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1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课程内涵优化的探索实践研究——以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治国 徐贞 +3 位作者 吴叶飞 杨冬晓 杨建义 章献民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3年第7期18-21,27,共5页
贯彻落实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措施,深化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内涵优化的改革。在梳理知识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新设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并对3个专业、17门核心课程进行了内涵优化的改革。通过对10余所国内外高校电子类专业相关课程... 贯彻落实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措施,深化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内涵优化的改革。在梳理知识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新设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并对3个专业、17门核心课程进行了内涵优化的改革。通过对10余所国内外高校电子类专业相关课程相应知识单元的调研,结合核心课程的基础与特色,优化课程内涵。核心课程内涵优化的调研措施与改革成果,对其他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类 核心课程 调研 内涵优化
下载PDF
校企联合语境下全日制工程硕士双导师制度的改革与实践——以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毛慧玲 沈振华 《才智》 2013年第23期41-43,共3页
一、引言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提出要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浪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一、引言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提出要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浪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以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度 工程硕士 硕士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 专业学位教育 学术型人才 校企联合 电子工程学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图谱的专业认知体系构建和课程建设——以“信息与电子工程导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章献民 史治国 +3 位作者 回晓楠 施红军 马洪庆 李振卿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3年第7期28-32,39,共6页
认知与导学是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以信息的载体——数据与信号为主线,构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知识体系,并通过知识图谱呈现,以此作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导论”课程的核心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知识图谱展开,以知识体系的视... 认知与导学是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以信息的载体——数据与信号为主线,构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知识体系,并通过知识图谱呈现,以此作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导论”课程的核心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知识图谱展开,以知识体系的视角,阐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整体结构、层次关系、核心概念及创新成就,注重系统观念和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在整体知识结构框架下,从系统应用的角度,介绍信号与数据、电路与电子系统、互联与计算等入门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使学生具备简单电子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大学阶段尽早开展创新设计训练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知识图谱 专业认知体系 专业导论 电子信息类
下载PDF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教育问题及其对策探索
4
作者 唐慧明 杨冬晓 史治国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3年第11期1-4,9,共5页
文章分析了工业界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不同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目前高校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工程教育的优化建议,给出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工程教育方面的经验,还通过开设工... 文章分析了工业界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不同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目前高校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工程教育的优化建议,给出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工程教育方面的经验,还通过开设工程伦理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课程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类 工程教育 职业素养 技术管理 职业规范
下载PDF
基于智能化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皇甫江涛 杨铎 +2 位作者 吴茜 史治国 杨建义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0年第3期79-83,共5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信息对教师把握授课节奏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采集学生课堂行为数据实现师生互动的辅助教学方法,为教师掌握上课节奏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时采集学生课上表现的数据,并利用智能算法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信息对教师把握授课节奏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采集学生课堂行为数据实现师生互动的辅助教学方法,为教师掌握上课节奏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时采集学生课上表现的数据,并利用智能算法进行行为分类和识别处理,从而获得学生活跃度、动作一致性等数据,向教师实时推送与教学相关的各种特征数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调整授课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分析 教学辅助
下载PDF
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内容梳理研究——以“电子电路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金韬 郝寅雷 +2 位作者 屈万园 赵昱达 罗宇轩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3年第7期40-44,49,共6页
以“电子电路基础”课程为例,介绍了10所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讨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大学原来的“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将其划分为“初级电子电路基础”和“高级电子电路... 以“电子电路基础”课程为例,介绍了10所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讨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大学原来的“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将其划分为“初级电子电路基础”和“高级电子电路基础”2门课,前者为专业基础课程,后者为专业模块课程,以秉承浙江大学新的教学理念,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路基础 初级电子电路基础 高级电子电路基础
下载PDF
电子信息类非器件专业的“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课程调研与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冬晓 林时胜 余辉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3年第7期7-12,17,共7页
“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是为电子信息类非半导体器件专业开设的介于导论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一门物理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芯片设计、电子器件应用等方面的课程打下基础。经过对国内外10所高校的调研,发现所调研高校均有电子类专业相关... “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是为电子信息类非半导体器件专业开设的介于导论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一门物理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芯片设计、电子器件应用等方面的课程打下基础。经过对国内外10所高校的调研,发现所调研高校均有电子类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单元与该课程对应,基本包括了“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的主要知识单元。该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知识点蕴含的辩证唯物哲学思想,以及对相关国际前沿科技成果与科学家的思维轨迹等方面的剖析,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引入器件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工程意识和社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类 电子器件 物理基础 课程建设 调研
