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规范化诊治流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齐龙 况卫丰 +6 位作者 龙勇 叶琳 肖绍武 钟渊斌 方鑫 吴伟 黄刚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089-1091,共3页
〉1脑(膜)炎的识别1.1脑(膜)炎的症状、体征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偏瘫、颅神经麻痹等,可伴或不伴脑膜刺激征。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但有些患者可能服用过解热镇痛类药物掩盖症状,需详细询问病史并了解... 〉1脑(膜)炎的识别1.1脑(膜)炎的症状、体征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偏瘫、颅神经麻痹等,可伴或不伴脑膜刺激征。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但有些患者可能服用过解热镇痛类药物掩盖症状,需详细询问病史并了解准确的发热规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感染 诊断 治疗 规范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胡凡 张萍 +5 位作者 张红 金光华 宋梦丽 万雨晴 李树 聂红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73-2778,共6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60只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假手术组,造模组大鼠通过注射6-OHDA建立帕金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15 mg/kg)和银杏叶提取物低、中、...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60只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假手术组,造模组大鼠通过注射6-OHDA建立帕金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15 mg/kg)和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灌胃给药21 d。观察大鼠旋转行为和纹状体神经元损伤情况;检测纹状体神经元神经递质水平及其凋亡情况;检测纹状体神经元caspase3、Bax、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形态严重破损,30 min旋转次数、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率和caspase3、Bax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DA、HVA、DOPAC、5-HT水平和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数量升高(P<0.05),损伤情况得到改善,30 min旋转次数,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率和caspase3、Bax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DA、HVA、DOPAC、5-HT水平和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减轻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损伤,缓解病情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控caspase3/Bax/Bcl-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帕金森病 纹状体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龚凌云 谢旭芳 +3 位作者 曹文锋 张洪莲 梅竹君 吴晓牧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701-702,共2页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10年6月-11月期间针对512例脑卒中门诊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归纳分析。结果脑血管病前3位危险因数为高血压61%、高脂血症50.6%、糖尿病41.6%。相应病例接受治疗情况:高血压51%...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10年6月-11月期间针对512例脑卒中门诊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归纳分析。结果脑血管病前3位危险因数为高血压61%、高脂血症50.6%、糖尿病41.6%。相应病例接受治疗情况:高血压51%、高脂血症50.6%、糖尿病45.5%。结论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控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极为重要,大多脑卒中患者对危险因素防治意识欠缺,加强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无钢针化输液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安玲 熊佳 李淑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无钢针化输液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神经内科输液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输液,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BD祥玛Tm静脉留置针... 目的探讨无钢针化输液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神经内科输液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输液,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BD祥玛Tm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观察2组患者堵管,静脉炎,药物外渗,不慎脱针和拔管,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针刺伤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堵管,静脉炎,发生回血,药物外渗,不慎脱针和拔管,针刺伤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钢针化输液管理在神经内科工作中方便,安全,避免隐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钢针化输液 神经内科 外周静脉留置针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认知和活动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熊媛媛 李淑玲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3期103-104,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行康复护理对认知和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试验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2组,基础护理措施用于对照组,康复护理措施用于干预组,护理结束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预后活动功能评分(71...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行康复护理对认知和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试验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2组,基础护理措施用于对照组,康复护理措施用于干预组,护理结束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预后活动功能评分(71.32±9.61)分,对照组预后活动功能评分(58.45±8.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神经内科患者行康复护理措施作用显著,可改善认知、活动功能,预防并发症,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神经内科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护理美学在神经内科护理活动中的应用
6
作者 廖春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第4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活动 护理美学 护理工作量 语言功能障碍 护理问题 心理需要 工作经验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抑郁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周清萍 黄淑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第4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已确诊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12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进行...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已确诊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12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焦虑、抑郁测评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抑郁症状,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抑郁 优质护理 效果
下载PDF
银杏叶胶囊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萍 张红 +2 位作者 胡凡 屈新辉 刘荣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4-17,共4页
