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顶 高更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68-71,共4页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空间差异明显,具有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优势,但也存在资金短缺、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开发时应遵循梯级原则,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巩固国内客源并努力开拓国际客源.
关键词 河南省 旅游资源 分布 开发
下载PDF
黄河故道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宁 蔡永兵 +1 位作者 邬方莉 李元征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黄河故道兰考至商丘段区域1992-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不透水面、海拔4方面定量揭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92-2020年间研究...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黄河故道兰考至商丘段区域1992-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不透水面、海拔4方面定量揭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92-2020年间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在时间尺度上,区域RSEI均值由1992年的0.538上升至2020年的0.683,呈持续好转态势.在空间区域上,生态质量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乡交错带.各生态等级的重心转移波动明显,反映黄河故道区域生态环境不稳定.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受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故道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黄河故道
下载PDF
基于时空间行为协调度的郑州市基础教育资源服务绩效
3
作者 李欣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7-1264,共8页
本文基于时空间行为协调度的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服务绩效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教育资源需求、供给和供需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发现:①居民居住聚集行为受到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并不均衡;②主管部门持续投入和重点学... 本文基于时空间行为协调度的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服务绩效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教育资源需求、供给和供需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发现:①居民居住聚集行为受到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并不均衡;②主管部门持续投入和重点学校外迁,为外围城区提供了更加充沛的教育资源;③持续优化的道路结构和学校选址提升了区域的可达性和空间吸引力;④郑东新区、高新区和经开区的教育协调度提升明显,但仍有部分区域未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建议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导向推进校际资源均衡配置,通过统计分析协调供需匹配关系,通过新技术手段和制度创新探索科学分配规则。本文较为准确地呈现了教育资源空间协调状态,可以为居民进行空间选择和管理部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间行为 时间地理学 教育资源 服务绩效 郑州市
下载PDF
粮食生产安全稳定性测度及约束条件——以河南省为例
4
作者 罗锦琼 鲁礼新 徐珊珊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9-35,共7页
基于供需均衡的经济规律,构建河南省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结合粮食重心变化,运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法,测度河南省1985—2021年粮食生产力稳定性水平和约束条件。结果表明:(1)河南省居民口粮消费占比降低的同时总量没有降低,饲料消费和工... 基于供需均衡的经济规律,构建河南省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结合粮食重心变化,运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法,测度河南省1985—2021年粮食生产力稳定性水平和约束条件。结果表明:(1)河南省居民口粮消费占比降低的同时总量没有降低,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总量增长的同时消费占比也逐渐增长。(2)河南省粮食生产重心变化幅度依次为:花生>禽蛋>奶类>大豆>牛>玉米>羊>小麦>猪,农牧重心集中交错并向干旱区移动,加剧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3)1985—2015年粮食生产评价指数快速降低,2015—2021年相对稳定,年际波动幅度较大,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欠佳。(4)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力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粮食生态安全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稳定性中的主要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消费供给 生产力稳定 障碍因子
下载PDF
基于支柱型区域概念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
5
作者 宋鑫淼 马超群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1期156-160,共5页
采用马尔科夫链、人口加权马尔科夫链、经济加权马尔科夫链和基于支柱型区域概念的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的趋同俱乐部空间分布及演变趋势,得出:河南省县域存在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及高水平5个... 采用马尔科夫链、人口加权马尔科夫链、经济加权马尔科夫链和基于支柱型区域概念的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的趋同俱乐部空间分布及演变趋势,得出:河南省县域存在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及高水平5个趋同俱乐部。其中,低水平和高水平趋同俱乐部最为稳定;低水平县域分布在豫东和豫南地区,发展依赖劳动力,高水平县域集中分布在中北部地区,发展依靠经济优势;以支柱型县域为邻时,各水平县域经济发展均表现出积极态势。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适配政策支持、助力趋同县域发展转型、支持支柱型区域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型区域 空间马尔科夫链 俱乐部趋同
下载PDF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构建对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孟德友 魏凌 +1 位作者 樊新生 高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0-858,共9页
