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误诊病例分析
1
作者 徐万里 郑屹峰 梁海燕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探讨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误诊病例分析,以提高影像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1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1例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1~73岁;病程4~48个... 目的:探讨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误诊病例分析,以提高影像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1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1例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1~73岁;病程4~48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不适。术前均行X线、CT及MR检查。术后对照病理分析各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特征,分析误诊病例原因。结果:21例均为原发病灶,位于双侧股骨14例(右侧9例,左侧5例),其中股骨近端(转子间及周围)12例,股骨远端2例,位于胫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2例,桡骨近端1例,髂骨及跟骨各1例。X线及CT显示,所有病灶均呈地图样或者类圆形溶骨性破坏,边缘清晰伴硬化边,骨皮质连续,无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肿块,16例病灶内见钙化、骨嵴及不同程度脂肪成分,其密度混杂,5例病灶呈磨玻璃样密度伴少量骨嵴。MR显示,病灶信号欠均匀,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压脂序列病灶内见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5例误诊为骨纤维结构不良。结论: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纤维骨性病变,多发生于股骨近端,具有较独特的发病部位及影像改变。较典型者影像诊断容易,不典型者易误诊为骨纤维结构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 骨肿瘤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超声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马民荣 蔡轶良 诸一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手术实际难度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29例)。均在术前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手术实际难度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29例)。均在术前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超声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胆囊管平均显示评分、胆囊动脉平均显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胆囊壁厚度、胆囊容积及结石直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管平均显示评分、胆囊动脉平均显示评分与手术难易程度呈负相关(r<0,P<0.05)。胆囊壁厚度、胆囊容积及结石直径与手术难易程度呈正相关(r>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均可在术前评估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手术难易程度评估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联合多序列MRI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马民荣 蔡轶良 +1 位作者 诸一吕 马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多序列MRI检查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X线摄影检查初诊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71例患者,术前行MSCT联合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Co-hen's Kappa系数,分析MSCT、MRI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多序列MRI检查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X线摄影检查初诊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71例患者,术前行MSCT联合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Co-hen's Kappa系数,分析MSCT、MRI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根据手术结果评估MSCT联合MRI检查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价值。结果71例患者手术证实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0例,骨折椎体82处。采用Cohen's Kappa系数分析,MSCT、MRI检查分别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74、0.319,P<0.05),MSCT联合MRI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手术结果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741,P<0.05)。MSCT联合MRI检查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SCT、MRI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体检出数量多于MSCT、MRI单独诊断,且MRI检查骨折椎体检出数量多于MS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联合MRI检查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手术结果具有一致性,相比单独检查能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及骨折椎体检出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摄影检查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急性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万里 钱海峰 +1 位作者 吴晓 刘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腰骶丛神经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腰骶丛神经急性损伤患者,进行常规MRI以及DTI检查,通过设定感兴趣区域点对相应腰骶神经根进行纤维束成像,并测量L4~S...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腰骶丛神经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腰骶丛神经急性损伤患者,进行常规MRI以及DTI检查,通过设定感兴趣区域点对相应腰骶神经根进行纤维束成像,并测量L4~S1正常与损伤神经根的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分析神经根的FA值诊断神经损伤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结果DTI示踪技术能清晰显示腰骶丛神经根的走形特点。15例患者正常神经根的ADC值、FA值分别为(2.247±0.046)×10-3mm2/s和0.208±0.013,损伤神经根的ADC值和FA值分别为(2.753±0.051)×10-3mm2/s和0.176±0.017。损伤神经根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神经根,损伤神经根的平均FA值明显低于正常神经根。ROC曲线分析显示FA值≤0.197时,诊断腰骶丛损伤神经根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5、70.8%和91.6%。结论与常规MRI相比,DTI对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诊断提供定量化及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腰骶丛 神经损伤
下载PDF
肩关节肱二头肌肌腱损伤的MRI表现 被引量:14
5
