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体系中扩散过程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雷华 鲁阳 +2 位作者 潘勤敏 周晓勤 谢芳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高分子体系中的扩散通常显示了反常扩散现象,为了理解其机理,建立该过程的可视化技术是必要的。今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技术来实现该目的,介绍了激光全息干涉技术的测量原理,并把它应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 高分子体系中的扩散通常显示了反常扩散现象,为了理解其机理,建立该过程的可视化技术是必要的。今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技术来实现该目的,介绍了激光全息干涉技术的测量原理,并把它应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扩散过程的记录。通过对所得全息干涉图的处理,得到了浓度场分布;由于全息干涉的优势,它还能分辩出扩散前沿(即被小分子物质溶胀部分与未被溶胀的高分子本体的分界面)。通过分析可以知道,MMA在PMMA中的扩散显示了CaseII的一些扩散特点,即其累积的扩散浓度随时间线性增加以及其扩散前沿以恒定的速度前进,但它又不完全是CaseII扩散,因为在扩散前沿后部的橡胶态中浓度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全息干涉技术可以实现扩散过程的可视化,特别对于高分子体系这种高粘体系,很容易出现局部的不均匀性,这样其它的一些测量方法可能无法区别开来这个不均匀性和由于扩散过程所导致的不均匀性(分布),而在全息干涉技术上则可以区别开这两者。因此它避开了可能引起的测量误差,同时它还不破坏测量场,是一种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扩散 CaseⅡ扩散 全息干涉 MMA 可视化技术
下载PDF
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被引量:6
2
作者 邹胜林 陈雪萍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4-298,共5页
探讨了体系乳化剂、中和度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引发体系、链转移剂、交联剂等与分子量、凝胶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当选用 Span- 6 0作为乳化剂、单体中和度为 93%时体系稳定性较好。用一定配比的过硫酸铵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 ,... 探讨了体系乳化剂、中和度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引发体系、链转移剂、交联剂等与分子量、凝胶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当选用 Span- 6 0作为乳化剂、单体中和度为 93%时体系稳定性较好。用一定配比的过硫酸铵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 ,以异丙醇作链转移剂 ,在适量的交联剂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盐类的存在下 ,聚合得到了粒径为 5 0~ 2 0 0μm、分子量高达 10 0 0× 10 4 左右的聚丙烯酸钠透明粒子 ,并且解决水溶液聚合后期体系粘度大、搅拌和传热困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聚丙烯酸钠 反相悬浮法 氧化还原体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子乳化剂的共聚物流变行为及稳定性
3
作者 曾庆辉 方仕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14-1917,共4页
考察了高分子乳化剂和小分子乳化剂共混使用对共聚物乳液流变行为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VT550旋转黏度仪研究了基于高分子乳化剂(聚乙烯醇)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乳液的流变特性,并分析了乳液的耐电解质(CaCl2)稳定性... 考察了高分子乳化剂和小分子乳化剂共混使用对共聚物乳液流变行为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VT550旋转黏度仪研究了基于高分子乳化剂(聚乙烯醇)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乳液的流变特性,并分析了乳液的耐电解质(CaCl2)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共聚物的表观黏度下降,流动指数增大,体系黏度特性逐渐由假塑性流体向宾汉塑性流体转变.高分子乳化剂的加入明显增加了乳液体系的黏度,使得乳液流动指数增大,体系的耐电解质稳定性也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乳液 高分子乳化剂 流变性 稳定性
下载PDF
偏氯乙烯悬浮聚合中的转化率和分子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群 翁志学 黄志明 《江西科学》 200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研究了偏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 ,测定了该聚合反应体系中的转化率和分子量 ,并将其与氯乙烯聚合反应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关键词 偏氯乙烯 悬浮聚合 化学反应动力学 转化率 分子量 自由基沉淀聚合反应
下载PDF
耐热聚氯乙烯的耐热机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杜淼 翁志学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1,共5页
