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市售茶叶中稀土元素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艳敏 周鸿 +2 位作者 刘源 游兴勇 熊丽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948-951,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市售茶叶中中稀土元素含量水平,评估消费人群的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在江西省11家设区市采集居民日常消费量大的茶叶137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通过简单分布... 目的了解江西省市售茶叶中中稀土元素含量水平,评估消费人群的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在江西省11家设区市采集居民日常消费量大的茶叶137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通过简单分布评估法计算消费人群的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137份市售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均数范围是0.01~0.85mg/kg,平均含量为2.64mg/kg,中位数为1.70mg/kg。稀土元素铈、镧、钇、钕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85、0.53、0.49、0.34mg/kg。江西省居民通过饮用市售茶叶摄入稀土元素的平均每日暴露量为0.636μg/kgBW。高消费量人群的稀土元素每日暴露量(暴露量的P95)为1.813μg/kgBW。稀土元素铈、镧、钇、钕的消费人群平均每日暴露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204、0.128、0.118、0.082μg/kgBW。结论江西省居民的茶叶中稀土元素摄入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稀土元素 暴露水平 简单分布评估
下载PDF
2014-2016年江西省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艳敏 周鸿 +1 位作者 熊丽 游兴勇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茶叶中铅、铬、镉、汞和砷的污染状况,为制定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的地方标准及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随机抽取不同品种的茶叶370份,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 目的了解江西省茶叶中铅、铬、镉、汞和砷的污染状况,为制定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的地方标准及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随机抽取不同品种的茶叶370份,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5种重金属在黑茶中全部检出,5类茶叶中均检出重金属铅。5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铬(0.83 mg/kg)>铅(0.77 mg/kg)>砷(0.21 mg/kg)>汞(0.0443 mg/kg)>镉(0.0389 mg/kg)。黑茶中的铅和铬、绿茶中砷均有超标样品,镉、汞未检出超标样品,总超标率均低于1%。5种重金属元素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铅、铬、砷元素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江西省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茶叶总体安全,质量较好。但黑茶和绿茶中存在部分超标样品,应重点关注,加强这类产品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重金属 污染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下载PDF
2015-2017年江西省市售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及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厚德 刘洋 +3 位作者 游兴勇 刘道峰 彭思露 刘成伟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785-788,840,共5页
目的了解2015-2017年江西省市售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污染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采集全省选定的24个市县的超市、百货商场等市场流通环节销售的12类食品(包括肉类、豆制品、速冻米面制品等)样品,采用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 目的了解2015-2017年江西省市售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污染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采集全省选定的24个市县的超市、百货商场等市场流通环节销售的12类食品(包括肉类、豆制品、速冻米面制品等)样品,采用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检测和鉴定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三年来收集的阳性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三年共采集4816份样品,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1.43%,2015年污染率较高为2.21%。12类食品中肉与肉制品的检出率较高,2015年为3.58%,2016年为1.57%,2017年2.12%。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04),各大类食品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P<0.001),而不同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84,P=0.55)。部分菌株PFGE结果显示型别较多,仅有三株菌PFGE型别为100%一致。结论江西省市售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稳中向好,但仍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重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售食品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污染情况 分子分型
下载PDF
2013-2015年江西省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艳敏 周鸿 +1 位作者 熊丽 邱伟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853-856,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蔬菜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污染状况,为制定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52个监测点采集9大类1450份蔬菜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样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含量,按GB2762-201... 目的了解江西省蔬菜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污染状况,为制定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52个监测点采集9大类1450份蔬菜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样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含量,按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铅、镉、总汞、总砷四种重金属在蔬菜中的超标率分别为2.22%、1.40%、0.91%、0.35%,检测平均值分别为0.046mg/kg、0.022mg/kg、0.0015mg/kg、0.042mg/kg。铅污染的主要蔬菜品种为块根类蔬菜中的生姜和水生类蔬菜中的藕,超标率分别为14.30%、11.10%;镉污染的主要蔬菜品种为水生类蔬菜中的藕和块根类蔬菜中的生姜,超标率分别为11.10%、9.09%;总汞、总砷在各类蔬菜样品中超标率均较低,所有种类蔬菜样品的检测平均值和P95值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结论江西省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较轻,但部分种类蔬菜中铅、镉的污染需重点关注,应加强监测,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品种进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总汞 总砷 污染调查
