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13个城市联合观测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1
作者 曹军 秦玮 秦艳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7,共11页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以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和PM_(2.5)的重要前体物。2020年4月、8月和2021年1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开展大气VOCs样品离线同步观测,...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以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和PM_(2.5)的重要前体物。2020年4月、8月和2021年1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开展大气VOCs样品离线同步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和空间分布。整体来看,全省平均VOCs体积分数为40.3×10^(-9),其中烷烃(41.8%)是主要贡献者,其次为含氧有机物(16.6%)、芳香烃(12.5%)、卤代烃(12.9%)和烯烃(9.6%)。从具体城市来看,VOCs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及苏中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的区域分布特征,排名前3的城市分别为常州(52.0×10^(-9))、泰州(49.8×10^(-9))和苏州(45.2×10^(-9))。臭氧生成潜势(OFP)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对江苏省O_(3)生成贡献最大的组分,OFP排名前3的组分均包括间/对二甲苯、甲苯和乙烯。利用正交矩阵因子(PMF)模型对江苏省VOCs进行来源解析,共解析出5个因子。工业排放是主要贡献者(40.1%),之后依次为机动车尾气(33.0%)、溶剂与涂料使用(15.9%)、油气挥发(8.4%)和天然源(2.6%)。对于省内各市而言,VOCs来源结构具有差异。常州、苏州工业排放源相对贡献最高;连云港、徐州、扬州和淮安的机动车尾气相对贡献较高;溶剂与涂料使用和油气挥发对各市VOCs贡献较低。优先控制交通相关排放和工业相关排放能够有效地控制长三角中部地区的大气O_(3)和PM_(2.5)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江苏省
下载PDF
2019年江苏省臭氧污染与气象条件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茅晶晶 杨雪 +1 位作者 秦玮 刘笑媛 《四川环境》 2023年第1期68-74,共7页
江苏省臭氧污染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臭氧污染较重的2019年江苏省臭氧污染特点,以及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臭氧浓度逐年增高,沿江苏南区域高于苏北城... 江苏省臭氧污染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臭氧污染较重的2019年江苏省臭氧污染特点,以及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臭氧浓度逐年增高,沿江苏南区域高于苏北城市;臭氧污染主要分布于4~9月,污染较重集中在5~6月。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当气温超过25℃,湿度在60%以下,偏南风(SSW~SSE),风速在2~4m/s时,臭氧超标率最高,易出现高浓度臭氧,从逐月气象因子与臭氧超标率的关系来看,5~6月的气象条件更易出现臭氧污染。研究臭氧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为区域臭氧污染防治,前体物排放管控,有较为有效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臭氧污染 气象因子 超标率
下载PDF
江苏省噪声自动监测现状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圆媛 王亚林 钱建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6期5-7,共3页
分析了江苏省噪声自动监测现状,针对存在的发展相对缓慢、系统分布不均衡、仪器设备未得到有效更新和维护、数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从资金投入、网络建设、技术规范、人员配备等方面着手,尽快提升全省噪声自动监测水平,更好地服务于... 分析了江苏省噪声自动监测现状,针对存在的发展相对缓慢、系统分布不均衡、仪器设备未得到有效更新和维护、数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从资金投入、网络建设、技术规范、人员配备等方面着手,尽快提升全省噪声自动监测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自动监测 江苏省
下载PDF
苏州市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站网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邹士倩 吕清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第9期54-57,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苏州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预警能力,给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现场走访与资料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苏州市1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网现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设施、能力、质控、制度和文... 为进一步提高苏州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预警能力,给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现场走访与资料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苏州市1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网现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设施、能力、质控、制度和文化建设等方面,以存在问题为导向,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自动监测 预警
下载PDF
苏州市夏冬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5
作者 周民锋 魏恒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69-2780,共12页
用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自动监测仪对苏州市城区环境空气VOCs组分进行连续监测,选取冬季(2021年12月—2022年2月)、夏季(2022年6月—8月)在线监测数据,比较夏冬季环境空气VOCs的各组分含量、光化学反应特性、主要来源,以及健康风... 用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自动监测仪对苏州市城区环境空气VOCs组分进行连续监测,选取冬季(2021年12月—2022年2月)、夏季(2022年6月—8月)在线监测数据,比较夏冬季环境空气VOCs的各组分含量、光化学反应特性、主要来源,以及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TVOC冬季(41.96×10^(−9))高于夏季(23.46×10^(−9)),冬季烷烃占比高(46.39%),夏季OVOCs占比为33.6%;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OVOCs、烯烃、芳香烃、烷烃、炔烃、卤代烃;二次有机气溶胶(SOAFP)为0.63μg·m^(−3),芳香烃对SOAFP平均贡献达95.2%;最后,利用PMF模型解析6个VOCs的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排放、光化学反应二次生成、电子和纺织工业排放、工业涂料使用、液化石油气使用和汽油挥发;健康风险评估发现,冬季致癌风险高于夏季,乙醛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冬季和夏季均存在非致癌风险,主要受丙烯醛影响较大;光化学反应二次生成、电子和纺织工业等排放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来源解析 污染特征 健康分析 苏州市 夏季 冬季.