作者 郑屹峰 姚伟武 +1 位作者 何碧媛 杨世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8月共12例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肩关节MR扫描图像,所有病例均经肩关节手术证实。结果:①12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 目的:探讨MRI对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8月共12例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肩关节MR扫描图像,所有病例均经肩关节手术证实。结果:①12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其中部分撕裂4例,表现为肱二头肌长头腱增粗,T2W上可见局部高信号影,肌腱连续性存在;完全撕裂8例,表现为横断面上,结节间沟内未见肱二头肌长头腱显示,斜冠状面可见撕裂肌腱近端或远端呈波浪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半脱位1例,表现为横断面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内侧移位,位于肱骨小结节前方;脱位2例,表现为横断面示空置的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头腱向内侧移位、位于肩胛下肌腱前方;②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伴随腱鞘积液2例,表现为横断面上肌腱被液性高信号影所环绕;伴随肩关节腔内积液12例;③12例肱骨结节间沟宽度≥8mm;深度<3mm、结节间沟变浅3例;3例内壁角<30°;④合并肩袖损伤7例,其中冈上肌腱撕裂5例,冈下肌腱撕裂1例,肩胛下肌肌腱撕裂1例;合并喙肱韧带损伤11例。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10例。结论:MRI能够准确的诊断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从而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肱二头肌 肌腱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剑 沈健 +1 位作者 周玮 祝跃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CT和MRI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搜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其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9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上腹部MRI平扫及...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CT和MRI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搜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其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9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9例脾脏体积不同程度增大,2例为单发病灶,病灶较大,边界清楚;其余7例为多发病灶,为多发类圆形小结节状,边界欠清。病灶CT平扫呈现低密度,MRI 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结节病灶内见散在细小T2低信号影,呈现"雀斑"样。DWI病灶呈现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在CT和MRI上均呈现缓慢向心性强化。组织学上病灶由迷路样互相吻合的血管性腔隙构成,胞质内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肿瘤呈现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抗原双重表达。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影像学能够较准确反映其病理学特点,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窦岸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5
7
作者 潘锋 周林江 +1 位作者 沈健 黄小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MRI(常规及DWI等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血管母细胞瘤共81枚病灶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为单发(67/73),小脑为最常见发病部位(61/81),可分为3型... 目的:探讨MRI(常规及DWI等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血管母细胞瘤共81枚病灶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为单发(67/73),小脑为最常见发病部位(61/81),可分为3型:囊伴结节型53个,实质型22个,单纯囊型6个;DWI序列肿瘤结节及实质型瘤体均呈低信号;19个病灶表现有囊中囊征象。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且与其病理基础密切相关,能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对肝转移瘤检出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钱海峰 祝跃明 +3 位作者 吴晓 李凤琪 宣浩波 沈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比较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容积动态多时相扫描(LAVA)与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对肝转移瘤(≤3 cm)的检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MR资料,所用序列包括T1WI、T2WI,3D-LAVA增强MRI和b值为500 s/mm2的DWI。... 目的比较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容积动态多时相扫描(LAVA)与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对肝转移瘤(≤3 cm)的检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MR资料,所用序列包括T1WI、T2WI,3D-LAVA增强MRI和b值为500 s/mm2的DWI。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并进行比较:A组(T1WI、T2WI和LAVA增强MRI),B组(T1WI、T2WI和DWI)。对于所有肝转移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每组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确定39个肝转移灶,A组的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7.4%、88.2%、0.856和0.944,B组分别为82.1%、91.2%、0.733和0.834,其中,A组的AUC(P=0.040)和Youden指数(P=0.043)均明显大于B组。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在检出小转移灶方面较DWI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转移瘤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检出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周玮 祝跃明 +1 位作者 苏忠周 潘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9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9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改良翼点入路11例,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12例。19例病灶体积较大的患者术前采用γ刀治疗。结果 CSH均为单发病灶,体积较大,呈球状或卧葫芦状跨蝶鞍生长。MRI扫描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DWI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1HMRS均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其中6例出现Lip峰。23例肿块中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17例,症状无明显改善4例,术后出现新神经症状2例,经3周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或恢复。针对5例次全切或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进行γ刀治疗后,4例残余肿块缩小,1例肿块无明显变化。结论 CSH具有一定MRI特征,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和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显微手术
