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森林小麂的空间分布及活动节律的区域性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钲焱 李佳琦 +6 位作者 万雅琼 李言阔 单继红 王振宇 邵瑞清 张超 李笑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小麂(Muntiacus reevesi)是偶蹄目鹿科麂属动物,在我国种群数量丰富,分布广泛,但关于小麂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及活动节律的差异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掌握小麂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桃红... 小麂(Muntiacus reevesi)是偶蹄目鹿科麂属动物,在我国种群数量丰富,分布广泛,但关于小麂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及活动节律的差异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掌握小麂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小麂进行了监测,每个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数量均为60台,相机工作日分别为9692、9659、14582 d,小麂的独立有效照片数分别为603、665、1032张,并运用单季节占域模型估算了各地区小麂的占域率和探测率,分析了海拔、坡度、植被覆盖度以及距水源地距离等环境变量对小麂活动规律以及分布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桃红岭保护区和九岭山保护区的小麂偏好于海拔较低、坡度较小、植被指数较低、距水源地距离较近的区域;齐云山保护区的小麂偏好于海拔较高、坡度较大、植被指数较高、距水源地距离较近的区域。小麂为明显的晨昏性动物,日活动高峰出现在06:00—08:00和17:00—19:00。其日活动节律在齐云山存在显著季节差异,桃红岭保护区和九岭山保护区则无显著季节差异,各保护区之间的年活动节律不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小麂的活动节律模式及其季节性变化,进一步了解小麂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态习性,为这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麂 占域模型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花面狸活动节律及占域研究
2
作者 李笑颖 李佳琦 +6 位作者 万雅琼 李言阔 单继红 王振宇 邵瑞清 张超 马钲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9-550,共12页
为了解花面狸的活动节律及其生境选择情况,2017年2月—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面狸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其活动节律,并利用占域模型分析... 为了解花面狸的活动节律及其生境选择情况,2017年2月—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面狸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其活动节律,并利用占域模型分析了其生境选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除桃红岭保护区外花面狸的年活动节律均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总体上夏季活动最频繁,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活动最少;但九岭山保护区的花面狸春季活动最频繁.2)花面狸呈现出明显的夜行性,活动高峰期为18:00~6:00,且春季和冬季、夏季和冬季的日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重叠系数在春季和夏季最高.3)占域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九岭山和齐云山保护区花面狸占域率的主要因素是植被增强型指数(EVI),占域率随EVI的增大而增大;对桃红岭保护区花面狸占域率影响相对较大的是坡度,且占域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监测 花面狸 活动节律 占域模型
下载PDF
江西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繁殖期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章旭日 邵明勤 +3 位作者 许婷 简敏菲 倪才英 胡斌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9-653,共5页
2009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样点法调查了南矶山自然保护区3种生境鸟类多样性。共记录鸟类106种47 516只,分属10目35科70属。优势种为豆雁Anserfabalis、白骨顶Fulica atra、灰雁Anseranser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国家重点保护鸟... 2009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样点法调查了南矶山自然保护区3种生境鸟类多样性。共记录鸟类106种47 516只,分属10目35科70属。优势种为豆雁Anserfabalis、白骨顶Fulica atra、灰雁Anseranser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2种,CITES公约收录13种。6个湖泊共记录水鸟47种38 378只,分属6目14科29属。其中,战备湖水鸟种数最多,常湖水鸟个体数最多;白沙湖的多样性指数H′最高,其次为战备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多样性 湖泊 水鸟 南矶山
下载PDF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下蕨类植物的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简敏菲 刘琪璟 +1 位作者 涂洁 罗淑琴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8-273,共6页
基于线路调查与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下蕨类植物的组成、总优势度、环境梯度等结构特征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群落内蕨类植物主要由17科20属26种组成,主要的优势科有乌毛蕨科Blechnaceae... 基于线路调查与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下蕨类植物的组成、总优势度、环境梯度等结构特征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群落内蕨类植物主要由17科20属26种组成,主要的优势科有乌毛蕨科Blechnaceae、里白科Gleichen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莲座蕨科Angiopteridaceae等;主要的优势种群有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中华里白Diplopterygiumchinense、贯众Cyrtomiumfortunei、凤尾蕨Pterisneruosa、攀援星蕨Microsoriumbuergerianum、江南卷柏Selaginellamoellendorfii、瓦韦Lepisorusthunbergianus、大芒萁Dicranopterisampla、蕨Pteridiumaquilinum、福建莲座蕨Angiogpterisfokiensis、里白Diplopterygiumglaucum、胎生狗脊蕨Woodwardiaprolifera等。环境梯度分析表明,九连山常绿阔叶林80%的蕨类植物分布在海拔600~800m的黄红壤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连山 常绿阔叶林 蕨类植物 区系组成 结构特征 总优势度
下载PDF
江西主要湿地鸟类资源与区系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邵明勤 蒋剑虹 +2 位作者 石文娟 戴年华 曾宾宾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3-729,共7页
2006—2012年,采用样线和样点法相结合,对江西主要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合文献共记录江西湿地鸟类11目24科151种,占全省鸟类物种数的31.39%。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中华秋沙... 2006—2012年,采用样线和样点法相结合,对江西主要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合文献共记录江西湿地鸟类11目24科151种,占全省鸟类物种数的31.39%。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白头鹤Grus monacha、白鹤Grus leucogeranus、遗鸥Larus relictus。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居留型方面,冬候鸟最多,占江西湿地鸟类物种数的54.30%。鸟类区系上,古北界鸟类95种,东洋界15种,广布种40种,迷鸟1种。鄱阳湖及流域记录湿地鸟类21科142种,表明鄱阳湖及流域对江西湿地鸟类多样性的维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还对江西一些湿地鸟类的居留情况进行了说明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湿地鸟类 区系
