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正畸治疗病人牙周状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杨 张运奎 +1 位作者 张玉杰 肖水清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对正畸治疗病人牙周状况的影响,以便有效地控制正畸过程中牙龈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避免不可逆性的牙周损害。方法:收集41例正畸治疗中发生牙龈炎性反应的病人、20例正畸治疗前牙周健康者和35例慢性牙周炎病人的...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对正畸治疗病人牙周状况的影响,以便有效地控制正畸过程中牙龈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避免不可逆性的牙周损害。方法:收集41例正畸治疗中发生牙龈炎性反应的病人、20例正畸治疗前牙周健康者和35例慢性牙周炎病人的龈沟液标本,应用16SrDNA 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GI)之间的关系。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正畸治疗组70.73%、正常对照组35.00%、牙周炎组85.71%;正畸治疗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牙周炎组显著高于正畸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随着牙周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与牙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正畸治疗中的牙龈炎性反应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龈卟啉单胞菌 PCR技术 牙周炎
下载PDF
青少年正畸治疗早期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牙龈蛋白K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明珍 韩志强 +2 位作者 张玉杰 肖水清 张丽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623-627,共5页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牙龈蛋白K在青少年正畸治疗早期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青少年正畸牙龈正常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1、2、3、6个月龈沟液标本,应用16S r DNA 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牙龈蛋白K在青少年正畸治疗早期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青少年正畸牙龈正常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1、2、3、6个月龈沟液标本,应用16S r DNA 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牙龈蛋白K;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牙龈蛋白K各组间检出率比较用χ2检验;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蛋白K的检出率与牙龈炎症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矫治前与戴入后1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2个月、3个月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戴入后1个月与2个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龈蛋白K在矫治器戴入前与戴入后1个月、6个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戴入后2个月、3个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第2个月开始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龈蛋白K的检出率下降,到6个月时检出率已基本接近矫治器戴入前。结论青少年正畸治疗过程中在矫治器戴入早期可引发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牙龈蛋白K的增加,出现牙龈炎症反应,当增加到一定时间即2个月后开始逐渐下降,到6个月时已基本接近矫治器戴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龈蛋白K 牙龈炎
下载PDF
青少年正畸治疗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FimA基因型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玉刚 陈延花 +2 位作者 王琳 郭杨 张强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684-688,共5页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其毒力因子FimA在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青少年需正畸患者中牙龈健康者61例,分别采集正畸矫治器粘戴前及粘戴后第1、2、3、6个月时的龈沟液样本,并记录其牙龈指数,用16S rDNAPCR...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其毒力因子FimA在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青少年需正畸患者中牙龈健康者61例,分别采集正畸矫治器粘戴前及粘戴后第1、2、3、6个月时的龈沟液样本,并记录其牙龈指数,用16S rDNA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Pg及其毒力因子FimA(6种类型)的表达,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3个月Pg和FimA基因Ⅱ、Ⅳ、Ⅴ型均显著增加(P<0.05)。Pg和6种基因型的阳性检出率在佩戴矫治器前3个月呈增长趋势,并在第3个月时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下降;到第6个月时,Ⅰ、Ⅰb型恢复到了矫治前的状态。Pg及Ⅰ、Ⅰb、Ⅱ、Ⅳ、Ⅴ型与牙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青少年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矫治器戴入早期可导致Pg及FimA各基因型的增加,诱发牙龈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青少年 牙龈卟啉单胞菌 FimA PCR
下载PDF
