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院校国际化协同发展模式、困境、优化——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
1
作者 王良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59-66,共8页
职业院校国际化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区域经济水平、提高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多重因素掣肘,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不够理想。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职业院校国际化实践模式,发现其发展困境包括:行动者角色... 职业院校国际化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区域经济水平、提高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多重因素掣肘,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不够理想。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职业院校国际化实践模式,发现其发展困境包括:行动者角色职责不明、转译目标偏离、征召力量不够、合作力度不深,并从明晰行动者角色激活多元主体、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利益共识与整合、扩展职业院校国际化网络效益、建构职业院校国际化多元协同机制四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国际化 行动者网络理论
下载PDF
非洲孔子学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现状、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
2
作者 鲍蕊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1-50,共10页
本研究基于非洲五国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中方教师和志愿者的访谈,从教学对象、课程类型、教学模式、师资、教材五个方面详细描述了非洲孔子学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现状,发现“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面临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标准体系不... 本研究基于非洲五国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中方教师和志愿者的访谈,从教学对象、课程类型、教学模式、师资、教材五个方面详细描述了非洲孔子学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现状,发现“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面临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课程系统性不足、师资短缺、教材匮乏等发展困境,并提出如下优化路径: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育标准体系建设,重视本土师资培养,提升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加快教学资源研发,融入智慧教学手段。本研究希望对改善非洲孔子学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推进“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孔子学院 中文+职业技能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现状、挑战与发展对策
3
作者 鲍蕊 《世界华文教学》 2024年第1期13-30,共18页
本文聚焦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现状,基于对孔子学院中方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面临顶层设计薄弱、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课程体系欠缺、师资严重短缺、本土教材匮乏的挑战,并提出“中文+职... 本文聚焦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现状,基于对孔子学院中方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面临顶层设计薄弱、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课程体系欠缺、师资严重短缺、本土教材匮乏的挑战,并提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未来发展相关对策:做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顶层设计;完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标准体系;加强“中文+职业技能”本土师资培养;着力提升与当地中资企业的合作;充分借助鲁班工坊的资源优势;大力研发“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加快信息技术与“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 孔子学院 中文+职业技能
下载PDF
华文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辉 宋晨曦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9-17,24,共10页
本文聚焦华文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协同发展问题,梳理了二者的内涵和关系。二者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在学理逻辑的同一性、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进程中的共生性以及当前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发展的现实诉求。本文还分析了二者... 本文聚焦华文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协同发展问题,梳理了二者的内涵和关系。二者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在学理逻辑的同一性、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进程中的共生性以及当前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发展的现实诉求。本文还分析了二者协同发展面临的观念、学科和专业、体制机制及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即强化学科交叉,优化政策机制,加大机构合作,发挥市场拉力,扩大话语传播等。本研究将为新形势下华文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学理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 协同发展 内在逻辑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学业文化资本”的彰显与式微:精英大学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求学历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兆鑫 陈彬莉 王曦影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42,共12页