下载PDF
肾上腺损伤的CT诊断 被引量:12
10
作者 金中高 祝跃明 +5 位作者 吴晓 陈文华 张亮亮 顾晓丽 田萍 何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9例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7例(右侧6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2例。肾上腺损伤肿胀型2例,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密度增高;肾上...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9例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7例(右侧6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2例。肾上腺损伤肿胀型2例,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密度增高;肾上腺血肿形成7例。肾周脂肪内出现条纹状出血影6例;膈脚增粗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8例。结论CT,尤其是多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病理解剖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损伤 CT
下载PDF
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潘锋 诸一吕 +2 位作者 姚丽娣 苏中周 周林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探讨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5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在MRI随访出现术区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经过二次手术或随访确诊肿瘤复发者34例为A组,确诊放射性脑损伤者18例为B组。2组患... 目的探讨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5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在MRI随访出现术区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经过二次手术或随访确诊肿瘤复发者34例为A组,确诊放射性脑损伤者18例为B组。2组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3D-ASL检查;测量3D-ASL血流灌注图像中的病灶实质部分最大血流量值(CBFmax)和对侧镜像区、对侧白质、灰质的CBFmax值,所得数值标准化后做统计学分析。分别通过常规MRI和常规MRI联合3D-ASL技术做出诊断,将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平均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 CBFmax)比值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3DASL技术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ASL技术安全无创,无需注射造影剂,可以用于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损伤的鉴别,常规MRI联合3D-ASL有助于提高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3D动脉自旋标记 高级别脑胶质瘤 术后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下载PDF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健 金中高 +2 位作者 平金良 白直成 倪兆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5例,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3例行CT检查的病例中,2例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影,平扫...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5例,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3例行CT检查的病例中,2例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影,平扫边界不清,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与正常脾组织呈相对低密度,门脉期至延时期密度差异减小,病灶内可见散在斑点状更低密度影,以增强显示更清晰。1例CT表现为脾门区单发肿块,平扫与脾脏密度相仿,肿块内见多发斑点状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显著强化,以病灶周边为主,程度高于正常脾脏,静脉期强化均匀,内部低密度影无强化。2例行MRI检查的病例,均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内见散在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内部低信号影无强化。病理上,5例组织学病变均由呈迷路样分布的血管性腔隙组成,腔隙被覆内皮细胞呈短柱状或多角形,胞质内均见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表型,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记物呈阳性表达。结论:在影像学表现上,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常为多发病灶,其血管瘤样强化及病灶内多发斑点状低密度(低信号)影的特征,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其病理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窦岸细胞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玮 阳建军 +3 位作者 范慧慧 施林枫 莫丹绯 胡明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肝转移(GCLM)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GCLM患者80例,根据其疗效分为有效组(54例)和进展组(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肝转移(GCLM)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GCLM患者80例,根据其疗效分为有效组(54例)和进展组(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微血管密度(MVD)及峰值强度(PI)、开始增强时间(RT)、到达峰值时间(TTP)、增强强度(EI)等双重造影参数,并分析双重造影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PI、E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RT、TT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有效组PI、EI明显低于进展组(P <0.05),RT、TTP明显高于进展组(P <0.05)。治疗后,进展组MVD明显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关性分析,MVD与PI、EI呈正相关(r_(PI)=0.275,P=0.013;r_(EI)=0.436,P=0.000),与RT、TTP呈负相关(r_(RT)=-0.287,P=0.021;r_(TTP)=-0.320,P=0.047)。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参数PI、EI可用于评估GCLM新辅助化疗疗效,且灵敏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肝转移 超声双重造影 新辅助化疗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重建对腹部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顾国华 吴晓 +1 位作者 黄小燕 耿小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2,共3页
腹部精原细胞瘤临床少见,由于患者难以启齿,一般临床均无提供隐睾病史,为影像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SCT)血管重建对明确腹部肿瘤来源,诊断本病具有很大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临床病... 腹部精原细胞瘤临床少见,由于患者难以启齿,一般临床均无提供隐睾病史,为影像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SCT)血管重建对明确腹部肿瘤来源,诊断本病具有很大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腹部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表现,评估了MSCT对腹部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腹部 多排螺旋CT 血管重建
