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主动脉夹层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海红 赵斌 +1 位作者 李君良 秦立晨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tion ,A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收治的符合AD临床诊断的 30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神经系统损害排除...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tion ,A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收治的符合AD临床诊断的 30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神经系统损害排除了既往史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结果 本组 30例患者中以急性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 9例 ,单纯神经系统损害者 2例 ,病程中伴有神经系统损害者 2 8例。结论 对于合并有胸背痛、胸闷、血压不对称、脉搏短绌等症、征的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要高度怀疑AD的可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损害 主动脉夹层 胸背痛 胸闷 血压
下载PDF
移行性播散性多脑神经病2例报告
2
作者 李海峰 丛志强 +4 位作者 张栩 苗素云 任显芝 阎文静 李培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1-561,共1页
关键词 移行性播散性多脑神经病 病理反射 肌电图 脑脊液检查
下载PDF
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新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8期21-22,共2页
探讨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手术... 探讨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改善情况、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和病情复发的几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改善率在80%以上,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改善率在40%~50%之间。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7%。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的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中没有人病情复发,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病情复发。观察组患者出现病情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可有效地改善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症状,而且患者不容易出现并发症和病情复发的情况。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神经介入疗法 效果
下载PDF
131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P180和抗BP230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亚如 李洪军 +3 位作者 许德志 王建文 周桂芝 杨宝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5期257-260,264,共5页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P180、抗BP230和抗基底膜带抗体的阳性率。方法:收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抗BPl80NC16a抗体和抗BP230抗体水平,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抗基底...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P180、抗BP230和抗基底膜带抗体的阳性率。方法:收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抗BPl80NC16a抗体和抗BP230抗体水平,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抗基底膜带抗体水平。结果:共收集131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脑卒中109例,脑肿瘤15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7例)和131例正常对照血清。病例组中抗BP180NC16a抗体阳性率为11.45%,高于对照组的3.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病例组中抗BP230抗体阳性率5.34%,与对照组2.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IIF检测抗基底膜带抗体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抗BP180NC16a抗体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神经系统疾病 BP180 BP230 基底膜带
下载PDF
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全身振动训练,观察组在对... 目的研究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全身振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采用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全身振动训练的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 全身振动训练 神经功能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和补充叶酸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1年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刘卫 关景丽 +3 位作者 于颖 张金涛 李洪军 郭晋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6期647-650,654,共5页
目的:考察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以及补充叶酸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改善的影响。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和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且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 目的:考察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以及补充叶酸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改善的影响。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和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且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为6~19分的患者,治疗出院后实施常规二级预防的为非暴露组,在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口服叶酸(1次0.4 mg,1日3次)的为暴露组。非暴露组和暴露组患者按NIHSS评分接近的原则配对,各117例,检测MTHFR rs677和rs1298基因型。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考察MTHFR基因多态性和补充叶酸与1年内脑卒中复发、1年内NIHSS评分降低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MTHFR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Logistic分析表明,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与初发时NIHSS评分较高相关(P=0.042,OR=3.193,95%CI=1.104~9.238),但与MTHFR基因多态性或二级预防期间补充叶酸无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1年内NIHSS评分降低程度与同时携带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P=0.040,95%CI=0.081~3.178)以及初发时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P=0.046,95%CI=0.021~4.059)有关,但与二级预防期间补充叶酸无关。结论:在实施常规二级预防条件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初发时的严重程度有关,与MTHFR基因多态性无关;携带MTHFR C677T和A1298C以及HHcy不利于脑卒中后1年内的康复,与是否补充叶酸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FR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复发
下载PDF
