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恙虫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春英 杨修玲 茆颖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11期169-170,共2页
恙虫病亦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又称东方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啮齿类为主要的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1]。自2008年在阜阳地区出现流行以来,合并多个系统损害的病例较多见[2,3],合并消化... 恙虫病亦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又称东方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啮齿类为主要的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1]。自2008年在阜阳地区出现流行以来,合并多个系统损害的病例较多见[2,3],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报道较少,王晟[4]报告500例中仅有1例消化道出血。本科最近收治1例恙虫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消化道出血 护理 患者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解民鹏 麻树人 +2 位作者 张宁 张迎春 王静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95例,其中经ERCP行内镜下胆囊置管引流术(ENGBD)治疗的55例为实验...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95例,其中经ERCP行内镜下胆囊置管引流术(ENGBD)治疗的55例为实验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后患者的白细胞及总胆红素的变化。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两种治疗方法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缓解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评价手术疗效,ENGBD组总有效率为100%,PTGBD组为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的白细胞及总胆红素值术后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PTGBD治疗后的患者并发症多,与ENGB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GBD及PTGBD是治疗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有效方法,ENGBD更显著地降低了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高龄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下胆囊置管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春英 蔡奉娟 +1 位作者 杨修玲 王苗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6期245-246,共2页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科纳入的40例胆总管结石病例为研究对象,将40例病例等分成甲、乙两组。两组都行ERCP术与常规护理,甲组同时加用预见性护理。结果 甲组并...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科纳入的40例胆总管结石病例为研究对象,将40例病例等分成甲、乙两组。两组都行ERCP术与常规护理,甲组同时加用预见性护理。结果 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乙组为15.0%。甲组低于乙组,P〈0.05。针对住院时间,甲组短于乙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用于胆总管结石ERCP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术 预见性护理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ELF4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伟 朱季军 +4 位作者 王艳 刘云云 王玉欣 王晓松 王晓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E74样受体4(ELF4)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以及胃癌细胞NCI-N87、BGC823、AGS及MKN45中ELF4、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 目的研究E74样受体4(ELF4)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以及胃癌细胞NCI-N87、BGC823、AGS及MKN45中ELF4、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hELF4及shNC质粒转染人胃癌细胞(MKN45细胞),运用Wnt通路的激动剂氯化锂(LiCl)处理ELF4表达敲降的胃癌MKN45细胞。CCK-8及Transwell实验检测敲降ELF4对实验组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细胞相比,4种胃癌细胞中ELF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敲降ELF4后,MKN45细胞中ELF4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抑制,且抑制作用在加入LiCl后被抵消。在shELF4组中,β-catenin、Cyclin D1、MM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shNC组显著降低,而在加入LiCl后其表达被逆转。结论ELF4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LF4 WNT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田春英 郭啊玲 +3 位作者 杨慧敏 杨修玲 侍艳 吕方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4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1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观察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恢复... 目的:探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1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观察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恢复排气时间、腹压痛消失时间、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恢复排气时间、腹压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遵医行为、定期检查、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自我监测评分、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状态、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健康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结局分类系统 急性胰腺炎 健康教育
下载PDF