下载PDF
2016-2018年江西省居民膳食食品中镍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艳敏 周鸿 +1 位作者 熊丽 游兴勇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208-210,218,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居民膳食食品中镍污染状况,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及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8类2290份膳食食品中镍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江西省8类居民膳食食品中镍总检出率为... 目的了解江西省居民膳食食品中镍污染状况,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及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8类2290份膳食食品中镍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江西省8类居民膳食食品中镍总检出率为83.1%,检出率最高的是畜禽肝肾(96.1%),其次是水果(93.6%)、蔬菜(92.6%),各类食品中镍平均含量为0.067~0.29 mg/kg。镍污染较高的食品有大米、小米、畜禽肝脏、豆芽和四季豆等。结论江西省部分食品中镍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监测,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品种进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食品 污染状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2012—2021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6
作者 曾立爱 刘思海 +3 位作者 刘成伟 游兴勇 夏芝璐 童微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分析2012—2021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2—202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1年... 目的分析2012—2021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2—202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1年江西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285起,累计发病7222人,死亡48人,病死率为0.66%(48/7222),各年度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年间暴发事件数呈总体上升趋势,事件集中发生在5—9月份。在查明原因的768起暴发事件中,毒蘑菇引起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50.78%(390/768)和93.75%(45/48);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占49.41%(2266/4586),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是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其中家庭发生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64.75%(832/285)和95.83%(46/48),主要致病因子为毒蘑菇;餐饮服务场所的发病人数最多,占51.77%(3739/7222),主要致病因子为微生物性因素。结论家庭是毒蘑菇死亡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微生物性致病因子是餐饮服务场所和学校的主要致病因素。建议重点针对广大农村家庭开展食用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宣传,同时加大重点场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健康教育力度,减少食源性疾病及死亡病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特征 食源性致病菌 江西
原文传递
江西省市售水生蔬菜中微量元素含量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
7
作者 辜芸 周鸿 李娟 《江西科学》 2022年第2期264-267,286,共5页
2018年监测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市售4种水生蔬菜中Se、Mn、Cu、Ni、V、As和Hg 7种微量元素含量,了解江西省市售水生蔬菜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评价As和Hg含量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种水生蔬菜样品中:芋中硒和镍含量最高;藕... 2018年监测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市售4种水生蔬菜中Se、Mn、Cu、Ni、V、As和Hg 7种微量元素含量,了解江西省市售水生蔬菜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评价As和Hg含量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种水生蔬菜样品中:芋中硒和镍含量最高;藕中铜和锰含量最高;蕹菜中钒含量最高。所有水生蔬菜样品的As和Hg含量均未超标,符合国家标准。不同年龄人群通过食用水生蔬菜摄入As和Hg的健康风险较低,不会危害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江西 水生蔬菜 健康风险
下载PDF
2018年江西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彭文芳 周鸿 +1 位作者 上官俊 宋迎春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5-52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2018年江西省各级碘缺乏病(IDD)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总结各级实验室检测的整体水平和检测能力,为IDD监测和防治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方法2018年,对江西省的省、市、县3级IDD实验室进行盐碘、尿碘和水碘外质控考核。其中,... 目的通过分析2018年江西省各级碘缺乏病(IDD)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总结各级实验室检测的整体水平和检测能力,为IDD监测和防治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方法2018年,对江西省的省、市、县3级IDD实验室进行盐碘、尿碘和水碘外质控考核。其中,参加盐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11个地市级、30个县级实验室;参加尿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11个地市级、100个县级实验室;参加水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11个地市级实验室。盐碘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GB/T 13025.7-2012);尿碘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1-2016)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WS/T 107.2-2016);水碘测定采用国家IDD参照实验室推荐的"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研究"中0~100μg/L范围的测定方法。尿碘采用Z比评分法进行判定,当│Z│≤2时,合格;当2<│Z│<3时,基本合格;当│Z│≥3时,不合格。水碘和盐碘采用参考值±不确定度的方法进行判定,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在此范围内,判定为合格,反之判定为不合格。结果2018年江西省1个省级和11个地市级IDD实验室盐碘、尿碘和水碘考核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均为100.00%。参加盐碘考核的30个县级实验室,有1个不合格;参加尿碘考核的100个县级实验室,有3个不合格。结论2018年江西省IDD实验室检测技术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部分县级实验室检测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溯源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游兴勇 周厚德 +2 位作者 蔡军 刘洋 刘成伟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773-774,782,共3页
