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金许洪 姚中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3期204-206,共3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os,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患者发病前无或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缓慢出现慢性颅内压增高、轻偏瘫、癫痫、记忆力减退及智力障碍等症状,易被误诊为老年性痴呆、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星形胶质源性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吕庆平 金许洪 +3 位作者 陈怀 魏雨雨 庞晓骏 张子彬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6期474-477,共4页
颅脑损伤是一种由外力引起的大脑功能改变,在车祸、跌倒或其他事故后发生。中国颅脑损伤年发生率为(55~64)/10万,导致每年近10万人死亡,数十万人伤残,是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1]。由于颅脑损伤经常部位多发,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其病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由外力引起的大脑功能改变,在车祸、跌倒或其他事故后发生。中国颅脑损伤年发生率为(55~64)/10万,导致每年近10万人死亡,数十万人伤残,是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1]。由于颅脑损伤经常部位多发,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因此对伤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存在较大难度。以往临床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颅内压(ICP)监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但此类指标无法呈现患者颅内分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病情反馈不甚全面[2-3]。有研究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具有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标志物的潜力[4-5]。因此,分析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脑脊液NSE和S100β水平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脊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星形胶质源性蛋白
下载PDF
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不同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3
作者 宋黄成 张松 +4 位作者 朱为民 虞聪 俞俊杰 刘一坤 袁斌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522-526,530,共6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KDR/CD34、CDl33/CD34和CDll7/CD34阳性细胞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2014年4月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30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者作...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KDR/CD34、CDl33/CD34和CDll7/CD34阳性细胞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2014年4月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30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别于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脑出血后第1~7天和对照组体检当天对外周血中CD34^+、KDR^+/CD34^+、CD133^+/CD34^+和CDll7^+/CD34^+细胞水平进行检测,使用CELLQuest软件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CD34‘细胞与KDR‘/CD34^+、CD133^+/CD34^+、CDll7^+/CD34^+细胞在出血性卒中后1—7d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4^+和CDll7^+/CD34^+在1~2d时先下降,后逐渐上升;KDR^+/CD34^+和CD133^+/CD34^+细胞在1—5d时逐渐升高,均在5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8.4±3.5)×10^5和(16.7±3.3)×10^5。与1d时相比,CD34^+细胞在5、6d时分别为(27.44-6.3)×10^5和(25.4±5.7)×10^5,KDR^+/CD34^+、CD133^+/CD34^+细胞在4、5、6d时分别为(10.2±3.1)×10^5、(14.8±3.5)X10^5、(12.1±3.4)×10。和(14.3±3.6)X10^5、(16.7±3.3)X10^5、(13.1±4.0)×10^5,CDll7^+/CD34^+细胞在5d时为(21.3±4.2)×10^5,均高于脑出血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D34^+群体中,与对照组相比,KDR^+/CD34^+细胞比例在1—7d时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33^+/CD34‘细胞比例在4d时为(65±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d相比,KDR^+/CD34^+细胞比例在5d时为(55±6)%,CD133^+/CD34^+时为(65±4)%,CDll7^+/CD34^+细胞比例在4d和5d时,分别为(69±6)%和(72±6)%,均出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细胞及其细胞亚群发生了变化,推测不同细胞亚群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潜能,KDR^+/CD34^+和CD133^+/CD34^+可能是急性出血性卒中的早期敏感指标,而CDll7^+/CD34^+则在早期即被大量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出血性卒中 内皮祖细胞 CD34 细胞亚群
下载PDF
出血性卒中病人急性期外周血CD34^+和CD133^+/CD34^+细胞动员及其意义
4
作者 宋黄成 张松 +4 位作者 朱为民 虞聪 俞俊杰 刘一坤 袁斌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外周血CD34+和CD133+/CD34+细胞动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出血组)和1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34+和CD133+/CD34+细胞数。结果出血组的CD34+细胞与CD133+/CD34+...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外周血CD34+和CD133+/CD34+细胞动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出血组)和1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34+和CD133+/CD34+细胞数。结果出血组的CD34+细胞与CD133+/CD34+细胞在卒中后1~7 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1 d时相比,出血组外周血CD34+细胞数在卒中后2 d急剧下降,3 d时开始逐渐上升,5 d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CD133+/CD34+细胞数从卒中后1 d时开始逐渐升高,5 d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结论出血性卒中病人急性期外周血CD34+和CD133+/CD34+细胞均出现动员,CD34+和CD133+/CD34+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可能是急性出血早期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内皮祖细胞 CD34+ CD133+/CD34+