正畸治疗过程中龈沟液内细菌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肖水清 杜毅 韩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直丝弓技术正畸过程中龈沟液细菌的变化。方法:采集正畸过程中的龈沟液进行厌氧菌培养。结果:矫治初两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核梭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升高,随治疗的进行,3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水平显著降低。结... 目的:探讨采用直丝弓技术正畸过程中龈沟液细菌的变化。方法:采集正畸过程中的龈沟液进行厌氧菌培养。结果:矫治初两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核梭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升高,随治疗的进行,3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上述3种细菌可能是正畸中引起牙龈炎性反应的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 龈沟液 细菌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牙龈蛋白K与牙龈炎性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刚岭 李伟哲 +1 位作者 韩志强 肖水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牙龈蛋白K(gingipain K,Kgp)在正畸治疗中对牙龈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少年牙龈健康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与矫治器戴入后3个月的龈沟液,应用16S r DNA 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Kgp,采用SPSS17.... 目的:分析牙龈蛋白K(gingipain K,Kgp)在正畸治疗中对牙龈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少年牙龈健康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与矫治器戴入后3个月的龈沟液,应用16S r DNA 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Kgp,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器戴入前Kgp检出率为35.71%,矫治器戴入后Kgp检出率为67.86%,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在矫治器戴入后Kgp检出率增加,出现牙龈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龈蛋白Kgp 16S r DNA PCR技术 牙龈炎
下载PDF
正畸对龈沟液中细菌微生态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建宁 张玉杰 肖水清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直丝弓技术正畸过程中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细菌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患者100例,测定矫治前、1个月、2个月、3个月时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并对龈沟液中的细菌进行厌氧菌培养,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 目的探讨采用直丝弓技术正畸过程中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细菌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患者100例,测定矫治前、1个月、2个月、3个月时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并对龈沟液中的细菌进行厌氧菌培养,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矫治期间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核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矫治开始时与3个月时ALP的活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与3个月时ALP的活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矫治初期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逐渐增高,易引起牙龈的局部炎症,上述3种细菌可能是正畸中引起牙龈炎性反应的主要致病菌,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细菌 龈沟液 正畸
下载PDF
正畸扭转力对成人牙髓中TNF-α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新星 陈静 张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615-617,623,共4页
目的:通过TNF-α的活性变化来评价正畸扭转力对成人牙髓组织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矫治设计为拔除两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20~28岁患者56例,共112个牙,随机分为实验组(n=96)和对照组(n=16)。实验组根据交互牵引正畸扭转力值的... 目的:通过TNF-α的活性变化来评价正畸扭转力对成人牙髓组织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矫治设计为拔除两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20~28岁患者56例,共112个牙,随机分为实验组(n=96)和对照组(n=16)。实验组根据交互牵引正畸扭转力值的不同又分为4、6、8盎司组,分别于加力1、2、3、4周时拔牙并取牙髓标本;对照组不加力,分别于实验组相同时间内拔牙并取牙髓标本。用光度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牙髓中TNF-α的含量及牙髓在矫治过程中的变化。结果:4、6盎司组在扭转力加载1、2、3周时TNF-α含量基本无变化;持续加载4周后,TNF-α含量增加(P〈0.05)。8盎司组在持续扭转力作用2周后,TNF-α含量迅速增加到最大(P〈0.05),3周时,TNF-α含量减低,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扭转力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牙髓TNF-α的活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 牙髓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正畸
下载PDF
局部注射黄芪多糖对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B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林鹏 郭新星 魏竹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黄芪多糖对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牙周组织改建和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即空白对照组(1组),阴性对照组(1组),实验组(6组)。利用50g牵引力近中移动右侧上颌第...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黄芪多糖对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牙周组织改建和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即空白对照组(1组),阴性对照组(1组),实验组(6组)。利用50g牵引力近中移动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加力21d。实验组于拆除装置前1d开始将10mg/L黄芪多糖溶液局部注射于右上第一磨牙远中颊侧黏骨膜下,每1次/3d,每次50μL;阴性对照组每3d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1、3、7、14、21、28d后处死,测量正畸牙复发距离,采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牙周膜宽度保持较好,除1d组外,相同时间的实验组复发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保持阶段,对照组远中侧BMP-2表达强度逐渐减少,实验组远中侧BMP-2表达强度逐渐增大。除1d组外,相同时间的实验组BMP-2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局部注射黄芪多糖能够增加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从而加速牙槽骨的改建,有利于正畸后牙齿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BMP-2 正畸牙移动 保持
