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向阳 张大蔚 +2 位作者 郑海务 顾玉宗 黄明举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年第4期65-68,共4页
为了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在高校创新性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该文对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和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素质等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实验素质 创新能力
下载PDF
p-HPcCo和p-HPcZn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琨 王芳芳 +2 位作者 朱宝华 顾玉宗 郭立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28-1932,共5页
采用皮秒Z-扫描技术研究了两种不同中心金属取代的酞菁配合物2,9,16,23-四-(对羧基苯氧基)酞菁钴(p-HPcCo)和2,9,16,23-四-(对羧基苯氧基)酞菁锌(p-HPcZn)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并从离域电子共轭结构理论和共振、非共振增强理论进行了分析.... 采用皮秒Z-扫描技术研究了两种不同中心金属取代的酞菁配合物2,9,16,23-四-(对羧基苯氧基)酞菁钴(p-HPcCo)和2,9,16,23-四-(对羧基苯氧基)酞菁锌(p-HPcZn)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并从离域电子共轭结构理论和共振、非共振增强理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吸电子能力强的金属离子Zn2+取代的p-HPcZn的吸收带相对于Co2+取代的p-HPcCo略有红移;两种样品均具有正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共振增强使得p-HPcZn和p-HPcCo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在532nm条件下比1064nm条件下增强了近两个量级,中心金属离子强的吸电子能力使得p-HPcZn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大于p-HPcCo,并在532nm激发时,χ(3)具有最大值1.76×10-10e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酞菁配合物 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Z-扫描 非线性吸收 共振增强
下载PDF
Na_(0.5)Bi_(0.5)TiO_3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婷 张伟风 +3 位作者 巴黎 刘广生 李宗惠 李峰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0-24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合成技术,以钛酸四丁酯、醋酸钠和五水硝酸铋为原料,NaOH为矿化剂,合成了直径约10-20nm,长度达到微米量级的钙钛矿结构钛酸铋钠纳米线单晶.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纳米线的...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合成技术,以钛酸四丁酯、醋酸钠和五水硝酸铋为原料,NaOH为矿化剂,合成了直径约10-20nm,长度达到微米量级的钙钛矿结构钛酸铋钠纳米线单晶.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纳米线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Na0.5Bi0.5TiO.3纳米线的光致发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钛酸铋钠纳米线 光致发光
下载PDF
利用霍尔效应研究热退火对黑硅材料电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科范 刘平安 《物理实验》 2014年第10期1-3,7,共4页
利用霍尔效应测量了不同温度热退火后的黑硅的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和电导率.随着热退火温度的升高,黑硅内载流子的浓度缓慢下降,载流子迁移率却同步增加,这说明黑硅内载流子散射的主要形式是电离杂质散射.
关键词 黑硅 霍尔效应 载流子浓度 迁移率
下载PDF
枯草菌HemAT蛋白质结合配基O_2的构象变化——紫外共振拉曼光谱研究
5
作者 顾玉宗 张放 +2 位作者 皇甫昱 王超 毛艳丽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3-447,共5页
枯草菌HemAT蛋白质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基于血红素的趋氧性同型二聚体蛋白质。作者对此蛋白质进行了表达和提纯。用紫外共振拉曼光谱研究了全分子和传感域HemAT在与配基O2结合时的构象变化。发现O2配基与HemAT蛋白质的结合使传感域中Trp和... 枯草菌HemAT蛋白质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基于血红素的趋氧性同型二聚体蛋白质。作者对此蛋白质进行了表达和提纯。用紫外共振拉曼光谱研究了全分子和传感域HemAT在与配基O2结合时的构象变化。发现O2配基与HemAT蛋白质的结合使传感域中Trp和Tyr的环境发生变化,而对连接域中Tyr的环境影响可忽略不计。信号发送域对O2配基引起的Trp和Tyr的环境变化不产生影响。O2配基与HemAT蛋白质的结合使得G-螺旋发生位移,传感域与信号发送域通过某种互感方式把O2结合信号从传感域传递到信号发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菌 HemAT 蛋白质 紫外共振拉曼
下载PDF
基于VerilogHDL的分频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奇惠 武超 +2 位作者 王二萍 蒋俊华 张伟风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346,共4页
基于整数和小数分频的实现原理,提出了整数和小数分频器的算法和结构,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优化设计了偶数、非50%占空比和50%占空比的奇数、半整数分频器,重点对任意小数分频器进行了设计优化.用LDV5.1进行了仿真,用Synplify Pro进... 基于整数和小数分频的实现原理,提出了整数和小数分频器的算法和结构,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优化设计了偶数、非50%占空比和50%占空比的奇数、半整数分频器,重点对任意小数分频器进行了设计优化.用LDV5.1进行了仿真,用Synplify Pro进行了基于ALTERA公司FPGA的综合,证明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器 VERILOG HDL 优化 FPGA