从可达性的视角采用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构建对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1)"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有助于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水平... 从可达性的视角采用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构建对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1)"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有助于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水平提升,郑州的极化与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边界城市的交通边缘化状况明显改善,"米"字形城镇发展轴带正在形成;(2)各地市省内和省际经济潜力大幅度提升,位置居中的高铁沿线城市省内区位优势显著,边界高铁沿线城市在省际联系中的门户区位优势显现;(3)以郑州中心的0.5 h核心圈、1 h紧密圈正在形成,"同城效应"显现,各地市省际2 h交流圈大幅度拓展,以郑州为中心的1.5 h省际合作圈即将形成。高铁网的构建将成为河南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推动因素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支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空间格局 可达性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伟丽 邓晴晴 冯文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4,共6页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空间多层次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1)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空间多层次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1)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区级与市级的经济差异整体上呈现扩大的趋势,而县级经济差异趋于平缓变动。(2)从空间分布来看,大致呈现核心-外围的格局,富裕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与西北部地区,特别集中在中部地区,而贫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与南部,特别集中在东部区域。(3)投资水平、分权化、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是造成河南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而市场活跃度、城乡分异、地形因素等则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种差异。最后,提出缩小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空间多层次回归模型 马尔科夫链
下载PDF
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永民 程维明 +1 位作者 刘海江 曹彦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8-263,共6页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根据2005年和2010年的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从全省来看,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根据2005年和2010年的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从全省来看,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增幅分别为6.71%和16.97%),而耕地和水域减少(减幅分别为1.26%和0.98%)。空间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与林地、耕地与水域、耕地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之间的空间位置的变换,以及水域向未利用地的转变。从土地利用综合区来看,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各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增幅为3.70%~16.71%),耕地减少(减幅为0.48%~2.15%)。此外,中原城市群区未利用地和林地的增加、水域的减少,豫北区林地和水域的减少,豫西南区水域的增加,以及黄淮四市区草地的增加也较显著。空间变化主要表现为:各区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之间的空间位置的变换。此外,中原城市群区耕地和林地、耕地和水域之间的位置变换,豫北区林地和水域向耕地的转变,豫西南区耕地向水域的转变,以及黄淮四市区耕地和水域之间的位置变换、耕地向草地的转变也较显著。研究结果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土地利用综合区 土地利用结构
下载PDF
河南省人口城镇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勇 杨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5,共6页
采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了欠发达农区河南省1991年、2000年和2010年县域城镇化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对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城镇化初始呈低层次均衡,局部高值县区日趋集聚,... 采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了欠发达农区河南省1991年、2000年和2010年县域城镇化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对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城镇化初始呈低层次均衡,局部高值县区日趋集聚,总体差异程度减弱,城镇化率显著提高的县区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西,县区城镇化呈全局弱正自相关。分别采取OLS和GWR模型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8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OLS和GWR分析显示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所有县区城镇化为负效应,人口密度对所有县区为正效应,而GWR分析结果为变参数,因子的系数有正有负,表明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县域产业结构转变与竞争力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新生 魏凌 豆明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工业增长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相对较高,和全省产业变动趋势相同,表现出较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2县域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变化大。在宏观经济快...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工业增长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相对较高,和全省产业变动趋势相同,表现出较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2县域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变化大。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传统农业县产业结构容易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业结构很难有质的突破,竞争力下降,而对于工业化较早的县域,产业结构未能持续升级,竞争力很难维持。而依靠旅游、特色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新兴县域产业结构表现出较强竞争力。3探索出河南产业结构竞争力空间"热点"和"冷点"。少数产业结构竞争力上升县域和下降县域分别在豫西地区、豫西北地区集中连片分布,而多数县域产业结构竞争力不变并集中分布在豫东平原地区,呈现出空间相关性。县域产业结构多样化增加,在全省工业化加快趋势下,工业发展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更容易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同样,农业发展形成的产业特色也可以增强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结构 竞争力 县域 河南省
