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料与学术兼具 历史与现实相融--《当代江西史研究丛书》的鲜明特色
1
作者 汤水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5-256,共2页
由当代江西史编辑委员会主办、《当代江西史研究》编辑部编选的《当代江西史研究丛书》首批3本图书——《文论》、《往事》、《人物》,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当代江西史研究中的一件大事、喜事。
关键词 江西 鲜明特色 丛书 当代中国出版社 学术 史料 实相 历史
下载PDF
当代江西农史要略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友良 曾丽雅 +2 位作者 易宗礼 黄春 刘善庆 《农业考古》 2003年第3期22-40,45,共20页
关键词 当代 江西 农史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下载PDF
论江西国民党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友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8-74,86,共8页
江西省国民党组织的活动及其发展历程,以1927年为界,分为革命与执政两个时期。在反对清朝和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民党是革命的政党,为在江西结束清朝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执政党后,江西国民党的党务活动,... 江西省国民党组织的活动及其发展历程,以1927年为界,分为革命与执政两个时期。在反对清朝和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民党是革命的政党,为在江西结束清朝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执政党后,江西国民党的党务活动,在执掌省政和国内战争、民族战争中展开。党的性质、执政地位和战争环境,给国民党以严峻的考验,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其活动的内容和结果,使其既主导了江西该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未能处理好多元复杂的现代社会的利益关系,未能顾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没有从根本上做好党的自身建设,以至最终溃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国民党组织 党务活动 历史经验
下载PDF
论新中国城乡二元社会制度的形成——从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视角 被引量:12
4
作者 汤水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7-104,共8页
20世纪50年代以保障工业化建设和城市粮食供应为出发点的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对新中国城乡二元社会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通过国家在粮食上的垄断经营切断了城乡之间的主要市场联系;它以动员农民回乡为重要手段,并限制... 20世纪50年代以保障工业化建设和城市粮食供应为出发点的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对新中国城乡二元社会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通过国家在粮食上的垄断经营切断了城乡之间的主要市场联系;它以动员农民回乡为重要手段,并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第一次从制度上确立了城乡之间的身份差别;它把有无城市正式户籍作为标准,对城乡居民实行差别供应,将绝大多数农村人口排除在计划供应之外,同时又促进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产生。这一切,导致了城乡二元社会制度化的分离,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计划供应 城乡 二元社会制度
下载PDF
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社会公平正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曾丽雅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96,共4页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和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过程...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和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过程中,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转变,并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和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社会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曾丽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126,共12页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表现为他为了创造现代化建设必需的条件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在实践的探索过程中进行理论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表现为他为了创造现代化建设必需的条件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在实践的探索过程中进行理论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无论是理论上的准备,还是实践中的探索,无论是内部条件的创造或是外部条件的争取,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由于指导思想发生“左”的偏差,中国现代化建设在50年代后期走上了曲折的道路。为什么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会发生“左”的失误,本文从其理论与实践的多个角度对此作出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理论 实践 努力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曾丽雅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3-111,共9页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力图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现代化战略。从“两步走”、“大跃进”到“四个现代化”,再从“三步走”到“新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力图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现代化战略。从“两步走”、“大跃进”到“四个现代化”,再从“三步走”到“新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的反思是:第一,中国历史和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而制定和实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来指导;第二,制定和实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条件,关键是要有稳定的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及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三,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国情、把握规律,是制定和实施现代化战略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 中国共产党 构想 实践 反思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曾丽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4-132,共9页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主要有六个方面。它们是逐步形成的,虽然某些方面有反复变化和矛盾之处,但却体现了一种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开创精神。毛泽东指导实施现代化战略的实践分为四个阶段。他在2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有...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主要有六个方面。它们是逐步形成的,虽然某些方面有反复变化和矛盾之处,但却体现了一种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开创精神。毛泽东指导实施现代化战略的实践分为四个阶段。他在2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有曲折、有失误、有重要贡献,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创者与伟大实践者。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实践既有相适,也有相悖,这主要源于他指导思想上的矛盾、理论认识上的误区、"以苏为鉴"的局限及某些制度贯彻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战略 构想 实践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曾丽雅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4-19,共6页
建国以来,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国以来,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创造性伟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下载PDF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丽雅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8-24,共7页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具有以下特点:在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q...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具有以下特点:在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转变;在发展方式上,实现了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这些特点,是由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所致,是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大以来 胡锦涛 现代化战略 科学发展观 和谐发展
下载PDF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特点
11
作者 曾丽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9-214,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虽然在总体上继承延续了邓小平实施现代化战略的基本之处,但也有许多发展创新的地方。其显著特点为:在战略方向上,提出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目... 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虽然在总体上继承延续了邓小平实施现代化战略的基本之处,但也有许多发展创新的地方。其显著特点为:在战略方向上,提出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在战略部署中,更加注重平稳地积极推进;在战略视阈上,进一步与国际规范接轨;在战略环境中,注重以党的建设保障现代化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现代化战略 平稳发展 新格局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略论