下载PDF
原子荧光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元素形态分析应用中的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民锋 吕清 秦宏兵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0期52-54,57,共4页
指出了原子荧光光谱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的理想分析方法,适用于汞、砷和硒等元素的形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和环境领域中。原子荧光光谱和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的联用能解决不同环境介质样品的元素的形... 指出了原子荧光光谱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的理想分析方法,适用于汞、砷和硒等元素的形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和环境领域中。原子荧光光谱和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的联用能解决不同环境介质样品的元素的形态分析。具体阐述了原子荧光光谱技术(AFS)在环境监测中元素形态分析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 元素形态 环境监测 进展
下载PDF
苏州市2022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及PM_(2.5)组分的影响
7
作者 熊宇 刁家敏 +3 位作者 周民锋 缪青 杨倩 秦玮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4期124-129,150,共7页
利用苏州市2022年春节期间(1月31日—2月6日)逐时气象数据、细颗粒物(PM_(2.5))及其特征组分监测数据,分析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_(2.5)及其特征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硫酸根离子(SO_(4)^(2-))、氯离子(Cl^(-)... 利用苏州市2022年春节期间(1月31日—2月6日)逐时气象数据、细颗粒物(PM_(2.5))及其特征组分监测数据,分析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_(2.5)及其特征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硫酸根离子(SO_(4)^(2-))、氯离子(Cl^(-))、钾离子(K^(+))、镁离子(Mg^(2+))、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与非集中燃放时段相比,分别增加了90.6%,783.3%,350.0%,371.4%,137.5%,150.0%;质量浓度增加最显著的金属分别为钡(Ba)、铜(Cu)、铬(Cr)、钾(K)、铅(Pb)、锡(Sn)、锰(Mn)、锑(Sb)、硅(Si)、锌(Zn)、铁(Fe)、砷(As)、镓(Ga)(按增幅由大到小排序);烟花特征离子钡离子(Ba^(2+))在烟花集中燃放时段的数浓度峰值是非集中燃放时段的34.9倍,其余特征离子数浓度峰值也都为非集中燃放时段的8倍以上。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显著提高了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并且在除夕和初五2个时段分别形成了2个污染高峰;污染物比值法(M/CO)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苏州市区PM_(2.5)的贡献率为50.4%,显著低于辖属区县,表明禁燃措施具有一定成效;特征水溶性离子、OC、示踪性重金属的变化特征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吻合;污染物在线源解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苏州市空气质量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烟花爆竹 细颗粒物 组分 贡献率 苏州
下载PDF
苏州澄湖周边水体浮游藻类调查与分析
8
作者 刘孟宇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9期42-44,共3页
本文于2023年对苏州澄湖周边水体开展浮游藻类调查,采集并鉴定浮游藻类8门11纲23目39科70属9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丰富,蓝藻门与硅藻门次之。9月时,以假鱼腥藻等丝状藻类为主的蓝藻门密度大幅上升。总体上,澄湖周边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生... 本文于2023年对苏州澄湖周边水体开展浮游藻类调查,采集并鉴定浮游藻类8门11纲23目39科70属9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丰富,蓝藻门与硅藻门次之。9月时,以假鱼腥藻等丝状藻类为主的蓝藻门密度大幅上升。总体上,澄湖周边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生物多样性良好,但应警惕丝状藻类可能形成的隐形水华,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群落组成 假鱼腥藻 丝状藻类
下载PDF
新冠疫情期间苏州市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9
作者 周民锋 熊宇 +3 位作者 魏恒 丁黄达 杨倩 霍启楠 《干旱环境监测》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选取2022年新冠疫情管控期间和2021年同期苏州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疫情期间,O_(3)与SO_(2)日均浓度较上年有所增加,NO_(2)、CO、PM_(10)日均浓度降低,PM_(2.5)日变化浓度变化基本一致。PM_(2.5)中最主要的组分是水溶性离子;NO_... 选取2022年新冠疫情管控期间和2021年同期苏州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疫情期间,O_(3)与SO_(2)日均浓度较上年有所增加,NO_(2)、CO、PM_(10)日均浓度降低,PM_(2.5)日变化浓度变化基本一致。PM_(2.5)中最主要的组分是水溶性离子;NO_(3)^(-)、NH_(4)^(+)、Mg^(2+)、K^(+)、Na^(+)的浓度与上年相比均有所增加;SO_(4)^(2-)、Ca^(2+)、Cl^(-)浓度有所下降。VOCs浓度总体有所上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除芳香烃外,其余组分OFP占比均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空气质量 PM_(2.5)组分 VOCs特征分析
