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I基因的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遗传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陈敏 秦媛 +3 位作者 林业宏 任思齐 叶嘉政 郑善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7,共11页
为了解浙江省内不同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基于线粒体DNA COI序列对来自浙江省内野外和养殖场的8个黄缘闭壳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缘闭壳龟线粒体COI基因序列长度为1040... 为了解浙江省内不同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基于线粒体DNA COI序列对来自浙江省内野外和养殖场的8个黄缘闭壳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缘闭壳龟线粒体COI基因序列长度为1040 bp,A=27.4%、T=30.5%、C=24.6%、G=17.5%,有较强的AT偏好性;共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9900±0.21000),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209±0.00147),呈“高Hd低Pi”遗传分布;不同黄缘闭壳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3,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为0~0.004,其中磐安后阁村(YS)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04;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并未呈现明显的谱系结构;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34752~0.82222,8个群体的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中性检验(Tajima’s D=-0.36627,Fu’s FS=-0.605)与核苷酸错配分布均表明,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群体并未经历种群扩张事件,同时,由Mantel检验可知,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2938,p>0.05);AMOVA分子方差结果显示,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85.06%>14.94%)。研究表明,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群体之间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遗传特征,并且存在一定水平的遗传分化,群体内存在明显的基因交流,根据COI基因分析显示,在磐安县获得的野生黄缘闭壳龟个体确定为黄缘闭壳龟浙江种,同时也发现存在浙江种与安徽种的杂交种,建议将分化程度不同的黄缘闭壳龟群体划分为不同单元保护。研究结果为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缘闭壳龟 COI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浙江省
下载PDF
棘胸蛙脑膜炎病原双重PCR快速诊断技术及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2
作者 黄晓峰 颉志刚 +1 位作者 苏欢 郑荣泉 《生物过程》 CAS 2023年第1期39-51,共13页
本研究从患脑膜炎的棘胸蛙体内分离到QSM01、QSM02和QSM03三株菌,采用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开展了药物筛选、快速诊断PCR诊断技术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QSM01为朱斯特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本研究从患脑膜炎的棘胸蛙体内分离到QSM01、QSM02和QSM03三株菌,采用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开展了药物筛选、快速诊断PCR诊断技术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QSM01为朱斯特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joostei),QSM02为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QSM03为比目鱼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m);药敏实验表明QSM01对利福平等5种抗生素敏感,对氯霉素5种抗生素中度敏感;QSM02菌株对新生霉素、红霉素、利福平敏感,对氯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中度敏感;QSM03菌株对万古霉素等抗生素6种敏感,对四环素等5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建立了双重PCR快速诊断方法,可特异性检测出致病性最高的QSM02菌株。采用注射、浸泡和喷雾方式给蛙接种QSM02甲醛灭活疫苗,经攻毒后免疫保护率分别达到100%、87.5%和75%。因此,采用浸泡和喷雾法接种疫苗方式在该蛙防治脑膜炎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脑膜炎 伊丽莎白菌属 双重PCR 疫苗
下载PDF
不同蔬菜种植对虾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任思齐 应赵晗 +6 位作者 吴昕睿 李明 贺文芳 田磊 徐勇斌 程霄玲 郑善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目的]研究蕹菜、甘薯、枸杞对虾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种植不同蔬菜的虾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并检测该系统中的硝酸盐、磷酸盐指标。[结果]不同虾菜共生系统中水体微生物共同的OTU数... [目的]研究蕹菜、甘薯、枸杞对虾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种植不同蔬菜的虾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并检测该系统中的硝酸盐、磷酸盐指标。