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空泡毒素基因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胡伟国 黄开宇 +7 位作者 朱欢 徐辉 徐彰 黄爱芬 程芹芹 陶洪群 谢小志 杨锦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84-886,共3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空泡毒素 (vacA)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 88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 (CG)、4 6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PU)患儿血清cagA、vacA抗体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空泡毒素 (vacA)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 88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 (CG)、4 6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PU)患儿血清cagA、vacA抗体 ,并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 结果  1.CagA、vacA抗体总检出率分别为 85 .0 7%、91.0 4 % ,cagA抗体在CG与PU中检出率分别为 84 .0 9%与 86 .96 %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vacA抗体在CG与PU中检出率分别为 89.77%与 93.4 8%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134例Hp感染患儿cagA、vacA抗体均阳性 (Ⅰ型菌 ) 113例 ,cagA、vacA抗体均阴性 (Ⅱ型菌 ) 11例 ,cagA、vacA抗体仅一项阳性 (中间型 ) 10例 ,各型菌株在CG、PU中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3.113例Hp Ⅰ型菌株感染引起胃黏膜中重度炎症占 88.5 0 % ,而Ⅱ型菌株、中间型菌株感染引起胃黏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 4 5 .4 5 %及 5 0 .0 0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agA、vacA与CG、PU发病均有关 ,不能作为区分Hp感染致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特异性指标。本地区儿童感染的Hp主要为cagA和vacA阳性的Ⅰ型菌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空泡毒素 抗体 胃炎 慢性 溃疡 消化性
下载PDF
小儿胃镜及胃粘膜454例活检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宝辉 谢小志 +1 位作者 王宗敏 张海燕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15-217,I01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胃粘膜活检的组织学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454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小儿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病理分型。结果454例病例中,有病理改变者418例(92.07%),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充血、水肿。病理类... 目的探讨小儿胃粘膜活检的组织学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454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小儿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病理分型。结果454例病例中,有病理改变者418例(92.07%),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充血、水肿。病理类型以轻一中度慢性浅表炎为主,占78.4%,胃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少见。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为37.89%。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为76.32%(P<0.005)。HP阳性172例病例中,淋巴滤泡检出率为72.67%(P<0.005)。结论小儿胃粘膜病变以炎症为主,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淋巴滤泡形成与HP感染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胃炎 淋巴滤泡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 儿童
下载PDF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夏慧 石麒麟 +1 位作者 张晓岚 王宗敏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诊断和鉴别要点。方法:对5例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色素性神经外胚瘤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3例肿瘤发生在上颌骨,2例发生在附睾。镜下由两种细... 目的:探讨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诊断和鉴别要点。方法:对5例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色素性神经外胚瘤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3例肿瘤发生在上颌骨,2例发生在附睾。镜下由两种细胞构成,即上皮样瘤细胞和小圆形似成神经细胞样瘤细胞。免疫组化示上皮样瘤细胞CK、HMB45阳性,小圆形瘤细胞NSE阳性,超微结构显示肿瘤细胞内分别可见前黑色素小体、黑色素小体和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色素性神经外胚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始性神经外胚层肿瘤,生物学行为属于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肺组织中腺泡内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和内皮素-1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宝辉 姚荣欣 +4 位作者 赵志光 谢丽微 项如莲 胡型锑 王宗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内皮素-1(ET-1)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PH)的肺组织腺泡内肺动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51例肺组织,其中41例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伴PH25例(A组),无PH16例(B组)],对照组10例(C...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内皮素-1(ET-1)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PH)的肺组织腺泡内肺动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51例肺组织,其中41例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伴PH25例(A组),无PH16例(B组)],对照组10例(C组),应用原位杂交、图像分析检测51例腺泡内肺动脉(IAPA)TGF-β1mRNA和ET-1mRNA的表达及平均吸光度值(A值);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弹力纤维(VG)染色显示腺泡内肺动脉并计算其数量的变化。结果(1)肺腺泡内部分肌型及环肌型动脉的数量,A、B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F值分别为149.96、142.01,P<0.01;(2)电镜观察,有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中膜平滑肌增厚,平滑肌细胞面积增大;外膜胶原纤维密集;毛细血管基膜增厚;(3)原位杂交发现,TGF-β1mRNA在A、B两组腺泡内肺动脉均有阳性表达,A值分别为(0.1988±0.0498)、(0.1098±0.0428),C组表达微弱(A值=0.0578±0.0096),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mRNA在A、B两组肺腺泡内肺动脉内皮细胞表达明显增强,A值分别为(0.1692±0.0205)、(0.1004±0.0140),C组仅有微弱表达(A值=0.0746±0.0119),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肺组织腺泡内部分肌型及肌型动脉数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组织 表达 腺泡 先心病 肺动脉 TGF-β1 RNA 内皮素-1(ET-1) 外膜 基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