下载PDF
前磨牙拔牙模式对前牙比正常的不同错畸形矫治后全牙比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勇 郭新星 +1 位作者 王春玲 肖水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前牙比正常的安氏3种分类经不同的拔牙模式治疗后全牙比的变化。方法:选取252例前牙比正常的患者模型,计算各组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全牙比,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拔牙模式的3种错牙合组矫治后的全牙比之间无大的差... 目的:探讨前牙比正常的安氏3种分类经不同的拔牙模式治疗后全牙比的变化。方法:选取252例前牙比正常的患者模型,计算各组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全牙比,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拔牙模式的3种错牙合组矫治后的全牙比之间无大的差别;与拔牙前相比较,3种错牙合组拔牙后的全牙比均有所减小;在安氏Ⅰ类组与Ⅲ类组中,除了第2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3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第4组(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5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二前磨牙)间全牙比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安氏Ⅱ类组,不同拔牙模式的全牙比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前牙比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牙合畸形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拔牙后的全牙比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前磨牙 全牙比
下载PDF
固定正畸对成人和青少年患者龈沟液中AST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新星 王春玲 +3 位作者 张勇 柯华峰 魏福兰 汤永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24-42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来评价固定正畸对成人和青少年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34例青少年患者、36例成人患者,测定矫治前后1个月时间内11、13、31、33颊舌侧及23近远中侧龈沟液中AST的活... 目的:通过检测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来评价固定正畸对成人和青少年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34例青少年患者、36例成人患者,测定矫治前后1个月时间内11、13、31、33颊舌侧及23近远中侧龈沟液中AST的活性,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其在两个年龄组变化的差异。结果:1)成人组13、31、23近中及23远中牙位在矫治开始前和四周后AST活性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13牙位AST活性的比较均为成人组高于青少年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成人4周后和青少年4周后AST活性的比较(P<0.01)。3)青少年组矫治1个月之后,龈沟液中AST活性略有升高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成人组矫治1个月之后,龈沟液中AST活性有明显升高,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正畸对成人和青少年患者龈沟液中AST活性的影响不同,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起始阶段对正畸力的反应存在着增龄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转氨酶 龈沟液 正畸
下载PDF
正畸拔除前磨牙对Bolton指数全牙比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竹亮 王以玲 张文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模拟拔除前磨牙对Bolton指数全牙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98例不同类型错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计算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Bolton指数全牙比。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后的Bolton指数... 目的:探讨正畸模拟拔除前磨牙对Bolton指数全牙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98例不同类型错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计算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Bolton指数全牙比。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后的Bolton指数全牙比均有变小趋势,其中拔5/5、5/4模式降低更明显,与拔4/4、4/5模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不同错类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畸医师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到拔牙矫治会降低Bolton指数全牙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拔牙 前磨牙 BOLTON指数 全牙比
下载PDF
成人牙齿正畸要循序渐进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静 《乡村科技》 2012年第3期41-41,共1页
治疗时间相对长由于成年人生长发育已经基本完成,颌面部骨缝已变为骨性融合,可塑性很低,而且代谢速度变慢,生物反应性降低,因此牙槽骨改建比较缓慢,牙齿移动也相对慢一些,牙齿正畸所需要的治疗时间也就较长。从总的治疗时间来讲,一般青... 治疗时间相对长由于成年人生长发育已经基本完成,颌面部骨缝已变为骨性融合,可塑性很低,而且代谢速度变慢,生物反应性降低,因此牙槽骨改建比较缓慢,牙齿移动也相对慢一些,牙齿正畸所需要的治疗时间也就较长。从总的治疗时间来讲,一般青少年正畸需要两年左右,成人正畸则要两年半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牙齿 成人 治疗时间 生长发育 成年人 颌面部 可塑性
下载PDF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及临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枫丛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3期92-93,共2页