下载PDF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10
作者 朱夏义 《区域治理》 2020年第20期148-149,共2页
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原料燃烧会产生大量废气,从而对人们生活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引发人们呼吸道疾病,对人体健康形成严重损害。随着当前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及时开展大气质量监测,... 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原料燃烧会产生大量废气,从而对人们生活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引发人们呼吸道疾病,对人体健康形成严重损害。随着当前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及时开展大气质量监测,并以监测结果为依据,采取有针对性治理措施,实现社会环境大气质量进一步优化非常重要。本文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对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监测质量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江苏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学研 陈桥 +5 位作者 蔡琨 李继影 张咏 徐东炯 张翔 徐恒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2-210,共9页
在太湖流域管理目标转变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简洁、便于业务化应用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资料,以生物完整性理论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监测业务部门生物监测开展实际,筛选出总分类单元... 在太湖流域管理目标转变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简洁、便于业务化应用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资料,以生物完整性理论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监测业务部门生物监测开展实际,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生物密度、前3位优势种优势度构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计算参数,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第1位优势种优势度、BMWP指数构成浮游藻类完整性指数计算参数,叶绿素a、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作为湖泊、水库水质评价指标,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作为河流水质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适合流域管理目标转变过程中涵盖水质和生物指标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以服务于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生态环境功能区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浮游藻类
下载PDF
基于GIS分析江苏省夏秋季大气污染热点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德荣 秦玮 +2 位作者 陈俊 郑龙飞 谢郁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1期16-20,共5页
基于全省72个国控点位、185个网格化监测点位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夏秋季江苏省大气臭氧与PM_(2.5)污染热点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夏秋季臭氧和PM_(2.5)高值热点重合区域主要分布于徐州、宿迁,镇江、扬州、泰州、南通交界,以及... 基于全省72个国控点位、185个网格化监测点位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夏秋季江苏省大气臭氧与PM_(2.5)污染热点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夏秋季臭氧和PM_(2.5)高值热点重合区域主要分布于徐州、宿迁,镇江、扬州、泰州、南通交界,以及苏州南部一带。结合该省污染源排放清单,在热点重合区域污染来源中,VOCs单位面积年均排放量居前三的为工业源[219.84 t/(km^(2)·a)]、溶剂使用[87.13 t/(km^(2)·a)]、居民生活源[47.77 t/(km^(2)·a)],PM_(2.5)污染行业单位面积排放量前三名为发电厂[129.79 t/(km^(2)·a)]、工业源[39.67 t/(km^(2)·a)]、扬尘源[29.20 t/(km^(2)·a)];工业源与溶剂使用贡献73%的VOCs排放,工业源与发电厂贡献77%的PM_(2.5)排放。为了有效推进江苏省臭氧与PM_(2.5)的协同防控,须着重加强工业源、溶剂使用、发电厂、居民生活和扬尘的管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PM_(2.5) 污染热点 空间聚类分析 源排放清单 江苏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与随机森林算法的太湖水生植被分布监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悦 陈冰 +5 位作者 李旭文 牛志春 姜晟 李继影 崔嘉宇 余悠然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6期42-49,共8页
基于2018—2021年太湖地区哨兵2号(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随机森林算法,结合植被敏感指数,开展太湖水生植被分布监测,综合分析了水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初步揭示了太湖水生植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太湖水生植被分布面积有逐年上... 基于2018—2021年太湖地区哨兵2号(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随机森林算法,结合植被敏感指数,开展太湖水生植被分布监测,综合分析了水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初步揭示了太湖水生植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太湖水生植被分布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年间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型特征,表现为春季沉寂,夏季快速增长,秋季达到暴发期,冬季面积开始减退;太湖水生植被主要分布于东太湖、东部沿岸和贡湖,类型以沉水植被为主,其中浮叶植被主要分布于东太湖,挺水植被主要分布于东太湖沿岸的浅水区域;沉水植被主要分布于东部沿岸和贡湖;水生植被主要分布的东太湖水域,其水质总体优于太湖其他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兵2号卫星 随机森林模型 水生植被 水质 太湖