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帮助更多的农村家庭子女进入大学,这一群体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成功崛起”和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融入困境”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议题。文章以一位由贫困山区考入精英大学的女生“小蝶”的求学历程为研究对... 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帮助更多的农村家庭子女进入大学,这一群体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成功崛起”和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融入困境”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议题。文章以一位由贫困山区考入精英大学的女生“小蝶”的求学历程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取得教育“成功”的突围机制和在高等教育阶段面临困境的原因,以及不同教育场域中“成功”与“困境”背后的关联性。研究发现,“读书”是帮助农村女性成功击破“底层社会再生的聚拢力”、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基础教育阶段以“学业文化资本”为主的选拔标准与评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家庭背景以及精英型文化对个体教育成就的决定性作用,为具备“亲学校文化”的农村子女提供了通过读书实现阶层突围的制度性保障。与基础教育阶段不同的是,精英大学场域中的主导文化是精英型文化,学生的出身以及出身背后习得的“精英型文化资本”的质量对个体的影响在该阶段开始凸显,先前“学业文化资本”对个体的功能被削弱。此时,文化再生产开始发挥作用,对不具备精英型文化资本的农村子女启动排斥机制,导致像“小蝶”这样的农村学生在精英大学中面临多重困境。文化再生产理论在中国情境中“失效”,是因为对进入精英大学的农村学生而言,文化再生产并非不存在,也没有被他们打败,它只是推迟了对农村学生启动排斥与淘汰机制的时间。实际上,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两个场域中,主导文化资本类型的差异导致了“寒门贵子”不同的生命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户籍 女性 学业文化资本 第一代大学生 场域
下载PDF
中文国际传播的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溯源、关键要素与应用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叶羽婵 王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3年第6期72-80,共9页
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表征和映射社会结构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工具,应用于中文国际传播具有一定的学理逻辑和现实可能性。文章采用社会网络视角,首先对传播学、语言学、语言传播研究领域中社会网络分析进行理论溯源,发现社会网络分析与... 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表征和映射社会结构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工具,应用于中文国际传播具有一定的学理逻辑和现实可能性。文章采用社会网络视角,首先对传播学、语言学、语言传播研究领域中社会网络分析进行理论溯源,发现社会网络分析与这三个研究领域存在强关联性与互构关系。其次,在考察理论源流和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适配语言传播领域社会网络分析的三个关键要素,即“关系”“地位”“网络类型”。最后,文章将上述学理分析的最终落点置于社会网络分析在中文国际传播中的应用路径,即化弱为强,构建中文学习社群;锁定中心,培养中文意见领袖;流通资源,打造中文传播精品;超越共时,构建动态中文模型;打通壁垒,连接中文相关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国际传播 社会网络分析 语言传播 理论渊源 应用路径
下载PDF
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交叉方向与研究领域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官圣 王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2,共8页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亟需对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新思考与新探索。在学科定位上,虽然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但不宜归属于“交叉学科”门类。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在学科归属上可秉持中国语言文学...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亟需对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新思考与新探索。在学科定位上,虽然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但不宜归属于“交叉学科”门类。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在学科归属上可秉持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双学科定位”理念,在学科定级上应在一级学科层面来看待。就交叉方向而言,国际中文教育与生物科学、神经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区域国别学六大学科形成的交叉方向值得关注。从研究领域来看,可采用“五观”论新框架进行领域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学科定位 交叉方向 “五观”论
下载PDF
“学业文化资本”的彰显与式微:精英大学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求学历程
8
作者 王兆鑫 陈彬莉 王曦影 《教育科学文摘》 2023年第4期47-48,共2页
基础教育系统的培养模式与学业文化生产学界以往就寒门学子学业经验的研究多从个体化的视角切人,却没有意识到“学业文化资本”某种程度上是个体与基础教育系统长期互动的产物。分析个体与基础教育系统互动能够揭示该场域运行中的选拔机... 基础教育系统的培养模式与学业文化生产学界以往就寒门学子学业经验的研究多从个体化的视角切人,却没有意识到“学业文化资本”某种程度上是个体与基础教育系统长期互动的产物。分析个体与基础教育系统互动能够揭示该场域运行中的选拔机制,进而获得嵌入场域中的底层个体取得学业成功的密码。基础教育系统以“学习成绩”为选拔依据,且在制度设计中对影响学业成绩的“精英型文化”活动持排斥态度,这种单向度的评价机制抑制了文化再生产理论中精英型文化资本对个体学业表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成功 精英型 评价机制 学业成绩 寒门学子 培养模式 学习成绩 单向度
下载PDF
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供给转型与优化
9
作者 王良存 董洪杰 《中国语言战略》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的需求侧出现多类型、多空间、多形态需求,而供给侧在供给保障体系、供给水平、供给主体参与方面均有待完善。参照“服务三角”理论模型,分析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在供给战略、供给系统、供给主体所呈现的转型特点。... 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的需求侧出现多类型、多空间、多形态需求,而供给侧在供给保障体系、供给水平、供给主体参与方面均有待完善。参照“服务三角”理论模型,分析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在供给战略、供给系统、供给主体所呈现的转型特点。为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提出优化国际中文教育供给策略:以满足国际社会对中文教育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为核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完善供给政策和制度保障,以数据链接并升级供给系统各构件,丰富国际中文教育供给模式,包括主体组合模式、国内外联动模式和区域联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供给转型 “服务三角”理论模型
下载PDF
网络社会支持对在华留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兼论现实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赛妮 胡伟杰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146-150,共5页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及现实社会支持量表对142名在华留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对其心理适应的影响,考察现实社会支持在两者关系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与心理适应之间呈显著相关,现实社...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及现实社会支持量表对142名在华留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对其心理适应的影响,考察现实社会支持在两者关系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与心理适应之间呈显著相关,现实社会支持在网络社会支持与心理适应关系之间存在调节作用,现实社会支持程度高的在华留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对心理适应具有正向影响;现实社会支持程度低的,网络社会支持对心理适应具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适应 网络社会支持 现实社会支持 在华留学生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框架与循证提升模式
