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V-tk与p53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旭 王洁 +2 位作者 董福生 董玉英 侯亚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_tk)基因、野生型p53基因(wt_p53)联合杀伤人涎腺 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 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_tk基因、wt_p53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逆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_tk)基因、野生型p53基因(wt_p53)联合杀伤人涎腺 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 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_tk基因、wt_p53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逆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_PCR)检测转染后的基因表达;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tk与p53基因治疗后对肿瘤细 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并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单独转染wt_p53 及HSV_tk GCV基因5d后,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54%和38%;两者联合转染5d后,细胞的存活率 降至2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SV_tk、wt_p53基因联合应用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杀伤作用强于 此两基因单独应用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涎腺 基因治疗 野生型P53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下载PDF
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秀琴 王洁 +3 位作者 李荷香 顾洪涛 王旭 闫炳智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 建立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系。方法 取自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原发肿瘤进行体外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活细胞观察和组织学染色。观察细胞生长状况 ,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标记物对细胞进行鉴定 ,... 目的 建立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系。方法 取自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原发肿瘤进行体外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活细胞观察和组织学染色。观察细胞生长状况 ,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标记物对细胞进行鉴定 ,并对肿瘤的致瘤性进行裸鼠异种移植实验。结果 多形性腺瘤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 ,有的细胞围成腺腔结构 ,胞浆内富含粘液 ,形成空泡。有的成片排列 ,细胞外有粘液样物质。细胞的生长曲线较平缓 ,无明显快速生长期。肿瘤性腺上皮细胞角蛋白阳性 ,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肌动蛋白阳性。结论 建立的涎腺多形性腺瘤有限细胞系 (SPA - 0 2 ) ,保留了原代细胞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多形性腺瘤 细胞体外培养 生物学特性 涎腺肿瘤 组织学 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P53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闫炳智 王洁 +3 位作者 张波 董福生 侯琳 王旭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为了探讨P53基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RT PCR检测转染细胞P53基因mRNA的表达,TRAP PCR 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端粒酶... 目的为了探讨P53基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RT PCR检测转染细胞P53基因mRNA的表达,TRAP PCR 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并将P53基因与含有hTERT启动子核心调控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2630共转染SACC83细胞,测定转染细胞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结果1.瞬时转染含人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ΔE1P53于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后,其P53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2.基因转染后,SACC83细胞内源性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3.P53基因与含有hTERT启动子核心调控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2630共转染SACC83细胞后,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结论外源性表达P53基因可以降低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可能通过抑制端粒酶hTERT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端粒酶活性 抑制作用 涎腺腺样囊性癌 SACC-83 野生型P53基因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hTERT启动子 腺病毒表达载体 RT-PCR检测 ELISA法检测 端粒酶HTERT 基因mRNA 腺样囊性癌细胞 荧光素酶活性 瞬时转染 转染细胞 基因启动子 脂质体法 基因活性 基因转染 转录活
下载PDF
舌癌P53蛋白的表达及p53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英怀 王洁 +3 位作者 段玉芹 董福生 董玉英 郭丽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检测舌癌中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0例舌白斑和32例舌癌,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R-SSCP检测舌白斑和舌癌p53基因突... 目的:检测舌癌中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0例舌白斑和32例舌癌,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R-SSCP检测舌白斑和舌癌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0.0%(2/10)和59.4%(19/32)。突变的19例舌癌,12例出现第5外显子突变,7例出现第6外显子突变,2例出现第7外显子突变,15例出现第8外显子突变。其中单外显子突变10例,多外显子突变9例。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舌白斑和舌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2/10)和46.9%(15/32);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I、Ⅱ期病例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Ⅲ、IV期病例(P<0.05)。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的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采用免疫组化和PCR-SSCP检测舌癌的符合率为75.0%(24/32)。结论:舌癌发生过程中p53基因有突变,最多发生在第8外显子,其次为第5、6外显子;P53蛋白阳性的舌癌患者多处于临床晚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基因 突变 蛋白