下载PDF
江苏省夏季典型传输通道城市臭氧污染成因及VOCs污染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单阳 秦玮 +5 位作者 钟声 曹军 秦艳红 徐政 项萍 高宗江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2年第4期66-71,77,共7页
在2020年8月11—15日的一次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在江苏省东南沿江传输通道城市同步开展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加密观测,使用基于观测的OBM模型诊断了典型城市臭氧(O_(3))生成机制,并分析其污染成因,梳理了通道城市VOCs化学组成... 在2020年8月11—15日的一次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在江苏省东南沿江传输通道城市同步开展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加密观测,使用基于观测的OBM模型诊断了典型城市臭氧(O_(3))生成机制,并分析其污染成因,梳理了通道城市VOCs化学组成特征、O_(3)生成潜势(OFPs)及污染日与清洁日的差异。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大部分城市呈现首尾(8月11和15日)O_(3)超标、中间达标的特征,气象要素影响较小,与前体物关联更为密切。沿江通道城市污染日VOCs总体积分数为15.79×10^(-9)~54.9×10^(-9),均值为31.88×10^(-9),是清洁日城市总体积分数均值(18.08×10^(-9))的1.76倍。南京、镇江、扬州等城市O_(3)生成总体处于VOCs控制区,泰州8月11日处于NOx控制区。各城市VOCs化学组成均以烷烃为主(平均占比31.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26.5%)和卤代烃(19.1%),其他组分占比较低。污染日烷烃、炔烃和芳香烃的体积分数升幅显著高于其他类组分,尤其是芳香烃,增幅为45.1%~296.3%。各城市OFPs中,优势组分均为芳香烃和烯烃,其中乙烯、丙烯、甲苯、乙苯和间对二甲苯等物种质量浓度在污染日上升显著,对O_(3)生成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成因 VOCS 化学组成 臭氧生成潜势 臭氧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2018~2020 年江苏省恶臭异味投诉特征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卓然 《安徽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分析了全国恶臭异味投诉行业分布特征、江苏省恶臭异味投诉行业分布特征与地域分布特征以及江苏省工业恶臭异味来源。根据分析提出了解决恶臭的相关建议,以期给环保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恶臭异味投诉 行业分布特征 地域分布特征
下载PDF
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试点监测研究
16
作者 毛成责 张咏 +5 位作者 李继影 朱泽斌 吕学研 王晨波 卜亚谦 杨雅楠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4期6-13,共8页
为探索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监测方法并实践应用,选取昆山和射阳作为试点县域开展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共监测到重点生物物种87种,其中动物79种,植物8种。受威胁物种39种,其中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19种,易危物种15种。... 为探索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监测方法并实践应用,选取昆山和射阳作为试点县域开展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共监测到重点生物物种87种,其中动物79种,植物8种。受威胁物种39种,其中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19种,易危物种15种。重点保护物种79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28种,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51种;昆山和射阳的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分别为97.73%和100%。提出,为实现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监测工作的业务化运行,支撑重点生物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需要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建设,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长效机制,完善生物多样性物种信息数据库;各相关部门应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重点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监测、管理和保护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物物种 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 监测 物种组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苏州市外城河水生态环境状况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瑜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9期193-193,195,共2页