目的了解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正畸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为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11月间收治的不同年龄段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52例,将其根据年龄差异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对比两组患者正畸治疗的效... 目的了解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正畸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为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11月间收治的不同年龄段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52例,将其根据年龄差异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对比两组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结果青少年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成人,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组的牵引时间在(7.2±1.5)月,成人组的牵引时间在(12.8±2.7)月,青少年组的牵引时间明显少于成人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正畸治疗后效果良好,基本能够保证阻生牙正常生长,保证口腔美观效果,是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尖牙 埋伏阻生牙 正畸治疗 临床有效性 研究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口腔医疗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刘清海 刘廷廷 +1 位作者 朱凌 马坤宁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05-610,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已成为口腔医疗领域的重要工具。机器学习技术用于口腔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不仅提供了高效的患者风险评估与管理工具,还支持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和医疗方案制定。此外,机器学习在医学图像分析和解释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已成为口腔医疗领域的重要工具。机器学习技术用于口腔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不仅提供了高效的患者风险评估与管理工具,还支持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和医疗方案制定。此外,机器学习在医学图像分析和解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帮助医师快速准确地识别口腔病变和病变类型。本文介绍机器学习在口腔医疗诊断中的典型应用,并对其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口腔医疗 疾病诊断 风险评估 个性化医疗 医学图像分析
下载PDF
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山东地区恒牙初期青少年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静 张勇 +1 位作者 潘丽娜 潘爽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725-727,共3页
目的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山东地区恒牙初期青少年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方法搜集山东地区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恒牙初期正常青少年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12~16岁。选择在判断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 目的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山东地区恒牙初期青少年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方法搜集山东地区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恒牙初期正常青少年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12~16岁。选择在判断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颅颌关系中最常用的5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SNA,SN-PP,NSBa,SN-MP,SNB),并对各测量指标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建立其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结果①5项测量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②以SNB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与其余4项测量指标的直线回归方程;③分别以任意4项测量指标为自变量,剩余的1项测量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计算得出5项测量指标各自的预计标准误(SE),其中SNA为1.95,SN-PP 2.79,NSBa4.57,SN-MP 4.35,SNB 1.87;④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起山东地区恒牙初期青少年的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结论本研究为恒牙初期青少年正畸患者提供了一套个体化的头影测量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临床中进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 浮动正常值 多元回归
下载PDF
多元回归法建立山东地区8~12岁儿童及青少年的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
16
作者 叶静 王春玲 +3 位作者 寇波 魏福兰 王以玲 张凡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我国山东地区8—12岁儿童及青少年的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方法选择山东地区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正常骀儿童和青少年156例。选择在判断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颅颌关系中最常用的5... 目的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我国山东地区8—12岁儿童及青少年的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方法选择山东地区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正常骀儿童和青少年156例。选择在判断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颅颌关系中最常用的5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SNA,SN—PP,NSBa,SN—MP,SNB),对各测量指标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建立其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结果建立了山东地区8~12岁儿童及青少年的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结论本研究为8~12岁儿童及青少年的早期正畸一矫形治疗提供了一套个体化的头影测量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 多元回归 浮动正常值
下载PDF
