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厘清的四个关系
1
作者 郑祥福 吴俊娇 周彤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20世纪的非洲在民族解放与独立进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多样化的表现。当前,对于非洲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需要厘清四个关系:一是非洲马克思主义与非洲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二是反殖民主义与... 20世纪的非洲在民族解放与独立进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多样化的表现。当前,对于非洲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需要厘清四个关系:一是非洲马克思主义与非洲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二是反殖民主义与非洲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三是非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非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四是非洲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谱系的关系。厘清这四个关系对我们理解与研究非洲马克思主义是很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克思主义 非洲社会主义实践 反殖民主义 反种族主义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下非洲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性论析
2
作者 林子赛 陈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
历史上,非洲大陆曾深受西方殖民者的军事入侵、政治干预、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非洲社会主义是殖民统治下的非洲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掀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文章从“文化”的视角考察非洲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性,我们... 历史上,非洲大陆曾深受西方殖民者的军事入侵、政治干预、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非洲社会主义是殖民统治下的非洲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掀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文章从“文化”的视角考察非洲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性,我们发现:第一,在传统村社制下,非洲人民历来就有人人平等、集体主义和追求民主的观念,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有高度的契合性。第二,非洲传统宗教中的和谐统一思想、人本主义思想以及群体本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有契合之处。第三,泛非主义强调团结起来推翻殖民统治、实现非洲独立的思想,与《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具有高度相似性;从泛非主义思潮的兴起到泛非运动的开展,彰显了泛非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似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导向,也反映了非洲独立后许多国家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传统 传统村社制 马克思主义 泛非主义
下载PDF
方法、内容与视野——史学研究视域中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
3
作者 卢怡 王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俞樟华主编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上、下)全面展现了1917—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历史。就方法而言,该著作采用编年史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序进行史料的编纂与整理。就内容而言,该著作梳理了33年间马克思... 俞樟华主编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上、下)全面展现了1917—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历史。就方法而言,该著作采用编年史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序进行史料的编纂与整理。就内容而言,该著作梳理了33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研究的历史史实,所采用的文献类型多元而丰富。就视野而言,该著作视野宏阔,兼收并蓄,关注到以往研究中被相对忽视的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难得的编年史著作,该著作具有溯本清源之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领域研究必有助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 马克思主义 编年史 史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
4
作者 吴雅忻 《新丝路》 2024年第30期0067-0069,共3页
主体性哲学作为西方传统哲学范式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文化主体性是一种实践哲学,其具有唯物基础、认识论和价值论意义。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民族意识、民族传承、民族复兴的思想支撑。要推动中华文化... 主体性哲学作为西方传统哲学范式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文化主体性是一种实践哲学,其具有唯物基础、认识论和价值论意义。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民族意识、民族传承、民族复兴的思想支撑。要推动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繁荣,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自我,塑造贯通古今的文化自觉,融汇中外的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哲学智慧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 传统与现代 民族与世界
下载PDF
《精神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论泰勒对《精神现象学》的阐释
5
作者 谭聪 李西祥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265-287,共23页
查尔斯·泰勒是加拿大著名的哲学家,但是作为其思想基础的重要著作《黑格尔》在国内学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解读了泰勒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阐释,特别是泰勒对意识和自我意识辩证法的阐释,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精神现... 查尔斯·泰勒是加拿大著名的哲学家,但是作为其思想基础的重要著作《黑格尔》在国内学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解读了泰勒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阐释,特别是泰勒对意识和自我意识辩证法的阐释,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精神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泰勒那里,《精神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主奴辩证法对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劳动理论的影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内在批判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黑格尔的自由观与马克思自由观的关联;《精神现象学》的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关联等方面。泰勒对《精神现象学》的阐释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泰勒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阐释,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泰勒整个哲学思想的基调。深入解读泰勒的《黑格尔》,无论是对于理解泰勒的思想,还是对于黑格尔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都仍然是一个未竟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马克思关于三种共同体的批判性反思具有导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价值。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与分工发展水平的不同,经历了从原始共同体到货币共同体,从资本主义货币共同体即“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共同体的进程,这是一个辩证发展的世界... 马克思关于三种共同体的批判性反思具有导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价值。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与分工发展水平的不同,经历了从原始共同体到货币共同体,从资本主义货币共同体即“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共同体的进程,这是一个辩证发展的世界历史走向。因此,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哲学基础或现实的理论支撑:共同体的历史发展的价值指向与其社会有机结构所建立的科学性,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起了一种存在论的基础,同时又以一种价值观规范指导我们共建共同体的实践。新时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等不断推进全球化的主张与切实措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体现,展示出勇于开拓与创造历史的新时代主人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经济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专题化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理念与策略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浙江师范大学《概论》课为例
7