下载PDF
传统工艺产业规模演变及空间演化机理——以河南省禹州神垕镇钧瓷产业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正松 李小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6,共6页
传统工艺产业规模演变与空间演化机制探析是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前提。以河南省禹州神垕镇钧瓷产业自唐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对象,引入路径依赖与蝴蝶效应理论,构建解释传统工艺产业规模演变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偶发事件所引致的蝴蝶... 传统工艺产业规模演变与空间演化机制探析是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前提。以河南省禹州神垕镇钧瓷产业自唐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对象,引入路径依赖与蝴蝶效应理论,构建解释传统工艺产业规模演变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偶发事件所引致的蝴蝶效应比技术进步对其规模演进影响更大,进而形成的路径依赖多是非效率选择的,空间演变的主要动力是政策安排和技术进步。正式制度安排对其技术进步与集群形成有重要推动作用,但应注意其影响的两面性,减少对"地方性"特征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产业 规模 空间 演变 禹州神垕镇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蜜蜂授粉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席桂萍 赵芝俊 张永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2-405,共4页
根据农业与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调查数据,运用改进的蜜蜂授粉依存度生物经济学方法,评估蜜蜂授粉服务对河南省18个地区17种作物生产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09-2011年,河南省蜜蜂对农业授粉服务的年均经济价值为478.75亿元,占全省... 根据农业与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调查数据,运用改进的蜜蜂授粉依存度生物经济学方法,评估蜜蜂授粉服务对河南省18个地区17种作物生产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09-2011年,河南省蜜蜂对农业授粉服务的年均经济价值为478.75亿元,占全省年均农业总产值的15.05%。河南省18个地区蜜蜂对作物授粉的经济价值占作物总价值的比率(即脆弱性比率)变化范围为17.29%~56.52%,平均34.01%。因农业发展状况与种植结构不同,河南省18个地区间蜜蜂授粉服务的经济价值差异显著。由此可见,作为大多数作物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蜜蜂授粉服务对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贡献,在野生蜜蜂等授粉者的生存状况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加强野生蜜蜂的生物保育和推进蜜蜂授粉服务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今后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授粉 经济价值评估 河南省 授粉服务
下载PDF
河南省县域粮食安全格局及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82,共5页
粮食主产区河南省经济欠发达,粮食总产位居前列,以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安全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采用重心量算模型和空间变差函数对河南省粮食安全的空间格局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的县区主要... 粮食主产区河南省经济欠发达,粮食总产位居前列,以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安全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采用重心量算模型和空间变差函数对河南省粮食安全的空间格局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的县区主要位于河南省东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高值位于西北地区,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距逐步扩大,重心从东南平原区向西北山地区转移,迁移轨迹符合耕地变化情况。耕地压力指数的空间特征结构性上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粮食安全总体格局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而各向异性表现明显,其中以南北的差距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重心 变差函数 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基于地貌形态的河南县域经济密度区域差异空间格局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况生 孟德友 豆明尚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7-64,共8页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以地貌形态把河南省各县域分为平原县、丘陵县和山区县的基础上,以经济密度为指标,借助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地貌类型区内和地貌类型区间的经济密度区域差异水平及演化态势进行分析,并对河南县域经济...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以地貌形态把河南省各县域分为平原县、丘陵县和山区县的基础上,以经济密度为指标,借助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地貌类型区内和地貌类型区间的经济密度区域差异水平及演化态势进行分析,并对河南县域经济密度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讨论.河南省县域经济密度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区域差异也不断拉大,地貌类型区内县市间经济密度差异突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地貌类型区间的差异相对较弱且呈不断缓解的趋势.县域经济密度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由中部丘陵向东部平原和西部山地降低的态势,中心城市邻近县市的经济密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密度 空间格局 地貌形态 河南省
下载PDF
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永民 程维明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6-41,共6页
耕地的时空变化是耕地保护关注的核心问题。根据2000和2013年的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时空变化。耕地的时空变化包括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2个方面,全省耕地的数量变化... 耕地的时空变化是耕地保护关注的核心问题。根据2000和2013年的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时空变化。耕地的时空变化包括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2个方面,全省耕地的数量变化表现为面积减少3.53%,空间变化表现为10.69%的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空间位置的变换。从土地利用综合区来看,中原城市群区和豫西南区耕地的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相对较大,而黄淮四市区和豫北区相对较小。从省辖市来看,鹤壁、济源和洛阳耕地的数量变化表现为面积增加,其余15个市皆表现为面积减少;另外,郑州等市耕地面积的减少幅度较大,三门峡等市耕地的空间变化幅度较大。全省各土地利用综合区以及各省辖市耕地的空间变化幅度皆大于数量变化幅度,而且二者的变化并不一致,例如,18个市中三门峡耕地的空间变化幅度最大,但数量变化幅度最小。因此,耕地的空间变化与数量变化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河南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状况,进而研究因地制宜的保护对策提供了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土地利用综合区 省辖市 耕地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河南省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永民 程维明 郑玉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873-877,共5页