下载PDF
Si(001)表面分子束外延生长的小尺寸Ge量子点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科范 刘金锋 +2 位作者 刘忠良 徐彭寿 韦世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1-845,共5页
通过调节生长参数,在Si(001)衬底表面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生长得到尺寸小于10nm的高密度Ge量子点.扩展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的研究结果表明,在500℃和550℃制备的小尺寸量子点内,GeSi合金的含量分别为75%和80%.经热力学分析,... 通过调节生长参数,在Si(001)衬底表面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生长得到尺寸小于10nm的高密度Ge量子点.扩展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的研究结果表明,在500℃和550℃制备的小尺寸量子点内,GeSi合金的含量分别为75%和80%.经热力学分析,在量子点生长完成后的退火过程中,可能存在Si原子从衬底表面向量子点表面扩散,并和Ge原子通过表面偏析发生混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小尺寸量子点较高的高宽比,也会导致形成较高含量的GeSi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量子点 扩展的X射线精细吸收结构 互扩散
下载PDF
Si(111)衬底上6H-SiC薄膜的低压化学气相外延生长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海务 苏剑峰 +3 位作者 王科范 李银丽 顾玉宗 傅竹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36-1338,共3页
在Si(111)衬底上,采用SiH4-C3H8-H2气体反应体系,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工艺外延出结晶质量良好的SiC薄膜。低温光致发光谱表明该薄膜属于6H-SiC多型体。X射线衍射图表明该薄膜具有高度的择优取向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表明该薄膜... 在Si(111)衬底上,采用SiH4-C3H8-H2气体反应体系,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工艺外延出结晶质量良好的SiC薄膜。低温光致发光谱表明该薄膜属于6H-SiC多型体。X射线衍射图表明该薄膜具有高度的择优取向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表明该薄膜由片状SiC晶粒组成。拉曼光谱和透射电子衍射谱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该薄膜具有较高的结晶质量。对Si(111)衬底上6H-SiC薄膜的生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6H-SIC 化学气相沉积 微结构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6H-SiC衬底上ZnO薄膜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海务 孙利杰 +3 位作者 张杨 张伟风 顾玉宗 傅竹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79-128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6H-SiC衬底上制备ZnO薄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薄膜是c轴取向的,具有六方纤锌矿多晶结构。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nO薄膜发光特性的影响。发现在650℃退火温度下,观察到近带边紫外发射和可见光发射并且紫外发光强度大于...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6H-SiC衬底上制备ZnO薄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薄膜是c轴取向的,具有六方纤锌矿多晶结构。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nO薄膜发光特性的影响。发现在650℃退火温度下,观察到近带边紫外发射和可见光发射并且紫外发光强度大于可见光发射。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紫外峰强度减弱直至消失,而绿光发射强度先增加而后降低。对退火温度引起ZnO薄膜发光性质改变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H-SIC ZNO薄膜 光致发光 溶胶-凝胶
下载PDF
C面蓝宝石衬底上6H-SiC薄膜的低压化学气相外延生长与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海务 苏剑峰 +2 位作者 顾玉宗 张杨 傅竹西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1,共5页
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异质外延生长出高结晶质量和良好表面形貌的6H-SiC薄膜,研究了C_3H_8气体流速对薄膜结晶质量的影响.随着C_3H_8气体流速的降低,薄膜的结晶质量先增加后降低,表明薄膜的生长在开始阶段受表面... 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异质外延生长出高结晶质量和良好表面形貌的6H-SiC薄膜,研究了C_3H_8气体流速对薄膜结晶质量的影响.随着C_3H_8气体流速的降低,薄膜的结晶质量先增加后降低,表明薄膜的生长在开始阶段受表面反应控制,而后受质量输运控制.所得到的结晶质量最好的6H-SiC薄膜,其摇摆曲线半高宽为0.6°,已经达到单晶水平.没有使用AlN过渡层,制备出结晶质量更好的SiC薄膜,表明对于蓝宝石衬底上SiC薄膜的生长,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温度,过渡层不是影响SiC薄膜结晶质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6H-SiC薄膜 低压CVD 蓝宝石 微结构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氧化硅超薄膜及其成份和厚度的SRPES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科范 徐彭寿 +2 位作者 张伟风 顾玉宗 郑海务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用C2H5OH溶液氧化H钝化的Si表面(H-Si)得到一层氧化硅超薄膜。