[结果]不同虾菜共生系统中水体微生物共同的OTU数目为450种,其中,枸杞组(LM)的OTU数目最多,为852种,且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蕹菜组(IF)对硝酸盐、磷酸盐去除率分别达65.70%和67.57%,且与其他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不同系统中水体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Patescibacteria;在属水平上,不同系统中的优势菌群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结论]甘薯和枸杞更有利于维持水环境的稳定,蕹菜对硝酸盐、磷酸盐去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菜共生 蔬菜种植 微生物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溪流和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监测的敏感性和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颉志刚 阮高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6期157-164,共8页
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eDNA metabarcoding)技术在调查鱼类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但其敏感性和有效性需进一步评估。本研究选择位于瓯江水系上游一级支流松荫溪发源地的高碧... 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eDNA metabarcoding)技术在调查鱼类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但其敏感性和有效性需进一步评估。本研究选择位于瓯江水系上游一级支流松荫溪发源地的高碧溪和成屏水库作为调查水域,分别利用传统捕捞方法和eDNA宏条形码技术对2个水域的鱼类物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捕捞方法在2个水域共发现鱼类24种,88%鱼类物种(21种)在瓯江水系有记录,其中高碧溪采集到鱼类12种,隶属于4目8科11属,成屏水库采集到鱼类16种,隶属于3目4科14属。eDNA宏条形码技术在2个水域共检测到鱼类31种,有84%的物种(26种)在瓯江水系有记录,其中高碧溪共检测出28种,隶属于5目12科25属,成屏水库共检测出27种,隶属于6目11科25属。然而,2种调查方法在溪流中共同发现的鱼类仅1种,在水库中共同发现的鱼类也只有5种。此外,高碧溪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度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成屏水库,且2种调查方式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由此可见,eDNA宏条形码技术比传统调查方法能够发现更多物种,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与实际捕获的鱼类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认为eDNA宏条形码技术目前仅可以作为传统渔业调查方法的参考依据,利用该技术给出的调查结论需持谨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 传统捕捞调查 鱼类资源 物种检测 物种丰度 多样性
下载PDF
氨氮和重金属Cu^(2+)对放逸短沟蜷的急性毒性及氧化胁迫效应
5
作者 秦媛 林业宏 +3 位作者 侯颖怡 王伟瑜 张凯 郑善坚 《水产养殖》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了解放逸短沟蜷在环境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开展了氨氮和铜离子(Cu^(2+))对放逸短沟蜷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在氨氮和Cu^(2+)胁迫状态下,测定在放逸短沟蜷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 为了解放逸短沟蜷在环境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开展了氨氮和铜离子(Cu^(2+))对放逸短沟蜷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在氨氮和Cu^(2+)胁迫状态下,测定在放逸短沟蜷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氨氮胁迫下,放逸短沟蜷的安全浓度为3.51 mg/L;在Cu^(2+)的胁迫下,放逸短沟蜷的安全浓度为0.0835 mg/L。分别在低浓度和高浓度氨氮的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放逸短沟蜷肝脏中的CAT和SOD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波浪式变化,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且低、高浓度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的差异(P<0.05);分别在低浓度和高浓度Cu^(2+)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放逸短沟蜷肝脏中的CAT和SOD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肝脏中MDA含量增加,低、高浓度处理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指出,肝脏中MDA含量的增加,抑制了SOD和CAT的活性,导致放逸短沟蜷逐渐失去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逸短沟蜷 氨氮 铜离子 急性毒性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蛇鮈人工养殖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善坚 李明 王海智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期39-40,共2页
蛇鮈俗称船丁鱼。随着野生资源量的下降,目前,其市场价格高达80~100元/千克,因此亟需开展船丁鱼的人工养殖及苗种繁育,一方面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进行增殖放流,恢复自然资源。笔者从2016年开始开展了船丁鱼的人工养殖试验,现... 蛇鮈俗称船丁鱼。随着野生资源量的下降,目前,其市场价格高达80~100元/千克,因此亟需开展船丁鱼的人工养殖及苗种繁育,一方面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进行增殖放流,恢复自然资源。笔者从2016年开始开展了船丁鱼的人工养殖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试验 试验技术 市场价格 苗种繁育 增殖放流 自然资源 初步试验
下载PDF