下载PDF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物联网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朱辰 魏兵 +2 位作者 王琳 史治国 贺诗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46,共4页
针对物联网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探索物联网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新模式。开展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行业产业认知、物联网系统设计、工程综合应用创... 针对物联网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探索物联网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新模式。开展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行业产业认知、物联网系统设计、工程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不断提升,获得多项竞赛成果,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物联网项目制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信息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教学改革 被引量:11
9
作者 于慧敏 黄爱苹 +2 位作者 章献民 杨冬晓 唐慧明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年第3期96-97,100,共3页
本文针对我校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课程体系的现状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其重点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这项改革是为了体现经典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构造核心知识体系和强调工程实践教学理念。课程... 本文针对我校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课程体系的现状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其重点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这项改革是为了体现经典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构造核心知识体系和强调工程实践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整合了我系相关电子电路类课程,着重梳理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际工程环境下的学习,引导行业参与专业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专业 课程改革 工程实践教学
下载PDF
实践能力贯穿式培养的探索与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主干课程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史治国 杨建义 陈积明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0年第3期70-74,83,共6页
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以电子信息类主干课程为基础,进行学生实践能力贯穿式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介绍了"1+1+6"的三层次贯穿架构后,重点讨论了用于实践能力贯穿式培养的主要课程及培养方法,基于统一的支撑硬... 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以电子信息类主干课程为基础,进行学生实践能力贯穿式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介绍了"1+1+6"的三层次贯穿架构后,重点讨论了用于实践能力贯穿式培养的主要课程及培养方法,基于统一的支撑硬件平台,通过每学期环环相扣的课程大作业设计,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每门课程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及课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还探讨了将这一培养方案用于自动化和生物医药工程两个专业的思路。这种贯穿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及微电子工程等专业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类 贯穿实践 数字系统 电子线路 信号与系统 物联网 通信原理
下载PDF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锐 徐文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4年第1期39-41,47,共4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保证培养质量,突出工程应用性,则是各高校面临的迫在眉睫和亟待解决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电子信息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结合浙江大学的学科及生源特点,提出了在...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保证培养质量,突出工程应用性,则是各高校面临的迫在眉睫和亟待解决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电子信息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结合浙江大学的学科及生源特点,提出了在充分发挥工科高校工程学科研发优势的传承基础上、校企共同培养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模式,重点是进行了在导师选择、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基础上的期中考评调控、学位论文预审会等系列环节的新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工程优势传承 培养过程管理 期中考评调控 学位论文预审会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晓明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3年第2期64-66,共3页
分析了“新工科”建设对“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及目前“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新工科”的基于物联网的实践教学方法。该实践教学方法包括链路级仿真... 分析了“新工科”建设对“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及目前“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新工科”的基于物联网的实践教学方法。该实践教学方法包括链路级仿真验证、系统级半实物验证、平台级实际验证和实践报告总结4个实践环节,充分结合“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特点,以物联网为典型应用场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实践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信息 控制与计算 实践教学 新工科
下载PDF
注重多学科技术融合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探索研究
13
作者 马洪庆 张昱 +2 位作者 李培弘 李惠忠 金心宇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3年第7期22-27,共6页
自“新工科”建设等提出以来,如何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以多学科技术融合软硬件平台为基础,设计了贯穿本科4年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平台集成传感、通信、智能识别、机电一体等要素,配合企业... 自“新工科”建设等提出以来,如何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以多学科技术融合软硬件平台为基础,设计了贯穿本科4年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平台集成传感、通信、智能识别、机电一体等要素,配合企业项目制引导的课程群建设,形成了由浅入深、逐步高阶的工程能力培养机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显示,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创新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工程问题 技术融合 工程教育 课程群建设
下载PDF
基于信息共享的多智能体自主电子干扰系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盼 丁华 +3 位作者 张颖而 李冰凝 皇甫江涛 金仲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3,共9页
