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PDC1B与CD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1
作者 孙红静 高峰 +3 位作者 王晓梅 郭子楠 肖雪兰 冯晓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75-778,790,共5页
目的探讨含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DEPDC1B和CDK1表达在PTC中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66例PTC、40例良性病变及56例癌旁正常... 目的探讨含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DEPDC1B和CDK1表达在PTC中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66例PTC、40例良性病变及56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DEPDC1B与CDK1在PTC、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DEPDC1B和CDK1的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及DEPDC1B和CDK1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DEPDC1B和CDK1在PTC中呈高表达,在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PDC1B高表达率在肿瘤多灶发生病例中明显高于单灶发生病例,在肿瘤直径较大者中明显高于较小者(P均=0.027);CDK1的高表达率在肿瘤直径较大者中明显高于较小者(P均=0.030);在PTC中DEPDC1B与CDK1的表达呈现正相关(P=0.000)。结论DEPDC1B和CDK1在PTC组织中高表达,对区分甲状腺良性病变与PTC具有一定意义;DEPDC1B与CDK1可能协同促进PT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含DEP结构域蛋白1B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大腿增生性肌炎诊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齐典文 狄鹤轩 +2 位作者 赵茗 王赟 修小斐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75-377,384,共4页
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 myositis,PM)是一类发生在肌肉组织的炎症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软组织肿瘤分类(2020版)》,PM属于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类的良性肿瘤,“国际疾病肿瘤学分类”编码为8828/0 [1-2] 。其实质是肌纤... 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 myositis,PM)是一类发生在肌肉组织的炎症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软组织肿瘤分类(2020版)》,PM属于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类的良性肿瘤,“国际疾病肿瘤学分类”编码为8828/0 [1-2] 。其实质是肌纤维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并非肌纤维本身的炎症。2023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1例PM相关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结缔组织 软组织肿瘤 增生性肌炎 肿瘤学 增生性炎症 纤维母细胞 炎症性疾病 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下载PDF
EBP50和EGFR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肖雪兰 王晓梅 +4 位作者 吴丽萍 马建国 孙红静 郝苏会 高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究ERM结合磷酸化蛋白50(ERM-binding phosphoprotein-50,EBP5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分析... 目的:探究ERM结合磷酸化蛋白50(ERM-binding phosphoprotein-50,EBP5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原发ccRCC、转移ccRCC和正常肾组织中EBP50及EGFR的表达,并在原发ccRCC中检测EBP50和EGFR的相关性及两者与ccR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BP50在原发和转移ccR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肾组织,EGFR在原发和转移ccRCC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肾组织;原发ccRCC中,EBP50的表达差异在年龄、Fuhrman分级中具有统计学意义,EGFR的表达差异在肿瘤最大径、Fuhrman分级中具有统计学意义;EBP50与EGFR的表达在原发ccRCC中呈负相关。结论:在ccRCC中,EBP50低表达,EGFR高表达,EBP50可能发挥抑癌作用,EGFR可能发挥致癌作用;EBP50可能通过抑制EGFR的表达和功能来发挥作用;EBP50和EGFR可辅助病理医师判断ccRCC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ERM结合磷酸化蛋白5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相关性
下载PDF
16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莹 甄真 +2 位作者 高峰 刘俊茹 王冬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189-1190,共2页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临床、影像、病理学分析与鉴别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莹 吴文娟 +3 位作者 钟志伟 刘俊茹 石娜 杨建柱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0期1193-1194,共2页
目的探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与软骨肉瘤的诊断。方法分析13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和2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病理切片为HE染色,其中3例做免疫组化检验。结果软骨粘液样纤维瘤X线显示"咬饼样"骨质缺损,镜下可见边界... 目的探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与软骨肉瘤的诊断。方法分析13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和2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病理切片为HE染色,其中3例做免疫组化检验。结果软骨粘液样纤维瘤X线显示"咬饼样"骨质缺损,镜下可见边界清或融合的小叶状结构;软骨肉瘤X线显示溶骨性破坏,病灶内有细小钙化,镜下肿瘤细胞异型,确乏典型小叶状结构。结论X线发现病灶内出现细小钙化且病理组织学确乏典型小叶状结构时,高度支持软骨肉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软骨肉瘤 影像诊断 病理诊断
下载PDF
错配修复蛋白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修小斐 高峰 +3 位作者 王晓梅 徐嘉曼 肖雪兰 王大维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3(MutS homolog 3,MSH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0例正常口腔黏膜和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SH3蛋白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SH3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其中,...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3(MutS homolog 3,MSH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0例正常口腔黏膜和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SH3蛋白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SH3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中MSH3阳性表达高于低分化。与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状细胞癌患者比较,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SH3阳性表达明显升高。MSH3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相关性。结论 MSH3蛋白表达降低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SH3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蛋白3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分化程度 转移
下载PDF