中华穿山甲腹泻治疗前后粪便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
7
作者 颉志刚 毛韵 +4 位作者 谢纯刚 许佳 何海健 蒙海峰 郑荣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402,共9页
腹泻是导致野生穿山甲在圈养条件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掌握引起腹泻的原因和致病机理,对救护收容过程中出现腹泻的2只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进行了非抗生素治疗,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治疗前后粪便细菌和真菌群落... 腹泻是导致野生穿山甲在圈养条件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掌握引起腹泻的原因和致病机理,对救护收容过程中出现腹泻的2只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进行了非抗生素治疗,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治疗前后粪便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在饲料内添加收敛剂类药物(蒙脱石)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有效改善腹泻症状,粪便由黄色糊状转为黑色条状。治疗后粪便细菌OTU总数和丰度指数(ACE和Chao 1)均降低,而真菌OTU总数和Chao 1指数增加,但细菌和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然而,经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治疗前后的菌群出现明显偏离。细菌的优势菌门在治疗前后排序基本一致;治疗后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比明显减少,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明显增加。治疗后的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比明显增加,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明显减少;Condenascus占比明显增加,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明显减少。综上所述,中华穿山甲在食物转换过程中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改变,经过非抗生素治疗后,菌群形成新的稳态,同时肠道吸收能力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腹泻 粪便微生物群落 细菌 真菌
下载PDF
中华湖蛭的急性毒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肖爱萍 黄珂婧 +1 位作者 陈越 麻泳源 《世界生态学》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中华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sinensis),又名中华颈蛭,是一种常寄生于鱼类鳃部的寄生虫。中华湖蛭吸食血液,使鱼类鳃丝发白、贫血甚至死亡,寄生带来的伤口极易感染细菌,造成腮部溃烂,严重时可致鱼类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带来严重的经... 中华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sinensis),又名中华颈蛭,是一种常寄生于鱼类鳃部的寄生虫。中华湖蛭吸食血液,使鱼类鳃丝发白、贫血甚至死亡,寄生带来的伤口极易感染细菌,造成腮部溃烂,严重时可致鱼类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针对湖蛭防控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药物防控方向出发,进行了中华湖蛭的特性、致病机理和不同药物处理下的急性毒性相关研究,以期对中华湖蛭的防治手段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规范相关水产药物的使用,旨在减轻大水面养殖环境下由寄生病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规避渔药对淡水环境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湖蛭 寄生虫 急性毒性试验 药物防控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对中华草龟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形成、水质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凯 林怡静 +3 位作者 厉晨阳 刘芳玲 沈铭浩 郑善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4,共8页
为探讨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龟鳖类养殖中的可行性,并确定其最佳添加量,通过调控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养殖水体中的碳氮比(质量比),分析生物絮团形成及其对水质和菌落的影响。实验以添加蔗糖设计碳氮比为10∶1(CN-10)、15∶1(CN-15... 为探讨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龟鳖类养殖中的可行性,并确定其最佳添加量,通过调控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养殖水体中的碳氮比(质量比),分析生物絮团形成及其对水质和菌落的影响。实验以添加蔗糖设计碳氮比为10∶1(CN-10)、15∶1(CN-15)、20∶1(CN-20)的实验组和对照组(CG),进行为期40 d的养殖。结果显示,各组生物絮团体积指数(FVI)随碳氮比的增加而增大,在28 d后趋于稳定;碳氮比≥10时氨氮和亚硝酸盐处理效果显著,其中CN-15组40 d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76.7%和64.4%。碳氮比为15∶1时能促进龟池生物絮团的形成,并可有效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水平。对实验组(CN-15)与对照组的生物絮团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2种水体中生物絮团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但各优势菌门占比有所差异。研究表明,添加不同碳氮比可影响中华草龟养殖水体生物絮团的形成、水质和菌群结构。碳氮比为15∶1是形成生物絮团的最适比例,在促进生物絮团形成的同时,对水质也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龟 生物絮团 水质指标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船丁鱼养殖技术