高剂量乌司他丁辅助两路早期补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康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娟 朱季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3期2653-265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乌司他丁辅助两路早期补液对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康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SAP住院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入院后给予2组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 目的探讨高剂量乌司他丁辅助两路早期补液对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康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SAP住院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入院后给予2组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两路早期补液,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高剂量乌司他丁,均治疗14 d。统计2组症状缓解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细胞免疫功能、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靶器官损伤及治疗情况。结果(1)症状缓解情况:研究组呕吐恶心、腹痛、腹胀缓解用时、首次排便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86%)高于对照组(64%)(P<0.05)。(3)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2组CD3^(+)、CD4^(+)、CD4^(+)/CD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4)炎性因子:治疗前2组WBC、血清PCT、CRP、IL-6、IL-8、TNF-α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5)APACHEⅡ评分:治疗前2组APACHEⅡ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6)靶器官损伤及治疗情况:研究组患者靶器官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并发MODS患者救治无效死亡,2组其余并发靶器官损伤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采取高剂量乌司他丁辅助两路早期补液治疗SAP,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及炎性反应程度,并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提升疾病整体治疗疗效,降低靶器官损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早期补液 胰腺炎 急性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隧道内镜技术治疗贲门处黏膜下肿瘤1例报道联合Meta分析
7
作者 陈丹丹 王晓燕 +3 位作者 张海玲 王玉欣 王利利 刘云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介绍本院治疗贲门处黏膜下肿瘤1例,并系统性评价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治疗贲门处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首先介绍本院案例1例,详细说明该案例中手术方式。结合16篇检索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成功率合并效应量为0... 目的介绍本院治疗贲门处黏膜下肿瘤1例,并系统性评价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治疗贲门处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首先介绍本院案例1例,详细说明该案例中手术方式。结合16篇检索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成功率合并效应量为0.972(0.947,0.996),即治疗成功率的合并值是97.2%。并发症合并效应值为0.164(0.098,0.229),即并发症构成比的合并值是16.4%。所有文章中所涉及案例均未发生不可能处理的并发症,并在随访过程中未见复发。结论STER治疗贲门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 有效性 META分析 隧道内镜技术 贲门处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中lncRNA H19、lncRNA MEG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艳 朱季军 +4 位作者 刘云云 李士猛 王玉欣 解民鹏 王晓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619-1623,1627,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GC)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7例GC患者为GC组,51例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肿瘤组,40名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胃癌(GC)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7例GC患者为GC组,51例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肿瘤组,40名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lncRNA H19、lncRNA MEG3表达水平,分析其与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对GC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良性肿瘤组、GC组血清lncRNA H19水平依次递增,lncRNA MEG3水平依次降低(P<0.05);GC组血清lncRNA H19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lncRNA MEG3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13~32(23.54±4.18)个月,87例GC患者存活63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血清lncRNA H19水平组和低血清lncRNA MEG3水平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血清lncRNA H19水平组和高血清lncRNA MEG3水平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H19(HR=3.442,95%CI:0.089~23.421)为G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lncRNA MEG3(HR=4.386,95%CI:0.934~20.596)为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lncRNA H19+lncRNA MEG3(AUC=0.922,95%CI:0.861~0.962)诊断G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血清lncRNA H19(AUC=0.840,95%CI:0.771~0.904)、lncRNA MEG3(AUC=0.830,95%CI:0.753~0.890)单独诊断。结论GC患者血清lncRNA H19水平明显升高,lncRNA MEG3水平明显降低,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升GC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NA 长链非编码 H19 母系表达基因3
原文传递
色素内镜在近端结肠息肉筛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季军 刘云云 +4 位作者 王艳 刘伟 王玉欣 蔡奉娟 王晓燕 《医学信息》 2019年第7期86-88,共3页
目的对比常规肠镜与色素内镜对近端结肠(盲肠至结肠肝曲)息肉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行肠镜检查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内镜组和色素内镜组(近端结肠染色),每组100例。统计患者的近端结肠病变检出情况(数量、... 目的对比常规肠镜与色素内镜对近端结肠(盲肠至结肠肝曲)息肉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行肠镜检查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内镜组和色素内镜组(近端结肠染色),每组100例。统计患者的近端结肠病变检出情况(数量、大小、形态及病理),对比两组近端结肠息肉检出率、近端结肠退镜观察时间。结果两组共检出息肉47个,色素内镜组近端结肠息肉检出率为21.00%,高于常规内镜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色素内镜组直径<5 mm息肉数量高于常规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腺瘤、高危腺瘤、扁平腺瘤检出个数以及近端结肠退镜观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色素内镜可显著提高直径<5 mm近端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以及腺瘤、高危腺瘤和扁平腺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内镜 近端结肠 高危腺瘤 扁平腺瘤 间歇期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