目的分析某市一起三家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原因,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方法参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手册对采集的留样食品、粪便和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与鉴定,采用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 目的分析某市一起三家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原因,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方法参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手册对采集的留样食品、粪便和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与鉴定,采用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开展分离菌的分子溯源。结果从采集的43份样品中检出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病人生物标本4份,草莓卷食品7份,环境样本5份,4份病人样本中共检出3份SEA肠毒素和1份SED肠毒素,7份食品样本和5份环境样本的分离株共检出肠毒素11份SEA肠毒素和1份SED肠毒素,10株PFGE成功分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为来源于2种不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株。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SEA、SED型的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草莓卷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分子溯源
下载PDF
2019-2021年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文芳 周鸿 +1 位作者 宋迎春 上官俊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为氟中毒的监测防治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支撑。方法2019-2021年,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采用《尿中氟化物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15)对质控样进行检测,采用Origin 9软件对数据进行分... 目的分析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为氟中毒的监测防治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支撑。方法2019-2021年,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采用《尿中氟化物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15)对质控样进行检测,采用Origin 9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制作Youden图、偏差棒图,并根据Z比分值进行结果评定,│Z│≤2为合格,2<│Z│<3为基本合格,│Z│≥3为不合格。结果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合格率为95.00%(38/40)。绝大部分实验室的│Z│比分值<2。2019、2020年2个实验室内│Z│比分值≥3。结论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较为满意,但个别实验室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实验室 质量控制 分析
原文传递
2014—2018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患者沙门菌分离株MLST分型及流行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思露 周厚德 +5 位作者 游兴勇 童微 刘成伟 姜茗 刘道峰 张强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8-1544,共7页
目的掌握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患者沙门菌分离株优势ST(MLST)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流行趋势,分析血清型与ST型的对应关系。方法以分离自2014—2018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患者的313株沙门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菌株进行... 目的掌握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患者沙门菌分离株优势ST(MLST)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流行趋势,分析血清型与ST型的对应关系。方法以分离自2014—2018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患者的313株沙门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探讨ST型别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血清型的对应关系。结果313株沙门菌共分为39种ST型,占比最高的是ST34(32.59%),其次是ST11(15.97%)、ST19(11.50%)。每年的优势ST型基本为ST34、ST11、ST19,地区间ST型分布存在差异:上饶市ST型种类最多(20种),其次是抚州市(15种)、景德镇市(14种);南昌市优势ST型别为ST11、新余和鹰潭市优势ST型为ST19,而其他地市的优势ST型均为ST34。313株沙门菌共分为30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4,[5],12:i:-(30.35%)、肠炎沙门菌(15.97%)、鼠伤寒沙门菌(14.06%)。结论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患者沙门菌分离株的ST型别较多,年度流行ST型以ST34、ST11、ST19为主。这三种优势ST型在江西省不同地区间均有分布,但ST型在时空分布上也存在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患者沙门菌 MLST 流行特征 江西省
原文传递
基于Python语言的ARIMA模型在江西省食源性疾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丽敏 刘成伟 +5 位作者 梁新民 张强 周厚德 游兴勇 刘道峰 彭思露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8-463,共6页
目的评估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预测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ython软件构建ARIMA模型,以2021年数据验证及评估ARIMA模型预测效能,并对2022年1~6月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进行短期预测。结果江西省2016—2... 目的评估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预测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ython软件构建ARIMA模型,以2021年数据验证及评估ARIMA模型预测效能,并对2022年1~6月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进行短期预测。结果江西省2016—2021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每年的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预测最佳模型为ARIMA(1,0,0)(1,0,2)_(12),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为96.66,模型残差为白噪声序列(P>0.05)。模型预测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流行趋势基本吻合,整体均方根误差(RMSE)为0.656,以2021年数据验证模型预测效果,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11.25%,表明模型外推效果较好。结论ARIMA(1,0,0)(1,0,2)_(12)模型可用于江西省食源性疾病发病趋势的短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ARIMA模型 PYTHON语言 预测