10
作者 郑善坚 《农村百事通》 2018年第15期32-33,共2页
船丁鱼目前市场价格较高,发展前景看好。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水深在1.2米以上,常年保持微流水,水源p H值7.0~7.5、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2.消毒。池塘放养前先进行清淤,保留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再晒塘1个月以上,最后每亩用生石... 船丁鱼目前市场价格较高,发展前景看好。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水深在1.2米以上,常年保持微流水,水源p H值7.0~7.5、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2.消毒。池塘放养前先进行清淤,保留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再晒塘1个月以上,最后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进行消毒,改良塘底。二、放养目前人工繁育的船丁鱼苗种稀少,一般放养的苗种主要是从江河湖泊里捕捞的野生鱼种。野生船丁鱼苗种应激反应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技术 鱼目 池塘条件 鱼苗种 市场价格 发展前景 池塘准备
下载PDF
中华沙鳅的养殖保护及研究展望
11
作者 王志刚 徐勇斌 +1 位作者 朱金波 贺文芳 《科学养鱼》 2019年第3期69-70,共2页
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因其体表黏液丰富,捕捞后能凝结成涎,故沿江渔民多称其为'涎鱼子',也有人称为'龙针''青龙丁''花鳅'等,为我国特有鱼类。该鱼肉质... 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因其体表黏液丰富,捕捞后能凝结成涎,故沿江渔民多称其为'涎鱼子',也有人称为'龙针''青龙丁''花鳅'等,为我国特有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沙鳅 长江上游 摄食率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温度对马口鱼幼鱼耗氧率、窒息点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凯 王伟瑜 +6 位作者 赵丽悦 熊洛梅 梅叶涵 黄可欣 刘芳玲 于瑾 郑善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探讨不同养殖环境下2种规格的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窒息点和抗氧化指标,测定20、24、28℃3个温度梯度下2种规格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窒息点,以及正常溶解氧与低氧环境下的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 为探讨不同养殖环境下2种规格的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窒息点和抗氧化指标,测定20、24、28℃3个温度梯度下2种规格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窒息点,以及正常溶解氧与低氧环境下的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小规格(1.22±0.31)g幼鱼20℃水温时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分别为(0.185±0.057)mg/(g·h)和(1.149±0.110)mg/L,显著低于24℃和28℃时的耗氧率和窒息点(P<0.05),24℃时(1.22±0.31)g幼鱼的窒息点显著高于28℃时的窒息点(P<0.05),但耗氧率无显著差异(P>0.05);大规格(4.91±0.55)g幼鱼在3个温度梯度下的耗氧率表现为24℃>28℃>20℃,而窒息点为28℃>24℃>20℃;水温28℃条件下,2种规格幼鱼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低氧胁迫下,马口鱼幼鱼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4.91±0.55)g马口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高于(1.22±0.31)g幼鱼(P<0.05)。试验结果表明,(1.22±0.31)g马口鱼幼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低于(4.91±0.55)g马口鱼幼鱼,在低氧胁迫和温度胁迫下更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胁迫 耗氧率 窒息点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圈养穿山甲血液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13
作者 谢博文 何海健 +7 位作者 谢纯刚 王馨梅 李靖 戴正宇 朱子航 郑荣泉 程宏毅 王艳妮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33-441,共9页
为探明人工圈养环境中穿山甲的血液生理生化特征,使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了4只成年雄性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7只成年雄性马来穿山甲(M.javanica)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2种圈... 为探明人工圈养环境中穿山甲的血液生理生化特征,使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了4只成年雄性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7只成年雄性马来穿山甲(M.javanica)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2种圈养穿山甲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参考区间,并评估指标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统计了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体质量、体温及心率等基础临床指标参考值,建立了圈养环境中2种穿山甲18项血液常规指标和15项血清生化指标标准参考区间;中华穿山甲血液中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糖浓度、血尿素氮浓度及磷酸盐浓度7项指标显著高于马来穿山甲(P<0.05).研究初步确立了圈养穿山甲基础临床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参考区间与特征,为穿山甲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保育繁殖提供科学参考,对这2种珍稀濒危动物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穿山甲 血液学 血清生理生化 参考区间 种间差异