作者 郑海祥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年第4期136-139,共4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概论》课则是其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当前,《概论》课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过程中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或教学理念落后,授课内容不够科学化,教学方法使用较为单调且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概论》课则是其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当前,《概论》课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过程中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或教学理念落后,授课内容不够科学化,教学方法使用较为单调且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策略的使用不够丰富。为此,在教学理念方面,要在保证政治思想正确的前提下突出强烈的问题意识,以提高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和思辨的能力为目的,专题内容既要体现知识的丰富性,也要突出学术性;要优化教学内容;要丰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马克思自由时间维度的人工智能考察
8
作者 成林 南雨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6,共7页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是关于资本逻辑批判和人类自由解放的历史唯物主义叙事,它的一个基本价值向度,就是肯定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并把这种进步看作是无产阶级从争取更多自由时间到不断趋近自由王国的根本力量。马克思自由...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是关于资本逻辑批判和人类自由解放的历史唯物主义叙事,它的一个基本价值向度,就是肯定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并把这种进步看作是无产阶级从争取更多自由时间到不断趋近自由王国的根本力量。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科技进步一样,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会由于资本操控而成为数字时代时间剥削的利器,加深工人阶级的苦难。然而,人工智能受控于资本逻辑只是历史的暂时,科技和生产力进步必然要求超越资本逻辑。由此,扬弃资本属性的人工智能终将成为极大地缩短工作日、增加人的自由时间、全面推进人类解放的单纯使用价值;未来自由王国,人类终将迎来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完全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自由时间 劳动时间 自由王国
下载PDF
《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建构与超越
9
作者 李泽栩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不仅提出了人的类本质是自由劳动,还提出人的真正本质是社会性。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超越片面唯心的精神劳动本质,建立了科学...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不仅提出了人的类本质是自由劳动,还提出人的真正本质是社会性。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超越片面唯心的精神劳动本质,建立了科学唯物的自由劳动本质。关于社会性本质理论,马克思则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超越感性直观的类关系本质,建立了感性活动的社会关系本质。两种维度的人的本质理论各自有其强调的重点与领域,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割,是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观念的批判性超越和立体性建构。我们立足现实,深入认识《巴黎手稿》中“人的本质”思想的当代价值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手稿》 人的本质 自由劳动 社会性
下载PDF
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确立的哲学基础——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10
作者 胡兰 周志山 《新丝路》 2024年第24期0086-0088,共3页
感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雏形,它源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吸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哲学所作出的伟大功绩,并吸收了其“感性对象性”原则... 感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雏形,它源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吸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哲学所作出的伟大功绩,并吸收了其“感性对象性”原则的合理内核。此外,他洞察到黑格尔辩证法中“活动”原则的能动意义,强调了黑格尔哲学的可取之处——人是劳动产生的结果。因此,深入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感性活动”原则确立的哲学基础,是全面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活动 感性对象性 “感性活动”原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马克思幸福观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与融合
11
作者 张豆 《新丝路》 2024年第18期0064-0066,共3页
马克思的幸福观立足于现实世界,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的、系统的幸福理论。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物质化的幸福体验,而忽视了马克思幸福观所强调的社会公正和集体利益。基... 马克思的幸福观立足于现实世界,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的、系统的幸福理论。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物质化的幸福体验,而忽视了马克思幸福观所强调的社会公正和集体利益。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讨马克思幸福观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内在矛盾,并提出现代社会背景下实现幸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幸福观 消费主义 个人主义价值观
下载PDF
红色翻译推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哲思
12
作者 方师敏 郑青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红色翻译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主要实现途径,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营造积极国际舆论环境、助力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对红色翻译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研究力度仍显薄弱且研究视角... 红色翻译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主要实现途径,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营造积极国际舆论环境、助力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对红色翻译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研究力度仍显薄弱且研究视角较为单一,还不太能够与其所要发挥的重要功能相匹配。据此,需要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哲学范畴维度理析其本然逻辑,为红色翻译有效推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着重从“主体”“客体”“载体”三重传播困境,提出强化主体、融通客体以及搭建载体三个维度的应然实践路径,提升红色翻译推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效能,以此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识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翻译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在人性观上的会通
13
作者 卢怡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34-39,共6页
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发展,与它和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内在契合有着密切关系。在人性观层面,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存在三点会通。它们都认为:人性是预成和生成的辩证统一;重视人的实践向度;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点会通... 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发展,与它和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内在契合有着密切关系。在人性观层面,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存在三点会通。它们都认为:人性是预成和生成的辩证统一;重视人的实践向度;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点会通之间又有着内在联系,由于人性是预成和生成的辩证统一,社会与个人才能相互影响,而实践是联系二者的桥梁,是实践本性使得个人的预成天性得以发挥出来作用于社会整体,反过来在实践中个人也被社会整体所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儒学 会通 人性观
下载PDF
感性概念:马克思对形而上学虚无主义的批判前提——兼评刘建江《马克思的感性概念》
14
作者 刘宇 何栩沁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39-344,359,共7页
虚无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必然宿命,亦是现代文明的普遍问题,它意味着非理性价值的贬损、主体性的剥夺以及生命意义的失落,使"现实的个人"遭到"抽象"的全面统治.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之虚无主义的批判,正是立足于"感性... 虚无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必然宿命,亦是现代文明的普遍问题,它意味着非理性价值的贬损、主体性的剥夺以及生命意义的失落,使"现实的个人"遭到"抽象"的全面统治.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之虚无主义的批判,正是立足于"感性"概念,以现实的个人的对象性活动,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两个维度上,针对理性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质展开了深刻批判,进而以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之同构性的共谋关系的揭示,以及感性对象性活动之于主体性的重塑,为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历史性的实践空间,为终结奴役性结构呈现了现实力量.刘建江的《马克思的感性概念》有助于澄清这个重要的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 对象性活动 形而上学 虚无主义
下载PDF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契合性研究
