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锥形束CT的图像质量检测
1
作者 刘春兰 孙小喆 +1 位作者 郭雄芳 于美丽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直线加速器机载(OBI)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系统X射线发生器和非晶硅影像面板质量保证检测对锥形束CT(CBCT)图像质量的影响,确保图像配准位置验证的准确性。方法:采用IGRT系统分别对X射线摄影和透视模式下的管电压(kV)、管电... 目的:研究直线加速器机载(OBI)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系统X射线发生器和非晶硅影像面板质量保证检测对锥形束CT(CBCT)图像质量的影响,确保图像配准位置验证的准确性。方法:采用IGRT系统分别对X射线摄影和透视模式下的管电压(kV)、管电流(mA)、毫安秒(mAs)实际值进行测量,利用TOR18FG型检测模体测量千伏级影像图像高对比分辨率和低对比分辨率,通过Catphan504测试模体中的CTP404、CTP528和CTP515的3个模块对CBCT图像进行测量校准验证检测,分析其图像密度分辨率、空间线性度距离测量、图像均匀性、高分辨率和低对比分辨率及灵敏度。结果:在X射线摄影和透视模式下kV、mA及mAs预设值与实际测量值误差均<±5%;透视模式下高对比分辨率为可见线对数2 lp/mm;TOR18FG型检测模体的低对比灵敏度测试结果可见圆盘数为15个(对比度1.45%)。Catphan504模体的CTP404模块中被测物质CT值均为±40 HU内,空间线性度距离精度≤1%;高分辨率在CTP528模块中高剂量头扫描的分辨线对为7.0 lp/mm,骨盆扫描分辨线对为5.0 lp/mm。CTP515模块低对比度分辨率为6.0 lp/mm。结论: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中影响图像质量因素较多,为保证影像引导放射治疗中CBCT扫描图像质量,在临床应用中需定期进行IGRT系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发生器 非晶硅影像面板 锥形束CT(CBCT)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雄芳 张文彬(综述) 孙小喆(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999-1002,共4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三叉神经即第V对颅神经,是主要的混合脑神经之一,广泛分布于头部、面部等区域。TN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和继发性三叉神...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三叉神经即第V对颅神经,是主要的混合脑神经之一,广泛分布于头部、面部等区域。TN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secondary trigeminal neuralgia,STN)^([1])。STN主要是采用病因治疗,但PTN因为病因与很多因素有关,机体炎性反应、局部血管受到挤压、硬脑膜出现增生、患者病毒感染等都可引起TN,故临床治疗较为麻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射线剂量 并发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放射治疗的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中靶区实际吸收剂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大海 孟慧鹏 +1 位作者 明鑫 孙小喆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用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中靶区实际吸收剂量追踪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且行VMAT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部位将其分为头部组、胸部组、腹部组和盆腔组,每组纳入20例患者病例数据。将每例患者V...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用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中靶区实际吸收剂量追踪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且行VMAT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部位将其分为头部组、胸部组、腹部组和盆腔组,每组纳入20例患者病例数据。将每例患者VMAT的原始计划移植到CBCT上生成新的计划。结合每周的摆位误差数据重新进行剂量计算,剂量叠加后生成修正后的CBCT计划。记录每例病例基于CBCT和原始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比较计划靶区(PTV)的两种计划之间98%、2%靶区体积的受照剂量(D_(2)、D_(98))和平均剂量(D_(mean)),以及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特定剂量学参数。结果:大多数病例的靶区覆盖变差,CI指数降低,靶区实际吸收剂量低于原始计划,CBCT计划与原始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D_(98)、D_(2)、D_(mean)、HI和CI结果相比,靶区D_(2)头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部组、腹部组和盆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82,t=-16.048,t=-56.169;P<0.001);靶区HI头部组和盆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部组和腹部组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2,t=5.293;P<0.05);其他靶区剂量学参数D_(98)、D_(mean)和CI在4组病例中均有统计学差异(t_(头部组)=-11.437,t=-14.919,t=-4.101;t_(胸部组)=-13.056,t=-9.982,t=-5.217;t_(腹部组)=13.842,t=-9.792,t=-4.125;t_(盆腔组)=275.045,t=-47.857,t=-31.196;P<0.001)。结论:基于散射校正后的CBCT图像可用于VMAT放射治疗中靶区实际吸收剂量的追踪,为临床使用中定量评估靶区的实际吸收剂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 吸收剂量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不同模体采集的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分析研究
4
作者 孙小喆 付娟 +6 位作者 苏秀军 孟慧鹏 史孝伟 赵鹏 郭雄芳 王昊 梁克明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CATphan504模体和CIRS062模体采集的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分析探讨厂家自带多功能CATphan504模体采集的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用于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可行性。方法:在CT模拟定位机相同扫描参数下对两个模体进行CT扫描,利用C... 目的:通过比较CATphan504模体和CIRS062模体采集的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分析探讨厂家自带多功能CATphan504模体采集的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用于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可行性。方法:在CT模拟定位机相同扫描参数下对两个模体进行CT扫描,利用CT操作控制系统对模体内不同组织电子密度模块进行采集记录,将两个模体实际测量的CT值(HU)录入治疗计划系统,生成两条不同的CT-电子密度转换校准曲线。选取患者的3个不同治疗部位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加速器跳数(MU)照射剂量MU值及中心层面剂量分布变化情况。结果:CATphan504模体和CIRS062模体采集的CT-电子密度转化曲线有明显区别,尤其CATphan504模体高密度组织曲线拟合效果较差。不同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下胸部、腹部和盆腔计划的MU数值两个模体误差分别为0.9%、1%和1.3%。CATphan504模体盆腔中心层面上剂量曲线分布低剂量区无变化,靶区内高剂量区有较小变化。结论:CATphan504模体内接近人体组织的电子密度模块种类较少,高密度组织中CT值变化大,两模体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有差异,CATphan504模体不能完全替代CIRS062模体做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的剂量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体 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 CT值 相对电子密度 照射剂量