原子力显微镜(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e)的结果显示,氧化前后的表面均非常平整。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PES,Synchrotron Radiation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的测试... 用C2H5OH溶液氧化H钝化的Si表面(H-Si)得到一层氧化硅超薄膜。原子力显微镜(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e)的结果显示,氧化前后的表面均非常平整。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PES,Synchrotron Radiation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的测试结果表明,氧化膜的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其平均厚度为0.24nm。衬底温度为500℃时,在此氧化膜表面制备出面密度达9.5×1010cm-2,尺寸集中为(25±5)nm的Ge量子点。初步的生长实验表明,湿化学法制备的氧化硅超薄膜作为外延衬底,可减小Ge量子点的尺寸,提高其面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薄膜 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PES) 湿化学法 GE量子点
下载PDF
氟、锌共掺杂TiO_2纳米晶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华荣 苗挂帅 +2 位作者 马兴平 王蓓 郑海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6125-1612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氟、锌共掺杂TiO2纳米晶光催化剂,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实验评估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XRD与TEM...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氟、锌共掺杂TiO2纳米晶光催化剂,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实验评估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XRD与TEM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锐钛矿相,平均粒径约16nm。掺杂后,样品光吸收性能未得到显著改善,但其光催化活性却得到显著提高。掺杂离子F-有利于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形成,样品光催化活性因而得到显著提高;共掺杂样品中,随着Zn掺杂量的增加,样品光催化活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Zn掺杂量为2%时,共掺杂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TiO2 共掺杂 亚甲基蓝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钼氮共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华荣 谭克奇 郑海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6-649,654,共5页
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钼掺杂比例的钼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DRSs)及光致发光光谱(PL)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MB)对催... 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钼掺杂比例的钼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DRSs)及光致发光光谱(PL)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MB)对催化剂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掺杂后TiO2在可见光区吸收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与未掺杂样品相比,共掺杂样品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但由于Mo掺杂引起的样品内部光生载流子复合,在共掺杂样品中随着Mo掺杂比例的增大,样品光催化活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共掺杂 光吸收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碳化气体引入温度对3C-SiC薄膜生长的影响(英文)
14
作者 郑海务 郭凤丽 +3 位作者 苏剑峰 顾玉宗 张华荣 傅竹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8-1122,共5页
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Si(100)衬底上生长了高度择优取向的3C-SiC (100)薄膜。SiC (200)峰的摇摆曲线表明SiC薄膜的结晶质量随着丙烷气体引入温度(Tgi)的升高而增加。选区电子衍射像表明高Tgi下生长的薄膜比低Tgi下生长的薄膜具... 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Si(100)衬底上生长了高度择优取向的3C-SiC (100)薄膜。SiC (200)峰的摇摆曲线表明SiC薄膜的结晶质量随着丙烷气体引入温度(Tgi)的升高而增加。选区电子衍射像表明高Tgi下生长的薄膜比低Tgi下生长的薄膜具有更好的取向。典型的SiC薄膜高分辨像中观察到了孪晶和层错。表面场发射扫描电镜像表明随着Tgi的升高,SiC薄膜的表明形貌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SiC薄膜 微结构 表面形貌
下载PDF
基于ICE2A180Z芯片的PWM型开关电源的设计
15
作者 蒋俊华 吴颖超 +2 位作者 张奇惠 王二萍 张伟风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给出了用集成芯片ICE2A180Z设计的20 W开关电源的完整电路方案,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该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率高、功率密度高,运行稳定的特点,可望在服务器待机电源中得到合理运用.