下载PDF
P16蛋白在颊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董玉英 王洁 +2 位作者 董福生 顾洪涛 李荷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P16在口腔颊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2例颊黏膜白斑和扁平苔藓,30例颊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临床分期、转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颊黏膜鳞... 目的:探讨P16在口腔颊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2例颊黏膜白斑和扁平苔藓,30例颊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临床分期、转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颊黏膜鳞状上皮和上皮单纯性增生中均有P16蛋白表达为100%(10/10,22/22);上皮异常增生中P16蛋白的表达率为90.0%(9/10);颊癌P16的表达率为40.0%(12/30),颊癌P16的表达率比上皮异常增生明显降低(P(0.01)。P16缺失表达的患者绝大多数处于临床Ⅲ、Ⅳ期(16/18)。临床Ⅲ、Ⅳ期病例P16蛋白表达水平比Ⅰ、Ⅱ期者明显降低(P(0.01);有颈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P16蛋白的表达与颊癌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16蛋白缺失时,颊癌预后较差。P16可作为临床评估颊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黏膜 癌前病变 P16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技术
下载PDF
HSV-tK与IL-2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书深 王洁 +2 位作者 董福生 董玉英 侯亚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44-547,共4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联合杀伤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和IL-2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联合杀伤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和IL-2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基因表达;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tK与IL-2基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采用光镜观察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单独转染HSV-tK/GCV及IL-2基因5天后,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37.7%和66.0%;联合转染5天后,细胞的存活率降至21.5%,与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SV-tK和IL-2基因联合使用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杀伤作用高于上述基因单独使用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涎腺 基因治疗 IL-2 HSV-TK
下载PDF
HSV-TK/GCV联合IL-2治疗舌癌移植瘤的机制探讨
7
作者 董玉英 张英怀 +3 位作者 王洁 董福生 王旭 郭立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观察HSV-TK联合IL-2对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HSV-TK与IL-2联合应用对舌癌抑制和杀伤的机制。方法:建立舌癌Tc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HSV-TK联合IL-2对移植瘤进行体内转染,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使用RT-PCR检测HSV-TK基因和I... 目的:观察HSV-TK联合IL-2对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HSV-TK与IL-2联合应用对舌癌抑制和杀伤的机制。方法:建立舌癌Tc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HSV-TK联合IL-2对移植瘤进行体内转染,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使用RT-PCR检测HSV-TK基因和IL-2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CD4和CD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瘤体积生长曲线表明TK组(C组)及TK联合IL-2组(D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TK组抑瘤率为40.1%,TK联合IL-2组抑瘤率为80.2%。RT-PCR检测目的基因HSV-TK基因和IL-2基因已整合入肿瘤细胞中且稳定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对照组)和B组(病毒组)凋亡峰不明显,而C组和D组凋亡峰明显。对照组、病毒组、TK组、TK联合IL-2组凋亡率分别为(6.77±1.31)、(7.08±1.28)、(13.22±3.28)、(28.90±6.50)。除对照组、病毒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任2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TK联合IL-2组,肿瘤细胞周围有大量CD4和CD8阳性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HSV-TK和IL-2治疗后可显著抑制Tca8113移植瘤的生长。HSV-TK与IL-2基因联合应用,其治疗效果较单独应用HSV-TK明显提高。HSV-TK可明显杀伤Tca8113移植瘤细胞,而IL-2可以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HSV-TK IL-2 裸鼠 移植瘤
下载PDF
TNF-α与IL-2诱导人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玮 王洁 +2 位作者 顾洪涛 李荷香 王旭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 -α)与白细胞介素Ⅱ (interleukin - 2 ,IL -2 )在体外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取呈对数生长的第 12代人多形性腺瘤细胞 (SPA - 0 2 ) ,采用TNF -α与IL -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 -α)与白细胞介素Ⅱ (interleukin - 2 ,IL -2 )在体外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取呈对数生长的第 12代人多形性腺瘤细胞 (SPA - 0 2 ) ,采用TNF -α与IL - 2单独或联合用药。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 ,利用光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 ,采用TNF -α 2 4h后凋亡峰开始形成 ,72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联合应用IL - 2较单独应用TNF -α凋亡率显著增高 ;光镜观察发现用药后大量多形性腺瘤细胞胞浆皱缩 ,胞核染色质固缩 ,呈大小不等的点状。结论 TNF -α可诱导体外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发生凋亡 ,IL - 2可增强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IL-2 人多形性腺瘤 瘤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Ⅱ 肿瘤坏死因子-A