帕金森伴抑郁患者临床常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本文主要探究银杏叶胶囊、普拉克索联合用药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本次实验的起止日期设置为2019.10-2021.7月,将前来我院治疗帕金森伴抑郁的患者108例进行对比分析,... 帕金森伴抑郁患者临床常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本文主要探究银杏叶胶囊、普拉克索联合用药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本次实验的起止日期设置为2019.10-2021.7月,将前来我院治疗帕金森伴抑郁的患者108例进行对比分析,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干预下完成分组,将其中仅采用普拉克索治疗的一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剩余54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银杏叶胶囊联合普拉克索,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在NT-3水平、BDNF水平、GDNF水平改善优势均较为突出(P<0.05));在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UPDRS评分、MMSE评分统计分析结果为观察组改善效果更理想(t=10.289、7.610、4.414,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组疗效为94.44%更高(P<0.05)。结论 为进一步提高帕金森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采用银杏叶胶囊、普拉克索联合治疗,降低其NT-3水平,减轻其抑郁症状,改善帕金森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伴抑郁 银杏叶胶囊 普拉克索 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NT-3)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治疗帕金森病及抑制IL-8的神经炎性作用机制
9
作者 罗超群 张红 +2 位作者 张萍 刘诗英 李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4-20,共7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神经炎症的角度来探讨雷公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通过从公共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OMIM和GeneCard数据库中获取整合雷公藤的主要炎性成分和PD的潜在...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神经炎症的角度来探讨雷公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通过从公共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OMIM和GeneCard数据库中获取整合雷公藤的主要炎性成分和PD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选出核心化合物及重要靶点。采用R包clusterProfile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预测雷公藤对PD的作用机制。 结果 从雷公藤中筛选出51个活性成分和15041个靶基因,PD靶基因4975个,取交集后得到雷公藤治疗靶基因108个,TNF和CXCL8是主要的炎性核心靶点。富集分析提示雷公藤主要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病毒感染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分子对接显示,PD炎症靶基因CXCL8与雷公藤主要活动成分均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从神经免疫炎症机制来研究雷公藤治疗PD提供了重要作用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神经炎症 帕金森病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镇肝熄风汤联合美多芭及普拉克索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的效果
10
作者 上官建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4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联合美多芭及普拉克索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肝肾不足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美多...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联合美多芭及普拉克索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肝肾不足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美多芭及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神经递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UPDRSⅠ、Ⅱ、Ⅲ部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强直、步态拖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联合美多芭及普拉克索可提高PD治疗效果,降低患者UPDRS评分,加快疾病症状消失,纠正神经递质紊乱,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镇肝熄风汤 美多芭 普拉克索
下载PDF
大鼠脑梗死后脑组织TNF-α、GFAP、NSE、BDNF、Nestin的表达和神经功能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昆南 曹金娟 +5 位作者 刘世民 胡国柱 李沁妤 杨海玉 吴梨华 吴晓牧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不同时期梗死区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脑源性神经营...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不同时期梗死区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巢蛋白(Nest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1、3、7、14、21d组。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模型脑组织GFAP、NSE、BDNF、Nestin、TNF-α的表达。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量表(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对MCAO模型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随MCAO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F=121.282,P<0.05)。GFAP阳性细胞数量随MCAO术后时间推移呈双向反应,术后1、3、7d组逐渐升高,而至14d组和21d组则又逐步降低,其中7d组高于1d组、3d组(P<0.05)。NSE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其中1d组小于3d组、7d组、14d组、21d组,21d组大于3d组、7d组(P<0.05)。BDNF IOD值呈双向表达,1d组、3d组、7d组、14d组表达逐步降低,21d表达升高,其中1d组和21d组大于14d组(P<0.05)。Nestin+细胞数量随时间的推移呈双向反应,1d组~7d组逐步升高,随后逐步降低,其中7d组高于1d组、3d组(P<0.05)。MCAO后TNF-α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12)。结论 MCAO在急性期(7d前)受损脑组织产生炎症及抗炎反应明显,急性期后(7d后)以神经生长因子产生并促进神经再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再灌注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大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动态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项正兵 屈新辉 +2 位作者 王万松 张昆南 吴晓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520-4524,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60例脑梗死后遗症、60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以CD133和KDR双阳性细...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60例脑梗死后遗症、60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以CD133和KDR双阳性细胞作为EPCs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以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脑血管各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后遗症组、危险因素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21 d时,外周血EPCs数量均较发病24 h时间点高(均P<0.05),发病后EPCs逐渐升高,且在14 d时间点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下降,在30~90 d时EPCs水平与发病24 h无差异(P>0.05)。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是脑血管病外周血EPCs独立的影响因素。外周血EPCs数量与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无关(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14 d时,NIHSS评分随着外周血EPCs上升而改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NIHSS评分与外周EPCs呈负相关(均P<0.01);在发病后21~90 d时,这种相关性不复存在。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呈动态变化,且数量上升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检测外周静脉血EPCs数量可以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文锋 吴凌峰 +2 位作者 屈新辉 高幼奇 吴晓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161-16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近4年在我科诊断并采用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9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就所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3.7%(13/95),危及生命的1例...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近4年在我科诊断并采用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9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就所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3.7%(13/95),危及生命的1例,占1.0%(1/95)。结论: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神经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影像学,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妥当处理并发症,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就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并发症 处理
