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栓塞用磁性流体材料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席宗翰 王延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7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用于动物实验动脉栓塞的磁性流体材料 Fe_3O_4制备方法。方法:观察比较不同制备条件,如碱比 n、Fe^(2+)/Fe^(3+)比、反应温度、分散剂等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在反应温度36℃~40℃,Fe^(2+):Fe^(3+):OH^-=1:2:n(n>10),及... 目的:探讨用于动物实验动脉栓塞的磁性流体材料 Fe_3O_4制备方法。方法:观察比较不同制备条件,如碱比 n、Fe^(2+)/Fe^(3+)比、反应温度、分散剂等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在反应温度36℃~40℃,Fe^(2+):Fe^(3+):OH^-=1:2:n(n>10),及分散剂存在下制出了粒径0.2~0.8μm、强磁性的 Fe_3O_4材料。结论:控制反应条件是制备合乎要求 Fe_3O_4材料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流体 生物材料 动脉栓塞
下载PDF
动脉栓塞用磁性流体的体外磁控定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席宗翰 王延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7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情况时在不同条件下磁性流体被磁场吸附定位的效应。方法:采用自制的外磁场试验装置,测定不同流速下磁性微粒的吸附定位。结果:流速越高,定位吸附越差:在流速<4 cm/s 时磁性微粒可几乎完全被吸附,流速4~20cm/s 时可被... 目的:观察体外情况时在不同条件下磁性流体被磁场吸附定位的效应。方法:采用自制的外磁场试验装置,测定不同流速下磁性微粒的吸附定位。结果:流速越高,定位吸附越差:在流速<4 cm/s 时磁性微粒可几乎完全被吸附,流速4~20cm/s 时可被大部分或部分被吸附,而流速>20 cm/s 时则几乎完全不被吸附。结论:在一定的流速范围内,磁控定位阻止流体流动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磁控定位 生物材料 磁性流体 动脉栓塞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日节律现象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席宗翰 王延平 +1 位作者 刘秀芬 黄丽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6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本文对192例共259发病例次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日节律与病灶大小进行了探讨,发现脑血管病在一日24小时中有2个发病高峰,其第1个较大的高峰在5~12时,尤以5~9时、特别5~7时为最高峰,第2个较小的高峰在15~19... 本文对192例共259发病例次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日节律与病灶大小进行了探讨,发现脑血管病在一日24小时中有2个发病高峰,其第1个较大的高峰在5~12时,尤以5~9时、特别5~7时为最高峰,第2个较小的高峰在15~19时,对发病的周期性函数曲线拟合方程是:Y=21.22+9.46sin(0.17πt+303)+8.81sin(0.33πt+238)+l.57sin(0.50πt+58),式中Y为发病频数,t为时间,方程P<0.05,拟合效果良好,还进一步对发病形成的病灶大小进行了多元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获得脑梗塞病灶大小的方程为:T=63.62+109.70x1-79.97x2+2.15x3,式中T为体积(cm3),x1为血小板聚集率,x2为血浆粘度,x3为发病时间,方程R=0.5034,P<0.2,这些结果均显示了在脑血管病发病中时间因素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急性 发病 日节律
下载PDF
15种常见神经疾病住院病人年龄分布分析
4
作者 席宗翰 王延平 刘秀芬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1997年第2期90-90,共1页
15种常见神经疾病住院病人年龄分布分析席宗翰1王延平2刘秀芬1为了对常见神经疾病的住院病人病种与年龄分布情况做一估价,我们将近5年来我科入院的2437例共15个病种住院病人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收集我科近5年间所有住院... 15种常见神经疾病住院病人年龄分布分析席宗翰1王延平2刘秀芬1为了对常见神经疾病的住院病人病种与年龄分布情况做一估价,我们将近5年来我科入院的2437例共15个病种住院病人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收集我科近5年间所有住院病人出院登记与交班记录材料,按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 住院病人 年龄
下载PDF
脑脊液压力的自激振荡现象
5
作者 席宗翰 王延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0-92,共3页
本文报道了2例临床上极其罕见的常规腰穿时出现了脑脊液压力自激振荡的现象,并将所测数据进行了自相关函数的数学分析,确认了其振荡特征。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输液反应后出现,压力振荡周期95~105s、最大压力变化幅... 本文报道了2例临床上极其罕见的常规腰穿时出现了脑脊液压力自激振荡的现象,并将所测数据进行了自相关函数的数学分析,确认了其振荡特征。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输液反应后出现,压力振荡周期95~105s、最大压力变化幅度1.91kPa(195mmH2O)、持续8min之久;另1例为癫痫大发作间期,压力振荡周期45~55s、最大压力变化幅度0.69kPa(70mmH2O),持续6min以上。对其发生振荡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这种自激振荡不是一种高原波现象,它的发生可能与颅内及脊腔顺应性、脑循环阻力等改变而处于某种特殊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压 自激振荡 自相关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