下载PDF
球毛壳菌固态发酵产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物质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廖宏娟 江玉梅 +3 位作者 冶霞 张志斌 马童雨 朱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6-2117,共12页
【目的】优化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秸秆固态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提高发酵粗提物的抗真菌活性,为球毛壳菌生物农药的开发及秸秆绿色资源化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以粗提物抗9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评价指标... 【目的】优化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秸秆固态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提高发酵粗提物的抗真菌活性,为球毛壳菌生物农药的开发及秸秆绿色资源化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以粗提物抗9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中的秸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氮源(豆粕、麦麸、氯化铵)进行筛选,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随后进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优化,以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初步确定各发酵条件的较优范围及对粗提物抗真菌活性影响的程度。基于单因素优化的结果,利用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正交优化,各参数的范围如下:发酵时间18—36 d、发酵温度26—32℃、培养基初始含水量70%—85%、秸秆与麦麸质量比4﹕1—1﹕1、秸秆粒径20—>100目。最后,获得球毛壳菌秸秆固态发酵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最优发酵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在筛选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时发现,球毛壳菌以小麦秸秆和麦麸组成的培养基进行发酵所获得的粗提物的抗真菌效果总体上优于其他组成的培养基。在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中,菌液接种量对粗提物抗真菌效果影响不显著,故不对其进行后续的正交优化。正交优化中各发酵条件对球毛壳菌发酵粗提物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极为显著(P<0.001),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小麦秸秆与麦麸质量比>发酵时间>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发酵温度>小麦秸秆粒径。正交优化获得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4 d、发酵温度26℃、培养基初始含水量80%、小麦秸秆与麦麸质量比4﹕1、小麦秸秆粒径60—100目。经发酵条件优化后,1 mg·mL^(-1)的球毛壳菌发酵粗提物对核盘菌、辣椒疫霉、稻瘟病菌、桃褐腐病菌、尖镰孢、黄色镰孢、鞘腐霉、禾谷镰孢、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2.86%、85.94%、83.90%、76.12%、73.02%、66.18%、58.96%、52.99%。【结论】经过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优化后,球毛壳菌的发酵粗提物具有较高的抗真菌活性,可为后续分离、纯化球毛壳菌利用秸秆固态发酵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毛壳菌 秸秆 植物病原真菌 固态发酵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蜡梅属植物精油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何德颖 肖薇依 +1 位作者 黎成 邹峥嵘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624-1636,共13页
蜡梅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药用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精油是蜡梅属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包括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止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对血管性痴呆... 蜡梅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药用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精油是蜡梅属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包括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止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对血管性痴呆、急性肺损伤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对蜡梅属植物精油中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生源合成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对相关的生物活性作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蜡梅属植物资源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属 植物精油 化学结构 药理活性
下载PDF
球毛壳菌小麦秸秆发酵产物抑制辣椒疫霉的稳定性及机制
8
作者 廖宏娟 谭佳思 +4 位作者 张志斌 余璟蓉 张馨月 江玉梅 朱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0-513,共14页
【目的】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侵染引起的疫病给辣椒等作物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论文旨在明确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代谢产物抑制辣椒疫霉的稳定性和抑菌机制,为研究与开发辣椒疫霉的微生物源抑菌剂提供参考... 【目的】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侵染引起的疫病给辣椒等作物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论文旨在明确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代谢产物抑制辣椒疫霉的稳定性和抑菌机制,为研究与开发辣椒疫霉的微生物源抑菌剂提供参考。【方法】将球毛壳菌发酵粗提物分别在不同温度(40—121℃)、pH(1—13)、光照时间(0—12 d)和储存时间(0—60 d)条件下进行处理,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经不同处理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以探究粗提物抑制辣椒疫霉的热、酸碱、光和时间稳定性。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粗提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形态的影响,通过多种生理生化试验探究粗提物作用于辣椒疫霉12—72 h后,对辣椒疫霉细胞壁、细胞膜、活性氧代谢、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在所设置的处理范围内,球毛壳菌发酵粗提物(1 mg·mL^(-1))经不同光照时间和储存时间处理后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没有显著降低,抑制率维持在93%左右;粗提物在40—70℃的热处理范围内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没有显著降低,70℃以上的热处理会显著降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但抑制率不低于70%;粗提物在pH 1—5和9—13的酸碱处理范围内会显著降低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但抑制率也不低于70%。粗提物处理影响辣椒疫霉菌丝形态,使菌丝发生严重的扭曲皱缩现象,并影响活性氧代谢,使菌丝中的活性氧大量积累。辣椒疫霉经粗提物处理12—72 h后,其培养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其菌丝中的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增加。