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导航模块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精准置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定祥 郑瑞清 +3 位作者 李长辉 陈亮 黄河 邓腾孝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的导航模块辅助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技术组和常规方法组,每组各35例。3D技术组采取在导航模块瞄准下置入椎弓... 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的导航模块辅助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技术组和常规方法组,每组各35例。3D技术组采取在导航模块瞄准下置入椎弓根钉,常规方法组采取常规C臂透视下置入椎弓根钉。首先统计每例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透视的C臂次数,再依据每例患者置入椎弓根钉的数量不同,计算出置入每颗螺钉的平均出血量、时间、C臂透视次数,比较两组数据;两组患者术前均设计出理想的螺钉角度,将术后实测螺钉角度和术前设计相比较,计算出术前术后螺钉内倾角及头倾角的差值,设为偏差值,两组比较;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恢复比及Cobb角的变化。结果3D技术组置入每枚螺钉出血量、所需时间、C臂曝光次数均少于常规方法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测得常规方法组内倾角、头倾角的偏差值大于3D技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VAS、JOA评分、ODI、椎体高度恢复比及Cobb角较术前均改善明显(P<0.05);两组术后3月的VAS、JOA评分、ODI差异不明显(P>0.05),在Cobb角和椎体高度恢复比方面,3D技术组优于常规方法组(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块可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精准置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C臂曝光次数,利于伤椎高度恢复,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置入 椎弓根螺钉 胸椎 腰椎 3D技术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的肩胛骨关节盂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定祥 李长辉 +3 位作者 陈亮 马晨曦 黄河 郑瑞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0-153,158,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的肩胛骨关节盂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90例关节盂三维重建影像资料,观察关节盂形态特点,测量关节盂上下径、前后径及关节盂窝深度,关节盂倾斜角、扭转角的度数。结果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肩胛骨关节盂大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的肩胛骨关节盂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90例关节盂三维重建影像资料,观察关节盂形态特点,测量关节盂上下径、前后径及关节盂窝深度,关节盂倾斜角、扭转角的度数。结果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肩胛骨关节盂大致有4种类型:引号型56.90%(165例)、椭圆型22.41%(65例)、水滴型17.59%(51例)、葫芦型3.10%(9例)。椭圆型的关节盂上下径、盂窝深度及关节盂倾斜角、扭转角与引号型、水滴型及葫芦型有统计学差异;水滴型的关节盂倾斜角大于引号型;葫芦型的关节盂上下径小于引号型及水滴型;椭圆型及水滴型的关节盂前后径长于引号型及葫芦型;引号型的关节盂前后径长于葫芦型;引号型的关节盂窝深度小于水滴型及葫芦型;关节盂上下径、前后径、关节盂窝深度、关节盂倾斜角,不同性别有统计学差异,以上差异均P<0.05。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结果,肩胛骨关节盂可分为4个类型,以引号型为主,葫芦型少见,其形态学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盂 解剖学 分型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肩胛下角的形态学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定祥 李长辉 +3 位作者 陈亮 马晨曦 黄河 郑瑞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下的肩胛下角形态学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90个肩胛骨三维重建影像资料,g是肩胛下角,n是盂下结节,m是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交点,k是肩胛上角,r是肩胛冈盂切迹,h是g点到mr垂线的交点,观察肩胛下角形态学特点,...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下的肩胛下角形态学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90个肩胛骨三维重建影像资料,g是肩胛下角,n是盂下结节,m是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交点,k是肩胛上角,r是肩胛冈盂切迹,h是g点到mr垂线的交点,观察肩胛下角形态学特点,并测量相关数据。测量g点最厚部分,gn、gm、gh的长度,∠ngm、∠gmk(肩胛骨在冠状面上的投影)、∠gmk’(肩胛骨在矢状面上的投影)的度数。结果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肩胛下角大体有3种类型:副角型(175,60.34%)、U型(81,27.93%)和V型(34,11.73%),此外,副角型的g点最厚部分及gn与V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gm上,副角型比U型和V型长(P<0.05);在gh上,V型比副角型和U型短(P<0.05);在∠gmk’上,副角型比U型大(P<0.05)。双侧肩胛下角在∠ngm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结果,将肩胛下角分为3种类型,以副角型为主,V型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角 解剖学 分型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