去分化软骨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峰 丁洋 +3 位作者 吴文娟 王晓梅 王晓萌 赵玉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1例去分化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患者以男性多见(7/11),平均年龄57.1岁,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及骨盆。影像学显示广泛的骨质破坏,病灶内可...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1例去分化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患者以男性多见(7/11),平均年龄57.1岁,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及骨盆。影像学显示广泛的骨质破坏,病灶内可有钙化或骨化,病理性骨折3例。眼观:病理软骨成分常位于骨内,去分化肉瘤成分主要位于骨外。镜下包括高分化软骨肉瘤和低分化间叶源性肉瘤两种成分。随访材料中6例死亡,平均存活14个月。结论去分化软骨肉瘤检:呈少见的的软骨肉瘤亚型,去分化类型多样,只有加深对其的认识,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病理学 去分化 影像
下载PDF
联用高营养及酒精致家兔脂肪肝模型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南月敏 姚希贤 +4 位作者 马洪骏 王莹 杨林 李风林 李亚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643-648,共6页
目的 探讨联用高营养 (高脂、高糖 )及酒精所致脂肪肝模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选用纯种新西兰家兔 4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普通饲料喂养 12周 )及实验 1、2、3组 (高脂、高糖饲料及含 5%酒精饮水分别喂养3、6、12周 )。实验结束... 目的 探讨联用高营养 (高脂、高糖 )及酒精所致脂肪肝模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选用纯种新西兰家兔 4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普通饲料喂养 12周 )及实验 1、2、3组 (高脂、高糖饲料及含 5%酒精饮水分别喂养3、6、12周 )。实验结束肝组织标本采用SudanIV脂肪染色、HE、Masson’s三色染色及硝酸银染色 ,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 ,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单色分割分析法进行脂肪变面积分析。结果 模型组动物形成以小泡性病变为主的脂肪肝 ,模型复制率为 10 0 %。脂肪性肝炎为以肝细胞脂肪变、点或灶状坏死、气球样变、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小叶内炎症和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汇管区炎症与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 ,细胞核空泡变性和Mallory小体较少见。电镜观察可见肝细胞内充满不规则小脂滴 ,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损伤 ,细胞核结构改变 ,胆小管增生、扩张 ,纤维组织增生。图像分析显示 :正常肝脏脂肪面积为 1.2 4%~4.0 1% ,轻、中、重度脂肪肝依次为 12 .0 4%~ 2 4.0 0 % ,2 5.91%~ 3 4 .94% ,3 5.43 %~ 46.80 %。结论 高营养及酒精脂肪肝模型较传统单一方法模型形成快 ,病变进展较迅速 ,可形成以小泡性病变为主的肝脂肪变 ,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细胞脂肪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肝脏 脂肪变 病理学
下载PDF
WI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MYLK3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张羽佳 高峰 +2 位作者 王云静 张英英 王大维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23,30,共6页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1,WI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3(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3,MYLK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1,WI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3(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3,MYLK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WIP1及MYLK3在65对OSCC及癌旁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并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对WIP1在OSCC中的表达加以验证。分析WIP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及其与MYLK3的相关性。结果WIP1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口腔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47.7%vs 24.6%,P<0.05);对TCGA数据库32对OSCC及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分析显示,WIP1与MYLK3在OSCC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二者在癌旁正常口腔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WIP1在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86.7%vs 36.0%,P<0.05);WIP1在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90.0%vs 40.0%,P<0.05);WIP1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WIP1与MYLK3在O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1,P<0.001)。结论WIP1在OSCC的发生、发展、分化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OSCC发生、发展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YLK3在OSCC中的正协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3 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肝组织病理诊断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洪竹 赵彩彦 +1 位作者 高子芬 丁洋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6期692-693,共2页
患者,男,60岁。主因进行性脾大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3年于2014年4月12日住院。患者于3年前查体时发现脾大,白细胞及血小板低于正常,因患者无任何不适,未予诊治。后每年复查,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脾大
下载PDF
13例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俊茹 吴天昊 +5 位作者 Abhinav Kumar Seemon Petrus Christopasak 史云恒 刘杰 于宝海 吴文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1-705,共5页
背景与目的:髓内高分化骨肉瘤发病率低,临床影像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而因误诊导致的不当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极大。本文旨在探讨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随访观察其临床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6月在河北医... 背景与目的:髓内高分化骨肉瘤发病率低,临床影像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而因误诊导致的不当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极大。本文旨在探讨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随访观察其临床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并最终经组织学诊断为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11例病例,另外2例为26年前确诊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该组13例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随访患者的预后。随访时间2例为26年,11例为6~101个月,平均37.5个月。结果:13例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初诊年龄19~52岁,平均32岁。12例病变位于长骨,1例位于髋臼Ⅱ区。除2例病变相对局限,其他病变范围广泛,长骨病变全部涉及干骺端区,可向骨干或骨端延伸。其影像表现虽有一些规律,但缺乏特征性,总体发展缓慢,部分有恶性的征象。该组病变多边界不清,全部有骨皮质破坏、中断,粗大骨嵴常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较少见。组织学主要为梭形细胞成分,仅有轻度异型。随访发现,采用截肢及段切治疗者均无复发及转移;采用病灶搔刮治疗者4例,随访过程中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髓内高分化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以股骨远端最为多见。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组织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病变切除完全者预后良好,病灶刮除或切除不彻底将导致反复复发,并促其转化为高度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高分化 低级别 诊断 随访