下载PDF
血清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和抗AQP4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熊英琼 梅竹君 +2 位作者 章伟 屈新辉 吴晓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 G)和抗AQP4抗体在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NMO)中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MS患者、7例NMO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P的Ig G抗体,采用细胞间接免疫... 目的:探讨血清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 G)和抗AQP4抗体在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NMO)中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MS患者、7例NMO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P的Ig G抗体,采用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CBA)检测血清标本抗AQP4抗体;分析MS、NMO患者中HP-Ig G及抗AQP4抗体的阳性率,并对比抗AQP4抗体阳性与抗AQP4抗体阴性患者间HP-Ig G阳性率的差别。结果:MS组、NMO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70%、85.71%、42.8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S组、NMO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HP-Ig G抗体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S组与NMO组血清中抗HP-Ig G抗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NMO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AQP4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85.7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和NMO患者组中抗AQP4抗体阳性患者与抗AQP4抗体阴性患者抗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3%、79.3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是引起MS及NMO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MS及NMO患者是否含有抗AQP4抗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 抗AQP4抗体
下载PDF
误诊为颈椎病的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症1例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刚 刘世民 +2 位作者 吴凌峰 高幼奇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5-1135,共1页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Hamill(1908年)通过尸检发现并报道首例。其主要症状为感音性耳聋、共济失调等,而脊髓及前根损害少见。本文报...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Hamill(1908年)通过尸检发现并报道首例。其主要症状为感音性耳聋、共济失调等,而脊髓及前根损害少见。本文报道1例曾误诊为颈椎病并以脊髓及前根损害为主要表现的SS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铁沉积症 中枢神经系统 颈椎病 误诊 神经系统疾病 感音性耳聋 共济失调 主要表现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2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项正兵 张昆南 +3 位作者 屈新辉 曹文锋 高幼奇 吴晓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203-4204,共2页
病例1,女,64岁。因头晕、行走不稳2年,口齿不清伴左侧面部阵发性针剌样疼痛2个月于2011年7月29日入院。
关键词 表面铁沉积症 中枢神经系统 行走不稳 口齿不清 阵发性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洪连 周鑫华 +3 位作者 谢琛 梅竹君 吴凌峰 曹文锋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将45例缓解期NMOSD患者分为雷公藤多苷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雷公藤多苷、...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将45例缓解期NMOSD患者分为雷公藤多苷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雷公藤多苷、醋酸泼尼松及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月的扩展残疾状况评分(EDSS)及AQP4-IgG浓度,评估治疗后12月的复发频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雷公藤多苷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的EDSS评分、降低AQP4-IgG浓度及复发频次均能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更明显(P<0.05),同时3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雷公藤多苷和醋酸泼尼松治疗缓解期NMOSD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且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醋酸泼尼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屈新辉 张昆南 +2 位作者 龚凌云 高幼奇 吴晓牧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41例MS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同时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技术检测MS患者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其潜伏期、波幅;检测正中...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41例MS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同时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技术检测MS患者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其潜伏期、波幅;检测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H反射的潜伏期和F波的出现率。结果MS合并PNS损害的发生率为41.4%,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麻木12例(29.2%)、肢体乏力10例(24.3%)、神经根性疼痛2例(4.8%);体征有末梢/根型感觉障碍9例(21.9%)、腱反射减低5例(12.1%)、肌力减低(<Ⅳ级)5例(12.1%)、肌萎缩3例(7.3%)。神经电生理改变为F波、H反射潜伏期延长,F波的出现率下降;神经电位波幅降低;不同程度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末端潜伏期延长。结论MS是一种以CNS受损为主的脱髓鞘疾病,部分患者可以同时累及PNS,神经电生理检测可对周围神经损害进行定位,同时可定量反映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周围神经损害 临床特征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补气类中药抗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性凋亡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姚于飞 高幼奇 胡国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2-315,共4页
神经细胞在受到缺血/缺氧刺激后出现细胞凋亡,然而千百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脑中风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脑功能恢复方面更是胜于西医。中医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其中补气类中药又为主要成分,因此本文就补气类中药抗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现... 神经细胞在受到缺血/缺氧刺激后出现细胞凋亡,然而千百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脑中风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脑功能恢复方面更是胜于西医。中医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其中补气类中药又为主要成分,因此本文就补气类中药抗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缺氧 神经细胞 凋亡 补气中药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凌云 胡凡 +4 位作者 黄刚 吴爱玲 陈淑梅 吴晓牧 张昆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旨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肌肉活检病理确诊的LSM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资料,神经电生理资料包括双侧股四头肌、三角肌的同心圆针电极检查资料以及一侧上肢正中... 目的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旨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肌肉活检病理确诊的LSM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资料,神经电生理资料包括双侧股四头肌、三角肌的同心圆针电极检查资料以及一侧上肢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一侧正中神经F波检测。结果肌电图表现正常占38.9%;神经源性损害占38.9%;肌源性损害占16.7%;既有神经源性又有为肌源性损害占5.6%;检测72条神经纤维表现为波幅下降占37.5%,表现为传导速度和或潜伏期延长占12.5%,F波异常27.8%。结论 LSM肌电图表现并非如肌炎及其他类型肌病以肌源性损害多见,而多表现为正常或神经源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肌疾病 肌无力 电生理 肌肉活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