根据2000和2013年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河南省的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减少了3 796.88 km^2,降幅为3.53%,除洛阳、鹤壁和济源的耕地面积... 根据2000和2013年2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河南省的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减少了3 796.88 km^2,降幅为3.53%,除洛阳、鹤壁和济源的耕地面积稍有增加外,其他省辖市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减少。耕地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大量净转出是导致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此外,耕地向林地和水域的净转出也造成了耕地的减少,而草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的净转入则起到了补充耕地的作用。耕地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大量净转出主要是受非农人口迅速增长、非农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土地政策不完善等驱动的。因此,完善土地政策与制度,明晰农民的耕地权利,细化规范耕地征收征用法定权限和程序,同时积极推进人地挂钩政策的实施是保护耕地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驱动力 回归分析 河南省
下载PDF
水资源管理的国际经验、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永民 《环境教育》 2013年第12期75-76,共2页
建议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借鉴国际经验从确定生态系统的水需求、水权制度建设、提高公众对决策制定过程的参与效果,激发河流流域组织的作用,以及健全水资源监管体系等方面科学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国际经验 挑战及对策 基本国情 生态系统 制度建设 制定过程 河流流域
下载PDF
河南省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形态特征分析与优化
18
作者 李欣 王先文 《测绘工程》 CSCD 2018年第6期69-76,共8页
研究行政区划边界的空间形态特征,对研究区域历史,优化区域结构,提高经济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利用分形维数、放射状指数和紧凑度3种定量测度方法,对河南省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形态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结合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 研究行政区划边界的空间形态特征,对研究区域历史,优化区域结构,提高经济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利用分形维数、放射状指数和紧凑度3种定量测度方法,对河南省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形态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结合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研究发现,目前部分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形态存在边界复杂程度高、行政中心边缘化和空间聚集性低等限制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文中研究的方法可以为改善区划空间形态,优化区划边界形状和管理开发区域空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形态特征 分形维数 放射状指数 紧凑度
下载PDF
基于GeoSOS的乡村工业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分析——以河南省长垣县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许家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146,共7页
运用ENVI 4. 8,ArcGIS 10. 0和GeoSOS软件对长垣县1995—2004,2004—2014年两个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1)两个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均呈现区域性差异,且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垣县东南部和东北部区域;(2)城... 运用ENVI 4. 8,ArcGIS 10. 0和GeoSOS软件对长垣县1995—2004,2004—2014年两个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1)两个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均呈现区域性差异,且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垣县东南部和东北部区域;(2)城乡用地规模在两个时段内表现出不同的扩张趋势,其中2004—2014年间空间扩张趋势更显著。基于2004—2014年城乡用地转化速率进行的预测显示,长垣县未来10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向东南、东北两个方向扩张,其中乡村工业发展基础、乡镇规划、交通可达性和地理区位对未来城乡用地空间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化 土地利用变化 模拟 GeoSOS 长垣县
下载PDF
县域冬小麦生育期气候要素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凯娜 宁晓菊 +2 位作者 秦耀辰 张荣荣 史琴琴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29-737,共9页
基于河南省及周边39个气象站1996-201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生育期各气候要素与河南省县域冬小麦产量关联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各气候要素与河南省冬小麦产量的关联度中,气温... 基于河南省及周边39个气象站1996-201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生育期各气候要素与河南省县域冬小麦产量关联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各气候要素与河南省冬小麦产量的关联度中,气温的关联度最大,日照时数次之,降水量最小;关联度空间分布上呈现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的格局,南北过渡性明显,尤其是南部信阳市的关联度较其它地区明显偏低。分时段来看,各气候要素与冬小麦产量关联度在1996-2010年有所下降,在2011-2015年突变上升,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尤其是位于西南部和南部地区的县域单元变化显著,而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县域单元变化较小。各气候要素与冬小麦产量关联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逐渐显著,应积极采取策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日照 冬小麦产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