原文传递
2012—2020年江西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立爱 刘成伟 +3 位作者 游兴勇 童微 夏芝璐 刘洋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1315,共5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有效控制家庭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2—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 目的分析江西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有效控制家庭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2—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0年江西省共报告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15起,累计发病2608人,死亡35人,病死率为1.3%(35/2608)。9年间暴发事件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事件集中发生在5~10月份。从致病因素和原因食品分析,野生蘑菇引起的事件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5.0%(322/715)、39.5%(1029/2608)和94.2%(33/35),其次是微生物致病因素。从区域分析,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报告的事件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3.1%(527/715)、75.4%(1966/2608)和100.0%(35/35)。结论江西省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应重点针对广大农村家庭开展食用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宣传,普及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知识,减少家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家庭 流行病学特征 江西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江西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14
作者 曾立爱 刘成伟 +3 位作者 游兴勇 夏芝璐 童微 刘洋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9-623,共5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2015-2019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有效控制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目的分析江西省2015-2019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有效控制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江西省共报告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61起,累计发病1682人,住院794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73/10万,事件集中发生在5~10月。沙门菌及副溶血性弧菌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导致的暴发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5.4%(73/161)和56.4%(949/1682),肉与肉制品是主要的原因食品。家庭、宾馆饭店、农村宴席、学校食堂、单位食堂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食品加工、储存不当、原料(辅料)污染或变质是事件的主要引发因素。结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仍是江西省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发季节应针对重点食品、重点场所和相关人群加强监管或教育培训,增强家庭食品安全意识,减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细菌 微生物 食品安全 江西
原文传递
2016-2017年江西省食源性沙门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厚德 刘德 +4 位作者 彭思露 刘道峰 游兴勇 刘洋 刘成伟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764-769,共6页
目的研究2016-2017年江西省食源性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PFGE分子分型,为临床用药及感染源的溯源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江西省部分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样本,将沙门菌自样本中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脉冲场... 目的研究2016-2017年江西省食源性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PFGE分子分型,为临床用药及感染源的溯源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江西省部分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样本,将沙门菌自样本中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沙门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与分子分型。结果自样本中分离出146株沙门菌,对13种抗菌药物均有耐药,对氨苄西林(AMP)、四环素(TET)和萘啶酸(NAL)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1.72%、65.07%和50.00%,对头孢西丁(CFX)和亚胺培南(IPM)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4%和5.48%;多重耐药菌构成比2016年为62.21%,2017年为79.21%;多重耐药谱型2016年有16种,2017年有50种;沙门菌分子型2016年有37种,2017年有65种。结论 2016-2017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患者感染的沙门菌耐药状况较为严重,2017年沙门菌耐药率高于2016年,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耐药性发展。菌株PFGE图谱的聚类分析可揭示沙门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为食源性沙门菌病暴发流行的识别和溯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沙门菌 耐药性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江西省首起中式凉拌菜引起一例孕妇李斯特菌病的溯源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洋 彭思露 +4 位作者 周厚德 刘道峰 游兴勇 刘成伟 曾立爱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对江西省首起中式凉拌菜引起一例孕妇李斯特菌病进行溯源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李斯特菌病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临床检测方法和国家标准GB 4789.30—2016方法对血液、食品样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进行分离,并... 目的对江西省首起中式凉拌菜引起一例孕妇李斯特菌病进行溯源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李斯特菌病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临床检测方法和国家标准GB 4789.30—2016方法对血液、食品样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进行分离,并用生化、质谱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菌株的分型和溯源分析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全基因组测序方法。结果流调结果显示,患者症状以发热为主,新生儿无感染,有每周进食一次中式凉拌菜的习惯。患者血培养鉴定结果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现场对患者家进行的环境样本采样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采集患者常去的熟食店销售的2份凉拌菜检出了该细菌。PFGE电泳分型显示患者分离株与食品分离株分型结果一致,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菌株均为ST1型。结论中式凉拌菜存在引起孕妇李斯特菌病的风险,应加强监测,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餐饮店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溯源 中式凉拌菜 李斯特菌病
