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肿瘤内科研究生培养路径探索
1
作者 晏芾 唐少文 武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3期4-6,共3页
后疫情时代,肿瘤内科研究生培养路径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研究生参与临床实践时间不足、对临床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时间较短、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等。新时代要求下的研究生培养路径已逐渐从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后疫情时代,肿瘤内科研究生培养路径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研究生参与临床实践时间不足、对临床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时间较短、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等。新时代要求下的研究生培养路径已逐渐从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需要着重培养科研能力、临床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态,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文章主要对肿瘤内科研究生的培养路径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在后疫情时代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丰富医学知识及先进理论水平的新型医务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内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研究生教育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袁渊 胡赛男 +3 位作者 黄佳圆 许婷 熊伟力 张莉莉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7期1862-1867,共6页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分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根据分子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改善B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与单克隆...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分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根据分子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改善B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对TNBC的治疗效果显著。目前,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溶质载体家族39成员6(SLC39A6)等作为靶点的ADC研究取得了进展,对TNBC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ADC治疗TNB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抗体偶联药物 分子分型 治疗
下载PDF
肿瘤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3
作者 吉基梅 陆青 +3 位作者 陈辰 徐馨 张倩 晏芾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10期1419-1424,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并初步构建肿瘤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专家咨询问卷。基于初步构建的核心能力框架,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实施原则,以微信发送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函询资料...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并初步构建肿瘤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专家咨询问卷。基于初步构建的核心能力框架,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实施原则,以微信发送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函询资料,研究小组成员则收集专家意见并进行筛选、整合、统计并修改,在专家函询意见趋于一致时,函询停止,从而最终确立肿瘤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专家权威系数(Cr)通过判断系数(Ca)与熟悉程度(Cs)来计算,采用CV值与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W)统计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结果共纳入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三甲医院总共15名专家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两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1和0.89。第1轮和第2轮专家咨询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CV分别为0~0.348和0~0.226。两轮专家咨询结束后,各级指标的CV均<0.25。最终确立肿瘤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45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肿瘤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肿瘤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 护士 核心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中CD151及uroplakin 1A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4
作者 曾赟 王昕炜 +1 位作者 尹必俭 沈政洁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1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探讨CD151和uroplakin 1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6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6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CD151和uroplakin 1A在NSCLC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 目的探讨CD151和uroplakin 1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6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6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CD151和uroplakin 1A在NSCLC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的CD151和uroplakin 1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织(P﹤0.01);有吸烟史、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的CD15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1);有吸烟史、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的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学分型的NSCLC患者的CD151和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51及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80例,同时阴性表达的患者26例,CD151阴性、uroplakin 1A阳性或者CD151阳性、uroplakin 1A阴性的患者50例;CD151阳性表达和uroplakin 1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7,P﹤0.01);CD151和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和同时阴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2%,CD151阴性、uroplakin 1A阳性或者CD151阳性、uroplakin 1A阴性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2.0%;CD151和uroplakin 1A同时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上述另两种情况(P﹤0.05)。结论与肺部良性病变比较,NSCLC患者的CD151和uroplakin 1A的阳性表达率更高,且其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5年生存率有关,有利于指导多学科综合治疗,可能成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OPLAKIN 1A CD15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自我报告与护理记录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吴冰 张柳柳 +3 位作者 邾萍 吴苏娅 刘建红 孟爱凤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的自我报告与护理记录之间的一致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术后首次辅助化疗患者12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乳腺癌... 目的调查并分析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的自我报告与护理记录之间的一致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术后首次辅助化疗患者12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乳腺癌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自我报告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同时从电子护理病历中提取患者不良反应的信息,与患者自我报告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两者一致性。结果患者自我报告的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护理记录的数据(P<0.05);仅呕吐这一不良反应,患者自我报告与护理记录之间的一致性一般;其余不良反应,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均较差。结论护理人员存在漏记录或低估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甚至包括一些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症状。应考虑将患者自我报告作为常规数据收集,以便促进患者参与决策,改善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疗 药物毒性 患者自我报告 护理记录
原文传递
采取调强放疗联合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模型及危险分层系统构建
6
作者 武渊 朱必清 +2 位作者 何丹 王海蓉 李倩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734-744,共11页
目的探讨构建采取调强放疗(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方法,并建立该模型的预后危险分层系统。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IMRT+后装治疗... 目的探讨构建采取调强放疗(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方法,并建立该模型的预后危险分层系统。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IMRT+后装治疗的25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临床因素宫颈癌患者总体生存(OS)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rms程序包,构建宫颈癌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与校准曲线,评价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采取上述治疗策略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效能。采用递归分割分析(RPA)法,根据列线图模型,预测采取上述治疗策略宫颈癌患者预后风险评分,并构建宫颈癌患者预后危险分层系统。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及批准(审批文号:2023科-快017),并与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对本组258例宫颈癌患者均采取IMRT+后装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4%(192/258)、20.9%(54/258)及95.3%(246/258)。②本组258例宫颈癌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93.8%、79.5%和64.0%。采取Log-rank检验进行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年龄(χ^(2)=4.25、P=0.039),病理学类型(χ^(2)=15.41、P<0.00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χ^(2)=22.17、P<0.001),是否伴淋巴结转移(χ^(2)=28.37、P<0.001),同期化疗情况(χ^(2)=10.99、P=0.004)、诱导+序贯化疗情况(χ^(2)=14.34、P<0.001)及采取IMRT+后装治疗近期疗效(χ^(2)=68.67、P<0.001),均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③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鳞状上皮宫颈癌(HR=2.404,95%CI:2.305~3.577,P=0.005),FIGO临床分期为Ⅲ、Ⅳ期(HR=2.455、5.374,95%CI:2.386~3.609、3.221~6.507,P=0.006、<0.001),伴淋巴结转移(HR=4.325,95%CI:2.189~6.420,P<0.001),未进行同期化疗(HR=1.730,95%CI:1.359~2.811,P=0.040),采取IMRT+后装治疗后达PR及未缓解(HR=1.779、3.227,95%CI:1.424~2.888、3.100~5.317,P=0.047、<0.001),均是影响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④根据上述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3、5年OS率的ROC-AUC分别为0.827(95%CI:0.731~0.923,P<0.001)和0.789(95%CI:0.695~0.883,P<0.001),该预测模型对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3、5年OS率的区分度较高。绘制该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其对采取上述治疗策略宫颈癌患者的3、5年OS率的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较接近,拟合反映良好,该预测模型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3、5年OS率与实际OS率相对一致,校准度较好。⑤根据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风险评分,采用RPA法构建宫颈癌患者预后危险分层系统,将其分为极低风险组(风险评分<138分)、低风险组(138分≤风险评分<214分)、中风险组(214分≤风险评分<274分)和高风险组(风险评分≥274分)。在不同FIGO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危险分层系统可区分FIGO临床分期为Ⅱ~Ⅳ期极低风险组、低风险组、中风险组与高风险组患者的3、5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宫颈癌患者病理学类型、FIGO临床分期、是否伴淋巴结转移、同期化疗情况、采取IMRT+后装治疗近期疗效这5项因素,构建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均较好,可有效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预后。基于该预测模型所构建的宫颈癌患者预后危险分层系统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调强放疗 后装治疗 预后 列线图 危险分层系统 比例危险度模型 女(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