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写作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构建——以河池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为例 |
谭为宜
覃永县
陈代云
钟纪新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3 |
4
|
|
2
|
立足本土 突出特色——河池学院“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
蓝利萍
|
《河池学院学报》
|
2008 |
2
|
|
3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河池学院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新探 |
蓝利萍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0 |
1
|
|
4
|
提升整体实力 培育鲜明特色——河池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体会 |
温存超
李琨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0 |
0 |
|
5
|
以生态美学思想观照自然,拓展社团诗意写作空间——以河池学院文学社团活动为例 |
蓝利萍
阳崇波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1 |
0 |
|
6
|
罗城龙岸土拐话语音系统 |
刘磊
韦扬波
|
《河池学院学报》
|
2009 |
2
|
|
7
|
新课改与中文专业师范生的职前教育 |
韦芳
|
《河池学院学报》
|
2008 |
4
|
|
8
|
先秦传世文献断代研究综述——先秦文献连词“而”语法功能的系列研究之一 |
裘燮君
|
《河池学院学报》
|
2007 |
2
|
|
9
|
先秦文献中连词“而”的历时分布特征(上)——先秦文献连词“而”语法功能的系列研究之二 |
裘燮君
|
《河池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0
|
略论余上沅、赵太侔和熊佛西“国剧”理念的差异——“国剧运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
谭为宜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1
|
桂平市麻垌镇土白话的语音系统 |
刘磊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2
|
况周颐作品系年 |
秦玮鸿
|
《河池学院学报》
|
2006 |
3
|
|
13
|
也谈“国剧运动”退潮的原因——“国剧运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
谭为宜
|
《河池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4
|
论新诗教育的系统性 |
陈代云
|
《绥化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5
|
汉语“为”和壮语ku^6的对应关系 |
陈志学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6
|
农村教育身份的缺失--论城乡教育二元格局下的农村教育 |
邓琴
覃永县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7
|
“不良报道”与网络“把关人”的责任 |
唐艳林
李新文
|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8
|
刘三姐文化流传与发展的内因探析 |
周佐霖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9
|
仪式教育: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应当关注的问题 |
邓伟龙
尹素娥
|
《创新》
|
2008 |
2
|
|
20
|
试论媒介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保护 |
黄新宇
唐艳林
|
《河池学院学报》
|
2009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