辣椒疫霉菌丝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则在粗提物处理12—72 h内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则仅在一定时间显著降低。【结论】在本试验所设置的处理范围内,球毛壳菌的小麦秸秆发酵粗提物抑制辣椒疫霉的效果不受光照及储存时间的影响,但超过70℃的热处理和pH 1—5和9—13的酸碱处理会显著降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此外,该粗提物通过改变菌丝形态,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引发细胞内物质泄漏,降低菌丝中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干扰活性氧代谢使活性氧大量积累从而抑制辣椒疫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毛壳菌 辣椒疫霉 抑制率 抑制机制 抑制稳定性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表土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简敏菲 徐鹏飞 +2 位作者 熊建秋 陈朴青 李玲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21,共7页
以鄱阳湖重要支流饶河-乐安河段及其入鄱阳湖口的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湿地表土重金属Cu、Pb和Cd的污染风险,分析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各... 以鄱阳湖重要支流饶河-乐安河段及其入鄱阳湖口的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湿地表土重金属Cu、Pb和Cd的污染风险,分析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各样地水生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分析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底质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表土重金属污染以Cu污染为主,Pb和Cd污染程度相对较弱,Cu污染的主要来源为铜矿开采区汇入大坞河的酸性重金属废水。4种评价方法对乐安河段上游受矿区酸性废水污染较严重的6个样点的评价结果表现出一致性,均为极度污染;而对重金属污染相对较弱区域的评价结果则出现微弱差异,总体表现为自乐安河中游至下游,各样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等级逐渐降低。4种评价方法中潜在生态危害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各样点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Cu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乐安河 表土 重金属污染 植物多样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优势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富集作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周雪玲 熊建秋 +3 位作者 简敏菲 陈朴青 徐鹏飞 李玲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5,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生物富集因子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水土或底泥环境中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及不同生境中自然生长的18种水生植物植株内的富集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生物富集因子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水土或底泥环境中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及不同生境中自然生长的18种水生植物植株内的富集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一些植物的根区土壤Cu、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18种水生植物对Cu、Pb、Cd等3种重金属污染物中的1种或2种表现出超富集能力,其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苦草、青葙、金鱼藻对重金属Pb、Cd具有共富集特征,箭叶蓼对Cu、Cd具有共富集特征.植株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水土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及其根区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重金属污染指数(MPI)结果表明:以旱苗蓼的MPI值最高,达到2 102.25,反映出旱苗蓼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最高,MPI值能综合反映植物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18种水生植物对鄱阳湖湿地在Cu、Pb和Zn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乐安河 水生植物 重金属 富集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21
11
作者 简敏菲 徐鹏飞 +2 位作者 余厚平 熊小英 李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不同水期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3个水期内共观测到湿地植物167种,不同水期植物种类及组成结构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平水期湿地植物102种,分属于33科75属;枯水期71种,分属于27科53属;丰水期种类最少,为55种,分属于20科42属.乐安河上游处于未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对照区域内,水生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河流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受重金属酸性污染影响较严重的区域,DCCA排序结果显示,水土环境中p H和Cu、Pb、Cd等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其中,上游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Cu含量和p H的影响;中、下游主要受水、土环境中重金属Pb、Cd的复合污染以及p H的影响.乐安河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DCCA法能准确识别影响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河-鄱阳湖 植物群落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定量关系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鹿角杜鹃扦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书胜 单文 +3 位作者 张乐华 王凯红 李晓花 王兆红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以腐殖土为基质,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4个浓度处理、以及萘乙酸(NAA)不同浓度与浸泡时间处理对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当年生枝条扦插繁殖12个育苗指标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的育苗效... 以腐殖土为基质,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4个浓度处理、以及萘乙酸(NAA)不同浓度与浸泡时间处理对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当年生枝条扦插繁殖12个育苗指标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的育苗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生长调节剂中,赤霉素(GA3)、吲哚丁酸(IBA)处理在大部分育苗指标上表现良好,为鹿角杜鹃扦插育苗的理想调节剂,吲哚乙酸(IAA)效果次之,6-苄氨基嘌呤(6-BA)、NAA处理的育苗指标表现较差;4个浓度水平上,愈伤率、腐烂率及老叶留存率总体以低浓度处理最佳,随着浓度升高效果下降;其它9个指标对浓度的响应因生长调节剂种类而异。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4个根系生长指标,即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总根数及根系直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它们与愈伤率、腐烂率、生根率及老叶留存率、新梢率间的相关性较弱。