11
作者 汤坤 马洪海 吴亚男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5期211-219,共9页
本文基于回溯定性建模法,深挖国际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困难与实际需求,结合典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相关文献,建构包含4个一级维度、9个二级维度和24个三级维度的国际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其中一级维度包含“意识伦理”“... 本文基于回溯定性建模法,深挖国际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困难与实际需求,结合典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相关文献,建构包含4个一级维度、9个二级维度和24个三级维度的国际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其中一级维度包含“意识伦理”“知识技能”“应用实践”“创新发展”。国际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决定能力在实践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具有生成性和实践性。本文鉴于能力提升与循证实践两者的逻辑共性,进而提出基于循证5A模式的国际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式与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内涵 框架 循证提升模式
下载PDF
生态领域中文教学的分类框架、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12
作者 成思家 黄悦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向世界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需要生态领域复合型高层次中文人才的支撑。本文提出生态领域中文教学横向层面与纵向层面相结合的“三维二序”分类框架,总结了生态领域中文教学目前对象低龄化、内容碎片化、地区... 向世界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需要生态领域复合型高层次中文人才的支撑。本文提出生态领域中文教学横向层面与纵向层面相结合的“三维二序”分类框架,总结了生态领域中文教学目前对象低龄化、内容碎片化、地区集中化的发展现状,并从体系框架、授课主体、资源建设、阐释视角、标准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生态领域中文教学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领域 中文教学 分类框架 优化路径
下载PDF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
13
作者 尹木子 刘祁琪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7期236-238,共3页
社会工作是一门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实务教学在培养专业化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对D高校《社区服务实务》课程展开调研,发现实务教学的推进遭遇来自高校、教师、学生三方的阻力,具体表现为高校课... 社会工作是一门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实务教学在培养专业化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对D高校《社区服务实务》课程展开调研,发现实务教学的推进遭遇来自高校、教师、学生三方的阻力,具体表现为高校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经费投入有限,教师教学案例的时效性弱、督导过程滞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理论与实务的割裂、知识融合度低、缺少自主反思。通过采取“任课教师+研究生”双向督导机制,建立本土专业评价选题,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专业惯习的措施,提高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的成效,维系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的合法性地位,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教育 实务教学 社区实务
下载PDF
WSR系统方法论视阈下中文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和优化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辉 沈伟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9,共11页
中文国际传播体系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变量多元且复杂,对其构建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办法。文章运用WSR(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提出基于“物理”维度的由传播内容、渠道和环境组成的静态系统,基于“事理”... 中文国际传播体系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变量多元且复杂,对其构建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办法。文章运用WSR(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提出基于“物理”维度的由传播内容、渠道和环境组成的静态系统,基于“事理”维度的由传播动机、理念和方式组成的动态系统,以及基于“人理”维度的由传播主体、受众和接受度组成的能动系统。鉴于中文国际传播是双向互动的,进一步提出了生产性要素子系统和接受性表现子系统。静态系统是基础,动态系统是保障,能动系统是关键,生产性要素系统控制引导信息的传播,接受性表现系统反作用于生产性要素系统。各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中文国际传播体系。此外,文章还具体阐释了各子系统的要素、功能及作用关系,并就体系运行提出顶层管理、中层协同、基层操作和潜层制约与补给的4层运行机制。最后,基于当前中文国际传播体系有效运行存在的问题,就系统的兼容性和整体效果,提出WSR三维优化策略,即以数字技术赋能为支撑,创新中文国际传播的内容生产;以多元渠道传播为载体,激发中文国际传播的矩阵效能;以体系机制协同为牵引,增强中文国际传播的共生合力;以解决供需矛盾为导向,改进中文国际传播的总体布局;以受众心理需求为轴心,提升中文国际传播的接受能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巩固中文国际传播的发展根基,以期为中文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国际传播 体系构建 WSR 系统方法论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实践共同体的建立与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的提升——一项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凯 古学斌 《社会工作》 CSSCI 2023年第5期23-40,105,共19页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而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借助教育行动研究,探究提升社会工作低年级学生专业认同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而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借助教育行动研究,探究提升社会工作低年级学生专业认同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项维度来理解专业认同,以实践共同体为行动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规划、启动、发展和巩固实践共同体,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实践项目,获得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在实践共同体中,低年级学生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化为共同体的实践者,对专业的认知认同得以深化和拓展;通过与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建立联结,对专业的情感认同逐渐增加,认为自己是专业的一分子;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对专业的行为认同得以强化。其中,情感认同是转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寻求提升专业认同的改变途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同 实践共同体 社会工作