下载PDF
CCDC6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刘显胜 王振国 +2 位作者 高温杰 于晓双 任贵兵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890-893,896,共5页
目的探讨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9(coiled-coi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69,CCDC6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预测其影响乳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集(the cancer genome at... 目的探讨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9(coiled-coi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69,CCDC6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预测其影响乳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集(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乳腺癌数据集,获得CCDC69基因表达谱和临床信息。分析CCDC69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CDC69的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预测CCDC69可能参与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CCDC6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量较正常乳腺组织低(P<0.001);CCDC69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年龄(P=0.020)和肿瘤体积(P=0.027)相关。CCDC69低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期短于CCDC69高表达的患者(P=0.004),其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0)。CCDC69与MYC信号通路、E2F信号通路、未折叠蛋白反应、糖酵解基因集负相关。结论CCDC69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抑癌基因,有望成为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9 癌症基因组图集数据库 基因富集 预后
下载PDF
miRNA-149表达变化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探索
6
作者 金晓新 何世林 +3 位作者 高琰妍 于晓双 王振国 侯世科 《肝癌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149表达水平变化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从TCGA数据库选取344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及基因组数据,按照miRNA-149表达水平的高低分为高表达组(n=172)和低表达组(n=172)。绘制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并分别比... 目的:探讨miRNA-149表达水平变化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从TCGA数据库选取344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及基因组数据,按照miRNA-149表达水平的高低分为高表达组(n=172)和低表达组(n=172)。绘制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并分别比较肿瘤分期不同的患者体内miRNA-149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各选取与miRNA-149正、负相关系数最高的前50个基因进行生物学注释、分类和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另取32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样本,RT-PCR法检测miRNA-149、谷氨酸脱氢酶1(GLUD1)和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4(HSD17B4)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分期患者miRNA-149表达差异。将32例患者分为miRNA-149高表达组(H组)和低表达组(L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差异。结果:miRNA-149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mi RNA-149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2d比1271d,P <0.001)。根据病理分期进行分组,I期患者miRNA-14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Ⅱ、Ⅲ期的患者(P <0.05)。根据T分期进行分组,其中T1期患者miRNA-14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T2、T3期患者(P <0.05)。miRNA-149相关基因主要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为生物调节;主要涉及的分子功能为蛋白质结合;主要涉及的细胞组分为细胞膜,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为细胞外基质代谢通路。GLUD1和HSD17B4是处于相关基因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核心的蛋白。与H组比较,L组GLUD1和HSD17B4基因表达均较高(P <0.05)。临床样本中不同分期患者miRNA-149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其中Ⅲ期患者miRNA-14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期或Ⅱ期患者(P <0.05)。结论:miRNA-149高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远期预后不良有关,这可能与其靶向调控谷氨酸及雌二醇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小RNA149 预后
下载PDF
伴有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65例临床诊治分析
7