多重PCR技术在正畸治疗患者口腔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香娥 韩谅 肖水清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79,83,共5页
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正畸治疗患者口腔中伴放线放线杆菌(Aa)、福塞氏类杆菌(Bf)、具核梭杆菌(Fn)、牙龈卟啉单胞菌(Pg)4种细菌的存在,并与牙龈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55例正畸治疗至少2个月的青少年患者为矫治组,34例未带矫... 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正畸治疗患者口腔中伴放线放线杆菌(Aa)、福塞氏类杆菌(Bf)、具核梭杆菌(Fn)、牙龈卟啉单胞菌(Pg)4种细菌的存在,并与牙龈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55例正畸治疗至少2个月的青少年患者为矫治组,34例未带矫治器的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记录牙龈指数,分别采龈沟液标本进行细菌DNA提取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同时,以细菌的厌氧培养和生化反应鉴定为标准进行对比验证,并做了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最低可检测出细菌DNA1pg,约相当于20个Aa、Fn和Pg,80个Bf;能扩增出Aa、Bf、Fn、Pg4种参考菌株的目的条带,而对大肠杆菌的扩增没有目的条带;多重PCR法与常规细菌培养法对细菌的检测阳性率较为一致(P>0.05);Aa、Fn、Pg在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Bf的检测未见明显差异(P>0.05);Aa、Fn、Pg的阳性率与牙龈指数之间呈正相关(P<0.01);而Bf与牙龈指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同时检测龈沟液中4种常见牙周致病菌,观察固定矫治器使用过程中牙周细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 多重PCR 细菌检测
原文传递
固定矫治器对牙龈状况与龈沟液中内毒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肖水清 王兰翠 +1 位作者 郑静 宋新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 :探讨固定矫治对牙龈状况的影响和有效控制牙龈炎症的方法。方法 :将临床就诊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的患者作研究对象 ,临床就诊的 10 0例患者 ,分别于矫治前 ,矫治后 1、3、6个月 ,矫治结束前 ,结束后 3个月的牙龈炎症指数 ,龈... 目的 :探讨固定矫治对牙龈状况的影响和有效控制牙龈炎症的方法。方法 :将临床就诊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的患者作研究对象 ,临床就诊的 10 0例患者 ,分别于矫治前 ,矫治后 1、3、6个月 ,矫治结束前 ,结束后 3个月的牙龈炎症指数 ,龈沟液细菌内毒素进行测试比较 ,统计学处理。结果 :1)牙龈炎症指数 :固定矫治器戴于后 1个月牙龈指数最高 ,3个月后趋于稳定 ,此时牙龈炎症指数接近正常 ,6个月后至矫治结束时基本无明显变化 ,矫治结束后 3个月牙龈组织恢复完全正常 ;2 )细菌内毒素 :细菌内毒素含量与牙龈炎症指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1)固定矫治器对牙龈组织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但患者只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就可以是牙龈组织的炎症得到有效控制。 2 )固定矫治过程中的牙龈炎性反应同细菌内毒素含量有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而细菌内毒素是G-菌的裂解产物 ,故对于固定矫治过程中出现的牙龈炎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 牙龈炎症 龈沟液 内毒素 口腔卫生 口腔正畸
下载PDF
菌毛蛋白V型与正畸患者牙龈炎性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菲 李淑香 +2 位作者 王琳 张丽 肖水清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菌毛蛋白(FimA)V亚型基因表达与正畸患者牙龈炎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61例正畸治疗前牙龈健康的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戴入矫治器后3个月的龈沟液,用PCR技术检测临床样本中的P.g和FimA V...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菌毛蛋白(FimA)V亚型基因表达与正畸患者牙龈炎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61例正畸治疗前牙龈健康的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戴入矫治器后3个月的龈沟液,用PCR技术检测临床样本中的P.g和FimA V型。结果正畸治疗前与戴入矫治器后3个月的P.g检出率分别是26.23%、73.77%,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FimA V型的检出率分别是9.84%、26.23%,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畸患者在戴入矫治器3个月后,P.g和FimA V型的检出率都与牙龈指数呈现正相关,牙龈指数升高,且FimA V型检出率也随之增加,FimA V型可以引起正畸患者的牙龈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龈卟啉单胞菌 FimA V型 牙龈炎
原文传递
龈沟液中具核梭杆菌与正畸患者牙龈炎性反应关系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刚岭 郭杨 +2 位作者 张建钢 张玉杰 肖水清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在正畸牙龈炎性反应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固定矫治并伴有不同程度牙龈炎性反应的牙颌畸形患者63例组成正畸治疗组;正畸治疗前未...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在正畸牙龈炎性反应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固定矫治并伴有不同程度牙龈炎性反应的牙颌畸形患者63例组成正畸治疗组;正畸治疗前未戴用矫治器的牙周健康者30例组成正常对照组;牙周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5例组成牙周炎组。记录患者牙龈指数(GI),分别采集牙周袋最深处或龈沟液标本,采用16SrDNAPCR技术对Fn进行检测,分析Fn的检出率与GI之间的关系。结果 128例患者临床标本中,共扩增出Fn87例,检出率67.97%。其中正畸治疗组检出率为69.84%(44/63);正常对照组检出率为46.67%(14/30);牙周炎组检出率为82.86%(29/35)。正畸治疗组的Fn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牙周炎组高于正畸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3,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Fn的检出率与牙龈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s=1.000,P<0.01)。结论 Fn与正畸治疗中牙龈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畸医生应高度重视正畸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的口腔卫生指导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正畸治疗 牙龈炎性反应 16SrDNA PCR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