用悬浮聚合方法制得了氯乙烯 N 苯基马来酰亚胺 ( 丙烯腈 )共聚物 ,研究了该共聚物的维卡软化点、玻璃化温度、动态力学行为以及形态结构 .发现当耐热组分达到一定含量时 ,耐热性能的增加幅度发生变化、出现两个动态力学内耗峰、形态上... 用悬浮聚合方法制得了氯乙烯 N 苯基马来酰亚胺 ( 丙烯腈 )共聚物 ,研究了该共聚物的维卡软化点、玻璃化温度、动态力学行为以及形态结构 .发现当耐热组分达到一定含量时 ,耐热性能的增加幅度发生变化、出现两个动态力学内耗峰、形态上出现双连续相结构 .基于这些实验现象 ,提出了“刚性有效网架”可以使耐热性能大幅度提高的观点 ,并探讨了耐热机理 ,给出了物理模型 .讨论了相容性对“刚性有效网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聚氯乙烯 耐热机理 刚性有效网架 相容性 PVC 共聚 N-苯基马来酰亚胺 丙烯腈
下载PDF
复合抗静电剂在PP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贺天禄 李宝芳 +1 位作者 罗英武 王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5,共3页
研究了非离子型羟乙基脂肪胺与阴离子型脂肪酸盐复合抗静电剂对聚丙烯 (PP)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该复合抗静电剂可改善非离子型羟乙基脂肪胺抗静电效果对环境湿度的依赖程度、缩短样品表面电阻率平衡时间及提高抗静电能力 ,证... 研究了非离子型羟乙基脂肪胺与阴离子型脂肪酸盐复合抗静电剂对聚丙烯 (PP)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该复合抗静电剂可改善非离子型羟乙基脂肪胺抗静电效果对环境湿度的依赖程度、缩短样品表面电阻率平衡时间及提高抗静电能力 ,证实了当阴离子型脂肪酸盐用量达到复合抗静电剂总量的 10 % (质量分数 )后 ,两者在抗静电效果上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 ,并且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抗静电剂 PP 聚丙烯 阴离子脂肪酸盐 非离子羟乙基脂肪胺 复合效应
下载PDF
丙烯预聚合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雷华 徐宏彬 +3 位作者 王兴仁 冯连芳 翁志学 徐国斌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综述了有关丙烯预聚合的最新进展,包括新的预聚合工艺及其对聚合过程、聚丙烯(PP)产品性能等的影响以及在“超临界”聚合上的应用等。丙烯预聚合对于PP颗粒形态、主聚合阶段的聚合动力学以及聚合工艺都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 预聚合 聚丙烯 聚合工艺 PP 聚合过程 聚合动力学 颗粒形态 影响 最新进展 阶段
下载PDF
聚乙二醇SAS微粒化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蒋春跃 谢芳宁 +1 位作者 潘勤敏 吴家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经SAS微粒化实验研究,确定了聚乙二醇SAS沉析操作的优化条件:温度为25℃、压力为8MPa,反萃取剂CO2的密度为0.778g(L(1,聚乙二醇/丙酮溶液的浓度为5~15 g(L(1,溶液流量为1~5mL(min(1,过程为连续操作.实验所得聚乙二醇微粒的平均尺寸小于... 经SAS微粒化实验研究,确定了聚乙二醇SAS沉析操作的优化条件:温度为25℃、压力为8MPa,反萃取剂CO2的密度为0.778g(L(1,聚乙二醇/丙酮溶液的浓度为5~15 g(L(1,溶液流量为1~5mL(min(1,过程为连续操作.实验所得聚乙二醇微粒的平均尺寸小于0.1μm,而其尺寸分布为0.033~0.3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萃取剂 沉析 聚乙二醇 微粒化 药物缓释剂
下载PDF
Fe^(2+)-H_2O_2引发淀粉-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卓 范宏 洪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4,共4页
采用 Fe2 + - H2 O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淀粉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接枝聚合 ,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 - DMDAAC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单... 采用 Fe2 + - H2 O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淀粉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接枝聚合 ,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 - DMDAAC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和阳离子度等因素的影响 ,探讨了 Fe2 + - H2 O2 引发淀粉接枝 DMDAAC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并用 IR和 1H- NMR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Fe^2+-H2O2引发剂 淀粉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接枝共聚
下载PDF
宽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震乾 包永忠 +1 位作者 翁志学 黄志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5期80-83,共4页