下载PDF
中华湖蛭的鉴定及药物浸浴杀灭效果研究
14
作者 胡金春 叶嘉政 +1 位作者 任思齐 郑善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4期82-85,共4页
首次报道了一种寄生于天然水体鲢、鳙鱼鳃部的中华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sinensis)。2019—2022年,每年10月份后在部分水库鲢、鳙鱼鳃上发现少量幼虫感染,翌年4—6月为感染高峰,7月份后自行脱落消失。它吸食鱼鳃上的血液,严重影响... 首次报道了一种寄生于天然水体鲢、鳙鱼鳃部的中华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sinensis)。2019—2022年,每年10月份后在部分水库鲢、鳙鱼鳃上发现少量幼虫感染,翌年4—6月为感染高峰,7月份后自行脱落消失。它吸食鱼鳃上的血液,严重影响鱼体生长及市场销售价格,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中华湖蛭。利用几种常用药物(敌百虫、川楝子、生石灰、硫酸铜)对中华湖蛭进行离体和在体(寄生在鲢鱼鳃上)的浸浴杀灭效果试验。离体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200 mg/L、川楝子400.00 mg/L、敌百虫4.00 mg/L浸浴1 h可以全部杀灭中华湖蛭;在体试验表明,400.00 mg/L川楝子、2.00 mg/L敌百虫、100.00 mg/L生石灰浸浴1 h后捞出至清水中暂养24 h观察,虫体全部死亡脱落而鲢鱼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湖蛭 浸浴 杀灭效果 离体试验 在体试验
下载PDF
棘胸蛙腐皮症病原菌的鉴定及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15
作者 苏欢 颉志刚 +1 位作者 黄晓峰 郑荣泉 《微生物前沿》 CAS 2023年第1期33-44,共12页
为确定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腐皮病的病原,并为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病蛙病灶处分离病原菌,进行人工感染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同时开展药敏试验和疫苗免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从患病棘胸... 为确定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腐皮病的病原,并为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病蛙病灶处分离病原菌,进行人工感染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同时开展药敏试验和疫苗免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从患病棘胸蛙病灶处分离得到的优势菌QS01,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棘胸蛙腐皮病的病原菌,结合其表型特征及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判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氯霉素和头孢他啶等8种抗生素敏感,而对其他抗生素敏感度低或具有一定的抗性。采用注射、浸泡和喷雾方式给蛙接种QS01甲醛灭活疫苗,三组的平均效价均于第20 d时达到峰值,血清抗体效价最高分别为1:64~128 (101.6)、1:16~32 (20.2)和1:16~32 (16),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攻毒后免疫保护率分别达到100%、85.71%和71.43%。试验发现弗氏柠檬酸杆菌可感染棘胸蛙导致其腐皮病,使用疫苗对此病的防治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弗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疫苗
下载PDF
基于形态和分子的越南蜉属(蜉蝣目:越南蜉科)一新种——百山祖越南蜉
16
作者 张立华 黄海明 +2 位作者 刘雷雷 程宏毅 章书声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27-132,共6页
记述2019年7月采集自浙江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庆元)和2022年7月浙江省大溪源省级保护区和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泰顺)的蜉蝣目Ephemeroptera越南蜉科Vietnamellidae越南蜉属Vietnamella昆虫1新种:百山祖越南蜉V. baishanzuensis s... 记述2019年7月采集自浙江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庆元)和2022年7月浙江省大溪源省级保护区和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泰顺)的蜉蝣目Ephemeroptera越南蜉科Vietnamellidae越南蜉属Vietnamella昆虫1新种:百山祖越南蜉V. baishanzuensis sp. nov. Zhang, Huang and Zhang, 2023。对该种进行形态描述,拍摄特征图,并结合线粒体COI基因支持物种有效性,从庆元县和泰顺县采集的越南蜉样本的COI基因与中华越南蜉V. sinensis物种的遗传距离达0.097~0.22,大于昆虫物种种间遗传距离(0.08~0.19),支持其为新种。基于COI基因的系统发生关系显示百山祖越南蜉和中华越南蜉关系较近,互为姐妹群关系。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蜉蝣目 越南蜉科 越南蜉属 百山祖越南蜉 新种
下载PDF
浙江金华发现暗褐彩蝠
17
作者 李靖 陈敏 +7 位作者 戴正宇 王岩峰 李琪 陈斌 郑荣泉 王可 熊若涵 王艳妮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2,共6页