作者 沈继春 张宇辰 +2 位作者 李杨 邓琦 徐朋朋 《中国综合临床》 2024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武警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范围22~79岁,中位年龄为5...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武警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范围22~79岁,中位年龄为56(22,79)岁,女性与男性比例为27/38。分别接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65例患者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t(4;14)、t(14;16)、1q21、del(17p)。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结果所有患者多处骨质发生溶骨性病变,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均升高。最常见染色体异常率:t(4;14)为10.8%,t(14;16)为16.9%,1q21为18.5%,del(17p)为21.5%。7.7%的患者1q21和del(17p)共存。65例患者接受V-DRPACE方案治疗后,有效率为89.2%(58/65)。32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完全缓解率为18.8%(6/32)。20例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行AHSCT治疗,13例患者实现完全缓解。随访结束时,65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4.8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MM合并髓外病变通常累及多部位,易出现多发溶骨性病变,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此类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率明显增高。V-DRPACE方案对合并髓外病变的MM患者治疗有效且可以从AHSCT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疾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宇辰 沈继春 +1 位作者 曲雅静 徐朋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292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与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0、20、40、60μmol/L)人参皂苷Rg3处理NCI-H292细胞。CCK8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NCI-H29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292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与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0、20、40、60μmol/L)人参皂苷Rg3处理NCI-H292细胞。CCK8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NCI-H29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参皂苷Rg3对NCI-H29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eap1 mRNA和Nrf2 mRNA表达,观察人参皂苷Rg3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通过检测活性氧水平评价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对照组(人参皂苷Rg3为0μmol/L)比较,随着人参皂苷Rg3浓度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和Nrf2 mRNA表达下降,细胞的凋亡能力、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量、Keap1 mRNA表达、活性氧水平上升,且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能通过抑制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肺癌 增殖 凋亡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岩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头部伽马刀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12例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按数字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头部伽马刀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12例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按数字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头部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静脉注射。比较两组疗效、免疫功能指标变化、Karnofsky(KPS)评分、格拉哥昏迷计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内皮细胞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N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A、VEGFB、VEGFC、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蛋白尿发生率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可耐受,对症处理后好转不影响后续治疗;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头部伽马刀治疗晚期NSCLC脑转移疗效满意,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其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控制大脑炎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放疗 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疗效
原文传递
子宫平滑肌肉瘤相关核心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0
作者 霍莉莉 徐朋朋 +3 位作者 冯义伶 沈春燕 曲雅静 任贵兵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27-31,共5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子宫平滑肌肉瘤(uterine leiomyosarcoma,ULMS)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究ULMS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ULMS基因芯片数据,利用在线分析工具iDEP.91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子宫平滑肌肉瘤(uterine leiomyosarcoma,ULMS)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究ULMS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ULMS基因芯片数据,利用在线分析工具iDEP.91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利用Cytoscape及其插件cytoHubba寻找关键基因(Hub基因)。【结果】共筛选出209个DEGs,包括159个上调基因和50个下调基因。富集分析发现,DEGs主要涉及细胞周期、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DNA复制、P53信号通路等过程。通过String分析发现,包括AURKA、NCAPG、CCNB1、AURKB和CDCA8等在内的10个基因处于核心位置。【结论】AURKA、NCAPG、CCNB1、AURKB和CDCA8等基因可能在ULM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成为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肉瘤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