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50 mg/L GA3处理为鹿角杜鹃扦插育苗的最佳组合,其次为100 mg/L GA3和400 mg/L IBA处理。本研究为杜鹃花产业化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杜鹃 扦插繁殖 植物生长调节剂 育苗指标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重金属镉、铅胁迫下湿地植物丁香蓼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简敏菲 史雅甜 +3 位作者 陈涛 何琦瑜 崔妍 杜恺翔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了研究乡土湿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理响应特征,并以此作为乡土植物修复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依据,以分布于乐安河上游重金属污染区域的优势湿地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实验,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镉... 为了研究乡土湿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理响应特征,并以此作为乡土植物修复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依据,以分布于乐安河上游重金属污染区域的优势湿地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实验,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镉、铅及其复合污染胁迫处理各盆栽中的土壤,经历2个不同培养周期后,分别测定不同重金属污染胁迫下丁香蓼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d、Pb单因素污染或其复合污染均能抑制丁香蓼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着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无论是Cd、Pb单因素或其双因素污染物对丁香蓼的胁迫均呈显著负相关;丁香蓼叶片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的含量则随着重金属污染物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重金属Cd、Pb的单因素污染或其复合污染对丁香蓼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丁香蓼 生长指标 叶绿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水体与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对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简敏菲 李玲玉 +2 位作者 余厚平 熊建秋 余冠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对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吴城自然保护区、白沙洲国家湿地公园及鄱阳湖龙口等典型湿地进行沉水植物群落的调查与采样,并测定各样点水样及底泥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采用Shannon-Wiene... 对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吴城自然保护区、白沙洲国家湿地公园及鄱阳湖龙口等典型湿地进行沉水植物群落的调查与采样,并测定各样点水样及底泥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沉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评价,对水体、底泥重金属含量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鄱阳湖湿地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探讨水体与底泥重金属Cu、Pb、Cd等污染物对其水体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体与底泥中Cu、Pb、Cd等3种重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为Pb;各样点水体(除白沙洲水体ρ(Pb)外)ρ(Cu)、ρ(Pb)和ρ(Cd)等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限值,水体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区域为鄱阳湖东部的白沙洲(ρ(Cu)为50.826μg·L-1,ρ(Pb)为68.660μg·L-1,ρ(Cd)为0.337μg·L-1),最低的区域为鄱阳湖西南部的南矶山湿地(ρ(Cu)为4.316μg·L-1,ρ(Pb)为7.301μg·L-1,ρ(Cd)为0.167μg·L-1)。两种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结果均表明,受纳乐安河下游来水的龙口区域为底泥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区域;但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地累积指数法评价龙口区域的结果为偏中度或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轻度污染。研究区野外调查中共发现11种沉水植物,隶属7科9属,其中南矶山湿地的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但其物种分布的均匀度较低,水体与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其水体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或物种多样性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沉水植物 重金属污染 群落结构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下载PDF
江西九连山森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简敏菲 倪毛德 +2 位作者 游海 朱笃 刘琪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4-499,共6页
基于样地调查和群落学的分析,采用总优势度(SDR)、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群落均匀度Pielou指数研究了九连山主要森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数量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1)多样性指数:在所有样地中,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丝栗栲(Ca... 基于样地调查和群落学的分析,采用总优势度(SDR)、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群落均匀度Pielou指数研究了九连山主要森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数量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1)多样性指数:在所有样地中,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林(2.353),最小的是天然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林(0.973);(2)均匀度指数:不同群落均匀度指数差异较小,最大的是次生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eens)林(0.961),最小的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0.564);(3)优势度指数:各群落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现出较大负相关趋势,优势度值最大的是杉木林(0.431),最小的是丝栗栲林(0.091).通过对比分析各群落不同层次物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各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以灌木层最大,乔木层最小,且同一群落中灌木层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乔木层,灌木层与乔木层之间的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预示着九连山森林群落间的种群动态变化及演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连山 常绿阔叶林 灌木层 数量特征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江西退化红壤人工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江玉梅 谢晶 +3 位作者 曹广泮 陈成龙 徐志红 刘苑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应用MicroResp方法研究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6 h和继续培养18 h)和不同土壤深度(0~10 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4种重... 