下载PDF
畸形性骨炎4例临床病理分析
12
作者 王莹 刘俊茹 +4 位作者 王晓萌 李凤林 盛凯 吴健 王战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5-185,共1页
畸形性骨炎4例临床病理分析王莹刘俊茹王晓萌李凤林盛凯△吴健▲王战建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外科、▲内科050051畸形性骨炎又称骨Paget病,国内甚少见。我院自1980年以来先后收治4例,其X线及病... 畸形性骨炎4例临床病理分析王莹刘俊茹王晓萌李凤林盛凯△吴健▲王战建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外科、▲内科050051畸形性骨炎又称骨Paget病,国内甚少见。我院自1980年以来先后收治4例,其X线及病理表现均很典型,现报道如下。1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Paget病 病理 骨炎 畸形性骨炎
下载PDF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13
作者 王莹 刘俊茹 +2 位作者 杨建柱 高峰 王冬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4例病变部位2例为上肢,1例为下肢,1例为椎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局部...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4例病变部位2例为上肢,1例为下肢,1例为椎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局部疼痛;3例摔伤后意外发现,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2例伴有病理性骨折;组织形态学特征肿瘤多呈分叶状,上皮样瘤细胞形成较原始的血管腔,呈条索状、巢状或不规则形分布于透明变性的粘液基质中;4例肿瘤均表达CD34、FⅧRAg和Vimentin,Ki-67(+^++);随访结果3例未见肿瘤复发,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肉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eRF3a/GSPT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丽萍 丁洋 +4 位作者 王大维 王晓萌 陈剑英 肖雪兰 高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688-3692,共5页
目的:探讨eRF3a/GSPT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及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RF3a/GSPT1和CyclinD1表达在PTC中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F3a/GSPT1和CyclinD1在80例... 目的:探讨eRF3a/GSPT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及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RF3a/GSPT1和CyclinD1表达在PTC中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F3a/GSPT1和CyclinD1在80例PTC及72例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RF3a/GSPT1和CyclinD1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RF3a/GSPT1和CyclinD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eRF3a/GSPT1的表达差异在肿瘤大小、甲状腺被膜侵犯中具有统计学意义;CyclinD1的表达差异在多灶发生、淋巴结转移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在PTC中eRF3a/GSPT1与CyclinD1的表达呈现正相关。结论:eRF3a/GSPT1和CyclinD1在PT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PTC潜在的诊断标志物;eRF3a/GSPT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甲状腺被膜侵犯有关,可能促进PTC的发生、发展,CyclinD1对PTC淋巴结转移有提示作用;eRF3a/GSPT1和CyclinD1可能协同促进PT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eRF3a/GSPT1 CYCLIN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通用转录因子3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修小斐 高峰 王大维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69-370,373,共3页
通用转录因子3(basic transcription factors,BTF3)是一种通用的近端启动区元件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Ⅱ结合参与转录活动。BTF3在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导致恶性肿瘤早期事件[1-3]。BTF3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4... 通用转录因子3(basic transcription factors,BTF3)是一种通用的近端启动区元件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Ⅱ结合参与转录活动。BTF3在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导致恶性肿瘤早期事件[1-3]。BTF3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4-5]。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拟检测BTF3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进展、预后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转录因子3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BTF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INCH的相关性
16
作者 胡洁 高峰 +2 位作者 王云静 修小斐 王大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162-4166,共5页
目的:探讨基础转录因子3(basic transcription factor 3,BTF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INC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TF3在73对OSCC组织及相邻癌旁正常组织(45例伴淋巴... 目的:探讨基础转录因子3(basic transcription factor 3,BTF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INC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TF3在73对OSCC组织及相邻癌旁正常组织(45例伴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并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BTF3、PINCH在OSCC组织及相邻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以验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析BTF3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与PINCH在OSCC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TF3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邻癌旁正常组织(60.27%vs 39.73%,P=0.013);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OSCC组织中BTF3、PINCH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二者在相邻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在OSCC中,BTF3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71.11%vs 42.86%,P=0.016);BTF3在低分化组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高分化组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71.43%vs 45.16%,P=0.023);BTF3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部位无相关性(P>0.05);BTF3和PINCH在O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6,P=0.015)。结论:BTF3与OSC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判断OSCC发生、发展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其机制可能与PINCH正协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F3 PINCH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TCGA数据库