分别对采用物理共混法、自由基聚合、配位聚合和离子聚合法制备宽分子量分布聚合物进行了综述。指出目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物理共混法,配位聚合容易实现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宽度可控,近几年已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 宽分子量分布 双峰分布 物理共混 自由基聚合 配位聚合 离子聚合 聚乙烯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纳米CaCO_3改性聚氯乙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史建明 黄志明 +1 位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9-42,共4页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包覆纳米CaCO3 复合粒子填充聚氯乙烯 (PVC)复合材料的加工塑化和力学性能 ,并与未改性纳米CaCO3 的改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填充纳米CaCO3 使PVC平衡扭矩和平衡熔融温度均会有所提高 ,填充未改性碳...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包覆纳米CaCO3 复合粒子填充聚氯乙烯 (PVC)复合材料的加工塑化和力学性能 ,并与未改性纳米CaCO3 的改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填充纳米CaCO3 使PVC平衡扭矩和平衡熔融温度均会有所提高 ,填充未改性碳酸钙增加更大 ,填充PMMA包覆CaCO3 使材料冲击性能提高的幅度大于填充未改性纳米CaCO3 ,而拉伸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当PMMA包覆CaCO3 填充量为 8%时缺口冲击强度增加到未改性PVC的 194%。冲击缺口断面形态分析表明 ,采用PMMA包覆CaCO3 时 ,纳米CaCO3 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团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碳酸钙 加工塑化 冲击强度 形态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胶乳与碳黑粒子共凝聚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耕宇 陈雪萍 +2 位作者 陆世浚 李胜 翁志学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提出了用共凝聚的方法制备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的思想,以Al(NO3)3、CaCl2、Kcl为凝聚剂进行PTFE分散乳液与碳黑粒子的共凝聚。考察了胶乳种类、凝聚温度、搅拌转速等对共凝聚过程的影响规律,初步探讨了共凝聚粒子的成粒机理。结果表明... 提出了用共凝聚的方法制备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的思想,以Al(NO3)3、CaCl2、Kcl为凝聚剂进行PTFE分散乳液与碳黑粒子的共凝聚。考察了胶乳种类、凝聚温度、搅拌转速等对共凝聚过程的影响规律,初步探讨了共凝聚粒子的成粒机理。结果表明共凝聚粒子是疏水性的,粒子内碳黑分散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胶乳 碳黑粒子 共凝聚 成粒机理 疏水性
下载PDF
偏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颗粒发泡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树学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1-755,共5页
用显微镜实时监测实验方法研究了偏氯乙烯 (VDC) 丙烯腈 (AN) 苯乙烯 (St)共聚物颗粒的发泡行为 ,考察的影响因素包括共聚物组成、发泡剂浓度、颗粒粒径、发泡温度等 .实验发现 ,共聚物中AN或St单元含量提高 ,发泡速率降低 .提高发泡... 用显微镜实时监测实验方法研究了偏氯乙烯 (VDC) 丙烯腈 (AN) 苯乙烯 (St)共聚物颗粒的发泡行为 ,考察的影响因素包括共聚物组成、发泡剂浓度、颗粒粒径、发泡温度等 .实验发现 ,共聚物中AN或St单元含量提高 ,发泡速率降低 .提高发泡温度或增加发泡剂浓度 ,均加快发泡速率 .由于在聚合物颗粒发泡时存在发泡剂损失 ,小粒径的VDC AN St共聚物颗粒发泡速率快 .当颗粒发泡生长较快时 ,发现有生长过头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颗粒 发泡行为 组成 发泡剂 泡沫塑料
下载PDF
水滑石改性聚氯乙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包永忠 王辉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聚氯乙烯》 CAS 2004年第6期7-10,共4页
综述了水滑石对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消烟性的作用,并阐述了水滑石对聚氯乙烯的力学性能、耐候、保暖等性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水滑石 改性 热稳定性 阻燃
下载PDF
偏氯乙烯-氯乙烯悬浮共聚树脂的加工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健 黄志明 +4 位作者 袁助 朱云新 包永忠 单国荣 翁志学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8-61,共4页