为了实现电子干扰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对辐射源的有效干扰,利用多智能体电子干扰机与信息共享机制,突破原有单传感器的有限信息感知能力,实现实时动态态势信息共享,增强电子干扰机的智能决策认知能力.基于信息共享的多智能体自主电子干... 为了实现电子干扰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对辐射源的有效干扰,利用多智能体电子干扰机与信息共享机制,突破原有单传感器的有限信息感知能力,实现实时动态态势信息共享,增强电子干扰机的智能决策认知能力.基于信息共享的多智能体自主电子干扰系统实现了μs级的干扰参数快速收敛,减小了单传感器的信息误差概率.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基于该方法的干扰参数更新策略随着态势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实时自主调整,实现了更加自主与智能的认知电子干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共享 多智能体电子干扰机 Q-LEARNING 态势感知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研究——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叶飞 杨建义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0年第3期18-23,共6页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节中的核心与关键内容,是衡量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起指导作用,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有效办法。在总结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内容和过程的基础上...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节中的核心与关键内容,是衡量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起指导作用,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有效办法。在总结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内容和过程的基础上,对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和过程进行了分析,结合实践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进行了详细阐述,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毕业要求 达成度评价 电子信息类
下载PDF
2021年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科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华 边超 +2 位作者 钟财军 刘军 方乐缘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8-414,共7页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类评审机制以及“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评审机制等主要改革举措;其次按照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对2021年信息一处面上、青年、地区、重点和优青项目申请的受理和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类评审机制以及“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评审机制等主要改革举措;其次按照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对2021年信息一处面上、青年、地区、重点和优青项目申请的受理和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然后根据RCC试点方案,对科学处通讯评审的“负责任”、“计贡献”两项指标进行了相关信息的分析;最后分析了申请代码与研究方向选择中的问题,并对专家维护、更新专家库信息和评审意见撰写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评审意见 资助情况 专家库 项目申请 改革举措 评审机制 项目受理与资助
下载PDF
“量子信息基础”课程调研和教改探索研究
17
作者 金潮渊 林星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介绍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量子信息基础”课程的教改思路和实践探索。在调研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量子信息类课程知识点、教材使用、教学工具设置,以及国内外量子力学初等课程教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开展面向信息电子类本科生... 介绍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量子信息基础”课程的教改思路和实践探索。在调研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量子信息类课程知识点、教材使用、教学工具设置,以及国内外量子力学初等课程教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开展面向信息电子类本科生的量子信息课程改革。在此过程中,引入了新式教学工具和教学素材,打造出一门融合传统量子力学教学和新兴量子信息教学的特色课程,为微电子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和量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信息 信息电子 微电子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拟牛顿法的深度强化学习在车联网边缘计算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章坚武 芦泽韬 +1 位作者 章谦骅 詹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00,共11页
为了解决车联网中由于多任务和资源限制导致的任务卸载决策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拟牛顿法的深度强化学习双阶段在线卸载(QNRLO)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批归一化技术优化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随后采用拟牛顿法进行优化,有效逼近最优解。... 为了解决车联网中由于多任务和资源限制导致的任务卸载决策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拟牛顿法的深度强化学习双阶段在线卸载(QNRLO)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批归一化技术优化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随后采用拟牛顿法进行优化,有效逼近最优解。通过此双阶段优化,算法显著提升了在多任务和动态无线信道条件下的性能,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引入拉格朗日算子和重构的对偶函数,将非凸优化问题转化为对偶函数的凸优化问题,确保算法的全局最优性。此外,算法考虑了车联网模型中的系统传输时间分配,增强了模型的实用性。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显著提高了任务卸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并能有效处理车联网中的任务卸载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任务卸载 深度强化学习 拟牛顿法
下载PDF
面向6G无线网络的全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综述
19
作者 陈晓明 魏建川 黄崇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3-1715,共13页
未来的第6代(6G)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支持超大规模的用户需求,且对频谱效率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全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由于其具有智能可重构、电磁可调控、高方向性增益、成本低廉和部署灵活等潜力而愈发受到关注... 未来的第6代(6G)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支持超大规模的用户需求,且对频谱效率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全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由于其具有智能可重构、电磁可调控、高方向性增益、成本低廉和部署灵活等潜力而愈发受到关注。在全息MIMO系统中,大量微小而廉价的天线单元被紧密集成,使其在低硬件成本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高方向性增益,同时其可以对电磁波进行灵活的调控,从而有效提升了无线通信性能。该文从全息MIMO技术出发,首先简要介绍了全息MIMO的发展过程、技术现状、分类和特点,然后对全息MIMO在视距场景和空间平稳散射的非视距场景的信道模型进行了介绍,最后阐述了全息MIMO面对的挑战和未来趋势,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6代通信 全息多输入多输出 可重构智能表面 信道模型
下载PDF
EMVS互质面阵张量波束成形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航 周成伟 +1 位作者 王勇 史治国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62,共13页
相比于标量传感器均匀阵列,电磁矢量传感器(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EMVS)稀疏阵列能够在降低系统软硬件成本的同时感知更大范围、更高维度的空间信号信息,并通过精尖波束扫描实现信源测向性能的综合提升。然而,传统基于矩阵信... 相比于标量传感器均匀阵列,电磁矢量传感器(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EMVS)稀疏阵列能够在降低系统软硬件成本的同时感知更大范围、更高维度的空间信号信息,并通过精尖波束扫描实现信源测向性能的综合提升。然而,传统基于矩阵信号建模的波束成形算法难以利用EMVS接收信号的多维结构化信息,且存在由阵元稀疏排布所引入的虚峰干扰问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提出了面向EMVS互质面阵的张量波束成形算法,有效利用了空域互质采样的波束分布特性和张量信号处理的优势实现指向性张量波束扫描测向。具体而言,将EMVS互质面阵中稀疏均匀子面阵的接收信号表示为一对涵盖多维度空间电磁信息的高维张量,并从张量信号空域滤波的准则出发,设计面向稀疏均匀子面阵的张量化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优化问题。为了克服由上述优化问题中张量内积项所造成的传统求解方法失效难题,提出通过张量权重的canonical polyadic分解,将原始张量化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优化问题转换为对应波达方向信息维度与极化状态信息维度的子问题,并基于各子问题的局部最优解设计交替迭代求解方法,以获得张量权重的全局最优解。进而,基于张量空间的质数分解唯一性分析,理论证明一对满足互质阵元排布的稀疏均匀子面阵所对应的虚峰具有互不重叠特性,并提出张量波束功率的互质合成处理方法,以此构造具备精尖主瓣且虚峰抵消的张量波束功率图,从而实现多信源空间方位的精准估计。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EMVS互质面阵张量波束成形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矢量传感器 互质面阵 张量波束成形 互质合成 信源测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