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与神经元保护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玮 曹学兵 +2 位作者 彭海 孙圣刚 杨明山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2年第4期145-148,共4页
尽管帕金森病长期使用以左旋多巴为主的药物替代治疗作为目前治疗的金标准 ,但是现有的治疗措施均不能有效阻止乃至减慢疾病的进展。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神经元保护性治疗的深入研究 ,必将为选择合适的神经元保护剂、制定合理的治疗... 尽管帕金森病长期使用以左旋多巴为主的药物替代治疗作为目前治疗的金标准 ,但是现有的治疗措施均不能有效阻止乃至减慢疾病的进展。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神经元保护性治疗的深入研究 ,必将为选择合适的神经元保护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而阻止病情的恶化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神经元保护性治疗 研究进展 治疗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痉挛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黎钢 曹学兵 范建中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3年第2期77-79,共3页
应用A型肉毒毒素 (botulinumtoxinA ,BTX A)治疗肌痉挛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对BTX A治疗儿童与成人肌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BTX A治疗安全、有效 ,但部分临床观察的结果仍未证实。
关键词 肌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多中心临床研究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方瑗 孙圣刚 +1 位作者 梅元武 童萼塘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6期321-322,共2页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 HSP70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 HSP70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分布。结果 :缺血 2 h再灌流 0 h即可见 HSP70表达和凋亡细胞 ,HSP70至 2 4h达...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 HSP70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 HSP70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分布。结果 :缺血 2 h再灌流 0 h即可见 HSP70表达和凋亡细胞 ,HSP70至 2 4h达高峰 ,凋亡细胞数于再灌流后 2 4~ 48h达高峰。结论 :脑缺血诱导 HSP70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脑缺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蛋白 凋亡 脑缺血再灌流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允建 曹学兵 +1 位作者 孙圣刚 杨明山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3年第2期92-95,共4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通过时变磁场在颅内产生电流的一种无痛性技术 ,能引起神经膜的去极化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可以作为研究皮质脊髓生理的新型手段 ,广泛地应用于帕金森病的研究。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治疗工具应用于该病的治疗。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皮质脊髓 多巴胺
下载PDF
慢性帕金森病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允建 曹学兵 +3 位作者 贾清 朱清 刘昌勤 孙圣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帕金森病(PD)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的动态变化,探讨1H MRS在PD早期诊断研究中的价值。方法4只健康成年雄性猕猴,以MPTP(皮下注射,0.1mg·kg1·d1)制备慢性PD全身模... 目的观察慢性帕金森病(PD)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的动态变化,探讨1H MRS在PD早期诊断研究中的价值。方法4只健康成年雄性猕猴,以MPTP(皮下注射,0.1mg·kg1·d1)制备慢性PD全身模型,造模前及其后6周内每周应用GESigna1.5T超导型NV/i磁共振扫描系统,行双侧纹状体区1H MRS采集,观察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和肌酸及磷酸肌酸(Cr),采用随机软件FuncTool4.0对各代谢物含量行半定量分析,计算NAA/Cr和Cho/Cr的变化,并与行为学评分、MPTP累积剂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只猴经MPTP处理后均达到PD诊断标准,平均出现症状时间为(18.3±1.3)d,行为学评分稳定时间为(26.3±1.3)d,MPTP的累积用量为(17.78±0.27)mg。相同时间点双侧纹状体区NAA/Cr和Cho/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PTP后第1周至行为学评分稳定期间,NAA/Cr呈进行性下降,Cho/Cr呈进行性升高,行为学评分稳定后NAA/Cr和Cho/Cr趋于稳定;MPTP处理后第3周NAA/Cr和Cho/C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5;t=4.77,P<0.05);MPTP累计剂量与NAA/Cr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970,P<0.05);与Cho/Cr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24,P<0.05)。结论1H MRS能够早期发现慢性PDMPTP猴模型纹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磁共振波谱 MPTP 纹状体区 帕金森病 猴模型 慢性 动态研究 ^1H-MRS NAA/Cr 氮-乙酰天门冬氨酸 Cho 胆碱化合物 半定量分析 行为学 动态变化 四氢吡啶 诊断研究 雄性猕猴 皮下注射 扫描系统 磷酸肌酸 相关分析 累积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