研究了偏氯乙烯 (VDC) -氯乙烯 (VC)悬浮共聚树脂的加工流变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增加共聚树脂中VC单元的含量 ,可改善树脂的流变性能 ,而对热稳定性几乎无影响 ;提高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导致树脂流变性能降低 ;环氧大豆油 (ESO)、... 研究了偏氯乙烯 (VDC) -氯乙烯 (VC)悬浮共聚树脂的加工流变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增加共聚树脂中VC单元的含量 ,可改善树脂的流变性能 ,而对热稳定性几乎无影响 ;提高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导致树脂流变性能降低 ;环氧大豆油 (ESO)、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 (ATBC)助剂能改善树脂的加工流变性 ,其中ESO兼有热稳定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氯乙烯-氯乙烯悬浮共聚树脂 流变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VDC-VC悬浮共聚树脂的颗粒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健 黄志明 +4 位作者 朱云新 张福美 包永忠 单国荣 翁志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11,共4页
合成了偏氯乙烯 (VDC) -氯乙烯 (VC)悬浮共聚树脂 ,研究了聚合时间 分散剂用量和搅拌器转速等对共聚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树脂粒径随聚合时间延长而增大 ,并趋于定值 ;增加分散剂用量 ,粒径先减小后增大 ,当分散剂用量为 0 ... 合成了偏氯乙烯 (VDC) -氯乙烯 (VC)悬浮共聚树脂 ,研究了聚合时间 分散剂用量和搅拌器转速等对共聚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树脂粒径随聚合时间延长而增大 ,并趋于定值 ;增加分散剂用量 ,粒径先减小后增大 ,当分散剂用量为 0 12 %时 ,平均粒径最小 ;平均粒径随搅拌器转速提高呈马鞍形变化 ,在 13 0r/min时粒径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氯乙烯 氯乙烯 悬浮共聚树脂 颗粒特性 分散剂 聚合方法
下载PDF
纳米改性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其标 申屠宝卿 翁志学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1年第6期22-26,共5页
综述了纳米改性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粒子的结构与性质、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纳米粒子对聚合物的改性机理和方法及纳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表面改性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为介质的含氟单体聚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开达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安全、清洁、价廉的聚合用介质,用于含氟聚合物生产,可以得到超纯产品,并降低生产过程环境污染。叙述了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介质的含氟单体均相和非均相聚合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含氟单体 聚合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动力学和分子量及分布的开放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单国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过程中 ,凝胶效应会导致转化率在短时间内出现突变 ,这对工业反应器非常危险 ,同时也导致分子量剧增、分子量分布加宽 .为了使聚合反应速度、分子量及分布同时得到控制 ,提出 3个控制目标 ,即热荷分布指数、预定分...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过程中 ,凝胶效应会导致转化率在短时间内出现突变 ,这对工业反应器非常危险 ,同时也导致分子量剧增、分子量分布加宽 .为了使聚合反应速度、分子量及分布同时得到控制 ,提出 3个控制目标 ,即热荷分布指数、预定分子量及变化、分子量分布指数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半间歇聚合动力学和分子量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单体、溶剂和链转移剂 3种物料的流量和加料方式的仿真计算 ,对动力学、分子量及分布进行开放控制 ,并进行优化 ,得到热荷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指数分别小于 2 0和 2 2的控制策略 ,且分子量达到预定要求 .选择两种优化策略进行实验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合动力学 分子量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分子量分布 开放控制
下载PDF
氯乙烯聚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包永忠 黄志明 翁志学 《聚氯乙烯》 CAS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对近期氯乙烯聚合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在聚合化学方面的研究包括复合引发剂引发氯乙烯聚合动力学、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茂金属催化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在成粒机理方面的研究包括氯乙烯悬浮聚合和新型非均相聚合机理。
关键词 氯乙烯 聚合 化学 成粒 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