15
作者 沈晓梅 《哲学进展》 2023年第5期951-955,共5页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儒家思想为统治基础,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在某些方面的共通性,为马克思主义能顺利扎根于中国土壤铺平了道路。在和谐观方面,中国儒学的和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念存在契合之处,具体表现在: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都...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儒家思想为统治基础,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在某些方面的共通性,为马克思主义能顺利扎根于中国土壤铺平了道路。在和谐观方面,中国儒学的和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念存在契合之处,具体表现在: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都认为人能顺应、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并生;在人与人关系方面,都强调友爱、平等的人际关系;在人与自身的关系方面,都追求身心和谐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马克思主义 和谐 契合性
下载PDF
马里亚特吉的拉美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16
作者 杨梦捷 《哲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916-1922,共7页
“拉美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一方面为拉美地区左翼政党在历经二十年新自由主义对拉美早期的严重衰退后面临的新一轮角逐打开局面,另一方面为中国国内对拉美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素材。鉴于此,对拉美马克思主义之父——马里亚... “拉美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一方面为拉美地区左翼政党在历经二十年新自由主义对拉美早期的严重衰退后面临的新一轮角逐打开局面,另一方面为中国国内对拉美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素材。鉴于此,对拉美马克思主义之父——马里亚特吉的拉美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不仅给拉美地区,更给中国带来借鉴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马里亚特吉拉美化马克思主义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美化马克思主义 马里亚特吉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精神向度下的共同富裕——以浙江省先行示范区为例
17
作者 程琦 《活力》 2022年第24期48-50,共3页
文化作为共同富裕宏伟社会蓝图中最富妙趣及最具辨别力的组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精神向度阐述了人的多样性需求与人的主观创造性,并提出了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立足于物质资料丰富的新时代背景,人们的精神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物质资... 文化作为共同富裕宏伟社会蓝图中最富妙趣及最具辨别力的组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精神向度阐述了人的多样性需求与人的主观创造性,并提出了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立足于物质资料丰富的新时代背景,人们的精神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物质资料生产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人的主体性创造难以转化为物质生产力、人的精神发展不全面不充分等问题亟待解决。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探索精神发展不仅对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有指导性意义,更对国家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具有深刻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观精神向度 精神富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马克思“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命题的思想逻辑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昊青 郑祥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11,118+160,共8页
"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的命题是符合马克思理论的内在逻辑的,因而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这一必然结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独立性,它受制于现实社会存在。因此道德问题得以产生... "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的命题是符合马克思理论的内在逻辑的,因而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这一必然结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独立性,它受制于现实社会存在。因此道德问题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现实社会存在的冲突。故以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的方式不能彻底解决道德问题,彻底解决道德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变革其根源,即现实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变革的可能限度又最终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彻底解决道德问题的最终途径要靠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道德问题会随着社会冲突的消失而彻底解决,因此不再需要提出道德要求与道德说教。但命题的证成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及其理论是"非道德主义"的,也不意味着对道德说教和规训的否弃,相反,马克思有自己的道德理论,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训亦有其存在的必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道德 历史唯物主义 思想逻辑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延伸与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静秋 邓伯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2,共8页
数字经济时代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未“失语”,而是一直在场,并实现了理论的延伸与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运思开端是商品,通过深入阐释数字商品的二因素,揭示数字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具体样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以继续推进和稳固... 数字经济时代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未“失语”,而是一直在场,并实现了理论的延伸与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运思开端是商品,通过深入阐释数字商品的二因素,揭示数字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具体样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以继续推进和稳固。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核,只有把握数字劳动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和数字劳动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基本原理,才能揭示数字经济时代劳动二重性的发展样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对数字劳动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及二者的矛盾加以分析,可以明确数字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总而言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未过时,仍适用于数字经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字商品 数字经济 数字资本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创造与分配研究——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野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静秋 邓伯军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第5期12-21,共10页
数字劳动者的活劳动是剩余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而不同类型平台的数字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具有差异性。数字资本家通过极致追求数字劳动者创造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以达成数字资本增殖的最大化。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分配问题... 数字劳动者的活劳动是剩余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而不同类型平台的数字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具有差异性。数字资本家通过极致追求数字劳动者创造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以达成数字资本增殖的最大化。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分配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需要明晰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与实践,智慧推进数字剩余价值的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提高数字剩余价值分配的正义性。总之,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创造是剩余价值分配的基础,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分配也对剩余价值创造起到能动的反作用。同时,二者的关系亦呈现为一种非线性,即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分配不仅深受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创造所影响,也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剩余价值创造 剩余价值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