下载PDF
类洋地黄物质在颅脑损伤后的表达
5
作者 何国龙 秦福创 +1 位作者 金许洪 何雯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年第9期545-546,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不同时期类洋地黄物质 ( EDLS)在血液中含量变化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伤后第 2天、第 7天、第 1 5天静脉采血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EDLS含量 ,观察 EDLS在血液中含量变化。结果 :EDLS在血液中变化与脑水肿呈...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不同时期类洋地黄物质 ( EDLS)在血液中含量变化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伤后第 2天、第 7天、第 1 5天静脉采血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EDLS含量 ,观察 EDLS在血液中含量变化。结果 :EDLS在血液中变化与脑水肿呈正相关。结论 :EDLS是脑水肿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洋地黄物质 颅脑损伤 脑水肿 放射免疫方法 神经肽 急性缺血
下载PDF
NEC-1在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尹剑 金许洪 +2 位作者 吕庆平 张子彬 庞晓俊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坏死性凋亡受体抑制剂1(NEC-1)对大鼠自发性脑出血(ICH)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出血+生理盐水(ICH+NS)组和脑出血+NEC-1(ICH+NEC-1)组,每组18只。Sha... 目的探讨坏死性凋亡受体抑制剂1(NEC-1)对大鼠自发性脑出血(ICH)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出血+生理盐水(ICH+NS)组和脑出血+NEC-1(ICH+NEC-1)组,每组18只。Sham组大鼠置于动物头颅立体定位仪下,仅切开头皮,开骨窗,不造成脑出血。其余组在动物头颅立体定位仪下,经微量注射器注射50μL自体动脉血至尾状核部制作大鼠ICH模型。ICH+NS组经侧脑室干预注射NS 1μL,ICH+NEC-1组经侧脑室干预注射NEC-1溶剂(80μmol/mL)1μL。在给药后24h断头取大脑标本,采用测大脑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UNEL法检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RIP1/RIP3、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79.76±0.84)%比较,ICH+NS组(83.65±0.82)%和ICH+NEC-1组(81.74±0.98)%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升高(P<0.05);与ICH+NS组比较,ICH+NEC-1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轻(P<0.05)。与Sham组(0.07±0.02)比较,ICH+NS组(0.58±0.06)和ICH+NEC-1组(0.23±0.07)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P<0.05);与ICH+NS组比较,ICH+NEC-1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减少(P<0.05)。与Sham组比较,ICH+NS组和ICH+NEC-1组RIP1[(0.89±0.05)、(0.57±0.05)比(0.01±0.01)]、RIP3[(0.97±0.03)、(0.59±0.04)比(0.02±0.01)]、TNF-α[(0.35±0.06)、(0.19±0.07)比(0.07±0.02)]、IL-1β[(0.77±0.07)、(0.38±0.09)比(0.19±0.0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ICH+NS组比较,ICH+NEC-1组RIP1、RIP3、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NEC-1能够减轻ICH后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脑水肿,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RIP1/RIP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NEC-1 脑出血 脑水肿 RIP1/RIP3
下载PDF
万古霉素单用与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国龙 金许洪 +2 位作者 秦福创 叶欣 尹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624-5625,共2页
目的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基础上,比较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及与单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 目的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基础上,比较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及与单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0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加用静脉滴注美罗培南2.0g,3次/d,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等综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度腹泻,有1例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对照组有1例轻度腹泻,两组均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静脉滴注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静脉滴注 万古霉素 美罗培南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穿刺加Ommaya囊置入术在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松 汤旭群 +4 位作者 吴瀚峰 朱巍 金许洪 王知秋 潘力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术和Ommaya囊置入术在治疗颅内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伽马分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例不同颅内囊性病变患者,对该3例诊断明确的颅内囊性患者(分别为右颞转移瘤、左侧CPA...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术和Ommaya囊置入术在治疗颅内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伽马分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例不同颅内囊性病变患者,对该3例诊断明确的颅内囊性患者(分别为右颞转移瘤、左侧CPA神经鞘瘤、颅内多发病变)在立体定向穿刺后置入Ommaya囊,再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囊腔逐渐抽吸,使囊液逐渐减少至最少,给予伽玛刀的治疗方法。结果 3例病例均在多次抽取囊液后行伽玛刀治疗,无不适反应,均未出现皮肤感染、颅内感染、硬膜外血肿等因手术操作导致的并发症。结论治疗颅内囊性病变,尤其是高龄病人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时,立体定向加Ommaya囊置入术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有效、微创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囊性病变 立体定向穿刺术 OMMAYA囊 微侵袭
原文传递