12
作者 曾丽雅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49-55,共7页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现代化进程始终与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在一起:由求强向富民转变——现代化首要目标的重新定位,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现代化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从经济现代化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现代化进程始终与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在一起:由求强向富民转变——现代化首要目标的重新定位,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现代化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从经济现代化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内涵的渐趋丰富完整,由封闭式到全面开放——现代化道路的不断拓宽。我们可以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得出一些有意义的启示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进程
下载PDF
民间宗教信仰复兴及“理事会”与基层政权的和谐互动——基于江西X县的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利朝 杨达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4-209,共6页
民间宗教信仰复苏作为近30余年中国内地的一种"社会事实",它高度依赖于社区民众的集体记忆,具有自组织化性质,既新添了基层社会公共空间,也催生了"寺庙理事会"这类原生态社会组织。对此,基层政权组织经历了从放任... 民间宗教信仰复苏作为近30余年中国内地的一种"社会事实",它高度依赖于社区民众的集体记忆,具有自组织化性质,既新添了基层社会公共空间,也催生了"寺庙理事会"这类原生态社会组织。对此,基层政权组织经历了从放任旁观到政策介入,进而实施制度管理的应对演进。X县关帝庙案例呈现为其"理事会"与基层政权组织良性互动的一个样本,提示这类原生态社会组织的未来走向值得关注,并予以深层学术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宗教 理事会 基层政权 互动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发展历程论略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曾丽雅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9-155,共7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为了建立与时代要求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的历程,有着几个显著的特点第...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为了建立与时代要求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的历程,有着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体现了先进文化的特色;第二,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第三,在建构体系上,始终保持民族性特色,并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内容不断发展创新;第四,在文化内涵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个阶段成果的继承发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精神文化 发展 创新 先进性 民族性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游民的安置和改造——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汤水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新中国成立伊始,大量无业游民游荡在全国各大城市,既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形象,又威胁到社会治安乃至社会的稳定。为树立城市新形象,改造城市社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对游民收容安置和改造,基本上解决了城市游民问题。处理好游... 新中国成立伊始,大量无业游民游荡在全国各大城市,既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形象,又威胁到社会治安乃至社会的稳定。为树立城市新形象,改造城市社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对游民收容安置和改造,基本上解决了城市游民问题。处理好游民问题,对稳定新政权、恢复经济、保障人民利益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中也出现了偏差,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上海 游民 改造
下载PDF
论新生活运动与复兴文化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友良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85-90,11,共7页
1934年春,一场由蒋介石在南昌亲自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以下简称新运),伴随着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的炮火硝烟风靡全国。该运动在形式上力倡重振道德和提高个人的国家观念,强调将礼义廉耻贯穿到国民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蒋介石等又称其为“... 1934年春,一场由蒋介石在南昌亲自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以下简称新运),伴随着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的炮火硝烟风靡全国。该运动在形式上力倡重振道德和提高个人的国家观念,强调将礼义廉耻贯穿到国民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蒋介石等又称其为“固有文化的复兴运动”。一场以追求强化统治效能为根本目的的思想统治运动,用复兴文化的旗帜堂皇行进,体现了蒋介石在30年代的历史条件下实施思想统治的新的思考和特点。对其所标榜的文化复兴问题分析作些剥离工作,有助于加深对这场运动及蒋介石当时所思所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新生活运动 文化问题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复兴运动 统治秩序 文化复兴 国家观念 思想文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述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丽雅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所包括的从道思想、贵和尚中、崇德重义、道统观念、文化中国及人文精神等重要内容,从先秦到现代已发展形成了一个中华民族所遵崇的价值体系。但它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所包括的从道思想、贵和尚中、崇德重义、道统观念、文化中国及人文精神等重要内容,从先秦到现代已发展形成了一个中华民族所遵崇的价值体系。但它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着。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复杂的作用,即具有积极和消极、正面与负面的双重价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 精神文化 价值作用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解决民生问题的决策与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丽雅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5-11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战略的制定实施凸显了民生取向特点,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亦与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紧密结合,但出现了发展中新的民生问题。党中央面对新的民生问题,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及实践中实现了若干重大转变,采取了若干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战略的制定实施凸显了民生取向特点,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亦与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紧密结合,但出现了发展中新的民生问题。党中央面对新的民生问题,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及实践中实现了若干重大转变,采取了若干重大举措,使民生问题的改善得到了实质性提升。党中央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决策与实践,主要受到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变化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受制于演进中的不同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 现代化战略 党中央 民生问题
下载PDF
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慕亚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2-15,共4页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经济思想。作者认为,在执行共同富裕政策时,应注意三个问题:要承认在收入分配上的差别,但提倡先富帮后富;要坚持分配的社会主义方向,避免两极分化;要建立和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邓小平经济思想 收入 分配
下载PDF
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丽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1-185,共5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际趋势和中国基本国情及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使中国跻身先进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目前,中国已经具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际趋势和中国基本国情及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使中国跻身先进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目前,中国已经具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还任重道远。从研发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对外技术依存度、创新产出及发明专利等四个方面看,中国与创新型国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技发展 自主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