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例儿童重症人副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安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2720-2722,2726,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人副流感病毒(HPI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8月深圳市儿童医院HPIV感染的住院患儿627例,回顾性研究其中重症HPIV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1)重症HPIV感染有26例(4.15%),冬季是高...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人副流感病毒(HPI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8月深圳市儿童医院HPIV感染的住院患儿627例,回顾性研究其中重症HPIV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1)重症HPIV感染有26例(4.15%),冬季是高发季节;(2)单因素分析示:重症HPIV感染与非重症HPIV感染相比,在气促、发绀、血小板计数、基础疾病4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气促、发绀、基础疾病与重症HPIV感染正相关,血小板与重症HPIV感染负相关,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重症HPIV感染在住院患儿中占有一定比例,冬季为高发季节。气促、发绀、基础疾病是重症HPIV感染的危险因素,血小板升高(≥100×10~9/L)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副流感病毒 重症感染 儿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eyton四步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提升末梢采血培训效果的研究
2
作者 罗小娟 李小敏 +5 位作者 曹科 李德发 刘新刚 张艳 黄涛 陈运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1期3261-3264,共4页
目的探讨Peyton四步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在儿科末梢采血操作和医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在该院检验科实习的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18例为试验组,以2018级同专业本科生1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Pey... 目的探讨Peyton四步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在儿科末梢采血操作和医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在该院检验科实习的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18例为试验组,以2018级同专业本科生1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Peyton四步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采用末梢采血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医患沟通技能态度量表(CSAS)和满意度调查进行评价。并于培训后6个月,采用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对学生在末梢采血窗口岗位的临床实践操作表现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末梢采血操作考核成绩[(89.11±5.17)分]高于对照组[(81.17±4.03)分],培训后6个月DOPS评分[(7.79±1.03)分]高于对照组[(6.74±0.9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SAS评分(积极态度)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yton四步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有助于末梢采血操作技能的掌握,并促进医患沟通技能提升,提高实习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yton四步教学法 末梢采血 医患沟通 医学检验技术 实习
下载PDF
T_(2)-mapping定量评估脊髓性肌萎缩症严重程度 被引量:5
3
作者 胡颖熠 黄杨 +4 位作者 陈太雅 方佃刚 路新国 王景刚 李志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8例在本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SMA患儿纳入本研究。记录每例患儿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扩展版(HFMSE)评分...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8例在本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SMA患儿纳入本研究。记录每例患儿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扩展版(HFMSE)评分。所有患儿行大腿常规序列MRI和T_(2)-mapping扫描,测量右侧骨盆和大腿部位的13块肌肉(右侧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缝匠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肌、大收肌、长收肌和股薄肌)的T_(2)值,并得到彩色编码的肌肉组织T_(2)值分布图,以确定受累最严重的肌肉。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Ⅱ和Ⅲ型SMA患者13块肌肉的T_(2)值、平均T_(2)值、HFMSE评分、年龄及BMI的组间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肌肉T_(2)值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3块肌肉中,臀大肌的平均T_(2)值最高[(63.3±11.9)ms],长收肌的平均T_(2)值最低[(42.5±4.5)ms],长收肌的平均T_(2)值明显低于其它肌肉(P均<0.05)。彩色编码的T_(2)值分布图提供了对肌肉T_(2)值异质性分布的有效视觉评估。Ⅱ型SAM患者的阔筋膜张肌T_(2)值明显高于Ⅲ型(P<0.01),年龄及HFMSE评分均明显低于Ⅲ型(P<0.01)。在Ⅱ型、Ⅲ型及所有SMA患者中,肌肉平均T_(2)值均与HFMSE呈高度负相关(r=-0.696、-0.724、-0.657,P均<0.01)。13块肌肉中,阔筋膜张肌的T_(2)值与HFMSE评分的相关性最高(r=-0.743,P<0.001)。结论: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能客观定量评估SMA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识别该疾病的肌肉受累模式。阔筋膜张肌的T_(2)值可较准确地鉴别Ⅱ型与Ⅲ型SMA患者,此条肌肉可能是评估SMA疾病严重程度的最理想的目标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磁共振成像 T_(2)-mapping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