下载PDF
民俗文化学研究的生活方式论探索——评《民俗文化学》
16
作者 宣炳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5期122-128,共7页
民俗学在20世纪初由周作人等学者介绍到中国以来,通过顾颉刚、江绍原、钟敬文、黄石、刘魁立、乌丙安、刘守华、刘铁梁、陈勤建等现当代民俗学家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不少成绩。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征集处,并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载... 民俗学在20世纪初由周作人等学者介绍到中国以来,通过顾颉刚、江绍原、钟敬文、黄石、刘魁立、乌丙安、刘守华、刘铁梁、陈勤建等现当代民俗学家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不少成绩。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征集处,并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载全国征集的歌谣选。自此,钟敬文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守华 钟敬文 民俗学家 乌丙安 民俗文化学 周作人 刘铁梁 顾颉刚
下载PDF
职前国际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三维研究——基于教学视频刺激回忆报告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首华 毛力群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10期81-93,共13页
国际中文教师应具备反思意识,并将反思贯穿于国际中文教育与专业发展的全过程。文章借助于刺激回忆报告,从反思内容、层次、过程三个维度研究职前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情况。研究发现:职前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内容上较为关注教... 国际中文教师应具备反思意识,并将反思贯穿于国际中文教育与专业发展的全过程。文章借助于刺激回忆报告,从反思内容、层次、过程三个维度研究职前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情况。研究发现:职前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内容上较为关注教学问题,正面反思较少;视角集中在教师和教学上,涉及学生和其他教学方面的反思不多;在层次上都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缺乏;在过程中有主动反思意识,但对反思问题的分析程度较浅。文章针对职前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特点,结合反思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分别从教师教育者和学位点两个层面提出建议,以此提升职前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优化教师教育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反思 职前国际中文教师 刺激回忆报告 教师教育者 学位点
下载PDF
社会组织领域中地方政府的治理逻辑与制度生产——基于A、B两省省级制度文本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亚琴 《社会建设》 CSSCI 2023年第3期68-80,共13页
我国的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高速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地方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制度性激励约束和机会结构,而地方政府的制度生产是在特定治理逻辑支配下... 我国的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高速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地方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制度性激励约束和机会结构,而地方政府的制度生产是在特定治理逻辑支配下的治理行为,地方政府在社会组织领域的治理逻辑分化为强发展逻辑、强控制逻辑和均衡逻辑。在不同治理逻辑的支配下,地方政府的制度生产在目标定位、类型偏好与策略选择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由此形成具有不同结构性特征的地方性制度体系,从而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制度性激励和约束。因此,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要求地方政府更新治理理念,积极、主动地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制度生产,促进社会组织平衡发展与充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地方政府 制度生产 治理逻辑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元宇宙生态系统构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成思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1,共8页
国际中文教育具有跨时空属性,需要新兴技术赋能,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元宇宙是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新兴赛道之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推动了元宇宙的加速演进。元宇宙虚实共融、充分... 国际中文教育具有跨时空属性,需要新兴技术赋能,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元宇宙是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新兴赛道之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推动了元宇宙的加速演进。元宇宙虚实共融、充分沉浸、高度智能等特性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度契合,可为其破解跨时空语境下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构建国际中文教育元宇宙生态系统,能够推动本领域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文章首次构拟了虚实融合的“五驱三层双向”国际中文教育元宇宙生态系统,即以技术和硬件支撑为底层,以服务事业发展的公共资源建设为中层,以教学、管理、跨文化交流、科学研究、空间拓展等“五驱”动力活动为表层,向外多维延伸,向内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元宇宙 生态系统 五驱三层双向 虚实融合
下载PDF
语言国际形象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生成机制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雅婷 王辉 《中国语言战略》 2023年第2期92-102,共11页
良好的语言国际形象能为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营造有利的心理环境,促进语言的国际传播。语言国际形象是人们在媒介和个体认知的影响下对某一语言经由国际传播后的总体评价和印象,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稳定性和变动性、具象性和抽象性的特征... 良好的语言国际形象能为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营造有利的心理环境,促进语言的国际传播。语言国际形象是人们在媒介和个体认知的影响下对某一语言经由国际传播后的总体评价和印象,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稳定性和变动性、具象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参照品牌形象理论中的贝尔模型,语言国际形象由语言自身形象、母语国形象、使用者形象三个子形象构成,且每个子形象可分为硬性形象和软性形象。其生成机制包括形象规划、形象传播和形象生成三个过程。提升国际语言形象需优化形象源像元素,形成多主体建构网络,打造多元化传播媒介,构建分众化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国际形象 内涵特征 构成要素 生成机制 提升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