关键词 开关电源 ICE2A180Z PWM
下载PDF
衬底温度对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的N掺杂p型ZnO薄膜性能的影响(英文)
16
作者 王超 季振国 +2 位作者 韩玮智 席俊华 张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32-1135,共4页
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纯金属锌作为靶材,Ar-N2-O2混合气体作为溅射气体)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N掺杂p型ZnO薄膜。通过XRD、Hall和紫外可见透射谱分别研究了衬底温度对ZnO薄膜结构性能、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所有... 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纯金属锌作为靶材,Ar-N2-O2混合气体作为溅射气体)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N掺杂p型ZnO薄膜。通过XRD、Hall和紫外可见透射谱分别研究了衬底温度对ZnO薄膜结构性能、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所有制备的薄膜都具有垂直于衬底的c轴择优取向,并且随着衬底温度的增加,薄膜的晶体质量得到了提高。Hall测试表明衬底温度对p型ZnO薄膜的电阻率具有较大影响,400℃下生长的p型ZnO薄膜由于具有较高的迁移率(1.32 cm2/Vs)和载流子浓度(5.58×1017cm-3),因此表现出了最小的电阻率(8.44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P型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等离激元对不同形貌氧化锌薄膜发光性能的调控(英文)
17
作者 张杨 李学红 彭成晓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99-1303,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纳米棒状的氧化锌纳米结构薄膜和没有纳米棒的氧化锌薄膜,通过直流溅射在所制备的有纳米棒和没有纳米棒的氧化锌薄膜上淀积约3 nm厚的金纳米颗粒薄膜,研究了金纳米颗粒对不同表面形貌氧化锌薄膜的发光特性的影...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纳米棒状的氧化锌纳米结构薄膜和没有纳米棒的氧化锌薄膜,通过直流溅射在所制备的有纳米棒和没有纳米棒的氧化锌薄膜上淀积约3 nm厚的金纳米颗粒薄膜,研究了金纳米颗粒对不同表面形貌氧化锌薄膜的发光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金纳米颗粒的存在使具有纳米棒的氧化锌薄膜的紫外发射增强,但使来自缺陷的可见光发射受到很大的抑制。通过比较有纳米棒和没有纳米棒的氧化锌薄膜在镀金纳米颗粒前后的发光特性,发现金表面等离激元对氧化锌发光的调控取决于氧化锌的表面形貌,纳米棒的存在更有利于金纳米颗粒等离激元调控氧化锌的发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光致发光 表面等离激元
下载PDF
几种卟啉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的线性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18
作者 张琨 王芳芳 +2 位作者 朱宝华 顾玉宗 郭立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皮秒Z-扫描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卟啉衍生物5,10,15,20-四苯基卟啉(TPPH2)、5,10,15,20-四对烯基苯基卟啉(T(4-VP)P)和一种金属卟啉配合物5,10,15,20-四苯基卟啉锌(ZnTPP)的线性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并根... 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皮秒Z-扫描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卟啉衍生物5,10,15,20-四苯基卟啉(TPPH2)、5,10,15,20-四对烯基苯基卟啉(T(4-VP)P)和一种金属卟啉配合物5,10,15,20-四苯基卟啉锌(ZnTPP)的线性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并根据离域电子共轭结构理论和共振、非共振增强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衍生物 金属卟啉配合物 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Z-扫描 非线性吸收 共振增强
下载PDF
TiO_2/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管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艳敏 张华荣 +2 位作者 马兴平 郑海务 顾玉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155-15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_2/氧化石墨烯(GO)系列复合纳米管光催化剂,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实验评估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XRD与TEM表征结...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_2/氧化石墨烯(GO)系列复合纳米管光催化剂,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实验评估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XRD与TEM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锐钛矿相的纳米管结构,拉曼光谱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其晶相,且观察到显著的GO拉曼峰。GO引入后,样品的吸收边未见显著移动,而在可见光区域出现GO所贡献的吸收增强。光催化活性表征结果显示,TiO_2纳米管的光催化活性明显强于纳米颗粒;GO引入后,随着GO量的增加,复合纳米管的光催化活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GO溶液用量为2mL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我们还对系列TiO_2/GO复合纳米管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变化机制作出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复合纳米管 氧化石墨烯 亚甲基蓝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云龙 朱宝华 +2 位作者 王记 戴树玺 顾玉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120,共5页
通过化学吸附法制备了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制备的金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6nm,且均匀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在脉冲宽度为30ps、波长为532nm的激光光源激发下,运用Z... 通过化学吸附法制备了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制备的金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6nm,且均匀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在脉冲宽度为30ps、波长为532nm的激光光源激发下,运用Z扫描技术分别研究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和多壁碳纳米管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呈现正的非线性折射效应和饱和吸收性质,其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为1.89×10-12 esu,比多壁碳纳米管高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复合材料 Z扫描 碳纳米管 纳米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