本文调查了苏州市的水系统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收集了关于苏州市外城河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苏州市外城河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尤其是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比较更为严重。苏州市外城河水污染的特点主要是从点逐渐扩展到面的,但是由于... 本文调查了苏州市的水系统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收集了关于苏州市外城河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苏州市外城河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尤其是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比较更为严重。苏州市外城河水污染的特点主要是从点逐渐扩展到面的,但是由于苏州古城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当,缺乏对面源污染的处理,一些湿地遭到了破坏。针对以上,建议采取以截断污染流、防预结合、引水、疏浚通道等对策来对苏州市外城河水的生态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污染成因 修复对策 河网水系 苏州市
下载PDF
苏州湿地利用保护历史与人类生存及城市发展
18
作者 王国祥 冯育青 +9 位作者 王尉 刘淦 王意可 陈威 郭清春 宋朝 杨浩然 张新厚 李继影 刘金娥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5期15-19,33,共6页
为更好地了解苏州湿地利用和保护与人类生存、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梳理了考古及史学研究等相关成果。苏州城经过两千多年建设与发展,以水为灵魂,从渔猎稻作、桑基鱼塘,到围湖造田,从相土尝水、小桥流水人家,到现代化国际湿地城市,湿地... 为更好地了解苏州湿地利用和保护与人类生存、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梳理了考古及史学研究等相关成果。苏州城经过两千多年建设与发展,以水为灵魂,从渔猎稻作、桑基鱼塘,到围湖造田,从相土尝水、小桥流水人家,到现代化国际湿地城市,湿地始终在呵护城市的发展。苏州湿地饱经过度围垦、掠夺式开发之后,自清朝康熙五十二年,设立界桩,禁止围垦;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和谐发展新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实施退田还湿、退渔还湖,修复湿地,建设湿地公园,划定湿地保护小区,保护自然湿地,苏州正在向世界展现生态优美、经济发达、和谐发展的国际湿地城市之雄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保护与利用 人类生存 城市发展 历史过程 苏州
下载PDF
2020年苏州城区近地面CO_(2)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缪青 周民锋 +3 位作者 张晓华 熊宇 魏恒 杨倩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3年第3期10-16,共7页
基于2020年1-12月苏州城区近地面大气CO_(2)浓度连续观测数据,采用基于稳健局部近似回归的筛分方法(robust extraction of baseline signal,REBS)对观测数据进行筛分,对比本底和非本底CO_(2)体积浓度分布特征,分析CO_(2)与污染物浓度的... 基于2020年1-12月苏州城区近地面大气CO_(2)浓度连续观测数据,采用基于稳健局部近似回归的筛分方法(robust extraction of baseline signal,REBS)对观测数据进行筛分,对比本底和非本底CO_(2)体积浓度分布特征,分析CO_(2)与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和不同季节、不同风向下的CO_(2)体积浓度水平。结果表明:2020年苏州城区CO_(2)体积浓度水平高出瓦里关背景站0.273×10^(-4),与北京、西安、上海和临汾相当。CO_(2)体积浓度冬季高,夏季低;本底浓度日变化特征为单峰,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7:00和16:00,吸收浓度为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4:00-6:00和20:00,谷值出现在15:00。抬升浓度受局地污染源影响较大,日变化特征不明显。本底CO_(2)体积浓度与PM2.5、NO2和CO浓度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95、0.461和0.330,非本底CO_(2)体积浓度与其他污染物浓度相关性高于本底CO_(2)体积浓度,表明局地交通排放源对CO_(2)浓度影响显著。春夏季CO_(2)体积浓度受本地排放和西北方向输送共同影响,秋冬季偏西和偏北方向区域输送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城区 近地面 筛分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环境空气中6种丙烯酸酯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宇 刘淼 +2 位作者 孙欣阳 尹燕敏 徐振秋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2期44-48,共5页
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环境空气中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6种丙烯酸酯化合物。采用活性炭吸附环境空气中的丙烯酸酯,然后用二氯甲烷解吸,选用DB-35色谱柱,采取程序升温方式,... 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环境空气中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6种丙烯酸酯化合物。采用活性炭吸附环境空气中的丙烯酸酯,然后用二氯甲烷解吸,选用DB-35色谱柱,采取程序升温方式,用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6种丙烯酸酯的质量浓度在2~8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9。当采样体积为20 L时,方法检出限为0.008~0.01 mg/m^(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3%~104%,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9.8%(n=6)。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抗干扰,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丙烯酸酯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