中药地黄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大鹏 于爱玲 +2 位作者 佘瑞芳 周渝顺 于顾然 《河北中医》 2024年第5期863-867,872,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又被称作老年痴呆,已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治疗AD的药物尚不能阻止其发病进程。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优势,中药地黄治疗AD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对中药地黄及其... 阿尔茨海默病(AD)又被称作老年痴呆,已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治疗AD的药物尚不能阻止其发病进程。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优势,中药地黄治疗AD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对中药地黄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治疗AD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以为AD的防治寻找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地黄 中药 综述
下载PDF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脑供血不足性眩晕者脑血流、D-D、ET-1、NO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杨乾乾 苗素云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6期37-39,44,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D-二聚体(DD)、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 目的探讨采取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D-二聚体(DD)、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选择经静脉滴注倍他司汀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用干预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药物治疗。两组持续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的血流速度]以及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D-D、ET-1、NO]相关指标变化,比较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2个疗程,BA、LVA、RVA各血流速度、血清NO结果相比于在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诸类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D-D、ET-1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满意,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D-D、ET-1水平,上调血清NO水平,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血塞通 倍他司汀 脑血流动力学 D-二聚体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预防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玉凯 刘梅仕 +2 位作者 蒋云 邓小梅 王翠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7-308,共2页
我们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预防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进行了形态学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1方法:选用健康青紫蓝兔40只,体重... 我们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预防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进行了形态学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1方法:选用健康青紫蓝兔40只,体重22~3.0kg。随机分为假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鞘内注射 地塞米松 治疗
下载PDF
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组织中ATP酶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安木 迟兆富 +2 位作者 尚伟 曹丽丽 赵秀鹤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本文采用戊四氮(PTZ)诱发大鼠癫痫模型,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了癫痫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中Na+-K+-、Ca2+-、Mg2+-ATPase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癫痫大鼠脑组织中额叶皮层及海马的诸ATPase含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 癫痫 大鼠 脑组织 ATPASE 病理
下载PDF
脑卒中发病危险时间的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孟庆莲 梁迎春 孟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发病与日、周、年的节律性关系。方法 对 182 4例脑卒中患者 (出血组 6 6 3例 ,梗死组 116 1例 )的发病时间按小时、日和月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发病时间具有日、周、年节律性 ;脑出血组发病有周、年节...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发病与日、周、年的节律性关系。方法 对 182 4例脑卒中患者 (出血组 6 6 3例 ,梗死组 116 1例 )的发病时间按小时、日和月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发病时间具有日、周、年节律性 ;脑出血组发病有周、年节律性 ,但缺乏日节律性。脑梗死在每日 4am~ 10 am,星期六~星期一易发病 ;脑出血在星期五~星期日易发病 ;而 11月~次年 1月份和 7、8月份分别为脑梗死及脑出血易发病时间。结论重视脑卒中发病时间的分布节律性 ,对脑卒中发病高峰段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 ,对降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节律性 危险时间
下载PDF
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与报告习惯的调查 被引量:16
12
作者 毛秋云 刘喜平 +1 位作者 倪军霞 张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不良事件报告习惯的状况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结构维度量表和临床护士不良事件报告习惯问卷,对泰安市10所综合医院917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得...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不良事件报告习惯的状况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结构维度量表和临床护士不良事件报告习惯问卷,对泰安市10所综合医院917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得分为16.48±3.79;临床护士不良事件报告习惯得分为36.80±19.71;患者照护风险感知对护士不良事件报告习惯具有预测性(P<0.05)。结论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与报告习惯有待提高,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对其报告习惯有影响。可通过增强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意识和能力来提高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行为,以更好地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不良事件 报告习惯 风险感知 相关性 调查分析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偏瘫和失语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新萍 耿家贵 +2 位作者 陆寅 王强 谭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6期181-183,共3页
背景:有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功能的改善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认知状态好者其运动功能恢复好,早期认知功能的评定可预测运动功能的预后,对患者各项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十分有益。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和失语的... 背景:有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功能的改善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认知状态好者其运动功能恢复好,早期认知功能的评定可预测运动功能的预后,对患者各项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十分有益。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和失语的关系,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观察。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01/2005-05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脑CT或MRI证实;且均对评估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其中偏瘫患者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34~78岁。失语症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8岁。非失语症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70岁。方法:①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检查法评定是否失语。