原文传递
江西省一起食用亚稀褶红菇中毒引起死亡事件的调查与溯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洋 梁新民 +3 位作者 周厚德 游兴勇 刘成伟 彭思露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64-1369,共6页
目的调查并溯源2020年9月江西省一起误食有毒蘑菇中毒引起死亡事件的情况,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访问调查法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并初步判断,对收集的有毒蘑菇样品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发... 目的调查并溯源2020年9月江西省一起误食有毒蘑菇中毒引起死亡事件的情况,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访问调查法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并初步判断,对收集的有毒蘑菇样品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患者均食用了野生蘑菇,未食用者未发病,平均潜伏期19 min,病情进展迅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对肝肾和心脏功能造成损害,致死率较高。有毒蘑菇样品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比对鉴定为亚稀褶红菇。结论本次事件为江西省报道的一起误食亚稀褶红菇引起中毒死亡的事件,提示江西省毒蘑菇中毒形势较为严峻,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防控,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分子鉴定 亚稀褶红菇 致死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分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方法的建立
18
作者 李芮 黄艳梅 +5 位作者 童晓钰 山珊 刘成伟 谭俣宬 陈芳 刘道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0,I0005,I0006,共10页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研究立足DEC目前流行率高、基层分型困难的现状,建立了快速分型5种DEC的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研究立足DEC目前流行率高、基层分型困难的现状,建立了快速分型5种DEC的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DEC的8段特征性毒力基因pic、aggR、lt、st、stx 1、stx2、escV、invE及大肠埃希氏菌属特异性基因uidA设计LAMP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并对方法的分析性能及临床菌株分型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对pic和escV的检出限是1 ng/μL,对aggR、stx 1、invE和uidA的检出限是100 pg/μL,对lt、st和stx 2的检出限是10 pg/μL,该方法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为100%,DEC型别间无交叉反应,对临床菌株的分型与实际结果完全一致。方法快速简便、设备要求低,借助恒温荧光读取设备可在40 min内迅速判定待检菌株是否为DEC及其致病类型,可满足各机构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毒力基因 分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2012—2017年江西省毒蘑菇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游兴勇 周厚德 +2 位作者 刘洋 刘道峰 刘成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分析2012-2017年江西省毒蘑菇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毒蘑菇中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系统"查询2012-2017年江西省上报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2017年江西省共... 目的分析2012-2017年江西省毒蘑菇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毒蘑菇中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系统"查询2012-2017年江西省上报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2017年江西省共报告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起数120起,发病人数463人,死亡人数19人,病死率为4.1%;事件起数最多的是2015年,占事件总起数的33.3%(40/120);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5~8月份;九江市、鹰潭市、吉安市和抚州市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地区;家庭是毒蘑菇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家庭毒蘑菇中毒事件占中毒事件总起数的92.5%(111/120);农村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率高于城市;误采误食是毒蘑菇中毒的主要原因。中毒类别主要以灰花纹鹅膏菌和铅绿褶菇为主。结论毒蘑菇中毒是造成江西省食源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蘑菇中毒 江西 死亡 食物中毒
原文传递
2018年江西省婴幼儿食品中克罗诺杆菌污染状况及分子分型和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厚德 彭思露 +4 位作者 刘成伟 游兴勇 刘道峰 刘洋 陈福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5-339,384,共5页
目的了解2018年江西省婴幼儿食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分子分型及耐药特征,为市售婴幼儿食品致病菌的溯源积累数据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共采集市售婴幼儿食品337份,按照GB 4789.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 目的了解2018年江西省婴幼儿食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分子分型及耐药特征,为市售婴幼儿食品致病菌的溯源积累数据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共采集市售婴幼儿食品337份,按照GB 4789.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法对分离株进行验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药敏试验和分子分型试验。结果168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未检出克罗诺杆菌;169份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有24份检出克罗诺杆菌(24株),阳性率为14.2%。药敏试验显示,24株分离株共对8种抗生素耐药,头孢唑啉(62.5%,15/24)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29.2%,7/24)耐药率较高,全部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敏感,其中1株分离株最高耐7种抗生素。PFGE结果显示分离株共有22种分子型别,相似度为46.6%~100.0%。结论2018年江西省婴幼儿食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与国内部分地区相似,克罗诺杆菌在婴幼儿谷类辅食中普遍存在,分离菌株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呈现不敏感趋势,PFGE型别高度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食品 克罗诺杆菌 污染 耐药性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