应用MicroResp方法研究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6 h和继续培养18 h)和不同土壤深度(0~10 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有显著差异,表现为:自然恢复地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纯林 〉 针阔混交林 〉 针叶纯林。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明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自然恢复地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纯林 〉 针阔混交林 〉 针叶纯林,除自然恢复地外,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在4种不同重建森林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15种碳源能够阐述4种不同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森林土壤微生物的敏感碳源主要为糖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esp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碳源 重建森林类型
下载PDF
利用微藻培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英俊 朱笃 黄国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9-613,共5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营养和医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PUFA主要从鱼油中提取,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微藻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利用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营养和医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PUFA主要从鱼油中提取,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微藻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利用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微藻培养生产PUFA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理作用、合成途径、来源分布及培养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下载PDF
蜡梅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凌云 张志斌 +1 位作者 邹峥嵘 朱笃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03-3106,共4页
蜡梅属植物为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根、茎、叶、花蕾和果均可入药,具有巨大的药用开发潜力。近年来,有关蜡梅属植物药用价值方面研究逐渐被人们关注,文章对蜡梅属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作... 蜡梅属植物为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根、茎、叶、花蕾和果均可入药,具有巨大的药用开发潜力。近年来,有关蜡梅属植物药用价值方面研究逐渐被人们关注,文章对蜡梅属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作了展望,以期为蜡梅属植物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濒危植物华东黄杉种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艳 鲁顺保 +3 位作者 刘晓燕 江玉梅 李思光 朱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76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9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0.79%,Nei’s基因多样性指...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76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9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0.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61,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974。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在56.58%~85.53%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84~0.2675,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2695~0.4076。物种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2366,Φst=26.88%)。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在5个居群中,湖南阳明山两支与浙江临安先聚为一支,再与安徽休宁聚为一支,最后与江西三清山聚合。鉴于华东黄杉生境的特殊性和人为大量的砍伐,华东黄杉的数量逐渐减少,建议在华东黄杉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生存空间进行长期、有效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黄杉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保护策略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优势植物对重金属Cu、Pb、Cd的富集 被引量:6
20
作者 简敏菲 周雪玲 +1 位作者 余厚平 朱咏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302,324,共9页
选择乐安河—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采用重要值方法评价各样点植物群落特征并筛选出典型优势植物,通过室内理化测试分析不同生境中优势植物植株及其根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Cd的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BCF)方法评价不同优势植物对重... 选择乐安河—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采用重要值方法评价各样点植物群落特征并筛选出典型优势植物,通过室内理化测试分析不同生境中优势植物植株及其根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Cd的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BCF)方法评价不同优势植物对重金属Cu、Pb、Cd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植物以草本为主,在各样点共发现124种物种,包括蕨类植物2科2属2种,种子植物40科97属122种,并从中筛选出羊蹄、红蓼、鼠曲草、紫云英、苎麻等5种富集能力较强的优势植物;植物根区土壤中的Cu、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而且Cu、Cd的最高含量分别为824.03、5.03 mg·kg-1;不同优势植物对Cu、Pb、Cd等3种重金属元素中的1种或2种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其中优势物种红蓼对Cu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含Cu量最高为148.80 mg·kg-1,另一种优势物种鼠曲草对三种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均较高,且对Cd的最高富集含量为15.17 mg·kg-1,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值为19.14,高于其他植物10倍以上,鼠曲草对重金属Cd具有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且对Cu和Cd具有共富集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耐性,紫云英、羊蹄等对Cd的富集能力也较强。上述5种优势植物种群对鄱阳湖湿地Cu、Pb、Cd等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鄱阳湖湿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植物的选择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乐安河 湿地植物群落 优势种群 重金属 富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