在 0 .38V( vs.SCE)左右产生一阳极峰。两峰均由邻氨基酚的氧化还原引起 ,较正处的阳极峰表现出吸附波的性质 ,该峰较灵敏 ,适于伏安测定。该峰的峰电流与邻氨基酚的浓度在 1 .0× 1 0 - 6 ~ 5 .0× 1 0 - 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r =0 .999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膜 电化学行为 测定 邻氨基酚 硫堇 金电极 循环伏安法 环境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