高渗盐水对大鼠脑损伤后脑水肿区水通道蛋白4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尹剑 金许洪 +3 位作者 吕庆平 陈怀 庞晓俊 魏雨雨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3-958,共6页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水肿区水通道蛋白4(AQP4)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72只,体重22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脑挫伤+等渗盐水组(B组)和脑挫伤+高渗盐水组(...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水肿区水通道蛋白4(AQP4)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72只,体重22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脑挫伤+等渗盐水组(B组)和脑挫伤+高渗盐水组(C组),每组24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中度TBI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和高渗盐水进行干预。伤后6,24,48 h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取脑组织测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染色检测血脑屏障稳定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AQP4阳性细胞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AQP4及caspase-3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神经功能学评分有所下降,而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AQP4(6 h1.73±0.31:0.33±0.13;24 h:2.47±0.27:0.33±0.14;48 h:2.18±0.19:0.33±0.12)及caspase-3水平(6 h:0.53±0.18:0.34±0.07;24 h:0.58±0.16:0.33±0.08;48 h:0.59±0.11:0.33±0.07)、TUNEL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与B组同时相点比较,C组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提高,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伊文思蓝含量明显下降,AQP4(6 h:1.51±0.27:1.73±0.31;24 h:2.13±0.13:2.47 ±0.27;48 h:1.84±0.22:2.18 4-0.19)及easpase-3(6 h:0.44±0.09:0.53±0.18;24 h:0.46±0.10:0.58±0.16;48 h:0.48±0.12:0.59±0.11)水平下调,TUNEL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高渗盐水通过下调AQP4和easpase-3,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大鼠TBI后脑水肿,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盐水 高渗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质4 caspase-3
原文传递
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尹剑 赖凌峰 +4 位作者 张炘 李然 李西锋 何旭英 段传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6-1141,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3~14岁颅内AVM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3~14岁颅内AVM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儿童颅内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患儿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型畸形血管团为儿童颅内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OR=0.292,95%CI:0.106~0.805,P=0.017)。56例患儿共栓塞121次,栓塞后畸形血管团减少体积平均为79%(20%~100%)。9例(7.79%)出现术后并发症(头痛、面瘫、视野缺损、肢体活动障碍等),无严重致残及致死者。平均随访17个月(2~36个月),患儿恢复良好,未见再次颅内出血发生或新发畸形血管团。结论小型畸形血管团是儿童颅内AVM订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栓塞治疗儿童颅内AVM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儿童 血管内栓塞治疗
原文传递
脑外伤后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庆平 金许洪 +3 位作者 陈怀 魏雨雨 庞晓骏 张子彬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982-3985,3990,共5页
目的 研究脑外伤后血清中Tau、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2例作为研究组,进一步将所有研究组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GCS 13~15分,n=... 目的 研究脑外伤后血清中Tau、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2例作为研究组,进一步将所有研究组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GCS 13~15分,n=30),中度组(GCS 9~12分,n=34),重度组(GCS 3~8分,n=28)。另随访患者12个月根据其生存状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12),存活组(n=80)。另选取同期于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n=80),比较各组入院时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分析不同伤情严重程度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7、30d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的变化。进一步分析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生存状况与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患者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低于中度组与重度组,而中度组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低于重度组(P<0.05)。死亡组脑外伤患者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与入院时比较,轻度、中度组患者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在入院7d后出现显著下降,且入院30d后其水平继续显著下降,重度组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在入院3d时显著升高,但入院7d后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与GCS呈负相关(r=-0.506、-0.627,P=0.000、0.000),Tau水平与8-iso-PGF2α水平呈正相关(r=0.556,P=0.000)。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低GCS评分、高血清Tau水平、高血清8-iso-PGF2α水平为脑外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外伤患者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异常升高,患者血清Tau、8-iso-PGF2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临床上脑外伤病情判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TAU蛋白质类 8-异前列腺素F2Α 病人病情 生存状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