以失语商<93.8为失语,>93.8为非失语。②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上下肢合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③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评定认知功能。内容分为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能力4大项检查,共22个分测验。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功能评定时间均为发病后半个月。样本组间均数行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瘫Fugl-Meyer积分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相关性处理采用多元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44例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检查内容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积分和认知功能总积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34,0.598,0.500,0.548,P<0.01),而思维运作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310,P>0.05)。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押失语症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和认知功能总积分分别为(4.60±2.37),(15.10±6.02),(14.00±6.93),(12.33±6.77),(1.83±1.09)分,明显低于非失语症患者眼(7.30±1.08),(23.20±1.11),(24.25±4.08),(24.20±5.43),(3.50±0.76),t=5.44~7.197熏P<0.05演。结论押认知功能障碍较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程度较重;合并失语症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认知障碍 偏瘫 失语
下载PDF
睡眠剥夺和海马依赖性记忆 被引量:15
14
作者 苗素云 倪丽艳 +1 位作者 王利 唐吉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的情况,表现为睡眠减少或睡眠中断(sleep disruption)。SD分为完全性睡眠剥夺(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和选择性睡眠剥夺(selective sleep deprivati...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的情况,表现为睡眠减少或睡眠中断(sleep disruption)。SD分为完全性睡眠剥夺(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和选择性睡眠剥夺(selective sleep deprivation,SSD),后者又分为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剥夺(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depr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海马 学习记忆 食欲素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耿家贵 王玉凯 +2 位作者 王玉民 刘梅仕 王翠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2-243,共2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UK)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动脉导管溶栓组(导管组)和静脉溶栓组(静脉组)各30例,分别动脉导管注射和静脉注射小剂量UK10~2...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UK)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动脉导管溶栓组(导管组)和静脉溶栓组(静脉组)各30例,分别动脉导管注射和静脉注射小剂量UK10~20万U,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检查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导管组临床有效率93.33%,影像学有效率80%,静脉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梗塞 尿激酶 溶栓疗法
下载PDF
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家贵 焦念宝 +2 位作者 刘军 邱玉存 秦丽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应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1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并与对照组15例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新方法。
关键词 导管介入治疗 溶栓疗法 尿激酶 脑梗塞 治疗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孟庆莲 焦念宝 梁迎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96-397,共2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 对 142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 12h内、12~ 2 4h、2 4h~ 7d、7~ 14d进行动态CT观察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多发生在脑出血后 12h内 ,继续出...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 对 142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 12h内、12~ 2 4h、2 4h~ 7d、7~ 14d进行动态CT观察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多发生在脑出血后 12h内 ,继续出血与长期饮酒及血压有关。部位以壳核及丘脑多见。结论 继续出血可导致病情加重 ,增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CT检查 血肿清除术 继续出血
下载PDF
紧张性头痛患者血浆甲硫脑啡肽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庆莲 乔香兰 +3 位作者 王明礼 周凤池 王佩 关颖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358-359,共2页
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1例紧张性头痛 ( TH)患者与 2 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 MEK水平。结果发现 MEK水平在 TH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TH患者血浆 MEK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 ( r=- 0 .389,P<0 .0 5)。提示血浆 MEK含量升高可能与
关键词 紧张性头痛 甲硫脑啡肽 血浆
下载PDF
实验性癫痫鼠脑组织环核苷酸及ATP酶的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安木 迟兆富 +2 位作者 尚伟 曹丽丽 王淑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癫痫 脑组织 环核苷酸 ATP酸 测定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bax与Th蛋白在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和纹状体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君 秦丽晨 +1 位作者 李兴强 谢安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690-1692,共3页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探讨bax和Th蛋白表达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及PD组(PD模型3d、7d、14d、21d、28d组)。PD组均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入6-羟基多巴胺,均在处死前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min大鼠旋转的次...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探讨bax和Th蛋白表达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及PD组(PD模型3d、7d、14d、21d、28d组)。PD组均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入6-羟基多巴胺,均在处死前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min大鼠旋转的次数,连续至第4周每分钟大于7次者为成功的PD模型。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入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处死后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Th蛋白的阳性细胞数。结果:PD组纹状体和黑质神经细胞存在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且bax蛋白表达在PD组大鼠纹状体和黑质细胞中3d组为最高,其后很快下降,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h蛋白表达在大鼠纹状体和黑质细胞中对照组为最高,在PD组很快下降。结论:6-羟基多巴胺能诱发大鼠黑质细胞凋亡,bax作为前凋亡蛋白在启动和诱导黑质细胞凋亡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鼠 6-羟基多巴胺 BAX T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