下载PDF
Tafazz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MAC30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张羽佳 高峰 +2 位作者 修小斐 王云静 王大维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65-668,672,共5页
目的研究Tafazz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MAC30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Tafazzin在24例正常口腔黏膜和59例OS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MA... 目的研究Tafazz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MAC30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Tafazzin在24例正常口腔黏膜和59例OS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MAC30在OSCC中的相关性。结果Tafazzin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1%vs 8.3%,P=0.000);在OSCC中,Tafazzin在低分化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高分化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88.9%vs 56.1%,P=0.014);其在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86.4%vs 54.1%,P=0.011);Tafazz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Tafazzin与MAC30在O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2)。结论Tafazzin可能在OSC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预测OSCC发生、发展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AC30在OSCC中的正协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FAZZIN 脑膜瘤相关蛋白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EBP50、p16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陈婷婷 王晓梅 +2 位作者 修小斐 孙红静 高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53-756,共4页
目的:评价Ezrin-radixin-moesin结合磷酸化蛋白50(Ezrin-radixin-moesin binding phosphoprotein 50,EBP50)、p16和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 目的:评价Ezrin-radixin-moesin结合磷酸化蛋白50(Ezrin-radixin-moesin binding phosphoprotein 50,EBP50)、p16和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06月正常宫颈组织21例、SIL组织8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EBP50、p16和Ki-67表达水平,通过相关性检验分析EBP50与p16、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BP50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SIL(P=0.000);SIL中p16和Ki-6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P=0.00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EBP50表达强度比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降低(P=0.003);EBP50与p16或Ki-67的表达在SIL中呈负相关。结论:EBP50、p16和Ki-67的检测对SIL的病理诊断具有参考价值。EBP50表达的降低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升高相关,EBP50可作为判断SIL分级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radixin-moesin结合磷酸化蛋白50 P16 Ki-67 鳞状上皮内病变
下载PDF
COX-2、p-Stat3及p-Stat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俊茹 王原 +3 位作者 左连富 李凤林 王莹 刘嘉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8-462,共5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的活化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COX-2、p-Stat3及p-Stat5在不同食...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的活化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COX-2、p-Stat3及p-Stat5在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三者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4例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及18例正常鳞状上皮中COX-2、p-Stat3及p-Stat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OX-2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染色平均积分分别为0.83±0.46、1.85±1.24和2.10±1.77,鳞状细胞癌与非典型增生组织的COX-2表达高于正常鳞状上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中,p-Stat3的平均积分分别为0、0.76±0.59、2.83±1.27,p-Stat5分别为1.98±0.78、3.92±0.41、5.02±0.34,三种组织间两两比较,p-Stat3和p-Stat5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中淋巴结转移者及分化较低者COX-2表达低(P<0.05),且不同浸润深度的组织中p-Stat3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组织中p-Stat5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p-Stat3及p-Stat5三者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COX-2可能在食管癌变早期具有重要作用,COX-2高表达可能是食管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Stat3的磷酸化与食管癌的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COX-2 P-STAT3 p-Stat5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铁代谢异常在乙型肝炎肝损伤的意义 被引量:16
20
作者 白玉 曹治宸 +3 位作者 刘金星 李兵顺 杨学农 李凤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探讨血清铁代谢对乙型肝炎肝损伤的影响。对收治的 10 3例乙肝患者按临床分型 ,将铁代谢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均数的两两比较t检验。血红蛋白 (Hb)、血清铁蛋白 (SF)、转铁蛋白 (TRF)、血清铁 (SI)、总铁结合力 (TIBC)与乙型肝炎肝损... 探讨血清铁代谢对乙型肝炎肝损伤的影响。对收治的 10 3例乙肝患者按临床分型 ,将铁代谢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均数的两两比较t检验。血红蛋白 (Hb)、血清铁蛋白 (SF)、转铁蛋白 (TRF)、血清铁 (SI)、总铁结合力 (TIBC)与乙型肝炎肝损伤相关。其中 ,SF、SI随肝损伤加重而增加 ,Hb、TRF、TIBC随肝损伤加重而减少。铁负荷过重可能协助HBV加重肝损伤 ,因此 ,检测铁代谢指标SF、TRF、ST、TIBC可以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代谢异常 乙型肝炎 肝损伤 血清铁蛋白 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