2023年5月在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西溪镇寨口村附近林地中(120°17′02″E,28°58′09″N,海拔273 m)捕捉到2只雌性蝙蝠。它们体型较小,前臂长分别为30.66 mm和30.79 mm,无鼻叶,耳廓似漏斗,呈卵圆形,耳屏略呈披针形,较为细长。头... 2023年5月在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西溪镇寨口村附近林地中(120°17′02″E,28°58′09″N,海拔273 m)捕捉到2只雌性蝙蝠。它们体型较小,前臂长分别为30.66 mm和30.79 mm,无鼻叶,耳廓似漏斗,呈卵圆形,耳屏略呈披针形,较为细长。头骨颅全长分别是14.51 mm和14.67 mm,齿式:2.1.3.3/3.1.3.3=38,具有强壮的上颌犬齿。以上特征与暗褐彩蝠(Kerivoula furva)基本相符。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数据分析支持形态鉴定结果,故将这两个浙江样本鉴定为暗褐彩蝠,为浙江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 暗褐彩蝠 浙江省 新记录
原文传递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面鸟兽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6
18
作者 章书声 郑方东 +3 位作者 李佳琦 包其敏 赖家厚 程宏毅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29,共3页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南部泰顺县境内,地理位置27°20'52''–27°48'39''N,119°37'08''–119°50'00''E,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包括北、南两个片区,北片区域为主区域,位于泰顺县的西北部...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南部泰顺县境内,地理位置27°20'52''–27°48'39''N,119°37'08''–119°50'00''E,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包括北、南两个片区,北片区域为主区域,位于泰顺县的西北部。保护区总面积18,861.5 ha,其中核心区面积4,469 ha、缓冲区面积2,053 ha、实验区面积12,339.5 ha(郑方东,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核心区面积 浙江省南部 黄腹角雉 物种数 种群生存力分析 黑麂 勺鸡 样线法 黑领噪鹛
原文传递
外源脱落酸对铝胁迫下栝楼叶绿素荧光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婧 刘星星 +5 位作者 吴玉环 柳晓微 楼亚艳 马丽 郦枫 刘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300,共8页
通过比较不同栝楼品种的耐铝性差异,确定最佳缓解浓度,选取耐铝性有差异的保定栝楼和浦阳栝楼为试验材料,设置6组不同浓度的Al^(3+)和脱落酸,研究Al^(3+)和脱落酸的互作对2个栝楼品种植株的根长、叶绿素荧光特性、根系活力、MDA含量、... 通过比较不同栝楼品种的耐铝性差异,确定最佳缓解浓度,选取耐铝性有差异的保定栝楼和浦阳栝楼为试验材料,设置6组不同浓度的Al^(3+)和脱落酸,研究Al^(3+)和脱落酸的互作对2个栝楼品种植株的根长、叶绿素荧光特性、根系活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的含量。结果表明:(1)保定栝楼和浦阳栝楼在铝胁迫和外源脱落酸的作用下,各指标体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是变化程度和敏感性显露出了一定的区别,保定栝楼具有更强的耐铝能力。(2)铝胁迫使得2个品种栝楼的根长、根系活力、叶绿素荧光参数中的F_v/F_m、F_m和ETR、抗氧化酶SOD、POD、CAT以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中AsA、GSH含量都有所抑制,而F_0、MDA和DAsA上升。(3)外源脱落酸加入后,2个品种的抗氧化酶以及AsA、GSH均显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持续降低,F_0和DAsA呈现出由降而升的趋势,其中5mg/L的外源脱落酸使栝楼的根长、根系活力、F_v/F_m、F_m、ETR、SOD、POD、CAT以及AsA、GSH上升到峰值,MDA下降,F_0和DAsA降到谷值。(4)经过隶属函数和耐铝系数的分析,2个品种都能得出相同的结果,铝胁迫下各浓度外源脱落酸对2个品种的缓解程度为5 mg/L>7.5 mg/L>2.5 mg/L>0mg/L>10mg/L。保定栝楼的耐铝能力强于浦阳栝楼,低浓度的外源脱落酸可以缓解铝胁迫,5 mg/L浓度的外源脱落酸缓解铝胁迫效果最佳,在生产实际中要选择耐铝性较强的栝楼进行栽培,并辅以适当浓度的外源脱落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脱落酸 铝胁迫 叶绿素荧光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铝胁迫下根系分泌物对栝楼光合特性及耐铝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鹏 马丽 +4 位作者 章艺 吴玉环 郦枫 曹林 徐根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8-295,共8页
以耐铝性较强的安国栝楼和耐铝性较弱的浦江栝楼为对比试验材料,在土培条件下探究300μmol/L和800μmol/L铝胁迫下不同浓度(30,20,10ml/株)根系分泌物对2种栝楼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个浓度的铝处理... 以耐铝性较强的安国栝楼和耐铝性较弱的浦江栝楼为对比试验材料,在土培条件下探究300μmol/L和800μmol/L铝胁迫下不同浓度(30,20,10ml/株)根系分泌物对2种栝楼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个浓度的铝处理后,安国栝楼和浦江栝楼生长均受到一定抑制,生物量、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荧光、CAT、POD、SOD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MDA、初始荧光(F_0)呈相反的变化趋势,2种栝楼的各指标变化程度和敏感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表明2种栝楼的耐铝性存在差异。加入适宜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能够促进2种栝楼的生长,提高叶绿素a、b含量以及各个荧光参数值和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从而缓解了铝胁迫。较低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可以缓解铝胁迫对栝楼的伤害;浓度过高时,2种栝楼的生长均会受到抑制,20ml/株的根系分泌物对栝楼铝胁迫的缓解作用最佳。因此,今后在红壤地区栝楼的生产种植中,可以进一步开展根系分泌物对栝楼影响机制的研究工作,为栝楼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根系分泌物 栝楼 生长特性 光合特性 抗氧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