下载PDF
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剑 祝跃明 +1 位作者 周玮 沈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7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1例作常规螺旋CT平扫,6例作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7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1例作常规螺旋CT平扫,6例作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囊腺癌3例,囊腺瘤4例;CT扫描均表现为薄壁囊性肿物,病灶呈现类圆形,边界光滑。3例囊腺癌中,1例伴有细小囊壁钙化,1例伴有囊内出血,3例伴有壁粗大结节;4例囊腺瘤中,4例囊液密度均匀,2例壁结节细小。病灶囊壁及壁结节平扫平均CT值36HU;增强后囊壁及壁结节持续强化,动脉期平均48HU,门静期平均66HU,延时期平均71HU。结论: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该病有很高价值,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准确、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瘤 囊腺癌 肝脏 胆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与CT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阳建军 胡春洪 何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超声和CT影像特点,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HVOD由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12例)和临床诊断(20例)。急性期16例,亚急性期10例,慢性期6例。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和CT检查,比较两者诊断价值。结果:急性期16...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超声和CT影像特点,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HVOD由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12例)和临床诊断(20例)。急性期16例,亚急性期10例,慢性期6例。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和CT检查,比较两者诊断价值。结果:急性期16例超声和CT均表现典型,诊断一致;亚急性期10例中超声诊断正确8例,CT诊断正确6例,其中2例超声漏诊,而CT诊断正确;慢性期6例中超声诊断正确4例,CT全部漏诊。总体比较,超声诊断HVOD符合率为87.50%(28/32),CT诊断符合率为68.75%(22/3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P>0.05)。结论:HVOD急性期两者诊断价值一致,亚急性和慢性患者超声影像优于CT扫描。超声为首选影像检查,CT可作必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小静脉闭塞病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9
17
作者 顾晓丽 周林江 +1 位作者 梁宗辉 陈星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资料(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病例)。结果:病灶多数位于额叶及额顶叶,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资料(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病例)。结果:病灶多数位于额叶及额顶叶,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数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9例)、出血(3例)、钙化(2例)、流空小血管影(5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2例显示肿瘤脑脊液通路播散,1例显示肿瘤侵犯上矢状窦和颅骨。结论:PNET的MRI表现无特异性,一些MR特征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最后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儿童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顾晓丽 周林江 +2 位作者 李克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和定量分析儿童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1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儿进行了DTI研究。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定量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和定量分析儿童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1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儿进行了DTI研究。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定量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量(MD)。ROI放置的部位包括:脑梗死区、脑梗死同侧内囊后支和大脑脚,以及上述部位对侧相应区域。应用Mann-WhitneyU检验确定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脑梗死同侧皮质脊髓束FA较对侧明显下降(P=0.05),但MD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FA,DTI可以检测并定量分析儿童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IAN变性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健 潘锋 +2 位作者 黄小燕 祝跃明 顾晓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804-2806,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肿瘤在T1WI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低信号,T2WI及FLAIR表现为条纹样间...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肿瘤在T1WI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低信号,T2WI及FLAIR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内均可见轻度条索样强化,并可见病灶内有血管穿行。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具有一定的MRI特征性表现,除了典型的"条纹征"之外,增强后的"血管穿越征"可能是另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瘤 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中碘海醇不同注射速率致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诸一吕 杨君 钱海峰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8期76-77,共2页
目的减少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碘海醇作为对比剂行CT增强扫描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74例病例。结果以2.5 mL/s注射碘海醇共发生不良反应44例,其中轻度不良反应32例,中度11例,重度1例,无死亡病例;以... 目的减少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碘海醇作为对比剂行CT增强扫描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74例病例。结果以2.5 mL/s注射碘海醇共发生不良反应44例,其中轻度不良反应32例,中度11例,重度1例,无死亡病例;以4.5 mL/s注射碘海醇共发生不良反应130例,其中轻度83例,中度45例,重度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快速率注射碘海醇易产生不良反应,应在CT扫描前后做好必要的预防及抢救准备,扫描完成后需要留院观察,以避免不良反应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海醇 注射速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