下载PDF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抑制因子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口腔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9
作者 董玉英 王洁 +3 位作者 董福生 王旭 李荷香 顾洪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7-298,共2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口腔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颊黏膜白斑10例、颊癌30例的新鲜标本采用MSP、Western blot杂交分析p16甲基化和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颊癌p16甲基化率高于颊部白斑(P<0·05);颊癌有颈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口腔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颊黏膜白斑10例、颊癌30例的新鲜标本采用MSP、Western blot杂交分析p16甲基化和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颊癌p16甲基化率高于颊部白斑(P<0·05);颊癌有颈淋巴结转移组p16甲基化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颊癌p16蛋白失表达与pl6基因甲基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与颊癌的发生、转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甲基化 口腔颊癌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抑制因子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原文传递
裸鼠体内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洁 董福生 +2 位作者 董青 顾洪涛 李荷香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8-360,I006,共4页
目的 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 (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裸鼠移植瘤模型上 ,观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edhumantumornecrosisfactor α ,rhTNF α)诱导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及bax、bcl 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 6×... 目的 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 (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裸鼠移植瘤模型上 ,观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edhumantumornecrosisfactor α ,rhTNF α)诱导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及bax、bcl 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 6× 10 10 /L的SACC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动物模型后 ,按rhTNF α 10 0× 10 4IU /kg或 10× 10 4IU /kg瘤体内直接注射给药。采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及原位凋亡试剂检测盒观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bax、bcl 2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凋亡细胞核消失后出现钙盐沉积 ,形成砂粒小体。凋亡细胞对bax、bcl 2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 (P <0 .0 5 )。结论 砂粒体钙化是TNF α诱导的SACC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特征和归宿 ;TNF α诱导的细胞凋亡能够特异性增强bax、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 细胞凋亡 SACC 动物实验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诞腺腺样囊性癌 癌细胞
原文传递
变异型IkBα抑制胶质瘤中Epo、EpoR的表达及肿瘤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建梁 于利洁 +4 位作者 扈玉华 李琛 牛建星 张金梁 李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变异型IkBα(IkBαM)基因对人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其受体(EpoR)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kBαM的人类GBM细胞株并制作裸鼠皮下异位移植瘤生长模型... 目的探讨变异型IkBα(IkBαM)基因对人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其受体(EpoR)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kBαM的人类GBM细胞株并制作裸鼠皮下异位移植瘤生长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肿瘤组织中Epo、EpoR和FactorⅧ的表达,同时分析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以及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率。结果各组肿瘤组织中,Epo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54.8±12.4)%(G36A组)、(65.7±15.6)%(G36△—W组)、(6.1±10.1)%(G36△—M组)和(68.3±11.4)%(G36△—P组);Ep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6±16.4)%(G36A组)、(37.3±13.9)%((G365△W组)、(2.5±17.5)%(G36△—M组)和(37.2±14.4)%(G36△-P组)。Epo和EpoR在G36△—M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而在后三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31±1.85)%(G36△组)、(8.06±2.08)%(G36△—W组)、(28.35±3.26)%(G36A-M组)及(7.40±2.35)%(G36△—P组),G36△—M组中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而G36△—M组中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IkBαM基因可显著降低人类恶性胶质瘤中Epo和EpoR的表达,进而减弱肿瘤细胞的促血管新生的能力,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变异型IkBα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